第378章 策反

第378章 策反

二月下,劉景與劉宗、劉祝會師於巴丘,一時間水上舟艦蔽江,岸上雲輜遮路,精甲耀日,朱旗絳天,水步軍三萬四千餘衆,匯聚一堂,軍容甚爲壯觀。

這三萬四千餘衆,是劉景這些年來糾合的精銳,以原從部曲爲基礎,此後又相繼收編了張羨部衆,及荊州降卒,乃是劉景縱橫荊南無敵的最大倚仗。

當然,劉景坐擁五郡,兵力絕不止於此,荊南四郡及鬱林郡,各有數千郡兵,合計不下兩萬之衆。只是郡兵戰力低下,只能守備地方,難以驅使破敵。

即便日後北伐兵力捉襟見肘,需要從後方調派兵力,劉景首先考慮的也不會是郡兵,而是那軍屯的兩萬荊、交降卒。

負責兩萬荊、交降卒的正是善於治軍的族兄劉修,哪怕眼下正值農忙時節,他也沒有放鬆軍事訓練,只要劉景有需要,隨時可抽調出五千人北上支援。

劉景在巴丘稍作休息,而後命劉祝率數千水軍留守巴丘,劉景自將水步三萬,出征江陵。

望着艦隊漸漸遠去,劉祝心中一嘆,相比於留守巴丘,他更想追隨劉景左右,摧敵建功。

身爲水軍三將之一,劉宗、王彊皆已升任中郎將,並拜爲太守,而他至今仍只是凌江校尉,領巴丘縣長,心中豈能不急?

不過他也知道巴丘的重要性,巴丘乃是荊南的北面門戶,堪比江陵之於荊北。而且從荊南四郡徵集來的軍資、糧谷,皆屯集於此,不容有失。劉景命他留守巴丘,正是對他的最大信任。

…………

劉景艦隊從巴丘出發不久,孫權亦率軍出柴桑,進伐江夏。

劉景舉兵三萬,孫權亦不惶多讓,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無法隱瞞,南郡、江夏第一時間將情報傳回襄陽。

劉表得知劉景、孫權同時大舉來犯,不禁大驚失色。

他此前也曾猜測過二人有可能聯合起來對付他,可考慮到孫權繼位時日尚淺,威信不足,暫時應無暇西顧,劉景也需要一定時間整合荊南,便沒有在意。

如今,最壞的狀況出現了!

劉表入主荊州十餘載,只有在最開始面對袁術、孫堅時,被對方攻入腹地南郡,形勢一度危矣,之後不管是曹操,抑或孫策,都無法對他構成致命威脅。

時隔十年後,荊州再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會落得基業盡毀,身名俱滅的下場。

劉表不敢遲疑,緊急召集鎮南將軍府及州部羣臣商議對策。

羣臣聞聽消息,盡皆色變。

荊州近些年北擋曹操,東拒孫策,皆喪軍以萬計,前年更是在荊南損失了數萬精銳,不算黃祖,劉表當時手中能夠調動的直屬兵力,甚至不滿兩萬。

兩年來劉表多次徵募荊楚、關中之衆,時至今日,總兵力堪堪恢復至五萬人規模,然而由於新兵過多,戰力堪憂。

而今劉景、孫權各將數萬虎狼之徒,來勢洶洶,荊州面對其一,尚不敢言必勝,更何況同時面對二者,衆人無不憂懼萬分。

主簿蒯良強自鎮定,率先打破沉寂:“江陵乃郡舊治,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劉(琦)南郡前年奉將軍之命,南下江陵,修繕城防,整飭士衆,爲戰守備。今江陵城中甲士萬餘,谷支一年,上下同心,嬰城拒戰,劉景雖善用兵,亦無能爲也。”

蒯良頓了一下,接着又道:“黃(祖)江夏勇而有謀,乃我楚之名將,鎮守江夏近十載,百姓歸附,吏士信服。昔日以孫策之驍勇,盡舉江東之衆而來,黃江夏猶能拒之,不失寸土。孫權孺子,用兵遠不及孫策,黃江夏必能一舉擊退江東之敵。”

蒯良的一番言論,並沒有減輕衆人的憂慮,劉景、孫權豈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特別是劉景。

要知道,即使面對橫掃中原無敵手的曹操,己方也能夠與之有來有往,不落下風。可面對劉景,己方卻是慘敗連連,無一勝績,劉景簡直就是己方的剋星。

治中龐季開口道:“主簿言之有理,劉南郡、黃江夏依託長江之險,堅城之固,足以禦敵。且劉景、孫權並非後顧無憂,荊南有蠻夷之擾,江東有山越爲亂。將軍可派遣使者,陰渡武陵、豫章,以財物、印綬誘荊蠻、山越反叛,荊南、江東之兵若聞後方生亂,定然軍心大亂,屆時劉景、孫權唯有撤軍一途。”

劉表不禁點了點頭,龐季的建議可比蒯良實際多了,至少他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對於策反,劉表可謂是得心應手,當年劉焉死後,他立刻派別駕劉闔入蜀,策反了甘寧、沈彌等將,後來討伐荊南,又讓蒯越策反了張羨麾下大將吳巨。

這次策反的對象是荊蠻、山越等蠻夷,看似難度很大,實則不然。武陵郡過去一直是劉表的地盤,和當地五溪諸蠻多有聯絡。而豫章郡,黃祖早在諸葛玄時代就開始對其滲透了,隨着孫策一統江東,黃祖更是加大了滲透的力度,對豫章郡境內的山越等勢力稱得上知之甚詳。

別駕劉先等人隨後也紛紛贊成此議,策反這種事,代價小,收益大,成了固然好,就算沒成,對己方也沒什麼損失。

此事劉表便交由龐季負責。

龐季爲人沉毅有智謀,當年劉表初入荊州時,襄陽爲江夏人張虎、陳生佔據,龐季與蒯越策馬入襄陽,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張虎、陳生獻城歸降。

策反交給劉先、蒯良這等儒人雅士,多半無所成,只有龐季這等智勇兼備之人,方能勝任。

“諾。”龐季欣然領命。

劉表外甥,中郎將張允出言道:“劉景、孫權挾衆跨江而來,江陵、江夏危如累卵,策反固爲良策,卻需要時間,此遠水難救近火也。劉南郡、黃江夏一日數書,請求援兵,我們是否要應其等所請,派兵支援?”

有人提議道:“劉(備)豫州,中國之名將,將軍之肺腑也,不如讓其統軍南下……”

“不可!”劉先、龐季等人皆大驚反對。

(本章完)

第187章 袍鎧第127章 襦鎧第169章 奔襲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21章 矢石第46章 馬周第495章 鐵樓第14章 市井第351章 班底第444章 東曹掾第119章 內憂第542章 出兵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8章 暢談第9章 躬耕養客第132章 同席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00章 敗慈第336章 區景第311章 吐血第128章 甘寧第322章 馬鞍第513章 斬當第23章 赴任第337章 同符第311章 吐血第2章 劉亮第312章 心意第472章 失策第221章 矢石第161章 良法第217章 牀弩第256章 說客第39章 自負第495章 鐵樓第148章 警鼓第105章 八陣第180章 回鄉第51章 區雄第540章 國士第366章 歎服第539章 所求第207章 合兵第87章 請醫第265章 再勝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49章 要求第541章 有望第72章 偷長第319章 還禮第402章 噩夢第280章 投靠第97章 目的第135章 歸來第225章 勇悍第235章 軍市第313章 隆中第473章 迴歸第372章 召見第203章 魄力第191章 計議第75章 百石第379章 屈服第312章 心意第283章 洪水第504章 進兵第383章 李嚴第497章 來投第339章 出戰第281章 面見第25章 吏舍第297章 除孝第299章 兵臨第398章 攻城(2)第36章 劉瑍391.第391章 大敗第412章 刺史第435章 裴司第291章 召見第453章 攔路第229章 鳴金第211章 計劃第358章 戰略第292章 救治第445章 薦才第295章 召見第294章 輕鬆第132章 同席第73章 送別第143章 縣丞第527章 有君第105章 八陣第311章 吐血第544章 葛周第384章 招攬第300章 召集第61章 鞭笞第16章 決定第26章 市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