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潰敗

第224章 潰敗

自襄陽侯習鬱開始,百餘年間,習氏已經發展成爲襄陽的名門望族,新一代亦是人才輩出,最出名的莫過於習珍族弟習楨,其人有風流,善談論,名著襄陽,僅屈居襄陽龐氏的龐統之下。

另外又有習承業,爲人博學有才,未來前途同樣不可限量,被譽爲是能夠興旺習氏一族的人。

習珍作爲習氏嫡系子弟,其實他完全可以走二人的道路,即用心讀書,等到積累足夠的學問,便與世代聯姻的襄陽大族蒯氏、黃氏、龐氏、向氏、楊氏等互相品評,以達到揚名的目的。有意仕途者,就加入劉表幕府,暫時無意仕途,就繼續居家養名。

可是習珍卻沒有這麼做,不是因爲他學問不夠,而是因爲他少年時代正好經歷了黃巾之亂,而且隨着他年齡的增長,天下並沒有重歸太平,反而日漸紛擾。

直至董卓廢立天子,禍亂天下,關東州郡紛紛招募兵馬,討伐董卓,習珍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棄筆從戎,投身軍旅。

習珍目光猛然一凝,只見南岸敵陣中,數十架飛石車依次奏響,機發之時聲震天地,連成一片,一時間,重達數十斤的石彈被飛石車的長臂高高甩向天空,繼而如流星雨般朝湘水飛來。

“轟……轟……轟……”

石彈呼嘯着接連砸在江面上,人若是被砸中,不管身上甲冑多麼精良,都必死無疑。小舟中之立碎,就算是樓船大艦,連續捱上幾記石彈也有沉沒的危險。

“嗖……”

一枚石彈從習珍的頭頂飛過,只聽“咔嚓”一聲,偌大的樓船廬室直接就被石彈擊穿,隨後裡面便響起了士卒的慘叫聲。

不久,又有一枚石彈從習珍的身側飛過,筆直轟入水中,勁力之猛,竟然將不遠處一艘載滿士卒的輕舸直接掀個底朝天。,

習珍心裡一緊,面上卻不改顏色,不過這卻把身邊親隨嚇壞了,急忙勸道:“校尉,敵人飛石車好生厲害,你站在甲板上太危險了,何不暫時避讓……”

面對親隨的勸誡,習珍無動於衷,堅持不肯離開甲板半步,道:“我奉軍師之命,率部登陸擊敵,而今不能身先士卒,心中已是萬分慚愧,要是身處後方,猶畏矢石,豈不寒了士衆之心?更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可是……”親隨還要再勸。

“沒有可是!”習珍神情肅然,斬釘截鐵道,“我意已決,勿要再言。”

事實上習珍並非是個例,同樣受蔡瑁指派登陸的蔡和、吳巨二將,一個是蔡瑁的族弟,一個是變節的貳臣,也都親冒矢石指揮士卒,他就更不可能退縮了。

此處湘江寬度不過百餘丈,荊州水軍艦隊又密佈江上,是以投石機的命中率非常驚人,頃刻間便砸毀了十餘艘大小船艦。

劉景站在遠處丘上眺望江免,對投石機的效果甚至滿意,這些投石機皆屬於大型投石機,需要四五十人共同操作,可以發射出二三十斤的石彈,威力極大。

投石機的原理並不難,製作也相對簡單,有上萬民夫可供劉景驅使,就地取材,一天就能輕鬆製作出數以百計的投石機。

只是,製作投石機容易,石彈卻不易獲得,由於此次針對的目標是木質船艦,對石彈的要求不高,稍加打磨即可,但採石在古代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正是受制於石彈的數量,所以劉景只准備了七十餘架投石機。不過現在看來,就是這七十餘架投石機,也取得了不俗的戰果。

劉景現今身處中軍,亦不忘關注水軍那邊的戰況,探騎不斷傳回前線的戰報,當他得知劉宗已經率領艦隊從中央突破,以拍竿拍毀對方大艦十餘艘,甚至逼得蔡中兩度更換旗艦,照這樣發展下去,勝利是遲早的事情。

劉景聽得心情暢快,只要水軍一勝,此戰基本就算是十拿九穩了,蔡瑁再無翻盤的希望。

同時,劉景也沒忘關注另一側,也就是荊州水軍的後軍,對於那邊,他也有準備後手。即在北方的湘水支流淶水藏了數十艘載滿油脂薪柴的輕舸,這支小分隊由王彊率領,一旦發現對方有登岸之意,就立刻發動輕舸,以火船攻其後軍船艦,儘量爲己方爭取更多的時間。

眼下的湘水之上,到處都是流矢、火箭、飛石……船艦或淪爲廢墟、或燃起大火、或傾覆沉沒,死屍傷者,更是浮滿江面。

這樣的局面下,情報傳遞速度遠不如陸地便捷,不過蔡瑁還是陸續接到了前軍作戰不利的消息。

蔡瑁一臉陰沉,久久無語,他並沒有盲目遷怒於蔡中,因爲他知道自己的族弟雖非大將之才,卻也是一員良將,覆滅長沙水軍,他作爲水軍前部功勞不小。

雙方兵船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他居然被對方打得連換座艦,甚至不得不向自己請求援手,由此便可知對方的厲害之處。

蔡瑁還得到了一個重要信息,蔡中之所以不敵,皆因對方船上安裝了一個置有巨石的木杆,無論是艨艟、鬥艦甚或樓船,被巨石拍中沒有不碎裂沉沒的。

蔡瑁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飛石車,他和中軍正飽受其苦。傳信之人稱這是一種石頭固定於木杆,能夠反覆使用的飛石車。

先是巨弩,然後是飛石車,現在又出現一種新武器,劉景軍中必有善於製作大型戰具的人。

然而現在這已不是重點,重點是,蔡中絕不能敗,否則,不但他前中後三面夾擊劉景軍的意圖徹底破產,還會反被對方水陸夾擊。

蔡瑁不禁倒吸一口冷氣,他第一次覺得失敗距離自己是如此之近。

就在這時,蔡和、習珍、吳巨三方士卒在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後,相繼登上南岸,有了立足之處,三方士卒幾乎同時組成楯牆,掩護後面的同袍登陸。

“放……”

令旗舞動間,劉景軍陣內,數十架蓄勢待發的牀弩同時發出咆哮,能夠抵禦角弓、蹶張攻擊的楯牆,在面對粗大異常的牀弩之箭時立刻就成了紙糊的一般。

“轟……”

牀弩之箭帶着尖厲之音飛射而來,持楯的荊州軍士卒霎時間便如同天雨散花般向後跌去。

牀弩之箭不僅輕易擊穿了楯牆,更是連續貫穿兩名隱藏在楯後的荊州軍士卒。

牀弩的威力甚爲驚人,僅僅一輪攻擊,就令楯陣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密集如雨的弩箭緊隨而至,荊州軍士卒彷彿被割的麥子一樣,成批成批的倒地。

吳巨部曲皆爲長沙人,與鄉人刀兵相向,本就戰意不堅,如今出現較大傷亡,立刻爲之崩潰,棄陣而去。

這種臨陣逃跑的行爲,將後背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如此難得的機會,劉景軍可不會放過,弩陣交替射擊,連綿不絕。

“啊……”

“別殺我……”

“我們是同鄉……”

吳巨部曲一邊潰逃,一邊喊道,似乎想要利用鄉情打動劉景軍,可惜背後襲來的弩箭卻並沒有因爲他們的喊話而有所放緩。

如飛蝗一般的弩箭鋪天蓋地,橫掃前方所有事物。最終,吳巨部曲能夠逃回船上的不足十分之一,大部分都死在了途中。

本來看到吳巨部曲潰散而逃,蔡和、習珍部士卒亦不免產生些許動搖,不過隨後吳巨部就以生命爲代價,對他們做出了最現實的警告。二部士卒心中慶幸不已,幸虧沒有臨陣逃跑,不然他們也會落得對方一樣的下場。

此刻吳巨感到戰場雙方的視線似乎都聚焦到了自己身上,這眼神簡直比刀子還要鋒利,他就彷彿赤身裸體,承受凌遲之刑。強烈的羞恥感令他幾乎難以承受,直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吳巨羞憤難當,盛怒之下,將帶頭逃跑的幾人全部處死,其中有一人還是他的家奴出身。

接着,爲了挽回顏面,也是爲了鼓舞低落的士氣,他決定親自出馬,率衆登岸。

(本章完)

第3章 後母第403章 破城第393章 破城第480章 買馬第451章 水鏡第186章 八月第361章 巨樓第38章 諸葛玄第285章 敗逃第149章 要求第406章 打擊第190章 三窟第478章 黃鐘第519章 抵達第169章 奔襲第207章 合兵第473章 迴歸第55章 鄧瑗第87章 請醫第48章 取字第240章 說和第204章 曲轅第530章 仁義第533章 勸止第250章 說服第236章 看清第380章 津鄉第369章 出使第73章 送別第432章 獻計 (2)第478章 黃鐘第375章 返回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8章 劉蟠第387章 夏口第16章 決定第449章 隱戶第285章 敗逃第414章 託孤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38章 烏滸第33章 示衆第346章 青綬第398章 攻城(2)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15章 南下第450章 官學第441章 大罵第504章 進兵第123章 赴宴第194章 羌笛第531章 放歸第98章 高利貸第24章 郡府第160章 搶權第532章 用意第137章 洞房第372章 召見第350章 歸來第484章 丹陽第152章 改名第481章 團圓第53章 道歉第133章 鄧芝第38章 諸葛玄第13章 張羨第289章 倒戈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84章 魚梁洲第100章 大船第334章 洗兵第228章 斬首第206章 逃亡第233章 圊溷第167章 收穫第353章第396章 怒吼第359章 八月第200章 兵臨第536章 邀請第138章 徵辟第138章 徵辟第306章 遣使第102章 劉修第518章 海昏第136章 婚宴第319章 還禮第282章 建言第499章 縊殺第3章 後母第266章 兵臨第493章 猝遇第311章 吐血第344章 中箭第142章 計劃第228章 斬首第84章 魚梁洲第401章 城塌第79章 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