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勇悍

第225章 勇悍

歷史上對吳巨的評價是“武夫輕悍”、“有勇略”,評價固然是有褒有貶,卻也說明了他是一個以“勇悍”著稱於世的“健者”。

是以他斷然不能容忍自己淪爲戰場雙方的笑柄,他當即決定親自出馬,率領麾下重新殺上南岸,找回丟失的顏面。

爲了確保此次萬無一失,吳巨特意在自己麾下近兩千人中,以重金招募“敢死”百人,加上自己平日“親愛”百餘人,合計二百餘人,分乘輕舸小舟,殺向南岸,吳巨本人亦在其中。

見吳巨甘冒危險,身先士卒,原本惶惶不安的部曲們皆定下心來,重新鼓起勇氣,跟隨吳巨之後,再一次向南岸發起衝鋒。

隨着吳巨部的捲土重來,劉景軍右部再次颳起箭矢暴風雨。

五石以上的蹶張重弩射程在一百五十步開外,這意味着從一開始吳巨部就在弩箭射程之內。

不過蹶張重弩雖然射程很遠,可一旦超過百步,威力將直線下降,至多隻能起到騷擾的作用,要想確保弓弩的有效殺傷力,必須在百步之內施射才行。

吳巨與“親愛”、“敢死”皆重衣兩鎧,手持櫓楯,伏於船中,一路冒着漫天飛來的箭矢,進抵岸邊。

“快、快、快……衝上去,結圓陣……”吳巨伏在楯後,面色漲得通紅,扯着嗓子嘶喊道。

“親愛”乃平日厚養之健兒,“敢死”則是悍不畏死之徒,聞吳巨之言紛紛從輕舸上跳下,一邊舉着大楯抵擋箭雨的攻擊,一邊踩着鬆軟的土地奮力前行。

“嘣……”

劉景軍陣中的牀弩再度咆哮起來,長達四尺餘,粗有五六寸的碩大弩箭,帶着破空的尖嘯飛射而來,櫓楯、鎧甲、身體……洞穿一切事物。

令吳巨慶幸的是,牀弩威力巨大,準度卻一般,在他的指揮下,“親愛”、“敢死”去河岸數十步,組成一個弧形圓陣。面對對手牀弩、蹶張、角弓的狂暴攻擊,死死釘在陣地,半步不退。待穩住陣腳後,他們毫不遲疑,舉起弓弩對劉景軍展開還擊。

雙方你來我往,箭矢叢飛。

在他們不顧傷亡的掩護下,成百上千的吳巨部曲開始登陸。

蔡和、習珍本來心裡還有些看不起吳巨,認爲他名過其實,御下無方,沒想到他竟然知恥而後勇,親自率衆衝上南岸。

對方身爲貳臣,尚且有如此決心勇氣,他們繼續躲在後方,豈不是成了膽怯之人?兩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前往南岸陣地。

不過相比吳巨,兩人動作還是慢了,當他們踏上南岸,吳巨已開始率衆向劉景軍發起進攻。

吳巨並沒有帶領麾下部曲一窩蜂的衝擊劉景軍嚴密的軍陣,這樣做無異於送死。他將部曲以隊,即五十人爲限,排出十餘個錐行之陣,分別衝向劉景軍。

《孫臏兵法》有云:“錐行之陣者,所以決絕也。”孫臏認爲:錐行之陣的前鋒必須銳利,兩翼必須鋒利,這樣的錐行之陣纔可以突破敵陣,截斷敵軍。

古往今來,不管是步軍,抑或騎兵,進攻時多是採用錐行之陣,當然這並不絕對。華夏曆來推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陣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纔是用兵高手。

“噗、噗、噗……”

鋒利的箭簇密集地釘入蒙着牛皮的大楯,發出一聲聲悶響。

面對鋪天蓋地的飛矢,衝在最前面的“親愛”、“敢死”,縱然穿着兩副鎧甲,更有大楯護身,依舊避免不了倒在衝鋒途中。

“射……射……”

吳巨被護在錐行陣的中央,高舉手中刀楯,縱聲大喝道。

十幾個不停向前移動的錐行陣內,以弓弩還擊,不停向劉景軍傾瀉箭矢,前排伏地的士卒由於披甲持楯,傷亡不大,後方缺乏防具保護的弩兵則傷亡不小。

沒辦法,劉景比起劉表、張羨,根基太過淺薄,直到前年才擁有屬於自己的冶坊,去年才接管耒陽鐵官,就算拼盡全力,如今也只有一千八百具鎧甲。

不提水軍、騎兵,劉景麾下僅步卒便有四千人,遠戰、近戰各佔一半,千餘具鎧甲,近戰尚且不夠分,哪有多餘的分給弩兵。

十幾個錐行陣陸續殺至劉景軍面前,不過他們和劉景軍之間,尚有最後一道障礙——鹿角。

吳巨“親愛”、“敢死”一手持櫓楯,一手持刀斧,大步衝出隊列,瘋狂劈砍鹿角,欲將鹿角劈斷拔除,清出道路。

劉景軍的士卒自不會讓他們輕易得手,長矛猶如一條條噬人的毒蛇,從嚴密的楯牆中刺出。

“咚……咚……咚……”

吳巨“親愛”、“敢死”各個悍不畏死,以櫓楯硬頂劉景軍的長矛,手中刀斧不停砍伐鹿角。即使遮攔不住,被長矛捅殺,後面也會有人馬上頂替上來,繼續前面同伴未完的任務。

在數十上百人前仆後繼下,鹿角終於被拔出,雙方之間,再無阻隔,一瞬間,雙方士卒猛烈相撞,兵器碰撞聲、骨肉撕裂聲、廝殺吶喊聲、痛苦慘叫聲……各種各樣的聲音交匯到一起。

當錐行之陣經過反覆拉鋸,終於嵌入劉景軍陣內,吳巨如同甦醒的火山一般,瞬間爆發了。

他自恃身具兩鎧,直接棄櫓楯不用,左持手戟,右持長刀,縱身躍入敵羣,三四支長矛同時迎面刺來,他以手戟嫺熟的勾住長矛,同時飛身撞了過去,右手刀光一閃,便貫穿一人咽喉。

正所謂“一寸短一寸險”,吳巨利用近身優勢,戟刺刀砍,又殺兩人。然而身處敵陣,人只會越殺越多,轉眼間,吳巨前方及左右兩側,到處都是矛影。

不過吳巨也不是孤軍奮戰,被他甩在身後的親信部曲很快追上來,牢牢護住他的左右。

吳巨壓力不由驟減,再度發威,在他的率領下,麾下部曲人人捨命博戰,所向無敵。

這一幕,皆被劉景看在眼中,其實早在吳巨登岸的那一刻起,他就關注了。

對於吳巨如此勇悍,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章完)

第88章 臘月第149章 要求第204章 曲轅第328章 許都391.第391章 大敗第428章 突圍第421章 三英第4章 賴慈第45章 弩第295章 召見第536章 邀請第253章 戰死第447章 高義第333章391.第391章 大敗第198章 招降第425章 中箭第427章 身當第154章 縣舍第418章 預備第258章第544章 葛周第97章 目的第42章 點評第258章第245章 巡視第193章 耒陽第21章 未婚妻第284章 澤國第423章 戰死第212章 寫信第97章 目的第344章 中箭第488章 柴桑第456章 房陵第147章 衡山第476章 冬至第343章 斬將第162章 免役第446章 入城第118章 劉表第218章 樓船第41章 吟詩第97章 目的第109章 難題第97章 目的第321章 瀏陽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1章 蔡升第483章 定議第98章 高利貸第431章 獻計第283章 洪水第106章 調離第137章 洞房第120章 茂才第5章 虎頭第293章 奇策第480章 買馬第407章 烽火第493章 猝遇第282章 建言第229章 鳴金第459章 焚橋第185章 許願第72章 偷長第34章 志向第347章 鬱林第477章 要求第308章 遺願第351章 班底第458章 斬羽第179章 到來第10章 劉伯嗣第400章 大雨第132章 同席第282章 建言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83章 定議第313章 隆中第370章 同州第348章 南下第227章 火攻第397章 攻城(1)第4章 賴慈第541章 有望第527章 有君第215章 南下第38章 諸葛玄第196章 招攬第256章 說客第55章 鄧瑗第297章 除孝第296章 捷報第101章 招撫第348章 南下第67章 掌權第140章 二年第231章 勸降第194章 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