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兩全其美

這雄武大將,名喚昌豨。

這昌豨又名昌霸,早年乃是東海郡一豪強。後來泰山亂起,昌霸聚衆上萬拉起了一支人馬。因爲避另一泰山巨寇臧霸的名諱,乃多以昌豨之名聞世。

所謂“寇賊”之名,其實也只是這個時期一少部分人對武裝豪強一種別有用心的稱謂,就好比江東的許多悍勇山民被稱作“山賊”“山越”一樣。

當時臧霸威望爲泰山羣寇之首,時值陶謙安撫州郡、討伐黃巾軍,昌豨同孫觀吳敦尹禮等首領隨臧霸歸順於陶謙手下。

後來曹操一徵徐州,臧霸以及昌豨等人未曾出兵相助陶謙,劉備接管徐州之後臧霸昌豨等人也不曾臣服於劉備,成爲實質上的亂世割據豪雄之一。

再後來呂布襲奪徐州,臧霸等人與呂布集團的關係也時好時壞。雙方因爲地盤犬牙交錯而屢有衝突,呂布也曾親自率軍攻打過泰山,但是雙方在抵制外軍染指徐州這一方面一直保持着一致,因此兩方關係也算親密。

接着曹操又徵徐州,後面發生的事我們都知道了。雖然呂布在徐州避免了歷史上白門樓的厄運,但在廣陵仍舊被暗害致死。

而臧霸昌豨等人,則按照歷史的軌跡,爲曹操所收降。其中孫觀尹禮吳敦昌豨都被曹操任爲一郡太守,臧霸爲曹操所重用,封爲琅邪相,督領青徐二州軍務。

不得不說,委任“寇賊”首領爲一郡太守這樣的高官的事情,整個三國貌似也只有曹操能夠隨隨便便就做出來。同樣的事情,相信袁紹袁術這樣出身世家豪族的諸侯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其中的利害關係,曹操也拿捏得很準。對臧霸孫觀等人在泰山當地委以重職,也不削臧霸孫觀等人的兵權,使其當曹操的部屬當得順心、安心。以此曹操也獲得了泰山數郡險峻之地的安寧,併爲世人所稱道。

凡是都有例外,昌豨就是一個例外。

歷史上的昌豨在曹操手下可以用反覆無常這個詞來形容。數次反叛於曹操,最後連故交於禁也保不住他了,在第三次投降於曹操之後,爲曹操所斬。

這一次,劉備自廣陵北入徐州,身爲東海郡太守的昌豨毫不猶豫帶着東海郡以及上萬兵馬歸降了劉備麾下。其所作所爲,和歷史上劉備借曹操兵馬攻滅袁術之後背棄曹操東進徐州之時的表現如出一轍。

當然,現在的昌豨還並未完全顯現出他“作死的命,呂布的病”。所以在劉備陣營還是非常被看重的,地位僅次於關張兩位。

“諸位以爲,曹軍來犯,是戰是和?”劉備一臉的沉靜,好似對曹軍的來返毫不在意充滿自信。但他一動不動的僵硬身軀卻顯現了一絲的異樣。

所謂戰,肯定就是打守城戰嘍,難道還想憑着一羣不經戰的大頭兵與身經百戰的曹軍野戰?

所謂和,其實就是求和,甚至暫時歸降於曹操了。畢竟話說回來,劉備和曹操現在並沒有多大的仇怨,不過就是劉備一時腦熱聽了袁紹的忽悠,搶了曹操的一塊地盤而已。雙方並沒有什麼血海深仇。

說到威脅,恐怕現在在曹操心裡,劉備的地位還不如張繡呢。

“這還用說,大哥,肯定是打啊,只要撥給俺三萬馬步軍,定然叫十萬曹軍和那奸賊曹操有來無回!”

無論大哥說什麼,只要是有關打仗的,我們的張飛將軍都是第一個響應的,並且不論局勢如何,每次的態度和回答都是出奇的相似。

對於三弟拍胸脯的回答,劉備也養成了選擇性忽視的習慣,直到第二個人出言,劉備纔開口。

“臣以爲,當下我徐州有廣陵帶來的五萬馬步軍,兼有昌豨將軍近兩萬義軍,還有前番車胄與劉岱王忠的六萬多降卒,戰力雖有差距,但是兵馬數量合計並不少於曹軍,且有徐州地利民和之便與關張二位將軍之勇,應當一戰,爲主公正名於諸侯之間!”

說話的是劉備的當下的謀主糜竺,雖然一向他的話分量不重,但是這一次卻讓陳登孫乾等人深點其頭,也讓昌豨爲之一振,讓三將軍喜上眉梢圓目四顧!

劉備將底下所有人的神情盡收眼底,尤其看到陳登和糜竺兩人的時候多停留了一兩秒。在得到想要的反應之後,劉備終於開口決議道:“那就戰,雖說起兵清君側的時機未到,但仰賴諸位,此番也得好好挫一挫奸賊的銳氣!”

“好!”底下的張飛聞言先是大聲應好,正要起身請戰之際,另一側的陳登卻先一步站起來躬身道:“將軍決意抗曹,陳登願領徐州士民登城助軍應戰。只是爲了更好挫敗曹軍,陳登有一策獻上。”

聽到陳登的話,劉備僵硬的身軀終於微微一顫,比往常更快了零點幾秒回答道:“有元龍及徐州士民襄助,實乃我大漢中興之幸。不知元龍有何奇策,能助破曹?”

旁邊的三將軍此時有些不耐煩了,不過看着大哥那熟悉的表情,我們的三將軍只能耐心再等等。

陳登:“衆所周知,曹軍常年四面征戰,休整之期從不超過三月之久。是故雖然有屯田之措,但其軍糧絕無多餘囤積。此前曹軍已在黎陽與袁紹相持數月,想必存糧已盡。此番只領了十萬軍馬來攻徐州,即是明證。某估計,曹軍糧草不過支撐一月時間,到時攻城不下,只能退軍。”

“因此,我們爲何不將劉岱王忠的五萬降卒送還給曹操,一方面使得曹軍糧草更爲不濟,一方面也藉此向其示好,若曹操執意征伐,那天下輿論自然站在將軍這邊。”

“末將不能苟同陳先生之計!”陳登話語剛落,糜竺之弟,充任劉備部將的糜芳就站了出來反駁道:“那可是整整五萬人馬,豈能輕易送還給曹軍徒增其戰力,如此的話我徐州兵馬就不過八萬,而曹軍爲我軍兩倍,徐州難守矣!”

“糜將軍多慮矣,這五萬人馬,名義上算是我軍,但其妻兒老小都在曹操治下,打起仗來能不能爲我軍所用可不好說。與其留着還要盯防,還不如大大方方送還曹操,以顯將軍仁德之名!”

陳登這番話直接將糜芳的話頭封死。世人提起劉玄德,第一印象想起來的都是他的仁德。包括劉備自己,可是將仁德放在爲人處世的第一標準的。糜芳要是繼續反對陳登的計謀,那就無異於等同否認劉備的仁德了。

於是,剛剛執掌萬餘降軍的糜芳糜將軍,只能暗暗吃下這個悶虧,一句不言地放開手上的本不就不多的兵權。

“元龍此言甚善,曹軍此來勝在速戰,我遣返他那五萬新卒,短時間曹賊必定不能整合其戰力,相反還能加快其糧草消耗,如此一來,不過一月,曹軍必退!”

“傳我軍令,糜芳你即日便遣那五萬新卒東去,連帶那劉岱王忠兩人,一併完完整整的送還曹操。並拿我親筆書信去見曹操,對其言說勸和之辭。”

“三弟,你剋日點兵一萬,前往小沛紮營。某統領大軍隨後就到。下邳重地就由元龍督軍駐守,昌將軍你領本部士卒就守這東海郡,防備北邊的曹軍臧霸部。”

“糧草軍械諸事,還要勞煩糜從事你去辦。淮南那邊還得勞煩孫從事再走一趟,若是能取得張文錦西涼步騎襄助,我軍便有轉守爲攻之力。”

“諾!”陳登張飛等人一齊拱手道。

……

由僕役推開家門,陳登一臉的疲態。

陳氏不僅在徐州是數一數二的世家豪族,在整個天下也是排的上號的豪門。其庭院雖然佈置樸素,但佔地相當大。

進過陳府的人都知道,陳家在自家院子挖了一個相當大的魚塘,並有亭榭樓閣。這乃是好食魚的陳登所建。陳登雖然在演義中也筆墨不多,但絕對是三國首屈一指的睿智之人。都說吃魚醒腦,而陳登陳元龍每日必做的兩件事就是釣魚、吃魚。

不同於其他愛食魚者,陳登最是喜好新鮮的魚,因此每條他吃的魚都是自己當天釣的。並且陳登喜好“新鮮”的吃法,常將活魚切成生魚片加點料生吃,在徐州的世家豪族中也是個異談。

此刻院中有一老叟,正一人在亭榭中向魚塘裡撒餵魚料。

見到這人,陳登一掃臉上的疲態,恭恭敬敬小步走到這老叟身後一言不發。

好不容易這老叟終於將手中料餌撒完了,接着又是佇立在塘邊靜靜着看了魚塘各種魚吃食的樣子好一會兒,足足半響,這老叟才轉過身來。

陳登趕忙行了大拜之禮,極爲恭順地叫了一聲父親。

陳珪看着自己這個最得意的兒子,張開滿是皺紋和缺牙的嘴脣笑問道:“議事如何?”

陳登微微將身子和頭壓低了一些,說道:“回父親的話,孩兒已經建言玄德公了,將劉岱王忠及其所部五萬曹軍遣放回曹營。另外玄德公仍派我陳氏督丹陽精兵把守下邳。接下來無論戰局如何發展,陳氏已經無憂了。”

陳珪用點頭對兒子的計謀做了迴應:“此計妙矣,只可惜當今不是太平之世,不然登兒你也該入朝當個三公九卿的。”

“登兒不求三公九卿,只求陳氏一門千秋萬代。”陳登趕忙回答道。

陳珪並不對兒子的迴應點評,隔了半響才重新開了口:“如若有一天,到了我陳氏必須壓寶的時刻,登兒你會選這天下哪個諸侯豪雄呢?”

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嘍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九十一章 犯蠢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生可畏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四十五章 絕對實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帶詔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十五章 蘄陽一戰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六十三章 亂世奸雄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一百八十章 平亂山越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一百四十三章 鋌而走險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卑鄙進行到底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九十九章 溫侯隕落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軍法森嚴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第九章 借道汝南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十七章 蘄陽三戰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渙之幹第二十五章 廬江事變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六十章 早有預謀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