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

其實袁耀並沒有說自己要領軍請戰的話,方纔是因爲李通請戰聲太過大的原因,完全掩蓋住了袁耀的聲音。

看到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袁耀急忙將自己的話又複述一遍:“末將內急望將軍稍給方便。”

袁耀這話一說出口,衆人也都明白了是誤會袁耀了。

任誰當着一羣人的面說自己內急都不會大聲去說,而且在重要場合,這種事情一般能忍則忍。現在袁耀既然說了出來,那肯定是忍不住的那一種情況了。

張繡噗嗤一聲笑了出聲,擺手示意允准。袁耀立刻如蒙大赦,急忙稟手謝禮,然後一手捂腹快步退了出去。

袁耀前腳急匆匆退出前堂,後腳就顧不得在門前武威營甲士面前保持自己堂堂壽春宮尉的威容了,直接撒腿就跑向茅廁。

張繡現在的鎮東將軍府其實就是以前袁耀住過的府邸,在這兒袁耀比誰都熟。從前堂門口右轉,再繼續右轉直走再左轉到後庭,便能找到如廁的地方。

袁耀這次是真的急了,拐彎都不帶減速的,扶着着牆角便原地轉彎直衝。

這突如其來的一衝,卻是正好撞上了轉角處另一側一名端着果盤走來的侍婢。

那侍婢身軀嬌小單薄,被袁耀這個漢子一撞之下,連連後退了六七步,雙手端着的果盤也傾倒了,撒了一地的秋日碩果。

袁耀這會兒是有脾氣也發不出來了。不僅僅因爲這個府邸現今換了主人,而是因爲他真的快到極限了。

那端盤侍婢剛穩住身形看清了袁耀,正要低頭躬身致歉,袁耀卻是直接與她擦身而過,頭也不回地奔向後院。

留下這侍婢呆呆看着袁耀的背影足有好一會兒不知該怎麼辦,知道袁耀消失在後院轉角處,這侍婢才反應過來,趕忙去撿滿地的瓜果。好在這時候附近還經過兩名侍婢,見狀忙上前幫忙,倒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

前堂,張繡終於開口確定了聯劉抗曹的主將人選,那便是讓張遼和高順二人各帶兩萬兵馬一同前去,不分主副之分,去了皆由劉備做主調遣。

張繡在前世聽到過一句話:鎖,是用來防君子的,而是永遠防不住賊的。

要是劉備真存了吞併張繡部屬的心思,在張繡遠赴江東的情況下,任誰也是根本無法阻擋劉備施展他的魅力的。與其如此,還不如光明磊落一些,直接讓劉備去統屬張繡軍。最後若張繡軍真出現了背張隨劉的情況,天下人倒能更清楚認識這位草根皇叔的雄心。

當然張繡相信,劉備這條潛龍,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絕對不會露出他的狐狸尾巴的。那麼自然自己其實現在是不用擔心劉備會存異心的。

對於張繡同時派出張遼和高順兩員大將北上抗曹,而壽春卻會沒有大將鎮守的情況,在場大多數人都明白,張繡又準備提拔良將委以重任了。

果不其然,緊隨着對張遼和高順的請戰一併應允之後,張繡就開口讓上將李通負責起留守壽春的重任,並提議讓周瑜周公瑾一同肩負鎮守淮南基業的擔子。

說起來還要謝謝孫策在陵陽之戰給張繡的帛書。當張繡將這份帛書送予周瑜閱畢之後,周大都督總算基本原諒了張繡背信棄盟無故伐江東之事,不過對於向孫策派出死士進行行刺一事,周大都督仍然耿耿於懷。

說到這裡,張繡十分慶幸當初沒有告訴周瑜自己還在刺殺孫策的兵器上塗抹了瘋狗犬液的事情,儘管此事十分不光彩,也曾讓張繡心懷愧疚,但是這件事情還是讓它爛在自己肚子裡更好。

另有一件事情是張繡來三國之前想不通的。那就是歷史上孫策爲何在遇刺之後明明可以醫治的情況下暴斃?在一種很大程度可以避免的情況下斃命的!這件事情曾讓前世的張繡極其想不通並且不止一次扼腕嘆息。

但是此世,張繡卻是自己知道孫策會“不治身亡”的原因了。

請戰的三人,張遼高順以及李通對於張繡的決議都是很滿意的。他們都能在重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武略。至於隨軍軍師方面,陳宮毛遂自薦。在所有人都沒有意見的情況下,張繡任陳宮爲監軍,與相熟的張遼高順二人一同前去徐州戰場。

光祿大夫賈詡這回倒不用跟張繡去江東了,坐鎮壽春震各路宵小即可。

數日後,張繡帶着數員親將及衆武威營親衛,以及魯肅諸葛瑾陸遜三人,三下江東。

與此同時,徐州東海郡郯城。

此時的郯城的徐州政治經濟中心地位還尚未被地利更便利的彭城取代,仍舊是徐州的治所所在地。按照此時的慣例,郯城此時亦被稱之爲徐州城。這就好比後來的江陵作爲荊州中心而被稱作荊州城、信都作爲冀州中心而被稱之爲冀州城一樣。

雖然早有曹操親率十多萬兵馬來攻徐州的消息傳出,但是徐州城內卻仍然是一派安寧祥和。

集市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羣各自忙活,街巷裡老叟安靜地清掃着秋葉,郊野裡的農夫趕着在霜降之前收割草料砍打薪柴。若不是城外軍營的民夫在號角聲中收攏着帳篷糧秣,軍需官派發着箭支口糧,軍卒們換穿着新的衣甲兵器,根本感受出來一絲戰爭即將來臨的氣氛。

其實不僅僅是徐州城,大部分的徐州人對於曹軍來犯的消息並沒有多大的驚慌,當然那些居住在徐州邊境附近的民衆除外。

要知道,好幾年前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可是領了三四十萬兵馬來的。但是結果呢,也只能欺負一下手無寸鐵的徐州普通百姓以及陶謙草建的徐州軍,但是一等到劉使君率本部來救援徐州,曹操卻是隔夜便全軍撤退了!

這幾年來,雖說徐州之主換了又換,但是徐州城人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劉使君率軍衝破曹軍封鎖殺進徐州城的那一戰。

那一戰,曹軍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見了鬼,劉使君帶着他的兩位異性兄弟,還有一個白袍小將,殺得曹軍那是人仰馬翻接連敗退,當陣便殺敗了曹軍大將於禁,還斬殺了十數名曹軍校尉,最後當着曹操那賊廝的面,從容進了被圍的鐵桶般的徐州城。

這一戰是所有徐州人永遠不可磨滅的記憶。因爲之後,在劉使君給曹操那賊廝送了一封勸和信之後,不可一世的殺人魔王曹操卻是當即答應了下來,在次日便夾着尾巴一溜竄地跑回他的兗州老巢去了。

要知道,當初陶謙陶刺史大人在城頭被人扶着,當着城上城下所有人的面向曹操告歉求和,得到的卻只是曹操一番狗血淋頭的痛罵。但是劉使君只打了一仗,寫了一封信,便能勸退曹操的三四十萬大軍,這是如何的威望啊!

再有,後來待民謙恭的陶老頭病死了,令所有徐州之民趕到更慶幸的是,從此徐州有了一位比陶謙仁德更甚的愛民如子劉皇叔!

劉使君雖草根出身,但卻是正經的漢室宗親,劉氏後裔!想當年劉皇叔治徐州的日子,不知道多少徐州老人涕淚感慨,此輩竟還能過上幾天當年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的日子,着實不敢想啊!

後來劉使君義弟一時大意,被呂布那白眼狼奪了徐州,劉皇叔暫住小沛,有多少徐州之民惡恨呂氏而痛惜投奔於劉皇叔的啊。期間袁術與曹操兩個大逆臣反賊多少次想要奪取徐州,皆是在劉皇叔尚坐鎮徐州的情況下保住徐州之土的,劉皇叔之德,高於天,厚於地啊!

正是因爲仁義功德如此,老天爺這次便又讓劉皇叔得了徐州。此可謂徐州幸甚,天下幸甚啊!

以往劉皇叔有皇叔之實,卻無皇叔之名。此番劉皇叔忍辱曹操之下,卻是見着了自己的小皇帝侄子,也爲皇帝親自入漢室族譜,被皇帝親口叫了皇叔,封了左將軍。從此做我們徐州之主,更名正而言順啊!

上一次被曹操奪了徐州,乃是因爲呂布那白眼狼主事徐州的緣故。此番劉皇叔領數萬雄兵主事徐州,又何懼曹賊?

當初你曹賊率三四十萬兵馬攻打劉使君五千軍馬救援下的徐州都沒能攻下,這一次你只帶了十來萬兵馬,難道還做夢想打下我們軍民一心的徐州?

……

徐州民衆對於抗曹並不驚慌,但是此刻的劉備府邸,卻是一片沉重壓力下的肅穆。

劉備端坐於高堂之上,左邊三名儒冠文士,分別是陳登糜竺孫乾,右側也是三名武將,分別爲張飛糜芳和一名雄健大漢。

另有從事簡雍,爲劉備所使,派往河北求援於袁紹。劉備二弟關羽,自領一軍,在外把守彭城,盯防曹仁部曹軍。

劉備三弟張大飛,還有徐州世家豪族的代表陳登,以及徐州草根巨賈糜家兄弟,還有親臣孫乾,這些都不用介紹,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坐在張飛下座,初入劉備陣營的大將。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戰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碭山之悟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二十八章 亂點鴛鴦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六十二章 古之惡來的決死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六十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六十二章 古之惡來的決死一戰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四十二章 再繡下限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門失守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十章 收無賴耍流氓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二百七十四章 廢儒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卑鄙進行到底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考慮全面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十五章 蘄陽一戰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六十五章 輕功冒進第二百一十四章 賠了天子又折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戰(二)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來了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蕩糧船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