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

秦天聖五年十一月,秦軍與趙軍,在汲縣一帶,爆發了數次大戰。初時,因兵力不及敵手,又被隔斷成南北兩部,秦軍接戰三場,盡皆敗北,死傷過萬。而胡崧所部雖然戰力強盛,但被趙軍竭力攔住不使其與南軍匯合,且胡崧也顧忌幷州腹地空虛,不敢全軍撲下。到後來秦軍一敗再敗,不得已,胡崧傳令楊韜率兩萬人趕駐上黨後,自率三萬人強行突破趙軍防線,與傷亡慘重的南軍終於會師。

雖然士氣有所恢復,但彼時秦軍六萬餘人,面對趙軍十數萬,仍然處在劣勢之下,且兵卒驚疑之心,難以迅速撫平。後在胡崧總制下,秦軍小勝數場,卻被壓制在羅家堡,無法再退敵半步。

正是惶急的時候,滎陽被趙帝石虎突然襲擊而至失陷的壞消息傳來,愈發使人心動盪。河東公石生聞訊既驚且憤,因滎陽是其而今唯一的根本之地,眼下淪陷於石虎,公仇私仇都讓其怒不可遏。於是經胡崧同意並飛報朝廷之後,石生率本部人馬,急速回師虎牢,同時皇帝敕令虎牢守將吳夏,將防線東移百里,與石生共同抵禦石虎,確保事態不至惡化。

虎牢緊急,不容石生不分兵而去。但汲縣一帶,壓力立即增大。支雄得了石虎通訊,趁勢發動猛攻,胡崧指揮迎戰,終至寡不敵衆,只得率四萬餘敗兵退守河內。再經過城外殊死搏鬥,總算擋住了支雄的攻勢,保住河內不失,但卻又折損了四五千人馬。巨大危機面前,秦軍中開始有人堅持不住,過往從未出現過的臨陣投敵的現象,竟然接連發生數次,連將官都變節了三人。

警報如雪片迭入京師,皇帝高嶽焦慮不已,更且勃然大怒。他甚至一度考慮調南方謝艾的荊州兵團北上作戰,被相國楊軻苦諫乃至。未幾,終有詔令傳到前線,令人大爲震動。

皇帝令青海戰事稍停,並抽調和徵召涼州軍、塞北鐵弗部、屠各部並及隴南隴北的羌氐士卒,共計六萬精銳以作援軍。隨後跳過徵東行營的設置,直接升格爲河洛道,任命驃騎將軍、夏公、右相韓雍爲河洛道大行臺,加授大將軍;同時升任涼州都護王該爲安西將軍、大行臺左丞,平南將軍楊堅頭爲大行臺右丞,使韓雍率六萬援軍前往河內前線,主持一切戰事。

聖旨中嚴令,胡崧以下所有將領及諸郡縣文武官員,皆受韓雍節制。最爲使衆人吃驚震撼的,乃是皇帝極爲罕見的授予了韓雍假黃鉞,並三令五申,除胡崧一人以外,東方諸將,韓雍皆可先斬後奏,不問緣由。

假黃鉞這種殊禮,非人臣所常領。前世少有,此後亦未多見。後來終秦朝二百六十年,再沒有一位大臣得授過假黃鉞。到了秦末時候,外戚、首相楊堅權傾朝野勢力滔天,在最終篡秦自立之前,他也沒有被皇帝授過此項殊榮。

韓雍奉詔陛辭而出,不數日便抵達河內。秦軍衆將,早已得了詔令,盡皆悚然,紛紛出十里外恭迎。其時戰鼓隆隆,旌旗獵獵,無數戈矛映日,森寒刺眼,頂盔摜甲的將卒們肅然而立,威武雄壯。

“拜見大將軍!”

瞧見鑲着五指寬的金邊黑色

大纛由遠及近,伴隨着鎧葉嘩啦啦聲響,車騎將軍胡崧以下,數十位中高級將領及千餘禮迎兵卒,盡數掀甲,單膝下拜,向可以代爲行使至高無上權力的秦軍大元戎,致以尊崇的敬意。

韓雍滿面塵霜,但卻精神奕奕,深陷的雙目中明光閃爍。人影幢幢中,唯他能穿戴金盔金甲,端坐高頭大馬之上,泰然受了衆人禮拜,方纔跳下馬,走過來扶爲首的胡崧。

胡崧不起,帶着慚意道:“下官此前忝爲主將,卻導致局面敗壞如此,使聖心憂慮,累元戎奔波。下官駑鈍無用,請大將軍代陛下責罰,下官甘願領罪。”

韓雍雙手使勁,將胡崧扶了起來,拍着他的臂膀,溫言道:“公以劣勢兵力,獨抗強敵,在危急中力挽狂瀾,使局面不致徹底敗頹,爲我軍保留戰鬥火種。此勞苦功高,陛下也曾感慨讚歎,讓本帥帶四字口諭與公:胡崧不易!”

一聲不容易,化解了多少艱難和委屈。胡崧本也是深沉的性子,至此幾乎要當場落下淚來,他哽咽着頓首再拜,起身便恭請韓雍前行,入中軍大帳。

六萬生力軍的到來,尤其是最高軍事長官的親自蒞臨和靠前指揮,猶如定海神針,讓先前動盪的軍心,能夠迅速安定下來,更且開始凝聚。衆人一路簇擁着韓雍,不知不覺變得振奮和踊躍起來。

甫及落座,減去一切客套寒暄,韓雍面色儼然道:“此次,本帥上奉皇帝嚴旨,下負黎庶寄託,來此主持大小戰事,正期與諸君一起,同心同德奮發努力,克奏全功。下面,就當前敵我形勢,召開軍議。王左丞何在?”

王該霍然起身,朗聲道:“末將在此,請大將軍示下!”

韓雍坐姿挺拔,凜然掃視一圈座下,吐字清晰無比:“聽我將令——點名三次不到者,斬!欺瞞玩忽者,斬!抗辯不遵者,斬!散漫無禮者,斬!有畏戰怯敵者,斬!!”

胡崧以下,人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連眼珠子都不敢亂動。大家都曉得,如今韓雍來親自掛帥並假黃鉞,表明了皇帝一定要打勝仗的決心,和嚴肅軍紀整頓不法的堅決態度。無論是誰,在當前這種特殊情況下,若是撞到了槍頭上,除了死沒有二話。

滿意於衆將的恭謹態度,韓雍微微頷首,迅速切入主題,就當前各方面事態,與胡崧等進行深入溝通和商討。不知不覺便過了一整日,連飯食都是令人端進來,衆將邊說便匆匆吃罷的。

掌燈時分,細究之後,韓雍喟然道:“先前我們不曉得,如今卻都明白過來,石虎與支雄,主力裝成偏師,而偏師卻充作主力,二人一正一輔,迷惑了我軍視線,結果使石虎成功的擊破了滎陽,進逼虎牢。而達成了既定目標之後,反過來,支雄便開始以假變真,對我展開了真刀實槍的猛烈攻勢,意圖當真打通河內至洛陽的道路,從而可以和石虎南北呼應,最終在洛陽城下會師,圍攻我之京師。”

韓雍雙目中,光芒愈發凌厲,冷然道:“既然已經知道敵軍的真實意圖,我豈能讓他如意麼!本帥此來,肩負重任,若是不能成功,只好殺身

成仁,諸位!”

衆將不約而同,全部轟然站起,帶動着甲葉嘩啦啦好大一片聲響。

“軍需官何在?”

衆人不知道韓雍爲什麼突然點出軍需官,俱是好奇,但哪個敢多嘴詢問,便紋絲不動的都站着筆直,俱支起耳朵細聽。

須臾,軍需官趨步上前,躬身施禮:“卑職拜見大將軍!未知有何鈞令?”

“現在我軍共有糧秣若干?”

“回稟大將軍。此前我軍被賊軍急攻,不暇運輸,除去遺失和消耗的,只剩糧草一萬八千石。今日大將軍親至,又帶來援糧六萬石。故而,如今我軍共有糧秣近八萬石。”

軍需官心中很是抵定。暗自慶幸自己方纔一直在清點查驗,方纔能夠掌握這具體的數額。若是偷了個懶,現在被當衆問起,然後一問三不知,那他這顆項上人頭,必然是大將軍用來殺一儆百的絕佳物事。

韓雍未置可否,又轉首喚道:“楊右丞何在?”

楊堅頭越衆而出:“末將在!”

韓雍點點頭,突然嗓門一提:“傳我將令!所有糧草,盡數焚燬!過幾日,待本帥明示後,由楊右丞親自執行!”

這道軍令甫出口,衆人皆駭了一跳。楊堅頭明顯有些發怔,沒反應過來,眼見韓雍面色轉冷,他一個激靈,咬咬牙只好應承下來。

“慢着!”

當此時刻,唯一能夠出聲的,便是胡崧。他喚住了楊堅頭,便轉而向韓雍欠身道:“事急,大將軍恕下官無禮。我等倒真心未解:大戰在即,爲何大將軍反要先主動燒掉自家糧草?”

衆將至此實在忍耐不住,彼此看看,然後都低聲的出言附和。見下面一片疑惑之色,韓雍擺擺手,示意大家先安靜,便對胡崧道:“車騎及諸位,可知先秦末年,楚霸王鉅鹿之戰?”

突然又提到這個,胡崧楞了一下,但還是據實答道:“下官昔日蒙先父教導,兵書策略也算粗通,這個典故還是知道的。”他見有些將領不停點頭,有些人卻滿面茫然,便轉向衆人說明道:“先秦末年,二世皇帝殘暴不仁,天下沸騰,四處皆反,六國俱號稱恢復。先秦上將軍章邯,在擊殺楚軍領袖項梁後,認爲南方已平,便率四十萬主力精銳,北上河北鉅鹿,進剿趙地的諸侯軍。諸侯軍聯營十餘座,但屢次敗於章邯之手,懾其威勢,皆不敢再戰。”

“而項羽孤軍北上救援,輕兵疾行,渡過黃河後,力排衆議破釜沉舟,以不勝則死的氣概,橫衝秦軍,九戰之後終於大勝,從此奠定楚霸王傲絕天下的威勢。”

底下一片恍然。司馬承卻忍不住向韓雍道:“大將軍可是想效法霸王一往無前的做法?然則今日時局……”

韓雍霍然起身,來到掛牆的行軍圖前,掃視了一圈各種神色,泰然自若道:“燒糧,以示吾決心。但單單如此,還是不能完全激勵基層士卒的決死之心。諸位請看。”

隨着他的指點,衆將的目光移到西南兩百里處,圖上標註的清晰無比,那是天塹黃河。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五十四章 堪做棟樑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