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晉封漢王

德昭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岳雲等人終於回到了臨安。從四月出兵進攻劉琦開始,到現在歷時整整七個月了。他終於削平了劉琦和吳璘這兩個割據政權。一統了南宋。現在全國已經平定了下來,應該是考慮休養生息和如何反攻金國了。

臨安皇宮大殿內,岳雲向趙琢和朝中羣臣述說了一下平定劉琦和吳璘的大致經過。

早在一個月前,臨安便得到了岳雲與遼國達成協議,遼軍北返關中的消息。雖然此役沒能收復大散關——陽平關一線的重要關隘,但能夠通過談判,兵不血刃地收回劍門關、漢中等地,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畢竟岳雲的部隊從四月進入池州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作戰了半年以上,雖然屢屢獲勝,但部卒卻也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新收復的荊襄及四川之地還要駐紮大量人馬,以防金軍和遼軍南下。同時,許多地方的官員都已逃亡,也需要大力補充。這一系列問題都要慢慢來解決。

趙琢在聽完岳雲的講述後,也連忙誇獎了他一番,然後冊封岳雲爲漢王,加太尉銜,並賜尚方寶劍一柄。賞銀萬兩,綢緞一千匹。所有西征的立功將士,皆有封賞。

殿內官員們見趙琢如此厚賞,均紛紛向岳雲道賀,恭祝他成爲大宋難得的異姓王。岳雲不得不一一還禮。雖然他嘴角含笑,心中卻是肉痛,暗忖趙琢哪有錢封賞,國庫裡都能養老鼠了。封賞的錢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自己掏腰包。

看着一衆官員向岳雲道賀,劉子羽、何鑄、王居正等卻在一旁冷眼旁觀,默不作聲。三人對視了片刻之後,神色皆十分陰沉,然後微微點了點頭。

劉子羽這時便出列向趙琢躬身說道:“陛下。眼下我大宋既已平定藩鎮之亂,全國一統,當以恢復民生,安定地方爲當前之要務。現各地官員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組織稅收。也需大批官員。微臣建議,重開科舉。以爲朝廷選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宋百年安定!”

他此話一出,衆臣皆紛紛點頭稱是。現在荊襄、四川、江南等遭受了兵禍之地,官員不是被殺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權陷於癱瘓。全賴駐紮當地的岳家軍維持秩序。但是由軍隊一直扮演治理地方的角色顯然不太適合,就算是岳雲本人,也不願意過多的讓自己屬下的將領去充當地方官的角色。他可不想建立一個軍政府。

只不過。對於劉子羽提出的,重開科舉之事。他並不太贊同。這些通過科舉考上來的學子,大多重視詩詞文采,讓他們吟詩作畫,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戲。但要他們治理地方,發展經濟、爲一方謀福,卻可以肯定,大多數皆不堪用。

這時,趙琢見劉子羽發問。心忖,你問朕有什麼用?朕還不是得聽岳雲的。

於是,他便將頭轉向岳雲,和顏悅色道:“不知漢王有何意見?”

岳雲見趙琢如此“上路”,倒也微微點頭,他亦行了一禮道:“啓稟陛下,臣以爲,眼下官員缺乏。舉行全國考試以選拔官員是一項必要措施。只若要按以往科舉考試那樣,以詩賦、經義定名次,本王卻是不敢苟同!如此選拔上來的官員。恐怕多數難堪大用!”

王居正一聽,當即便怒火萬丈。因爲他就是通過科舉考慮,成爲狀元,再得趙鼎賞識,才平步青雲的。聽岳雲這意思,莫非自己還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顧不得是岳雲將他從瓊州那個偏僻地方救出來的。立刻便反脣相譏道:“漢王倒是別出心裁。這科舉制度乃是從前隋開始,沿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我朝也從科舉之中,選拔出了不少人才,真宗朝時的寇準、神宗朝的王安石、哲宗朝時的司馬光等名相,誰不是科舉選拔而來的?怎麼會多數難堪大用呢?”

他這話一出口,衆臣皆是嚇了一大跳,心想當着岳雲的面這樣說,豈不把這位獨攬大權的漢王給得罪到底了?岳雲只需使個眼色,只怕趙琢就會將王居正拿下,革職查辦。

岳雲眼中閃過一絲不快,但卻依然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王大人有此想法也屬正常。畢竟科舉制度推行了這麼久,已經深入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王大人定會覺得難以忍受。但其實,它的弊端亦是明顯之極。岳雲請問王大人一句:在王大人當年參加科舉之時,考試的是什麼科目?”

王居正愣了一下,隨即便脫口而出道:“當然考貼經、詩賦、墨義這些內容了。下官出身貧寒,也是熟讀《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等五部大經,以及《論語》和《孟子》兩部兼經,並經州試、省試和殿試之後,才入朝爲官的!如果不是參加科舉,王某現在只怕還在家務農呢!”

岳雲搖了搖頭道:“王大人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將科舉制度全盤否決。象科舉規定,任何人皆可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相當好的制度。讓王大人這樣爲代表的貧苦書生也有機會爲官。可是嶽某卻以爲,這科舉中考試的內容,卻未免太不合適宜了一些。其他暫且不說,就以王大人當年所考的內容來說。您在實際爲官過程中,有多少時間,多少事務會用到考試中的那些內容?”

王居正頓時一下子被問住了。他是從一個九品的萊陽縣主薄一步步升上來的,當過縣令、知府、主事等職,最後才成爲了兵部侍郎,而現在更是成爲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自然對官場中的大小官職,平時所從事的工作十分清楚。

可要說這當中有幾次能用到詩賦、經義的,那還真沒幾次。要展現他吟詩作畫,舞風弄月的才華時,多半都是在青樓勾欄等場所,與一干妓女打情罵俏。用這些詩詞來打動那些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而官場中的事務,大多都是統計、報告、計算、審判,以及處理一些突發的如救災、搶險、濟民、收稅、安置等工作。《詩經》、《周禮》、《論語》之中雖然也有一些處事原則的內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論知識,想要用這些經書來治理地方,所謂的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那完全是無稽之談。

王居正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思索了半天才強辯道:“詩賦考驗的是文采,經義考驗的是爲人的道德準則,有了這些,才談得上治國安邦,人若連這些基本禮義廉恥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詩詞都寫不出來,又如何爲官呢?”

他雖然仍在據理禮爭,但衆臣都聽得出來他的已經理屈詞窮。

岳雲這時也驀然醒覺,知道要完全推行改革,阻力甚大,這王居正算是自己從海南請回來的被貶官員,對自己應該算是比較感激涕零的了。連他都反對廢除科舉,可想而知其他官員會如何對待改革了。

想了一會後,岳雲方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將科舉考試多設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詩詞經義,同時也要考算術、外語、武功、工藝製造等內容。以爲朝廷選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要懂戰爭策劃、排兵佈陣的人員,否則如何制定對敵作戰計劃?而軍部,則需要武功高強、善於臨場指揮作戰的勇士;禮部,時常要接待外國使節,選拔懂外語的人才便是重點。而工部,多從事武器製造,以及建橋造房,自然就得選拔在建築、製作有傑出天賦的人員。這些考試完全可以列入科舉之中,成爲其中一科目,讓考生自己選擇報名!”

岳雲這一番話,猶如石破天驚一般。武將倒還好說,在武唐時期,武則天也搞過武舉,有人還爲此中過武狀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劃爲“匠戶”一類,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聽岳雲的意思,這些工匠、通譯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參加科舉,並擔任正式官職。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劉子羽和王居正對視了一眼,也不禁大爲驚奇,感覺這樣一來,科舉就搞成了一鍋大雜燴了,什麼人都能來考。懂算術的,以那些商人掌櫃爲最多,武功嘛,不用說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漢都是武功高強之人……然後匠戶、通譯都來參加了……堂堂文人竟然和這些斗升小民,粗魯武夫一起參加考試?

可兩人卻又提不出反對意見,因爲這些人才的確是朝廷急需的,特別是火器研發上,一名熟練的火器工匠,工部開出的俸祿都堪比一個五品知府了。還專門派人對其家人進行保護。難道自古以來的“士、農、工、商”排名,竟然要就此顛覆了嗎?

趙琢見衆大臣皆不再反對,於是便連忙說道:“既然衆卿皆不反對,那便按漢王的意思辦吧!禮部先草擬出一個計劃來,然後交由漢王過目,過年後,再予以施行!現在退朝!”RQ

第225章 朝廷的商議第400章 一槍立威第463章 英雄和才女第103章 入城赴宴第334章 終於捅破了那張紙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485章 臨安的應對第681章 金軍的空城計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728章 宴會的異常情況第721章 日本的劇變第60章 反擊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628章 岳雲的剿蠻計劃第191章 收網了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400章 一槍立威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515章 一國三帝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29章 突襲泗州第67章 深入虎穴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499章 焦頭爛額的完顏亮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121章 明確思想第444章 臺海大戰(中)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560章 耶律普速完的逆襲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629章 階段性勝利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272章 殿試的準備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800章 大爆炸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425章 敵人追來了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174章 白家的秘密第81章 兇手是誰?第549章 涪江之戰(下)第654章 万俟卨的計策第570章 暗藏殺機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747章 魏勝請戰第168章 決戰小商河(九)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168章 決戰小商河(九)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454章 陰謀與騙局第657章 監獄裡的談判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123章 上中下策第38章 突襲(上)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345章 迎戰會議第788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798章 完顏亮的最後瘋狂第540章 巴東之戰(上)第301章 侯賽因的要求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