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德昭盟約

談判中發生的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不過對於談判的進展影響卻是很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件事情發生之後,讓岳雲和耶律普速完兩人的關係融洽了一些。接下來幾天的談判,遼方沒有再漫天要價了,而是提出了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方案。

耶律普速完這時也算是看出來了,岳雲不象她以爲的那些宋朝官員那樣,貪財好色,沒有骨氣,對於北方異族國家恐之如虎。而是非常有自己作人的原則,並是一個誓死悍衛漢人利益,國家利益的人。如果不觸動他的原則底線,那麼什麼方面他都可以和你談,但如果觸動了他的原則底線,那他是絕不會退讓的,談判也就只有破裂這一種結果了。

三天後,雙方很快就在彼此的稱謂上達成了協議,決定仍按檀淵之盟規定的那樣,以宋爲兄,遼爲弟。這也是因爲現在宋國的皇帝趙琢比遼國的皇帝耶律夷列歲數大的原因。

不過,原檀淵之盟規定的歲幣之事自然就廢除了。耶律普速完知道岳雲是不會在這方面作出退讓的,因此也很知趣地沒有再提了。

而雙方很快也達成了在兩國邊界處,互開貿易集市,以交換所需物品的條款。遼國急需宋國的茶葉、食鹽、瓷器、絲綢等物。而宋國也需要遼國的馬匹、獸皮、生鐵、皮筋等物。

而且,耶律普速完還打算將宋國的這些絲綢、瓷器等物轉運到大食、波斯等地倒賣,從中營利。所以對貿易之事大開綠燈。承諾一定保證宋國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宋國商人如果願意出保護費,她可以讓遼軍沿途護送宋國的商隊到遼國首都虎思翰耳朵。

同時,雙方還達成了關於對金作戰的協議,規定在三年後,如果國內局勢安定下來了,就共同出兵進攻金國。收復以前失去的土地。

這些比較好談的內容都談完了,自然就論到比較難以解決的邊境線劃分問題了。

岳雲表示漢中、陝西之地皆是大宋以前的領土。宋國是一定要收回這些土地的,不然就跟趙構當皇帝時,那個只知屈膝投降的朝廷沒有兩樣了。但考慮到陝西是遼國從金國手中奪取的。宋國可以向遼國提供一些銀錢上的補償,而劍門關、漢中、大散關、陽平關這些地方,原本就是宋國的領土。是被遼軍搶佔的,自然應該歸還宋國。

而耶律普速完卻表示,陝西是不可能歸還宋國的,而漢中、劍門關等地可以歸還宋國,但大散關、陽平關、斜谷、子午谷等重要關隘卻要控制在遼軍手中。同時,就這樣把土地歸還宋國,她亦無法回去向母后和皇兄交差,宋方必須作出補償。

最後,岳雲猶豫了很久,衡量了幾天。考慮到暫時還不能和遼國撕破臉,且自己離開了臨安這麼久了,也該回去坐鎮了,以免發生突發事件。

而且,由於收回了劍門關。四川北部也並非全無屏障。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以後再找機會奪回大散關——陽平關一線的關隘。

至於遼軍要的補償,他只同意以銀兩支付,因爲現在他最不缺的就是銀子了。

而遼國似乎很缺錢,在和耶律普速完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岳雲一次性補償給耶律普速完五十萬兩白銀。

原本耶律普速完是提出以國家名義補償的。不過,岳雲卻是多長了個心眼,擔心這事寫進協議裡會成爲別人攻擊的把柄。於是便稱這五十萬兩白銀是由他自己出的,是向耶律普速完購買戰馬所用,不寫進條約內,並要耶律普速完送他一些戰馬。

耶律普速完聽聞之後,黛眉微蹙,略有所思。爾後卻終於點頭,同意了岳雲的意見。

德昭元年九月十日,在劍閣縣城南十里外的大帳內,宋遼雙方達成了歷史上第二個同盟協議,史稱《德昭盟約》。

盟約的主要約定有以下三點:

宋遼兩國爲兄弟同盟國家,宋爲兄,遼爲弟。將在三年後共同發起對金國的進攻,不得藉故拖延或者與金國締結任何協議。

宋遼兩國的臨時邊界以陽平關、斜谷、子午谷、大散關爲界,以上四關同時作爲兩國的通商口岸,由遼軍負責保護以上四關商人交易安全。至於雙方的最終國境線,則待對金作戰之後再行劃定。

宋遼兩國展開互惠民間貿易,兩國商人到對方國家交易、開店享受與本地商人同樣的權利,亦承擔相同義務,宋遼兩國均不得對對方的商人施以岐視、打壓、加稅等不公平措施。

條約達成以後,岳雲和耶律普速完作爲《德昭盟約》的簽字人,在上面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派人飛報本國朝廷批准。由於之前兩人都有本國皇帝的授權,報批其實只是履行一個程序上的蓋章而已。

與此同時,達成協議後,遼軍開始從佔領的四川各地向北撤軍。同時,雙方亦釋放了對方的全部戰俘。

到了十月一日時,遼軍已經全部撤退到大散關——陽平關以北,所有被俘的將領及官兵均已放回。而那五十萬兩白銀,也已通過水運經長江、漢水運到了漢中。然後交給了耶律普速完派來的接收人蔣偉。

四川之地,則由張憲暫時負責鎮守,而輔佐的文官,岳雲經過一番考慮,最後還是確定了虞允文。

一來他們兩人皆和自己關係密切,是自己最信得過的人之一。

二來他們兩人皆是四川人,張憲是四川閬中人,虞允文是四川仁壽人。由他們主政。既瞭解四川狀況,也易於被四川本地官員和百姓所認同。

三來他們都熟知臺灣的政治和軍事制度,正好可由他們在百廢待興的四川推行新的管理體制,讓四川可以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一切都交辦妥當之後,岳雲方在漢中登上了楊月來接應的船隊,準備順江而下至鄂州,再從長江航行到池州,再從那裡靠岸,從陸路回臨安。

迎接他的,將是一場雖然不是真刀真槍的戰場,但卻比戰場上更加險惡和危險的鬥爭……

第552章 九嶺鎮之戰(三)第137章 汴京之戰(四)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87章 善後事宜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789章 金國的崩潰第154章 赴遼廷議(上)第43章 行軍日誌第286章 世上第一門火炮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311章 以利動人第682章 陷入僵局第527章 彭澤之戰(四)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822章 中華帝國的體制第369章 收穫頗豐第177章 牆倒衆人推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343章 新型風帆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第502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三)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703章 拯救大帥岳飛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46章 說服虞允文第769章 勢如破竹第34章 錦囊妙計第394章 難產的營救計劃第415章 潼關之戰(六)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243章 混亂的臨安城第376章 合作協議第274章 殿試(中)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768章 德州光復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773章 秦檜逃逸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197章 發大財了!第553章 九嶺鎮之戰(四)第45章 催命的《紹興和議》第24章 定計(下)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357章 薩摩藩第73章 定址琉球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47章 參加壽宴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71章 留下金使第592章 風暴的前奏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726章 岳雲醒來了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583章 万俟卨的突襲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169章 決戰小商河(十)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248章 宣撫司的變動第115章 南邊來人第468章 攻佔河內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228章 與朝廷的對決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269章 事情鬧大了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472章 金國的情形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598章 皇宮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