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何安瑤苗

第78章 何安瑤苗

“七月庚子日,楚王楨、湘王柏領湖廣都司及王府護衛兵馬擒殺一千四百餘人,諸猺遂奔竄,向西南遁去……”

清晨,當武英殿內朱允炆的聲音傳出,殿內的朱元璋也高興的撫了撫須。

一旁,沉穩許多的朱高煦只是安靜傾聽,結束後低頭繼續處理奏疏。

如今已是七月十四,距離朱高煦上次和朱元璋爭辯倭患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朱高煦上午在武英殿陪同理政,下午則是前往穎國公、宋國公府學習,時不時與楊展、王瑄二人見面。

似乎是因爲上次爭辯失敗的緣故,朱高煦在那次後便很少會和朱元璋爭辯,只會在他提問題的時候回答。

這樣的改變對於朱高煦本人來說無疑是不錯的,但朱元璋卻不喜歡。

如眼下,見朱高煦沒有什麼意見提出,朱元璋便轉頭看向他:

“你兩位叔叔平了這瑤亂,但不久之後還會有瑤人再亂,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

朱高煦低着頭,並不知道朱元璋是在詢問自己,倒是朱允炆見狀笑着搶答道:

“瑤人叛亂,無非是因爲人性貪婪,覬覦漢人錢財罷了。”

“以孫兒看來,只需要出兵平叛,即可一勞永逸。”

“……”朱允炆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而朱高煦聽後雖然覺得不對,但也沒有反駁朱允炆的看法。

他牢記着馮勝的提醒,在理政的時候大多不得罪朱允炆,甚至還有意討好。

儘管這樣的做法讓他自己都感覺到噁心,但是爲了讓朱元璋高興,避免朱元璋認爲燕府跋扈,他只能這麼做。

“高煦……”

朱元璋沒有迴應朱允炆,而是執拗的念着朱高煦的名字,想要讓他回答。

對此,朱高煦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擡手作揖道:

“太孫說的不錯,但一些旁枝末節還沒有補全。”

儘管認爲朱允炆說的不對,但朱高煦還是隻能先認同附和,隨後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瑤人之中,確實有貪婪之人,但也有良善之輩。”

“孫兒以爲,良善之輩並不想劫掠漢民,說到底無非是活不下去罷了。”

“但凡給他們幾口吃的,他們也不會下山造反。”

“高煦……”朱允炆皺眉提醒,似乎認爲他說的話有些大不敬。

“說的很好,倒是沒有和下面那羣人一樣,閉着眼睛說瞎話。”

朱元璋頷首贊同,他並不認爲自己所治理的天下已經能做到人人吃飽飯。

作爲一個起義出身的人,朱元璋比誰都清楚,但凡有一口飯吃,他也不會揭竿而起。

他如此,瑤人也是如此。

“孫兒以爲,對於居於山中的瑤民,可以將他們招撫,安排去一些地勢較爲平坦的地方生活,併發給他們耕具,免除三年賦稅,發放口糧。”

朱高煦說着他對瑤民的政策:“除此之外,還需派出能工巧匠,幫助他們修建水利,加蓋房屋。”

“呵呵……”聽到朱高煦的話,朱允炆打斷了他:

“高煦,你說的很好,但如果這些瑤民真的那麼老實就好辦了。”

“以往朝廷不是沒有派出官員去管理他們,招撫他們下山耕種,但他們大多都是在下山幾年後再度反叛,繼續上山爲寇。”

說到這裡,朱允炆轉身對朱元璋作揖:

“爺爺,孫兒以爲,對於這些作亂的瑤民,當用重典!”

他這話說出的時候,身上凜然正氣,好似這些瑤民的錯都是他們自身的問題,官府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樣的姿態,朱高煦很不喜歡,但他卻不能出口反駁。

倒是朱元璋平淡聽着朱允炆的話,表情沒有變化,不顯山不露水。

他平靜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後纔對朱允炆教導道:

“伱說高煦說錯了,說那些官員都好好招撫他們了,可是這一切你都派人去看過了嗎?還是隻看了官員們的奏疏?”

朱元璋的一席話讓朱允炆有些語塞,但他思緒很快,馬上就作揖回答: “孫兒常年在皇城之內,自然沒有機會出去觀看,但想來官員們的說法是不會有問題的。”

“沒問題……”朱元璋平淡的說出這三個字,讓朱允炆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因此將目光投向了朱高煦,顯然想讓朱高煦將話題岔開。

面對朱允炆的目光,朱高煦也只能在心底無奈嘆氣,隨後起身打斷朱元璋的發作,作揖道:

“爺爺,孫兒以爲,官員自然不是全然都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有‘官逼民反’這一詞。”

“有道是官字兩張口,一張對上,一張對下。”

“用的好的,那叫上承天道,下馭民心。”

“用得不好的,那叫欺上瞞下。”

“即便是爺爺,恐怕也不敢保證派出去的官員中,每個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

“既然沒辦法保證,那只有加強對百官的監察。”

“至於瑤民一事,孫兒以爲可以任命他們之中的頭領爲土官,但不得擁有兵馬。”

“將瑤民收編安置在一地的同時設縣,並另在當地起一衛所,建設軍營。”

“如此,瑤民管瑤民,那自然便不會有漢瑤矛盾,衛所兵馬只需要日常巡查當地,警惕當地蓄意謀反便可。”

“只要兵馬在朝廷手中,瑤民就是想要叛亂,被滅也不過是朝夕之間。”

朱高煦這一番話說的十分大膽,其中讓朱允炆最難以接受的還是瑤民管瑤民,而且還要設縣。

“這不行。”朱允炆反駁道:

“國朝雖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這些瑤民不過是鬆散的賊寇罷了,如何當得起土官這一職。”

朱允炆一開口反駁,朱高煦便懶得繼續說下去,默默閉上了嘴。

這樣的舉動讓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面上他卻還是雲淡風輕:

“先試試也無妨,倘若無用再說。”

說罷,朱元璋轉頭對身邊侍奉的司禮監太監道:

“詔令湖廣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們說降瑤民,授瑤民的頭領爲官,並分發河谷平地給瑤民,調一千戶兵馬駐守當地。”

“另外昭告瑤民頭領和湖廣佈政使司,免其賦稅三年,分發耕具。”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緊接着轉身去起草詔書。

看着太監離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滿,卻不敢說些什麼,只能低頭坐下。

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他望着雙雙低下頭的兩個孫子,心裡思緒活躍,片刻後纔開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

“允炆你監國半日,午後再去紫金山。”

朱元璋語出驚人,二子紛紛擡頭,錯愕片刻後便雙雙作揖:“孫兒領命。”

“行了,繼續處理奏疏吧。”

見二人應下,朱元璋低頭處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隨他一同低頭。

倒是朱允炆看着這一幕,心裡百感交集。

他雖然高興自己可以監國半日,但卻又有些不捨得離開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只是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縱使是他這個太孫,卻也無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緊手中硃筆,片刻後才平復心情,低頭認真批閱奏疏。

(本章完)

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67章 大本堂內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01章 天子點兵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45章 爲朱氏孫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125章 渡海登萊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64章 募兵之論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34章 戰亂之苦第376章 貪心不足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537章 蘇州遊行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29章 三徵蒙古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550章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7章 一舉一動第361章 輕敵冒進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50章 朝日孝子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82章 拓土之論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480章 攜老扶幼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95章 身不由己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513章 提振民心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389章 日本國變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2章 大教場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55章 道德者死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39章 祖傳畫餅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37章 北亂南治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540章 衣錦還鄉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5章 道德者死第539章 君子之澤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18章 小子野望第5章 洪武暮色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336章 未竟之業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22章 臨出行前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