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中元祭日

第79章 中元祭日

“鐺…鐺…鐺……”

次日,當晨鐘開始作響,整個南京城的百姓也紛紛從睡夢中甦醒,迎接自己忙碌的一天。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紫禁城東華門口的兩千御前豹韜衛精騎。

在這支精騎隊伍的前面,矗立着一老一少兩位身騎河曲大馬的着甲武官。

“駕……”

霧色濛濛中,一抹棗紅色從東皇城根南街走來,馬蹄聲清脆。

待它走近,但見身着一身黑色圓領袍的朱高煦騎馬而來。

在諸軍看到朱高煦的同時,朱高煦也看到了那一老一少兩位武官。

年輕的那武官朱高煦可不要太熟悉,因爲其身份便是御前勳衛的徐增壽,至於另一位穿着罩袍的老武官他則是不太熟悉。

帶着疑惑,他騎馬越過街道兩側的御前豹韜衛精騎,來到了這兩位武官身前作揖。

“舅舅,老將軍……”

朱高煦在馬背作揖,這倒沒有讓人覺得不舒服,畢竟他的身份在這裡擺着,再怎麼胡鬧,日後也大小是一個郡王。

“殿下”徐增壽與老將先後作揖唱禮。

或許是看出了朱高煦不認識老將,徐增壽也笑着伸出手介紹道:

“殿下,這是武定侯郭將軍,你應該認識。”

“武定侯?”聽到徐增壽的介紹,朱高煦詫異看向那長相威嚴的罩袍老將,對方也擡手作揖表示回禮。

郭英,如果不是熟悉明初歷史的人,或許對他不是特別瞭解,不過對於在傅友德、馮勝手下學習兵法的朱高煦來說,郭英事蹟他簡直不要太瞭解。

在學習兵法之前,他一直以爲眼下的老將排名是傅友德、馮勝、耿炳文、宋晟……

然而,當他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後,他這才知道耿炳文還得排在郭英之後。

郭英這個人從至正十三年開始就跟隨朱元璋起事,先後跟隨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平定中原、雲南等地,身經百戰,戰績多到朱高煦都無法一一列舉。

從北伐打王保保,再到收復雲南,與藍玉創造捕魚兒海大捷,可以說郭英一直都是明初“驍勇善戰”的最佳人選。

他不僅會打仗,與老朱的關係也十分親密。

一開始他便是作爲老朱的親衛登上歷史舞臺,後續征戰之餘,老朱還娶了他的同胞妹妹來結爲親戚。

在馬皇后、李淑妃相繼薨逝後,這位郭寧妃也成爲了洪武晚期的後宮之主,而郭英也在年老後被召回南京,負責管理內廷禁衛和殿前精騎。

可以說,老朱對他十分信任,二人關係也十分親密。

“武定侯,小子有禮了……”

知道了面前之人是郭英後,朱高煦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再度作揖回禮。

“嗯……”對於朱高煦的示好,郭英並未展露出什麼情緒波動,只是客套了一番。

見狀,朱高煦也沒有糾纏,而是駕馭赤驩來到徐增壽身旁。

“大舅今日沒來嗎?”

朱高煦看了看四周,沒發現徐輝祖身影后好奇向徐增壽詢問。

對此,徐增壽搖搖頭:“上個月一直在龍江船廠忙着造船,前日有事又帶兵去了松江,一個月內都難以回來了。”

聽得此言,朱高煦點頭表示知道了,徐增壽見狀也和他笑談道:

“你這廝,倒是隻與家裡忙公務,便是親戚走動都懶得。”

“我這段日子忙碌,舅舅又不是不知,何故取笑我……”朱高煦無奈迴應,引得徐增壽嘲笑: “我自然知道,說出來調侃你罷了。”

“倒是伱,同是在宮中走動,你這廝倒是除了武英殿,其它哪裡都不去。”

“我在文華殿、大本堂帶人巡查,一次都未撞見你。”

說起這點,徐增壽也是有些無語,甚至覺得自家這個外甥的性格改變實在是太大了。

若是換做之前的朱高煦被授予宮中行走、武英殿理政的身份,他少不得要去大本堂一番炫耀,上演一出錦衣還鄉的戲碼。

然而放到現在,朱高煦整日活得如履薄冰,那小心翼翼的模樣,便是徐增壽只與他重新見了兩次面都能感覺出來。

“我……”

徐增壽還想說些什麼,然而此時東華門打開,皇帝的大輅出現在了甬道內。

百餘名太監拱衛着那長兩丈,寬一丈,由六匹馬拉動的大輅,朱高煦他們只能遠遠觀望。

好在大輅雖大,但行走並不慢,因此不用兩字時間便來到了朱高煦三人身前。

郭英率先翻身下馬,朱高煦與徐增壽緊隨其後,三人下馬後躬身作揖,唱聲:“萬歲……”

清風徐徐,朱元璋將大輅車窗打開,不過並沒有對朱高煦說話,而是看着郭英笑道:

“郭四,你身體不好就不要着甲騎馬了,上車來和我聊聊。”

“臣、領命……”郭英不卑不亢的應下,隨後小心翼翼的走上了大輅。

在他上大輅的同時,朱元璋也關上了車窗,自始至終沒有和朱高煦說上一句話。

片刻後,大輅再次動了起來,朱高煦和徐增壽也翻身上馬。

不過與朱高煦不同,徐增壽需要指揮兩千御前豹韜衛精騎開路,因此大輅旁邊便只剩下了騎馬的朱高煦和步行的百餘名太監。

騎在馬背上,朱高煦並沒有覺得朱元璋對自己薄情。

從與朱元璋相處的這一個多月以來,他漸漸發現朱元璋這人之複雜,遠不是他能揣測的。

他到現在都看不清,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到底是怎樣,反而在日漸瞭解中,對他發自內心的感到害怕。

有的時候朱高煦都在想,自家那個大伯居然能扛着這種壓力,一路陪着朱元璋走到三十七歲,這是何等的不容易。

換做他,恐怕都熬不到三十歲,估計就得被逼成神經病。

想到這裡,朱高煦只能眼觀鼻、鼻觀心的騎馬趕路,而相比較他的緘口,大輅內的朱元璋則是通過窗戶的縫隙,偷窺着朱高煦的舉動。

一旁的郭英似乎早就看過這位洪武大帝滑稽的一面,因此並未感到奇怪。

過了許久,朱元璋才收回目光,轉身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臉上表情複雜。

“我這雙眼睛閱人無數,就沒有我看不透的人。”

“唯獨這小子,我是怎麼看也看不透。”

“郭四,你說我這孫子變化是不是有點大?”

朱元璋詢問起了郭英,而對於他的問題,郭英也面露思考,片刻後才點頭道:

“回陛下,不瞞您說,臣之前也遠遠的看過這位殿下,那時覺得這位殿下的性情乖張狠腹,一眼便能看透。”

“倒是今日忽的再看,卻是覺得換了一個模樣,瞧着他一舉一動都如履薄冰。”

“說句不敬的話,臣都以爲陛下您之前是不是把這位嚇出什麼病來了……”

(本章完)

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16章 末路盡忠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497章 洪熙八年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86章 施以恩惠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45章 爲朱氏孫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539章 君子之澤第354章 伉儷情深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63章 書房論兵第389章 日本國變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58章 以鈔抵稅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15章 武英殿中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484章 把控輿論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36章 以利誘之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96章 孫幫爺背鍋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2章 旁敲側擊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第41章 兄仁侄狠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465章 風浪不止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12章 天下糜爛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390章 皆爲利攘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93章 謹言慎行第93章 謹言慎行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33章 北征告終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413章 狗咬狗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68章 武英理政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6章 陰晴圓缺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6章 陰晴圓缺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87章 草臺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