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魏國公府

第75章 魏國公府

“赤驩,慢些……”

長街上,朱高煦輕拉馬繮,示意赤驩走慢些。

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已經來到了南京城最爲繁華的一塊區域。

眼下,他走在寬百步有餘的大中街上,往南便是聲名遠播的秦淮河街。

與距離皇城很近的穎國公府和宋國公府不同,徐家的魏國公府坐落於南京繁華的鬧市區。

因此,當朱高煦來到這裡的時候,來往的人流繁多,幾乎是人擠人,肩並肩。

百餘步的長道上,僅有最中間的十餘步被百姓有意避開,並且只有往來巡邏的兵馬司兵卒,及行事匆忙的官員才能走。

和皇城區域一樣,即便走,他們也是靠最邊上,而不敢像朱高煦這樣,走到御道的邊上。

“這裡倒是繁華,放在後世也能直接圈爲景區了。”

朱高煦騎在馬背上左顧右盼,可以清楚的通過長街上的人流,來了解南京內城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

畢竟是一國之都,即便明初百廢待興,但最早太平的南京城卻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

在這裡很少能看到穿着麻布短褐的人,大多都是身穿棉麻和粗布材質的搭護、直身、程子衣、褲褶等衣物。

不過即便只是身着棉麻粗布,來往百姓也追求着漂亮,衣服上都有一些簡單的刺繡,頭上的巾帽頭飾也是儘可能弄得與周圍人不一樣。

僅朱高煦看過去的這一眼,他所能見到的頭巾帽子便不下二十種。

只是他這一眼也引得許多人低下了頭,畢竟明初的民間風氣是被抑制的,階級之分也是赤裸裸的。

像朱高煦這種騎着高頭大馬,身着絲綢服飾的少年人,與他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這一點,朱高煦也十分清楚。

如果不是魏國公府坐落在楊吳河以西的平民區,那朱高煦基本只會在河東的皇城區溜達。

這不是他看不起平民區,而是他根本沒有時間過來。

騎馬走道,朱高煦看着四周百態唏噓,相比較外城的百姓,內城的百姓不管是從衣物,還是從精神面貌來說,都宛若兩個世界的人一般。

“一條楊吳河隔開一個世界,一道城牆又隔開另一個世界……”

朱高煦嘀咕的同時,他也走到了一座氣派恢宏的府邸面前。

儘管道路上的人流還是那麼多,但他們都有意識的避讓開了那府邸正門的數步距離。

朱高煦騎馬穿過人羣,在府前翻身下馬的同時看了一眼正門班值的那五個兵卒。

“還好,沒白走一趟。”

“殿下?”

朱高煦呢喃的同時,門口的一名老卒試探性的朝着朱高煦詢問,並在下一秒得到了迴應:

“是我,把我這馬牽到旁邊喂二兩豆料和五斤水。”

朱高煦點頭應下的同時,拿出十幾枚錢遞給前來牽馬的老卒,老卒見狀笑呵呵接下:“殿下來得正好,國公還在府上,不過等會就要去杭州了,您再晚些就見不到了。”

以前朱高煦常來魏國公府,這班值的老卒是徐輝祖的護衛,自然認識他。

朱高煦有要事在身,也就沒有和他過多糾纏,拿着聖旨便走進了魏國公府。

他對魏國公府的熟悉程度不比前身差,只因爲前世的他來過這府上旅遊,不過那個時候的魏國公府叫做瞻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並且已經經過多代人增設擴建數百年了。

如今重走一遍這裡,朱高煦只發現它的陳設不如後世精美,但卻充斥着一種古樸感。

魏國公府的前身是朱元璋的吳王府,後被朱元璋賜予徐達,並進而擴充成爲了現在的國公府。 因此,雖然是國公府,但他的規制卻是王府。

朱高煦一走進來,便有門房爲他帶路,這一路走來,映入眼簾的都是宏偉壯觀的明初建築羣,其中摻雜着一絲蒙古元素。

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臺……

僅是這百餘步的距離,朱高煦便知道了魏國公府的底蘊。

別說其它的國公府,就算把在京諸藩王府都拉出來,恐怕也比不過這裡,可見朱元璋對徐家有多擡愛。

“高煦!”

這邊朱高煦還在張望魏國公府內陳設,忽的一道聲音從他身後響起,緊接着一條胳膊摟住了他的脖子。

“哈哈!你這小子出去了半載,倒也不會回來看看渭家(外婆家)。”

“四舅,你是要把小子勒死不成?”朱高煦拍了拍來人的手,對方聞言也當即鬆開。

待他鬆開,朱高煦轉身與他對視。

這是一個年紀二十出頭,長相清秀、眉宇秀朗的青年,而他便是朱高煦的四舅徐增壽。

徐增壽是徐達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少年時隨父親徐達入宮覲見朱元璋時,因爲勇敢機警,朱元璋爲他賜名增壽。

事實證明,徐增壽確實勇敢。

他弱冠時便北上跟隨朱棣出塞,與朱棣一同迫降乃兒不花,從而立下功勞。

待他回到南京後,朱元璋又因爲他善於騎射,因此將他選爲勳衛,讓他在左右侍奉。

朱高煦對這個四舅的印象很不錯,在前身記憶裡,徐增壽對外謹慎誠實,對內卻談笑風生。

每每徐輝祖要教訓前身時,徐增壽都會站出來勸導,因此讓前身少了許多責罵。

“我在宮中幾日,爲何不見四舅?”

朱高煦回想起了徐增壽的職責,不免好奇詢問了起來。

“呵呵……”聞言的徐增壽笑了笑,拉着他的手向會廳走去,邊走邊道:“前些日子去松江府整頓衛所去了,今日纔回來。”

“我回來的還算早的,你二舅與三舅如今還在福建呢。”

徐增壽笑着解釋,並拉着朱高煦走到了會廳。

也就是走到這裡之後他才反應過來,轉頭看向朱高煦:“伱是來走親戚的,還是宮裡有事?”

“自然是宮裡有事”朱高煦哭笑不得的舉起左手的聖旨:“爺爺派我來給我那國公舅舅傳話呢……”

“什麼……”

“什麼事情?”

徐增壽剛想問問,結果左側偏廳卻傳出了徐輝祖的聲音,舅甥二人聞聲看去,果然瞧見了一身戎裝準備出遠門的徐輝祖從偏廳走出。

“大哥要出門?”徐增壽看着自家哥哥這模樣,鬆開了朱高煦的右手。

“嗯……”徐輝祖應了一聲,並將目光放到了朱高煦身上,掃視上下後纔將目光停留在了他手中的聖旨。

見狀,朱高煦也打開了聖旨,對着其中內容讀了出來。

首日上架的十章已經更新結束,明天上午十一點更新五章

(本章完)

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10章 輕鈔重錢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38章 宋國公府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532章 諸君慢行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456章 衣錦還鄉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43章 春和不和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89章 倉攢吏第27章 練兵爲強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75章 魏國公府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133章 讓利移民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528章 民康物阜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376章 貪心不足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429章 三徵蒙古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58章 工業展開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22章 《削藩論》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49章 傲雪欺霜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136章 奴母婢也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42章 旁敲側擊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74章 二子善謀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7章 東宮名錄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68章 武英理政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46章 爲孫補償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25章 人君姿態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5章 洪武暮色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8章 徐氏治戎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9章 營中小院第27章 練兵爲強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78章 何安瑤苗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372章 色厲內茬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49章 傲雪欺霜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43章 堯趨舜步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535章 各懷鬼胎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34章 以待天時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38章 宋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