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宮城

(月票,月票,太不給力了,歷史類的都成窩裡反了,幾個月總榜月票竟然沒一個能進前十的,怎麼搞的,這點月票真的不夠進前六啊,每天至少七十票才成。())

夜空之下的長安燈火闌珊,壯麗而又景逸,仿若千年如是,從不曾改變過自己的容顏。

內城皇宮這個時候已經關門落鎖,宮娥們打着燈籠,點起燭火,外面傳來太監們尖細的嗓音,小心火燭,好似一切如常。

但這些宮人卻都加着小心,大家可都聽說了,金州那邊送來了緊急軍報,蜀中作亂的賊子們領兵入侵,雖說乃是千里之外的事情,但賊兵入犯,這是多少年沒發生過的事兒了?

他們見識不多,有的甚至不知道金州在哪裡,更說不上來,本來好好的,蜀國的皇帝也已經降了,怎麼就突然之間就變成了這樣。

宮裡面的人不敢瞎說,亂嚼舌頭的下場不是他們能承受的起的,尤其是在這皇宮所在,一旦有謠言什麼的傳入貴人或者陛下的耳朵,可就要徹查個清楚,先說這話的肯定好不了,打死都是輕的。

但各家的貴人們這些日子總鎖着眉頭,宮人們也就不得不提起小心,也都能感覺到皇宮內外的緊張氣氛,雖說嘴上不敢說什麼,但大家夥兒心裡卻都要嘀咕上幾句,景興朝真個是多災多難。

也不怪他們做如此想法,景興皇帝登基之前,內有廢太子李玄持於宮中作亂,外有魏王李玄道領有兵權,這位如今的大秦皇帝陛下處境可謂艱難。

而登基之初,六部命官,多爲黨附前太子李玄持之人,太子被廢,人心惶惶,又有魏王李玄道征戰在外,在軍中威望一時無兩,雖說當今陛下已經登基,但卻風雨飄搖,讓人聞之驚心。

到得太子禁足西山陵寢,魏王李玄道入京,當今陛下總算是勉強站穩了腳步,但朝廷內外,陽奉陰違者有之,攻訐責難者有之,帝位之側,也並非沒有人虎視眈眈,處境比之之前也並不算好。

直到大秦伐蜀之前,朝政才稍微順遂了些,戶部由參知政事李圃掌管,查出不少情弊,戶部裡太子餘黨被清除了個乾淨,兵部也有李承乾接任,此人乃陛下最是信用之人,由此,兵部也就沒有旁人插手的餘地了,吏部,禮部也漸漸爲陛下得力之人所掌,羽林軍左右衛都乃陛下潛邸舊臣掌握在手。

到了這個時候,朝政終於平緩了下來,而軍中,西北有張祖,潼關有張培賢,西夏接連來使,金國新敗,暫無還手之力,外事也是無憂,這般下去,大秦只有比先帝在時更加安穩的。

但好景不長,陛下緊鑼密鼓開始準備伐蜀,朝野沸騰,謠言四起,好像突然又回到了陛下初一登基的時候。

十餘萬大軍入蜀,徵調民夫不計其數,朝野內外,暗流涌動,就算宮內也氣氛凝重,景興二年過的讓人提心吊膽。

還好的是,數月過去,蜀國兵戈懈怠,不堪一擊,大軍過處,勢如破竹,捷奏頻傳,大半年光景,蜀帝降了,蜀國滅了,一時間,朝野內外的所有異議皆都煙消雲散,只剩下了歌功頌德之聲,尤其是陛下再添一皇子,,好像所有的好事都碰到了一起,這樣一個時候,就算宮裡最老成持重的,也會將當今陛下和先帝比比較一下,都道當今陛下雄才大略,其功業直追高祖皇帝。

不想,高興還沒幾日,蜀中情勢急轉直下,到了此時,亂事已然波及大秦本土金州,可見蜀中已然亂成什麼樣子了,也不知那入蜀的十餘萬大軍如何,可能也是凶多吉少了吧?

景興一朝到如今不過兩年多光景,竟然鬧出這許多波折來,,也足堪稱得上是多災多難了。

。。。。。。。。。。。。。

不提這些宮人做如何想法,現在景帝李玄謹正仰首望着夜空,有些深思不屬。

夜空中繁星點點,月光明澈,將宮城內外皆都鍍上一層銀光,天氣還涼,積雪未融,反射着星光,月光,一閃一閃的,到也算成就了一番不錯的景緻。

但景帝李玄謹心裡卻是陰雲密佈,自蜀中亂報直達京師起,他就沒睡過一個好覺,但有金州或是蜀中的奏摺,他都要心驚一番,朝議之上,羣臣也是束手無策,但鬧起其他的來,卻是一出連着一齣兒。

先是大將軍折木清上書請戰未果,接着就病倒了,朝中竟然有人說當今陛下不喜先帝舊臣,刻薄以待,讓人心寒,傳入他耳朵裡時,讓他怒火一竄一竄的,卻強自按捺住了,畢竟身爲帝王,心胸度量非比常人,並不會因一點私下不敬之言語就大肆加罪於人。

接下來,同門下平章事楊感請辭樞密事,再三駁回後,他順便也就準了,若在平時,這是好事,兩位四朝老臣,一政一軍,說是國朝棟樑,朝廷支柱,其實在帝王眼中,這二人威望過隆,諸事掣肘,加之他銳意進取,是要做出一番千秋功業來的,這兩人年紀老邁,無論才能如何,但事事進言,多有不符他心意之處,兩人若去,也便於他掌握朝綱。

但在這個時候,樞密使的人選就不能提拔符合他心意之人了,而是由樞密副使汪道存接任,而如今兵部乃重中之重,兵部尚書李承乾不能離開兵部,樞密副使之職至今仍懸而未決,有人竟然提議讓魏王李玄道接任,也不知安的是個什麼心思。

而後竟禮部竟還有人提議立儲,這裡面的意味可就多了,若是有人指使,是什麼人?這不是夾國事以脅君主嗎?帝王的尊嚴被觸犯,盛怒之下,提議之人立即被髮往大理寺堪問,不過這麼一來,卻真將他逼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好似有無數雙眼睛正在暗處盯着,只等一個機會,便會羣起發難,想起宣武舊事,真真讓人不寒而慄。

他也是決斷之人,當即不顧衆議,定下金州領兵人選,趙石以入蜀欽差就地轉任,督蜀中戰事,領四洲事,更加了羽林郎將,兵部郎中等虛銜。

說是孤注一擲也好,說是讓朝臣們明白,誰纔是當今陛下也罷,反正到了如此地步,不如讓心腹之人領兵,也好能聽到戰事實情,促使他下定決心的自然也有趙石密上之平蜀七策,這個自不必重提。

接下來就是夙夜憂心南邊戰事,金州那裡的戰報也往來頻繁,但最終能如何,實在讓人焦慮。

讓人煩心的還不止這些,曲士昭作爲欽差副使卻被趙石派人押回京師,這樁公案鬧的不小,當時聽了,他也是震怒不已,但總的來說,算不得什麼大事,曲士昭不過一個六品小吏,能得一個欽差副使,也不過是爲了安靜後宮而已,交由大理寺問責便是,最後估計也是不了了之,畢竟那家將行刺未果不說,曲士昭又是曲妃族人,皇親國戚,這個情面是要講的。

但另外一件事就讓人頭疼了,雄武軍都指揮使李敢當之子李成義隨欽差入蜀,犯了軍規,也被遞解進京,其實比曲士昭的事情大不了多少。

但惹的人卻是一點也不小,是羽林左衛的女營,這可是香侯府的人,就像一個馬蜂窩,平**不搭理也沒什麼,但你要上去捅一下,即便是皇子皇孫也落不得好去,何況只是雄武軍指揮使的子弟。

沒幾天,這事就鬧得沸沸揚揚,香侯府緊咬不放,現任香侯陸飛翼親自入宮陳情,這還不算,御史臺也參劾雄武軍都指揮使李敢當教子不嚴,有辱國體,看似牽強,但卻也不好反駁,只因李成義是隨欽差入蜀的,有辱國體一說到也勉強說的過去。

御史臺攙和進來,後面的人除了香侯府之外,聽說還有吏部左侍郎楊和,至於這位楊家嫡長子爲何摻和此事,也沒多少人明白其中緣故。

反正最終李成義貶官爲民,李敢當這裡也受了申斥,李敢當到是年老成精,先是親自到香侯府道歉,據說當着香侯府府主陸飛翼的面,鞭打愛子,給足了香侯府的面子,接着又上書請罪,欲辭雄武軍都指揮使之職,這麼一番作爲下來,誰再難爲人,與李家可就算結下死仇了。

雖說李家已呈沒落之像,但李敢當還在不說,其兄李嚴蓄雖說不爲當今陛下所喜,但仍然是兵部侍郎,且現在效力前敵,無論朝中軍中,都有些威望,最重要的是,當今陛下寵臣趙石是李家的女婿,雖說傳聞趙石和李家有些不合,不然身爲欽差,怎麼也不會將未來的舅哥綁回京師的,這個明眼人心裡都明白着呢,不過說到底,兩家到底已經結親,若將李家得罪死了,那就是打趙石的臉,爲了一點小事結下這麼一個大敵,卻是疏爲不美,於是不久過後,李敢當仍爲雄武軍都指揮使,其他的也就都偃旗息鼓了。

這兩件事情雖小,但卻也觸動方方面面,讓人不得不慎重處置,讓景帝李玄謹更是煩不勝煩。。。。。。。。。。。

(晚上還有一章,月票的幹活。)

第1385章 糊弄第24章 定計第609章 書課第206章 嚴苛(八)第1320章 言政第829章 皇權第850章 鬧劇第26章 突襲第103章 先生第234章 血夜(二)第1362章 變更第1495章 糾結第1153章 拜會(三)第85章 風雲(三)第1111章 盟約(六)第151章 殺人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551章 大軍第743章 爭執第385章 歸去第463章 洞房第470章 秘聞第1409章 情仇第47章 剷除第249章 長史第1378章 埋伏第1096章 商人(二)第1323章 家宴第743章 爭執第54章 糧草第1507章 展示第1093章 終結(完)第87章 清明第508章 雲涌(八)第92章 少年第1086章 震撼第526章 賊窩第1552章 戰爭第1017章 封號(二)第941章 刺殺第914章 安達第954章 自薦第1147章 國策(三)第160章 襲寨第617章 家族第1387章 兄弟第156章 祝壽(六)第1343章 大事第1163章 下風第1080章 分裂第817章 天香第903章 北進第1362章 變更第1406章 夜宴(二)第1506章 滅遼第246章 故人第1547章 大將第38章 解圍第218章 偶遇第1500章 運氣第398章 獎懲(三)第645章 生員第1210章 誘敵第910章 草原第1348章 周枋第1352章 陰私第378章 豪傑(二)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165章 遠見第1284章 興慶第524章 戰報(四)第1268章 使者(二)第624章 處置第1354章 開端第225章 謀算第1362章 變更第1557章 序曲第725章 過河第1408章 夜宴(四)第342章 突圍(一)第545章 兄弟第826章 鬼祟第30章 殘軍第9章 十八第735章 算盤第204章 嚴苛(六)第654章 建府第226章 進京(一)第503章 雲涌(三)第1323章 家宴第570章 融洽第818章 南宮第61章 孩子第786章 議和(八)第473章 打聽第84章 風雲(二)第1344章 紛擾第3章 血色都市第1268章 使者第249章 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