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善後

(給些月票吧,兄弟們,六千字奉上,這個月阿草準備拼一下月票,更新的勤快些,請大傢伙多幫忙,給些動力。)

“傳令,追上去,把他們趕進漢水,若亂匪過了漢水……不,讓騎兵過漢水,就於漢水對面列陣阻擊,所有步軍向前,收攏俘虜,但有反抗者,殺,持械不跪者,殺。”

“回營傳令軍前巡閱使陳大人,命他率營中留守軍遭打掃戰場,準備收容俘虜。”

“快馬回興元,報給種大人知道,命他速速派出青壯,越多越好,一邊幫忙善後,一邊要大索金州以南,清剿殘餘亂匪,對了,別忘了,讓種大人準備好酒肉,等將士歸來,犒賞有功將士。”

一連串的命令下去,趙石帶着親衛衙兵徑自回了秦軍大營。

從三十里坪到漢水有近百里的路程,一路之上,亂匪惶惶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漫山遍野的向漢水方向敗了下去,一路之上,在秦軍馬不停蹄的追殺之下,遺屍無數,更多的則是前路茫茫,好似沒有盡頭,最終根本不用秦軍如何,自動跪倒在路邊上,成了俘虜。

亂匪也不都是盡數奔逃,也有人想要重聚亂匪抵抗,但兵敗之下,又無軍紀約束,根本形不成有效的防禦,被自家人就給衝亂了,等到見到秦軍紅色的軍服,立即發一聲喊,作鳥獸散而去。

一天一夜,百里追擊,亂匪十成中竟沒走掉一成,就算有人僥倖跑到漢水邊上,看到對岸秦軍早已列開陣勢,也是淚流滿面,再無勇氣過江。

第二日黃昏,戰事漸漸平息了下來,除了隱匿山林,仍在四處逃竄的亂匪殘餘,從天空望下去,道路阡陌,皆是垂頭喪氣,迤邐往興元而去的俘虜身影,就像百川歸海,人流一排排,一行行,也不知有多少亂匪被擒。

直到第四日,數千騎軍帶着渾身的疲憊以及刺鼻子的血腥味道迴轉了來,金州之戰纔算真正落下帷幕。

清點傷亡很容易,五千四百六十七名騎兵,戰死二百四十七人,傷六百五十五人,戰損比例不輕不重,相比較這一戰的戰績,這點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步兵,死傷更是輕微,七千四百餘步軍,戰死五十七人,傷一百二十八人,死傷裡面到有一半是因爲追的太快,又心急立功,將本隊甩開,被亂匪擁擠踐踏或是圍住這才戰死或受傷,最終步軍可以算是幾乎全軍而還。

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勝,若說還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亂匪太窮,幾乎沒什麼繳獲,可是現在沒一個人在乎這個,幾乎是人人翹首,各個期盼,都在等着朝廷的封賞。

不過麻煩的地方也不是沒有,俘虜可能是這一戰最大的收穫了,但清點起來,卻遲遲不能給出最後的結果,因爲亂匪潰散,雖說大部被擒,但還是有數萬亂匪散於鄉野,有些亂匪在秦軍收兵之後偷偷溜過漢水逃出生天,而大部分,卻還在金州境內,這幾天,金州無論士紳百姓都被動員了起來,在田間鄉野揪出一個個形容憔悴,不似人形的亂匪,陸續送來興元城外俘虜大營。

就因爲這個,所以俘虜的數字一直無法確定,因爲每天都有幾百上千的增加,對於數字浮動太大,不好倉促將人數定下來。

不過現在已俘虜亂匪十二萬餘衆,清點亂匪屍首也費了好些日子,因爲從三十里坪一直到漢水,亂匪遺屍處處,又要派人將屍體運回來,清點之後焚燬,不過最終,這一戰殺敵數目定格在六萬七千七百六十五人上,不過其中到有一多半是亂匪在三十里坪潰退之時,相互踐踏而死的。

是的,是殺敵,沒有傷者,這麼多的俘虜,不需要傷者充於其間。

輝煌的勝利,二十餘萬亂匪入金州,逃回去的不過數萬,其餘大部被擒,小部戰死,幾近全軍覆沒,這是一場經典的擊潰追逐戰,此戰過後,利州就像被剝光衣服的少女般暴露在秦軍兵鋒之下……

此戰過後,“天將軍”趙石之名響徹金州,利州等處,更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傳往大秦,蜀中各地,大秦年輕一輩的將領在威望上再難有人與其爭鋒,即便數百年後,如果有人到金州,也能見到金州三十里坪上立下的趙石生祠,更可見到金州人家中供奉的神像,一位手持陌刀,端坐於上的年輕將軍。

雖說這一仗打贏了,但趙石這幾天過的也並不輕鬆,處置了一些善後事宜,他便迴轉了興元城,城中官佐上至種從端,下至衙門小吏,皆跪倒於路前,行大禮參見,勝利很好的鞏固了他的權力,這個不容置疑。

進了興元城,留在城中的百姓不多,多數都去別處投親了,此時還未得到消息迴轉,而留在城中的這些百姓則多是故土難離,不願離鄉背井,情願與城同存亡,而此時,這些百姓卻全都聚在入城道路兩側,翹首以待。

見到這個情景,趙石到是有些意外,不過也沒什麼驚訝,前世南疆戰役,這樣的情景見的可多了去了,政治延伸出來的產物,讓戰爭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和光環是必要的,不然沒有普通百姓支持的戰爭,其結果註定是不那麼美好的。

但他這回卻想錯了,見到一行人入城,百姓歡呼之聲大作,此時百姓,最重故土,多數人雖說留了下來,但卻心驚膽戰,就怕亂匪入城燒殺搶掠,但他們生於斯長於斯,戀棧徘徊,不忍離去。

一旦大勝消息傳出,這些百姓在感激老天爺開眼之際,卻也對將亂匪阻於三十里坪,並一戰勝之的秦軍將士感恩戴德。

種從端陪在趙石身旁,指着這些如骨牌般跪倒在地,叩頭不止的百姓笑道:“大帥此戰功成,這些百姓自願來迎大帥入城,並非下官之命,不過大帥此戰,活金州百姓無數,功在朝廷,功在社稷,對於金州百姓來說,更是功德無量,卻也當得起他們一拜。”

趙石微微搖頭,心中舒暢,但臉上卻露出苦笑之色道:“軍人本有守土衛民之責,這個如何當得?異日朝廷責問,恐怕也是麻煩,老大人還是派人遣散爲好。”

種從端笑容不減,心裡卻有些驚訝,年紀輕輕,立下如此大功,卻沒一點驕狂,卻也難得,大秦這回真算是出了一個人物,這樣的心胸氣度,再要磨礪上幾年,那還了得?

他這裡率金州官吏郊迎樹裡,一來是大勝之後題中應有之義,二來他也是怕趙石之前說的好,但大勝過後,夾百戰之勢而回,抓住些把柄,別這一戰的功勞落不到身上,反而弄的一身騷,所以他這裡該做的都做了,大帥入城的消息也是他暗中命人放出去的,不然城中百姓哪裡會來的如此之齊?不過現在看來,自己的擔心卻是有些多餘了。

心裡轉着這些念頭,臉上卻不露半點,在馬上便即抱拳笑道:“大帥之心胸果非常人,下官佩服,不過大帥多慮了,大帥率兵在前,不畏生死,若大勝歸來之時,反而冷冷清清,到顯得有些造作了,下不爲例就是……”

“到是大人操勞了這些時日,還要好好珍重身體纔是……”說到這裡,接下來剛想過接下來的雜事交給下官就是,不過立馬頓住,覺着自己話裡的味道可能有些不對,若是以前,說也就說了,但在這個時候,卻顯得有爭功之嫌。

連忙轉了話頭,“大人好好休息,今晚,下官在府中設宴,還望大帥賜臨,可惜陳大人過幾日才能回來,不然咱二人好好陪大人喝上幾杯,解解征戰勞乏豈不是好?”

趙石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種家那位七娘的事情還懸在那裡,卻到人家家裡去做客,如若碰上了,還真不好說話,但隨即就想到那位種七娘還是軍中校尉,此時正在三十里坪看守戰俘,而戰事結束,接下來的事情確實要跟眼前這位商量一下,想到這裡,當即點頭應了。

那一天的晚上,宴席之上,除了種從端這個主人以外,相陪的還有金州知府,新任金州別駕,其餘也就沒旁人了,宴席之上,幾個人自然是連連相趙石敬酒,溢美之詞不斷,趙石酒到杯乾,痛快的很,話卻不多,其他幾人也不以爲意,這幾人心裡都是裝了事情的,並非只爲趙石接風而來。

席間,金州知府,金州別駕兩人便在酒酣耳熱之際,開始出言試探,趙石一聽就明白了,還是爲那吳氏一案,而兩個人在此案之中都有干係,金州知府受了牽連,但軍情緊急,雖去了知府一職,卻還在暫行知府事,而金州大勝,自是人人有功,他覺着將功補過,這個知府的位子應能保住,但這個卻還得走通了趙石和種從端兩人這裡才行。

金州別駕這裡也是暫代,不過他是升任,前任已然鎖拿進京,不過要想坐實了這個位置,卻還是得趙石點頭,別駕五品文官,正是此時趙石可以任意任免的,連種從端也沒這個權力。

趙石自是無可無不可,見種從端並不說話,他就已經明白,這二人已是得了種從端默許,不然也不會出現在這裡。

他思索了一下,接下來就是入蜀了,仗還有的打,而金州作爲後方,讓朝廷派人來還不如留下此二人,還順便賣種從端一個人情,讓其坐鎮後方也好放心,但他此時想事情已與初來之時大不相同了,所以並不開口承諾,只是點了一句兩人在金州一戰當中功勞不小而已,但這二人浸yin官場也不是一年兩年了,立馬便明白這是大帥應承了下來,心中各自大喜,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殷勤勸酒,姿態也越加恭謹了起來。

直到酒過三巡,這二人面紅耳赤,識趣的告辭離去,只留下種從端和趙石,沒了旁人,種從端的話纔多了起來,談論的事情也向正事上來了。

第一個就是俘虜的事情,“大帥,此戰俘虜的亂匪可是已有定數?”

趙石揉了揉額頭,自京師出來,已經好幾個月了,那時在長安大病了一場,還沒好利落就已被派出京,之後趕了一個多月的路,幾乎沒怎麼好好休息,到是蜀中變亂之後,回到金州卻是修養了一段時日,但那段日子想的事情卻很多,殫精竭慮的,反而覺得比領兵打仗還累,到得任了這個大帥,那就更不用提了,若非他身體強健,不類常人,不然早就又病了的。

打完了這一仗,事情好像更多了起來,他人看似無事,其實已然到了身心皆疲的地步,這又喝了點酒,頭便有些發暈。

種從端見了,趕緊道:“來人,去讓夫人弄點醒酒湯端過來。”

趙石笑笑,搖手道:“不必了,只是打仗的時候鼓的勁兒太足,這一鬆下來,反而沒了精神,到讓老大人見笑了。”

種從端笑道:“當初見大帥時,大帥榮光滿面,神完氣足的讓下官嫉妒,現在這氣色可是比之前差的多了,大帥操勞國事,卻也要知道保重身體纔好。”

趙石微微點頭,轉回正題,“這一戰俘虜的亂匪恐怕有十多萬人,數目現在定不下來,每日都有捉回來的,不過十二三萬總是有的。”

種從端有些頭疼的咋了咋嘴,十多萬人啊,怎麼才能安置妥當?白吃白喝又得多少錢糧?但心下也是佩服,這一戰從謀劃準備,到一戰而勝,說起來都是眼前這位年輕的大帥親力親爲,旁的不說,只這領兵之能就是自己再年輕上二十歲也是比不了的,若能有子如此,自己現在就能撒開手去,頤養天年了。

“大帥打算如何處置這些亂匪?”

趙石沉吟了一下,反問道:“種大人看呢?”

種從端撫須良久,這才道:“以下官看,金州如今太過空虛,又值用兵之際,不若在裡面挑些青壯充入軍伍,其餘送來城外,在城外建一座營房便於看管,上書朝廷,等朝廷處置便是,大帥以爲如何?”

趙石手扶酒饌,默默道:“這個我已經想過了,這些亂匪本來是些平民百姓,若充入軍中也不是不成,但他們起兵作亂,燒殺擄掠,無所不爲,本性已失,不宜統轄,所以我覺着,此事容後再說。”

“我這裡到是有個法子,就是不知朝廷能不能答應,老大人爲官多年,給我參謀一下。”

種從端愣了愣,心裡話,難道這等事情他還能出人意表?也不知是個什麼法子,別是要殺俘吧?若真是如此,可要竭力阻之。

嘴上卻道:“大帥請講。”

趙石斟酌了一下詞句,這才緩緩道:“十餘萬人,安置不易,其中老弱婦孺全都齊了,又輕放不得,以我看,不如上書朝廷,我大秦人力單薄,道路失修隨處可見,多年之前,我也曾當過運糧小卒,其中辛苦之處實在太多,最大的麻煩就是道路難行,就拿如今說吧,秦州等地就在左近,卻不能應急來援,多數都是因爲道路崎嶇,大雪封途,車馬難越的緣故。

wωω⊙ttКan⊙¢〇

而今咱們這裡有十餘萬亂匪被俘,都送到其他各州府充爲勞力,整修道路,鞏固堤防,城防,便是長安內城外城有什麼要建的造的,也能從中抽調,一個不用咱們再爲這事費心,一個嘛,今後幾年,十多萬人呢,又不用花錢,可以節省不少民力物力,至於老弱,可以給各處軍鎮屯田,這樣一來,於國於民,都有不少好處,老大人看這麼做沒犯什麼忌諱吧?”

種從端一聽不是殺俘,這心已經放下了,再仔細一琢磨其中利弊,這是將民役放在亂匪身上了,所謂民役就是農閒時節,官府攤派的一些事情,大多都是土木之工,少數也有運糧,運餉之類的徵派,民役對於百姓來說,早已經習慣了的,管吃管住,不給銀錢,到是臨時徵派要給些糧餉。

民役自古就有,但得掌握一個分寸,最著名的就是前秦修長城,隋時修運河,強行攤派民役,那就是暴*了,兩朝也都覆滅在了民怨四起之下。

讓亂匪來代替民役,這個主意很不錯,若朝廷同意,金州也就少了許多麻煩,於將來戰局更加有利,但有利則有弊,這些亂匪可都是謀反作亂之輩,按照大秦律,其中不少是要斬首的。

其餘發賣的發賣,流配的流配,多數都是給人爲奴,遇赦而不赦,後世子孫代代都是如此,這一下子改成勞役,朝廷中必定有人以祖宗家法說事,還有,百事以農爲先,這些亂匪皆都來自蜀中,這麼多人一下子都去做勞役,利州一地得多少年才能恢復舊觀?

思來想去,利弊皆半,不過最終卻是自嘲一笑,還真當自己還是當初的兵部尚書嗎?此等大事,他們只是個建言,最後由朝廷做主便是,以如今的光景,眼前這位根本就不怕事,而他怕不怕也就那麼回事,還有什麼可猶豫的?也正好將之前他答應知府,別駕人選的事情的人情還上。

種從端遂笑道:“大帥果然深思熟慮,下官願附翼尾,向朝廷上書。”

趙石點了點頭,也沒什麼欣喜之色,他這裡全是都軍事角度想的問題,而這個主意也脫胎於後世犯人勞作改造的制度,對於其他會涉及哪些問題,他自己也不甚了了,來到這裡也有些年了,他早已不認爲自己隨便拿出個點子來,就能超越時代,讓人信服,他事先跟南十八商量了一下,南十八也說了不少,聽得他頭大,頗有世事艱難的感覺,但最終,南十八還是建議他上書朝廷就是,不過這之前要與種從端商議一下,最好是兩人同時上書,若朝廷同意了,那就皆大歡喜,若有朝廷申斥下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這般,此事也算有了一個首尾。

兩人之後又談起其他政事,像金州百姓回遷於原處,一些官員升貶,將來若是入蜀,又應有哪些措置,最後,種從端也建議他與陳祖還有趙石三人各自上書報捷,再就這一戰,聯名寫上一封奏疏送上去,趙石自無不可,點頭應下,其間種從端的夫人親自端了醒酒湯來,又給趙石把了一盞酒,趙石很難想象,這麼一位柔柔怯怯的婦人會生出種七娘這樣彪悍的小丫頭來。

兩人談論事情,時間過的很快,直到深夜,趙石這才告辭離去,其實他收穫也是不小,和這樣官場沉浮幾十年的朝廷命官不管談什麼,都會讓人受益匪淺的。

幾日之後,金州城外舊有的兩處營房已經擴建完成,亂匪陸續都送到這裡看押,百姓也都陸續迴轉了來,看見這這許多亂匪,幾乎將道路佔滿,一眼望不到頭一般,自然是驚異與興奮並存,不過也是一陣陣後怕,若非走的早,這許多亂匪過來,哪裡還有自己的生路,必定是個家破人亡的結果,民心大振之下,諸事順遂許多。

等到二月末尾,數字詳實的報捷表章纔算真正送出去,趙石這裡也開始準備大宴有功將士,金州一戰,也終於算得上是塵埃落定,只等着朝廷旨意下來了。

(末尾再呼喚一下月票,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就不祝大家節日快樂了,月初給些月票,讓阿草看一下,是不是有進歷史類前十的潛力,要是沒有,阿草就不拼命了,正常更新,大家別誤會啊,這個不是威脅,是實情,每天更新,身心都很疲憊的,要是月票夠數的話,阿草能堅持就堅持了,大家體諒阿草的處境吧?

還有是不是種病毒了,打開網頁怎麼這麼慢啊,每次上傳都等的人心焦,是不是被黑了?)

第405章 論人第157章 比鬥(三)第925章 部衆第1402章 糾結第632章 人來(五)第118章 試探第911章 結義第620章 陛見(二)第798章 見駕(四)第1552章 戰爭第295章 解州第143章 出行(二)第955章 目光第446章 關城第502章 雲涌(二)第938章 走馬第1370章 旅程第807章 玩笑第949章 賞識第25章 黑夜第1058章 翻臉第1246章 西涼(十)第782章 議和(四)第1368章 聚飲(三)第1515章 開端第1418章 碰撞第1514章 緣由第1219章 攻守第1126章 迎候第735章 算盤第504章 雲涌(四)第155章 比鬥第632章 人來(五)第1081章 冬天第1466章 參劾第129章 判斷第1109章 盟約(四)第1316章 封賞(二)第1393章 質詢第1145章 國策第643章 瑰寶(一)第1557章 序曲第939章 道士第382章 倒黴第523章 戰報(三)第1303章 女子第493章 風起(二)第57章 奪功(二)第528章 七娘第1562章 大軍第160章 羣戰第444章 可笑第68章 縣城第1024章 揮兵第15章 血戰(二)第1432章 興革第1558章 攻防第409章 獎懲(一)第1006章 忠誠第1153章 拜會(三)第528章 七娘第352章 祝壽(二)第1213章 攻城第928章 大勢第293章 小勝第992章 小勝第1175章 麻煩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975章 王子第619章 陛見第887章 靖佳(二)第898章 大軍第1027章 豐厚第687章 新鮮(一)第470章 秘聞第56章 奪功(一)第1567章 風雪第243章 崩殂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710章 開端(一)第856章 中書(四)第1404章 邀請第159章 騎戰(二)第1292章 大案第1506章 滅遼第756章 施政第273章 開拔(三)第33章 驚議第553章 奪關第1505章 進攻第891章 冷淡第496章 風起(五)第741章 請見第398章 獎懲(三)第533章 揭短第370章 遭遇第947章 借力第1章 少年第342章 突圍(一)第773章 鏖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