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奏表(二)

(月票,月票,勉強過五十,大家再接再厲啊,殺入前六,阿草才動力十足。())

“臣趙石領兵守金州,匪衆二十餘萬,勢如滔天,臣不得不兵行險招,於興元城南三十里坪,取空曠處當面擊之,幸賴將士不顧生死,奮力趨前,敵軍大潰。

此戰,金州上下同心同德,戮力爲之,前有將士浴血沙場,後有巡閱使陳祖,按察使種從端,所率金州知府,別駕等一應官吏,襄助良多,臣不敢專功,奏於御前。。。。。。。

然臣思之,此戰雖勝,於當今局勢不無小補,然蜀中亂事已呈烽火燎原之勢,道路斷絕,音信不通。。。。。。。情勢險惡之處只有更勝從前。。。。。。。。

陛下委臣於重任,臣不敢有半點懈怠,以負聖恩,自繼任以來,夙夜難昧,每每皆感力不從心。。。。。。。。

今幸得小勝,保全金州一境,猶自心驚,更不敢有半點驕狂。。。。。。。。今臣欲率兵入蜀,然臣所率兵卒不過數千,實心有餘而力不足矣。。。。。。。。。

臣得勝之後歸興元,百姓夾於道途,歡欣鼓舞如劫後餘生,臣左思右想,捷報抵京,長安可同之?

陛下簡拔臣於道途,臣每自思之,皆恍然如夢,若臣不遇陛下,如今也只微末小吏,生前無功,死後無名,不過留山間一荒冢而已。

幸遇陛下,風雲際會,陛下於臣,恩同再造,今又託以腹心,旁人可虛言藏拙,但臣不敢,今國事維艱,但有小勝,於蜀中亂局卻無大利,不宜急躁。

有臣等在金州,夾大勝之勢,必不讓賊匪過漢水一步,但臣以爲,今時入蜀,爲時過早,臣懇請陛下速派援軍,只需數萬精銳,臣必揮兵入蜀,雖萬死,也定取蜀地以奉陛下。。。。。。。。”

趙石的奏表上對金州戰事一筆帶過,對於當前戰局說的也很是持重,讓景帝李玄謹皺起眉頭,琢磨了半天,最終心想,許是擔心捷報一到京師,,有的人歡喜過了頭,建言讓他立即帶兵入蜀吧?

竟然還在奏表中鄭重其事的提了出來,實在是多事,難道以爲朕不知道其中利弊?這個趙石,大勝之後不知道表功,卻盡說些多餘的,真真讓人氣惱。

此時已是亥時,大臣們都被他趕了回去,議功不是這個時候議的,衆臣心裡都明白,衆臣齊來,不過是走個過場,你來不一定讓陛下覺着多高興,但你若是不來,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這樣的大事,你身爲朝廷重臣竟然不聞不問,可見平日裡怠於公務,這樣的大帽子扣下來,任誰也受不了,衆人皆都浸yin官場多年,若連這丁點道理都不懂,還是趕緊回家種田爲好。

之後將士之功該如何獎賞,戰後金州到底是如何一番景象,又該如何的善後,春天已到,援軍又該怎麼派出,如何做才能符合陛下的心意等等等等,也需要這些朝廷重臣們去仔細斟酌,可想而知,今晚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了,不過沒有人抱怨,都是一臉的輕鬆,心頭一塊大石也踏踏實實的落了地。

而景帝李玄謹這裡也是興奮難眠,先是拿起趙石的奏表仔細觀瞧,不過還沒看完,啪的一下將奏表拍在桌子上,只覺奏表之上,字字句句都沒搔在他的癢處,心中不由暗惱,站起身來,來回在龍案之前踱了幾步。

不過到底是心裡高興,就算惱也不是真惱,招手將徐春叫了過來,“去,朕腹中有些飢餓,熬兩碗濃湯,整治幾樣清淡的,再熱一壺酒送上來。”

“是,陛下。”徐春臉上笑逐顏開,小跑着去了,景帝李玄謹也不禁一笑,心道,徐春這孩子別看不是景王府出來的舊人,但卻真心爲朕歡喜。。。。。。。。

本來就興致極高,這人要一高興起來,還真閒不住,李玄謹不由又坐回椅子上,不過這回卻是拿起了巡閱使陳祖的奏摺,他還記着呢,種從端當年不但是太子舅父,而且是鐵鐵的太子一黨。

陳祖的奏摺就大不一樣了,上面從他繼任軍前巡閱使開始,到與鷹揚將軍趙石,按察使種從端商議金州諸事,再到賊匪雲集漢水,各人都是如何佈置,軍情如何,民情又是如何,接下來,賊匪過江,直取興元城,然後自己隨鷹揚將軍趙石於三十里坪迎戰,種從端留守,其中尤其詳細的就是激戰細節,最終賊匪大潰,又是如何善後。

一樁樁一件件,有先前戰報上有的,也有沒有的,最後又是大讚聖上英明神武,慧眼識人,鷹揚將軍趙石國之棟樑,有名將之姿等等等等,洋洋灑灑數萬字,讓景帝李玄謹看得目眩神迷,連徐春帶着幾個小太監擺好桌案,端來菜餚美酒都沒注意。

這一看就是約半個多時辰,這才呼出一口長氣,戀戀不捨的合上了奏摺,回味了半天,卻是想到,之前的戰報竟然沒提幾個人方一繼任,就已經商量好了金州一戰的方略,而戰報上竟然隻字未提,幾個人真真是膽大包天。

不過還是方纔所的那般,他正在高興頭上,想了一想便也釋然,這幾人私下計議,成了則功在社稷,若是不成,說那許多也是無用,反而會引起朝議,紛爭,干擾幾人決策,到是頗有些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意味在裡面,反到是趙石所上的平蜀七策之中略有提及,卻未想到幾人如此大膽。

“陛下,酒菜已經齊備,可是現在便用?”

“好,不用旁人侍候,讓他們都出去吧。”

“是,陛下。”

景帝李玄謹來到桌前坐定,手裡拿着種從端的奏摺,挑着幾樣喜歡的,微用了些,又抿了一口美酒,心情大暢,只覺今日所用菜色味道極佳,酒香也頗爲醇厚,胃口上來,又多吃了幾口,更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這才展開手邊的奏摺仔細觀瞧。

種從端所表比之陳祖一點不差,金州幾月以來的措置比之陳祖還要詳實幾分,但就戰事上,他未曾親見,只說了俘獲如何之多,民心如何振奮云云,李玄謹一邊吃菜一邊飲酒,一邊讀着奏摺。

又是半個多時辰,放下奏摺之時,已是滿面薰然。。。。。。。

陳祖,種從端,景帝李玄謹默默唸叨着這兩個名字,站起身來到龍案旁,順手拿起趙石的奏摺,方纔沒有看完,這回卻是仔仔細細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

要不怎麼說呢,有比較,纔會有區別,和其他兩人奏摺比起來,趙石的奏摺最是簡單,沒有多少冗餘之言,沒有什麼歌功頌德之語,更無表功之意,要說多餘,只是敘了簡拔恩遇之情,奏摺最後,述的也不是自己之功,而是俘獲賊匪安置去向的建言,和以工代賑差不多,卻要比之前與種從端所言詳實許多。

字裡行間,都是金州善後種種,以及將來蜀中戰局如何如何,方纔讀這些他還有些氣惱,但看過其他兩人的奏摺,再回過頭來細讀趙石所奏,卻是韻味十足,越是琢磨,越是覺得之後戰事應是如此,才能讓人放心。

這時景帝李玄謹已是酒意上頭,不過還是隱隱間明白,其他兩人未必沒想到這些,只是這奏摺和捷報同來,表述功勞乃題中應有之義,是想討自己歡心的,之後也必定有方略呈上。

但此時酒意上涌,只覺兩廂比較,趙石奏摺之上句句皆是謀國之言,而其他二人,卻多有糊弄,只想着自己的榮華富貴,這忠心上比之趙石可就差的遠了。

不管酒意上頭,還是怎的,這個印象一旦留下,卻是怎麼也抹不掉的了,種從端要是在這裡,估計悔的連腸子都得青了,他也只是覺着關於俘獲之事,應是晚些時候再提,若與捷報同來,一旦惹惱了陛下,這功勞許是也就沒了的,卻不想趙石那裡直接就呈了上來,棋差一招,君王心裡的分量可就差了不是一點半點,要不怎麼說,官場之上,行差踏錯半步,可能就是天差地遠呢。

景帝李玄謹卻也斷然不會想到,這奏摺卻是出自那位曾經的相府長史,現在的南參軍之手,此人絕世之才,對於人心的把握更是爐火純青,只一個小小的奏表,被其翻弄之下,諸人心思,卻全在他掌握之中,連他這個帝王也不能例外,不知不覺見便墜入翁仲而不自覺的。

(回書友,阿草是斷更了很長時間,求月票也有些不能理直氣壯,但書友想一想,如果書友所讀書目沒有那個潛力進入前六,投的月票也就沒什麼用處,不如給些推薦什麼的,把月票給阿草,將阿草推入前六,多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哈哈。。。。。。。。。

阿草下個星期有推薦了,總的來說,編輯還很照顧,阿草努力更新,讓夢想變爲現實。)

第176章 壽宴(三)第1139章 使節第682章 相遇(五)第847章 百態第833章 平靜第540章 宮城第844章 圍營第1178章 獻女第775章 鏖兵(八)第1064章 秋獵第573章 窮途第1260章 韋州(六)第1042章 輪戰第1253章 突擊第1283章 天狼(四)第652章 多事第673章 長街第1435章 驟聞第1504章 範本第1095章 商人(一)第1108章 盟約(三)第1565章 相議(二)第954章 自薦第1260章 韋州(六)第1136章 回京第857章 大事第1405章 夜宴第1285章 漢官第1556章 古北第222章 來人第92章 少年第390章 爲官第445章 棧道第353章 祝壽(三)第969章 主帳第225章 謀算第1521章 長亭(三)第1081章 冬天第1287章 繳獲第860章 爲誓第506章 雲涌(六)第971章 忽難第974章 商議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1169章 爭辯第1187章 酒樓第18章 血戰(五)第1472章 名醫第719章 開端(八)第186章 豔遇?第1542章 南下第374章 軍隊第997章 榮耀第1404章 請命第967章 殘酷第1379章 啓程第333章 山匪(三)第1278章 猶豫第1268章 使者第1378章 政治第495章 風起(四)第626章 任命第126章 波瀾第724章 洛陽第1138章 入城第177章 壽筵(四)第563章 蠻兵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831章 蛻變第1551章 大軍第197章 孤僻第1351章 周枋(四)第864章 吉兆第934章 論賞第678章 相遇(一)第654章 建府第5章 大雪第1329章 平息第273章 開拔(三)第1404章 邀請第536章 勇氣第331章 山匪第506章 雲涌(六)第196章 音境(二)第1475章 閨語第564章 謠言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452章 條陳(一)第1439章 做歌第1567章 風雪第1343章 大事第501章 雲涌(一)第1531章 惱怒第1454章 老僧第595章 隊伍第1151章 拜會(一)第469章 貴客(二)第194章 故人(四)第320章 夜談(二)第1459章 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