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

趙匡胤的表忠之言,自然是可想而知,無非就是要誓死保衛後周江山,絕對不生叛逆之心。

並且發下重誓,若是將來有了違心之舉,定會不得善終,子孫後人也終受淪亡之苦。

但是柴榮仍舊覺得不放心,因爲他的心裡仍舊有個疙瘩。

柴榮雖是後周的皇帝,但是這個皇位乃是義父郭威所傳,郭威有一女婿名爲張永德,跟隨柴榮南征北戰履歷戰功,徵北漢、南唐,擢殿前都點檢。

然而回軍途中,周世宗柴榮發現一個韋編袋子,裡面有一塊三尺長的木板,上有“點檢做天子”五字,於是心懷疑慮,下詔免去張永德的點檢一職,轉委趙匡胤爲殿前禁軍統師。

可以說柴榮在位不多的這幾年,除了功績值得標榜之外,前半生所提防地是這位妹夫張永德。

柴榮將大部分的權利交由了二弟趙匡胤,不過在他彌留之際,才慢慢有些回過味來,二弟趙匡胤如今就是身居殿前都點檢之職。

有的人越老越糊塗,但有的人越是彌留之際,就越是將世態人情看得很清楚。

顯然柴榮是屬於後者,躺在病榻上上的柴榮越來越覺得,當年他所看到的三尺木板,是有心之人故意藉機嫁禍,至於這有心之人是誰,那就一切不言而喻了。

由於多重的顧慮,所以對於趙匡胤的誓言柴榮並不看重,因爲自古違背誓言者大有人在。

唐國公李淵,跟隋煬帝是表兄弟,結果還不是把長安幼小的表侄廢了;

隋文帝楊堅,也就是隋煬帝的父親,開創了大隋王朝,之前還不是一副忠臣模樣,最後搶了自己外孫的江山,做了一朝天子。

在至高無上的權力面前,誰都不是好東西!

柴榮自然是懂得前車之鑑,於是就在他最珍貴的九龍烈火旗上寫下了詔書,讓趙匡胤親自簽署,同時也讓自己的結義三弟、在軍中擔任要職的鄭恩也在上面簽署其名。

表面上是兄弟三人共同締結盟約,其實也是讓鄭恩參與其中,若是趙匡胤將來有所反悔,鄭恩鄭子明就是掣肘的最好人選。

簽署的內容,就是葉宇在那面旗子上看到的詔書,詔書內容大致意思就是,趙匡胤將來無論稱王稱霸還是問鼎天下,江山永遠以柴氏子孫爲尊!

不要覺得這是柴榮下了一道混賬的詔書,在崇尚神話迷信的環境下,這種‘點檢做天子’的讖語,已經是不止一次的左右了歷史的軌跡。

當年隋唐交替的年代裡,就是有了‘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的讖語童謠,使得李氏子孫接替了隋朝的社稷權柄。

所以柴榮在提防趙匡胤的同時,也是更深層地的高看這個二弟。

面對這種禁錮前途命運的詔書,趙匡胤自然是千百個不願意,當時他雖然羽翼漸豐,但時機尚未純熟豈能貿然否決。

至少柴榮一日未死,那麼君還是君,臣依舊是臣!

所以,趙匡胤簽署了這份詔書,其實就等同於刑部牢獄中的畫押!

然後將詔書放於天外隕鐵打造的寶盒之中,珍藏於皇宮秘寶閣中由重兵看守,此事便從此也就告一段落……

不久,柴榮駕崩,幼主登基!

趙匡胤身爲朝中元老,雖然權傾朝野但始終不得安寧,因爲他一直惦記着那個阻礙他前途命運的詔書。

所以在輔佐幼主的期間,趙匡胤是動用了多種方法,就是爲了將那份詔書徹底從柴氏手中奪回,然後才徹底的將其毀了。

人總是會變的,尤其是站在權力的巔峰,總想再登高一步站在峰巔,體會那‘一覽衆山小’的美妙感受。

世人皆知陳橋兵變乃是黃袍加身,趙匡胤搖身一變成了皇帝,但殊不知這留名史冊的一幕,前期幕後的暗中又做了多少的謀劃……

多番的施壓以及鼓動羣臣的進諫,宮中太后以及幼主不堪重壓,只得最後做出了讓步,將封鎖寶盒的三枚鑰匙分三人掌摑。

一個自然是由皇室柴氏,另一枚就是由趙匡胤接管,最後一枚鑰匙交由大將軍鄭恩保管。

三枚鑰匙分屬三人,缺少一枚都無法將寶盒打開,這或多或少讓趙匡胤的心中得以稍安,也算初步達到了他的預期計劃。

所以不久之後就自導自演了,一場衆將擁護黃袍加身的戲碼。

葉宇聽到了這裡,便有了疑惑,於是問道:“娘,據孩兒所知,這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不久就讓幼主禪讓皇位,既然有這份詔書存在,爲何……”

“你是想問,爲何當初柴氏皇族沒有拿出詔書?”

“正是!”

葉宇想問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可以想到趙匡胤大勢已成,也能想到以趙匡胤的多年謀劃,滿朝文武也多數選擇了投誠,甚至他還能想到整個皇城也盡在趙匡胤的掌控。

因爲既然趙匡胤選擇了黃袍加身,那麼周密的佈局勢必也在暗中成型。

但在葉宇看來,只要那份詔書公諸於世,那麼趙匡胤導演的輝煌戲碼,就會讓他直觀的成爲歷史上一大丑角。

可結果卻是,趙匡胤很堂而皇之的取代了後周的江山,然後以後周的雄厚國力,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統一了中原的混亂局面。

後世稱他爲一代雄主,卻沒有人說他是竊國之賊……

“哼!因爲那盛放詔書的寶盒遺失了!~”

“遺失了!?”

葉宇聽了這話當時就愣住了,堂堂國家最高機密的密詔,藏於嚴密守衛的皇宮之中,又怎會輕易地就遺失了呢!

“以我兒的睿智,應該想得出這寶盒爲何遺失……”

葉宇點了點頭自語道:“難怪本朝太祖能夠如此堂而皇之的陳橋兵變,原來這釜底抽薪的伎倆還真有遺傳的效果!”

以葉宇心機如海的智慧,自然是已經心知肚明,這定然是趙匡胤事先已經暗中盜取了玄鐵寶盒,故而纔會有恃無恐地發動陳橋兵變。

而這種伎倆還真是有遺傳因素,如今這不知趙氏多少代子孫的恭王趙惇,竟然也玩起了這種先人的伎倆。

可惜趙氏太祖成功了,子孫趙惇卻以失敗而收場……

(在此迴應個別讀者,架空、戲說……娛樂即可,正史就這麼多,還不一定靠譜,咀嚼次數多了也就沒味道了,我的書,就是架構自己的故事,以故事講述故事,看着有意思,纔是我的初衷,莫要跟我說正史。因爲它,太沉重……)

第543章 福州二請葉承天第90章 師徒情深第167章 稍後到我臥房來第199章 進駐紹興第55章 新科狀元上大學第12章 男上女下第173章 救你出去第786章 棋局天下第一帥第39章 月坡亭下第224章 西夏國出城納降第783章 不單純的柴叔夏第98章 岳家六郎第306章 陽謀區別於陰謀第325章 紫檀木盒有深意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27章 孤星獨吟第289章 宋金之間初交鋒第93章 不知不覺天亮了第533章 秋宮美子坐天皇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257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539章 三國結盟碾壓來第110章 故作謙讓智破陣第69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788章 十八殿中誰爲首第53章 娶你過門第41章 駕馭心術第85章 劫掠有道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620章 金遼聯軍圍石鎮第85章 劫掠有道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782章 趙斌皇太子第122章 陛下微臣不同意第65章 母慈子孝謊言美第71章 浮雲暗動第83章 古稀老人第171章 一場大火第201章 九刀迴環第293章 人未至,威已施第23章 煽風點火第164章 葉宇心中兩詩人第43章 做新郎官第260章 青雲議談第602章 格外心事暗謀生第43章 陰曹地府第22章 大棒甜棗第47章 誰是孫子第204章 金遼大軍雙夾擊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10章 陸府賀壽第85章 劫掠有道第172章 好人永遠沒好報第45章 趙氏子孫出異類第87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265章 東臺閣上認親母第25章 茶樓巧遇第524章 茶館之中說書人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93章 前往臨安第59章 牢獄風波第15章 何人爲證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116章 父子二人心思異第227章 用意何在第140章 曠世一戰第69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31章 三千太學皆俯首第78章 瘋癲和尚第47章 領兵江北突受阻第240章 本王殺人習慣了第9章 接手染坊第542章 要瘋大家一起瘋第43章 做新郎官第168章 那裡發育不完全第7章 天生犯賤第265章 鑑貌辨色第330章 兩國聯姻進行時第204章 金遼大軍雙夾擊第123章 惹不起卻躲得起第44章 婚期相撞第323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151章 兩軍廝殺戰正酣第38章 權臣之路多坎坷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58章 好色者來第23章 孤狼難言述玄機第56章 其實我叫富二代第27章 金國太子陷埋伏第229章 臨行前的送別宴第776章 三大神器再聚首第41章 秋宮美子邀共乘第1章 春雨秋蘭第250章 兩本奇書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273章 三尺白綾送趙惇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347章 君臣三人心機藏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