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可笑的一段故事

“既然如此,那這寶盒又是如何流落到孃親的手??”

沉吟少許,葉宇又拋出了心中的疑團,因爲他很想知道這個完整的故事究竟是什麼。

果然葉宇的猜測沒有錯,柴婉月輕輕呷了一口香茗,然後嘆了口氣道:“此事當從一個女子說起,我兒可知李煜之妃周佳敏?”

“孃親說的可是南唐後主李煜,身邊有兩位美貌妃子,史稱大小周後的小周後?”

“正是!”

“寶盒與這個女子有關?”

葉宇聞聽此言錯愕一愣,對於熟知歷史的他而言,這一段歷史他葉宇倒是略有涉獵。

李煜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個昏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既是一個偉大的詞人,也是一個極具豔福的風流皇帝。

周娥皇與周嘉敏這對姐妹花,就是史上有名的大小周後,美貌絕倫冠絕羣芳,就是宋朝的太祖太宗兩位皇帝也是垂涎三尺。

南唐被滅,李煜被俘後,在開封被封爲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那時候的周娥皇已經病逝,史書上隱晦記載太宗趙光義就曾多次對小周後周佳敏不軌之舉。

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後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

不久李煜被毒死後,小周後周佳敏也跟着去世。

這是葉宇之前所熟知的史料,但是今日聽了柴婉月的講述後,似乎覺得這其中還有另一段故事的延續!

見葉宇雙眉緊蹙疑惑不解的樣子,柴婉月也就沒有再遲疑,而是幽幽道:“這玄鐵寶盒能夠重見天日,小周後可謂是功不可沒……”

又是一段葉宇所不知曉的秘聞,從柴婉月的口中娓娓道來……

當趙匡胤取代柴氏改國號爲宋後,作爲三弟鄭恩心中甚有埋怨,其脾性倒是與三國中張飛有些相似。

而且趙匡胤每每面對鄭恩的質問,也都是有着極爲光鮮的說辭:那就是等他平定其餘九國之後,他再將這大好江山歸還於自己的侄兒。

畢竟都是兄弟,而且天下紛亂也的確需要一個有爲之主,再加上那份盛放詔書的寶盒已然遺失,鄭恩初期也就默認了趙匡胤的做法。

兄弟二人並肩作戰,平定中原諸國,但是趙匡胤對於玄鐵寶盒仍舊是一籌莫展。

因爲這寶盒是水火不侵刀斧不開,就是想要毀了寶盒也是斷然不可能,所以在遷都東京汴梁後,就一直秘密藏在大內皇宮之中。

這期間趙匡胤試圖得到柴氏與鄭氏兩枚鑰匙,以便於打開玄鐵寶盒將其毀之,但是柴氏子孫是前朝皇族地位敏感,所以趙匡胤就先找到了鄭恩鄭子明。

作爲結義兄弟,趙匡胤在做了皇帝之後自然不會虧待兄弟,加封鄭恩爲三山王,但是直爽性子的鄭恩卻對此並不領情。

因爲他仍舊覺得,這江山應該歸還給柴氏!

而趙匡胤顯然不拿這位兄弟當回事,坐上了龍椅豈能退上的道理,再說了如今天下以他趙匡胤爲主,就連柴氏子孫都自甘爲臣子,你這老三就瞎操心什麼!

對於這個三弟,趙匡胤早已經是積怨已久,又加上急於得到鄭恩手中的鑰匙,所以就將鄭恩召進宮中,然後在醉酒之中將鄭恩斬了。

這種行爲,就如同曹操夢遊錯殺人相同!

枉殺功臣不是趙匡胤的作風,因而有了歷史上‘杯酒釋兵權’的美談。所以他只有藉着醉酒失誤爲掩飾,斬了這位結義兄弟鄭恩鄭子明。

從此鄭氏一脈漸漸凋亡,最後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而關於那一枚鑰匙,趙匡胤還沒有來得及索取,他的末日就突然來臨了……

古人從不亂髮誓言,因爲古人都信奉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對於發下的誓言也不會輕易違背。

而趙匡胤在滅了南唐之後,不久違背誓言的報應終於初步應驗了,因爲他終究有壽終正寢,而且真落得個不得善終。

燭光斧影,這個千古之謎究竟真相是什麼,沒有人能夠作出正確的迴應,但是初步應驗了那不得善終的誓言。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登基稱帝,後世稱之爲宋太宗!

自古亡國之君,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李煜這位偉大的詞人被趙光義下令毒死了,而小周後周佳敏自然是對趙光義恨之入骨。

趙光義貪戀小周後的美色,經常將其留在宮中侍寢。

一次醉酒後,小周後從趙光義的口中無意聽到了玄鐵寶盒的秘密。

不過醉酒的趙光義沒說這寶盒具體秘密,只是在嘴醺夢囈中,說了寶箱關乎着趙氏子孫以及大宋的存亡。

對於小周後而言,國仇家恨已然是融爲一體,自然是希望趙氏子孫以及大宋滅亡,所以她從原來的百般牴觸,到了後來溫柔迎合取悅於趙光義。

違心的迎合與取悅,其真實目的是不言而喻,最後小周後在珍寶閣盜取玄鐵寶箱。

逃出皇宮的小周後不久就被趙光義察覺,於是火速派兵緊急追趕。一路向北追至黃河岸邊,望着身後的滾滾黃河,小周後心如死灰的抱着寶箱跳了下去。

趙光義多次下旨沿途搜索,卻終究是沒有結果,香消玉損尚在其次,玄鐵寶箱從此沉入了黃河。

無獨有偶,幾百年後,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纂輯白話小說集《警世通言》中就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名篇。

這或許是一種巧合,但又或是馮夢龍是受了這段秘聞傳說的啓發。

故事聽到了這裡,葉宇心中的疑團已經徹底揭開,終於明白了爲什麼鄭氏一脈會有寶箱鑰匙,又爲何後來會隱姓埋名這麼多年。

這寶箱在這一百多年了的幾經周折,最後還是回到了柴氏一脈的手中,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數。

而柴氏能夠這些年苟延殘喘的延續着,除了趙氏皇族顧忌輿論的壓力,以及天下大定人心歸附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沉入黃河的寶箱永遠不能打開的緣故。

而當年趙匡胤的誓言,趙氏子孫遭受淪亡之苦,這似乎也印證了整個宋朝的命運……

東臺閣樓上的敘談,讓葉宇明白了一個事實:

一段歷史,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看到或是看不到的故事,而從史冊上我們又能夠看到多少呢?

自認爲所掌握的史料,是後來朝廷史官編撰,有意抹去那一段記憶,還是當權者操控史官編纂者違心的篇章?

這些都無從得知,正史也罷、野史也好,無非都是人寫的,想要客觀以及無私的記錄一個片段,除非是一代聖賢才能做到。

但中華上下五千年,聖賢之人不過孔子一人而已……

第221章 究竟是誰算計誰第55章 絕色佳麗畫中來第607章 深陷重圍難生天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134章 軟硬兼施第49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1章 春雨秋蘭第50章 兩國邦交暗爭鋒第118章 葉宇伸腿可真長第79章 願爲兄弟退一步第93章 不知不覺天亮了第65章 茶道留香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100章 古籍記載是血咒第214章 反撲正在進行時第14章 我們是否在助他第259章 造人計劃第73章 衆生行善第169章 游龍戲鳳第90章 望江樓畔第190章 俗不可耐第82章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278章 提攜新人爲掣肘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94章 順勢而爲第149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7章 天生犯賤第37章 黃龍吸水第313章 吳挺此前的顧慮第159章 頭痛欲裂猛撞牆第85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第207章 紅城古堡有來源第105章 亂草歸整第160章 生命盡頭恐遺恨第17章 一波三折第264章 兩幅真跡第262章 佘侗誠的好消息第121章 反將一軍第62章 一縷茶香第164章 虛不受補第80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297章 柳千帆臨危受命第55章 知縣登門第609章 遼軍之中兵變生第34章 趙昚妥協願禪位第3章 欺人太甚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341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92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329章 一種無聲的打臉第214章 反撲正在進行時第618章 京城之事幾思量第285章 長江爭奪戰開端第85章 桂榜之上第77章 王處一袒護愛子第199章 進駐紹興第799章 但願是我想多了第87章 純屬扯淡第281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779章 三器組合異象生第96章 客似雲來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68章 只爭朝夕第28章 世事難料一念間第599章 王處一前來獻策第653章 萌娃葉玉樂亂入第79章 冰肌玉滑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300章 反用戰術的猜疑第212章 宋軍發動閃電戰第8章 都是假貨第233章 葉宇無奈地決定第104章 心成驢肝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73章 衆生行善第259章 造人計劃第79章 冰肌玉滑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53章 葉宇自私第106章 自古高處不勝寒第65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5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192章 多謝成全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606章 天上地下詭異生第334章 宋遼聯盟共伐金第336章 血染江北映山紅第304章 包天三錘震敵首第2章 殿前發難第35章 劍落空山第613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68章 只爭朝夕第88章 說你壞話又何妨第239章 慶功宴上遭質問第23章 自古男兒當自強第52章 此番盪漾真不好第289章 創辦書院第319章 還都東京空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