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

兗州之地,現正龍虎匯聚。

革新元年,六月十二日。

徐世績率領一萬屯衛軍,在白馬渡登岸,大軍直指兗州。

徐世績大軍還剛在白馬渡登岸時,王薄,孟海公二人,早就得到李重九調令,各自率一萬人馬,分別從東郡,濟陰郡出兵,南下兗州。

王薄,孟海公都是剛剛封了郡王王爵,現在躊躇滿志。而部下們見主子們都受了厚待,心知李重九乃是有功必賞的人物,當下都是立功心切,一直慫恿着王,孟兩人出兵,力圖在徐世績的主力府軍抵達前,就攻滅徐圓朗,搶得頭功。

不過王薄,孟海公二人還是頗爲忌憚徐圓朗,此人心狠手辣,兵馬又是強過王,孟二人,眼下兩邊雖是聯軍,但對上徐圓朗卻沒有多少勝算。但二人耐不住手下催促,何況李重九又發了詔令,當下率軍直逼兗州而來。

卻說王,孟二人的人馬本來訓練裝備都極差,甚至連趙軍鄉兵郡兵都頗有不如,但這一次歸降了李重九後,扯起了趙字大旗,麾下士卒卻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連他們以往一貫畏懼的徐軍,這一次出擊作戰王,孟兩軍也變得積極起來,行軍神速立即就切斷了兗州州城與周邊各縣的聯繫。

再說兗州城中。

總管府之中,徐圓朗正坐在虎皮大椅上,雙目閉着,下面衆將的議論聲有一句沒一句的入了自己的耳中。徐圓朗之子徐義愁,剛剛出使過洛陽,參加了李重九登基大典,前腳跟從洛陽剛走,後腳跟李重九的三路大軍已是前來攻打兗州。

徐義愁是非常氣惱的,李重九居然如此不按照常理出牌。父親派自己向李重九道賀,已表達了自己沒有反對大趙的意思了,只求個偏安一偶了,但是李重九居然如此不留情面。還是派軍前來攻打兗州。

當徐義愁向徐圓朗抱怨時。徐圓朗道:“愁兒,你與爹我都想得太簡單了。臥榻之旁豈能他人酣睡,李重九此人不是李密。”

徐義愁聽徐圓朗這句話,心知當年孟海公,王薄還有徐圓朗三人都曾投奔在李密麾下。但李密兵敗之後,三人就立即反水。而李重九不是李密的意思,就是他絕不容許麾下有這樣半獨立勢力的存在。

“以往孟海公,王薄之流何嘗放在我們眼底,但眼下倒好,一個個都大了膽子了,還不是李重九給他撐腰。否則我老杜第一個就是拿他們開刀。”

“就是趙軍給他們借得膽子,他們二人原來什麼都不是的,現在番號換了一個趙字,旗號一變。居然敢小視山東羣雄起來了。也不想想他們原來是什麼貨色。”

“是啊,若是趙軍府軍主力前來,我們尚且沒有話說,但這兩人哼,不是我小看他們,要來打兗州的主意還不配。”

徐圓朗這時候睜開眼睛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王薄,孟海公現在是狗仗人勢,自以爲投奔了個好東家,都朝我們狂吠起來了。剛纔你們說的對,這兩條狗,我徐圓朗還不放在眼底,但是身後趙軍府兵精銳,如何迎戰,哼,李重九派他手下第一大將,徐世績親自前來,還真是看得起我徐某啊。”

說起徐世績衆將都是面色一寒,此人從幽京一路打到黃河邊上,戰功赫赫,若是說趙軍大將,王馬漢默默無聞,尉遲恭一直在河東與李唐交戰,薛萬徹成名於塞外,唯有徐世績是一路內戰打過來,名震中原。

故而提及此人名字,徐圓朗將領臉色都是不怎麼自然。

“總管還能怎麼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了,趙軍府兵真有那麼強,徐世績不就是滅了竇建德,劉黑闥,宇文化及嗎?不算什麼,我兗州就是個硬核桃,他們敢來,我們就可以磕下他幾顆牙來。”

不就是滅了竇建德,劉黑闥,宇文化及,衆將都是搖頭,這話說得彷彿自己天下無敵一般,誰都知道這幾句話不過強自撐住場面,算不得數。

“總管,眼下李唐的劉蘭等人,都向我們示好,說只要我們降了李唐,他們就可以提供庇護,派援兵幫我們抵擋趙軍。”一名將領開口言道。

“說是這麼說,我們兗州乃是山東門戶,唐軍大將劉蘭,綦公順,臧君相還有淳于難,自然都是指望着我軍能替他們守住山東的門戶,令趙軍不至於入山東,但萬一趙軍真的攻打兗州,他們的兵馬真的能來兗州解圍,與趙軍的府兵一戰嗎?”

一人道:“這有什麼不可能,臧君相乃是海東一霸,手下有五六萬人馬,綦公順手下也盡是精兵強將,那個劉蘭不是足智多謀,號稱小諸葛,若是他們援我們,足以在山東和趙軍掰掰手腕的。”

“開玩笑吧,這幾人前年還在相互攻殺,趙軍若攻打山東,他們連同舟共濟都辦不到,現在還指望他們來救兗州。”

“還有江淮杜伏威,我們也可以向他求援的。若是杜伏威肯點頭,趙軍要想侵吞山東沒那麼容易。”

“杜伏威就別指望了。”一個聲音傳來,原來是徐義愁。

“少總管怎麼知道?”

徐義愁道:“這一次我出使洛陽,杜伏威派了使者來道賀,聽說李重九與杜伏威,早就達成協議,趙軍全力爭山東,不理會江淮之事,而杜伏威全力爭江淮,不理會山東之事,我看杜伏威沒有破李子通前,是不是派一兵一卒來的。”

聽徐義愁這麼說,衆將都是惻然,一人長嘆道:“看來路還是這樣的,不是投靠李唐,就是投靠趙國,我們沒有第三種選擇,本來杜伏威是個好選擇,畢竟他勢力遠遠弱於李唐,趙國,他要想侵吞我們暫時是不可能的。”

徐圓朗沉吟了一會問道:“我若歸降李唐,李淵給我開出什麼價碼?”

“兗州總管,魯郡公。”

“李重九呢?”

“譙郡王,世襲罔替,如孟海公,王薄一般。”徐義愁回答言道。

衆將議論道:“看樣子似乎是李重九條件,更優厚一點嘛。”

“是啊,李唐的重心在關中,只要沒有攻破洛陽一日,兗州就鞭長莫及,而李重九不同了,破洛陽後攜勢而下,他要收山東之地,再西向與李唐抗衡啊。”

徐圓朗沉思了一陣道:“李重九要我徐某降也不是不可以,告訴他,我徐圓朗豈可與孟海公,王薄之流並列,我要國王不要郡王,他若答允了,我就降他。”

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