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

段達聽李重九這麼說,頓時面上青了紅了一陣,他也知道自己確實不中用,年紀又老邁,李重九不將他如長孫安世那般流放,已是容情了。

段達顫顫巍巍地跪下叩拜道:“多謝陛下。”

當段達步履蹣跚的走出大殿時,在場衆臣不由露出一絲不忍之意。有賞有罰,讓衆臣見識到自己處事的手段,也是李重九的目的。人就是這般,若是一味封賞,那麼賞賜的人,也不會覺得高興了。

見了段達,長孫安世的下場,杜淹,薛德音方纔還沒什麼,此刻都在心底暗暗慶幸。

到了這裡,李重九看向虞世南和歐陽詢二人,二人見李重九目光掃來,都是下意識低下頭。他們都是宇文化及降臣,雖然說當初李重九曾許諾過他們,但帝王功臣之間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的。

二人雖是知道自己剛剛立下大功,但都說帝王之心難測,誰知道李重九心底這時如何想的。虞世南,歐陽詢將頭垂下,將自己作得更謙卑一些。

李重九笑了笑道:“虞愛卿,說服王薄來降,爲朕不戰而得齊郡之地,立有大功,你從前任黃門侍郎,朕現在將你平調至中書省,任中書侍郎。”

“陛下。”虞世南又驚又喜。黃門侍郎是供職於門下省的,衆所周知,李重九爲了攬權,而如同楊廣一般將門下省廢置。比如方纔封給薛德音的官職給事中,也屬於門下省。給事中理論上有審議封駁詔敕奏章的大權,但現在門下省沒有侍中。給事中要封駁奏章,又有誰來給他們撐腰。

所以同樣身爲正五品官吏。門下省的給事中是遠遠不如,中書省的中書舍人了。要知道趙國中書省升遷最是容易。遷入中書省,先爲中書舍人,中書舍人若是進一步,多是外放到地方爲郡守。

在大趙這已是有兩名郡守,擔任過中書舍人一職了,趙欣就是其中一人,這個職務雖說是官職不高,但最容易在皇帝面前露臉。

不過又有人想到,中書侍郎乃是中書省副官。現在大趙已是有了三名中書侍郎,這不是要添第四個嗎?

虞世南垂淚不能已抑,歐陽詢在一旁低聲道:“虞兄還不跪下謝恩?”

虞世南腿一彎,跪伏下來,但這時殿內已是有人竊竊私語道:“這虞世南不過是佞臣,風骨甚差,前朝時獻媚於武皇帝不說,又屈顏侍於宇文化及,這樣的小人怎麼能居中書侍郎?”

“徐兄。別不服氣啊,如果你也能爲陛下空口說下兩郡來,陛下也會給你中書侍郎的。”

“這你開什麼玩笑。”

虞世南聽得背後之人竊竊私語心下有愧,當下言道:“陛下。微臣不敢當此。”

李重九道:“朕說愛卿當得就當得。”

說着李重九將虞世南扶起。

“歐陽愛卿。”

“微臣在。”歐陽詢連忙低下頭來。

李重九道:“這一次你出仕樑國有功,而且上一次引柳調,何稠投向我軍也是有功。朕有功當賞,你就爲禮部侍郎。”

“還有柳調柳愛卿。朕封你爲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歐陽詢。柳調二人一併拜下稱謝。

衆人這才明白,李重九這一次晉升官位,是補償上一次在登基大典時未能封爵之人。畢竟如王薄,孟海公,楊暕,竇建德等人,雖是封了郡王,但卻沒有授予實職。沒有實權在手,這一輩子也就算到頭。

雖說郡王更進一步乃是親王,還有上升空間,但誰都知道親王除了李重九之子外,是不會封給外人的。王薄,孟海公還好一點,至少有兵權在手,但楊暕,竇建德說白了,就是下輩子和子孫都吃穿不愁,朝廷養你一輩子,但是要沾權,就別想了。

而這一次李重九加封官制,給這些臣子,彌補了他們不能得爵位的遺憾,何況在他們眼底,這都是真正的實權,只要將來幹得好了,還不怕陛下不給你封爵的。衆人想到這裡都心底大定。

果真這加封官職僅僅是開始,接下來因勸降了孟海公有功,薛萬述被李重九晉爲洛陽府牧守,從正三品中書侍郎至從二品的洛陽府長官。薛萬述晉至洛陽府牧守後,中書侍郎仍是保留三人。

而單雄信被封爲候衛將軍,從三品武職,僅次於徐世績等人的正三品大將軍,而候衛乃是十六衛府兵中名稱,李重九顯然有意提拔單雄信爲第五支府兵的大將。單雄信乃李重九故交,這一次奪取洛陽又立大功,其在李密,王世充麾下效力時又戰功赫赫,故而將單雄信封爲候衛將軍,衆將都沒有什麼異議。

此外王軍將領如拓拔野,郭善才,郭士衡,王德仁也是一併任爲校尉。

侯衛軍以單雄信直屬五百騎兵爲主,再整編王世充江淮兵舊部兩千餘人,李重九擔心候衛軍戰力不足,又從徐世績的屯衛軍,王馬漢的翊衛軍中各調一千人馬,還有乞阿術的三千奚族騎兵也是盡數編入充實其軍。

乞阿術順理成章侯衛軍虎賁郎將,成爲自靺鞨大將烏古乃後,趙軍第二位出自番人的虎賁郎將。

這樣侯衛軍就有了八千人馬,都是久經戰陣之兵,李重九還同意單雄信在一兩年內再募七千人馬,湊齊一萬五千之數,達到與其他四大府軍一般的編額。

現在趙國五大府軍,單雄信的侯衛軍鎮守洛陽,尉遲恭的驍衛軍鎮守太原,徐世績屯衛軍鎮守武陽郡,薛萬徹的武衛軍,王馬漢的天子親軍翊衛軍,則駐紮幽京,趙軍府兵達近八萬之衆。

此外還有十萬左右駐紮地方的郡兵,鄉兵,孟海公,王薄還有三萬多人馬,萬餘趙軍水師,李重九兵力超過二十萬。

大趙的京都畢竟在幽京,洛陽不是久留之第,李重九這一次委任薛萬述和單雄信,就是讓二人來鎮守洛陽。此外李重九還令羅士信率軍鎮守虎牢,曇宗鎮守軒轅關,蘇定方鎮守河陽,鎖住幾個洛陽周圍幾個大的通道。

在洛陽東面的濟陰郡,齊郡還有王薄,孟海公,李重九還令徐世績的屯衛軍南下,三路大軍會合向身在兗州的徐圓朗施加壓力。

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