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

洛陽乾陽殿上。

一張巨大的地圖,橫於大殿之上。

李重九的謀臣溫彥博,虞世南,姬川,張玄素,薛萬述等,還有大將單雄信,王馬漢等將都聚在大殿上。

地圖上繪製着的洛陽附近的郡縣地貌,望去一目瞭然。

張玄素向李重九稟告道:“自我軍攻陷洛陽兩個月以來,李唐亦是沒有坐着不動,他們雖沒有大規模的出兵,但是局部也作了調整,上個月十日,李淵命新任的潞州行軍總管劉世讓,大將李襲譽,攻我軍魏郡破了數縣,我軍原共縣縣尉唐綱殺縣令率城叛唐。”

李重九聽了問道:“共縣左近,還有魏郡,魏郡防務爲何如此疏漏?”

溫彥博道:“回稟陛下,魏郡原先是王馬漢將軍把守的,但攻打洛陽後,他率軍南下,攻打河內,故而魏郡空虛。李淵正是看中這個機會,命劉世讓出兵襲擊魏郡,現在我軍能保住郡治安陽城不失已是很不錯了。”

李重九沉思了一陣道:“立即起草詔令,調清河郡郡守李文相,清河郡都尉王小胡率軍進駐至內黃一線,擊退唐軍。”

“諾。”溫彥博當下答允。

歐陽詢道:“李淵用兵確實厲害,我軍僅出現這疏漏,他就攻下了半個魏郡,不過他攻下魏郡我們也不懼他,我軍只要有永濟渠,黃河水運,沿河兵馬可以調動自如,就不愁後路爲李淵切斷。”

“正是如此,”薛萬述開口道,“攻陷洛陽,這兩個月來,我軍和唐軍雖沒有戰事,但兩邊都是努力鞏固地盤,我軍攻下洛陽後,李唐知道不可在洛陽與我軍爭鋒。主動放棄了之前攻下的新安,宜陽,龍門,伊闕各縣。河南郡內只是退保陽城,守住嵩南之路。而李唐滎陽郡郡守郭士安被我軍斬殺後,李唐也是放棄了滎陽郡,只是據守開封縣,扼住我軍從通濟渠南下江淮的水路。”

“這一次南進,我軍一共攻下河南郡,滎陽郡大部,加上東郡,濟陰郡,東平郡全部。以及樑郡,濟北郡一部,我軍實際上已是控制了黃河南岸部分之地,站穩腳跟。”

姬川道:“但是李唐攻打王世充,獲利卻較我們更大。你們看。”

衆人都隨着姬川所指看向地圖,姬川以竹杖指圖道:“除了我們從李唐手裡奪回河南郡,滎陽郡大部,蕭銑攻下的襄陽郡之外,李唐從王世充手裡攻下,共計有東都以南的襄城郡,東南的潁川郡。還有淯陽郡,南陽郡,淮安郡,汝南郡,淮陽郡,漢東郡。樑郡,一共九郡七十餘州,再不說去年李孝恭攻打李唐,奪下的四郡。”

“李唐幾乎打下了大半個河南,徹底將我軍與襄陽郡隔斷。令我們無法與蕭銑相互支援。至少李淵不用經過洛陽,李唐在樑郡大將程嘉會,王要漢,即可出兵增援兗州的徐圓朗,當然這二人手上有多少人馬,是另外回事。但是萬一我軍攻不下兗州的徐圓朗,徐圓朗又徹底倒向李淵,那麼李唐就可以與山東的劉蘭,綦公順,臧君相等人相互爲援。”

姬川同時還從袖中抽出了一封信道:“這是半個月來,李唐在河南,長安方面的人事調整,先是光祿大夫潘何仁一個月前因罪失爵,被李淵訓斥,罷爲平民,幷州總管李仲文以私通我軍,密謀造反之罪被唐儉彈劾,爲李淵所殺。反而大將丘行恭因攻打洛陽,救秦王之功,被授予驃騎將軍,其兄丘師利也因功被封爲左監門大將軍。”

聽了這消息,在場衆人哪一個不是明白人,不清楚其中底細,只是衆人心底雖是明白卻不會直說。

潘何仁何人?西域胡商,李淵出兵長安時,散盡家財招募義軍後投效李芷婉,算是李芷婉心腹。李芷婉去後,潘何仁被革去職務。若是潘何仁一人也罷了,與李仲文被殺之事關聯就大大可疑。李仲文出自名門趙郡李氏,乃是李密堂叔,也是李芷婉的部下,雖說這一次被誅,有因李密之事牽涉的嫌疑,但實際上所指的還是李芷婉。

潘何仁,李仲文之後,就是丘師利,丘行恭兄弟二人,他們原來也是李芷婉部將,但攻打東都之戰中,丘行恭單騎救下李世民,被李世民倚爲心腹.李芷婉就是因爲李世民拒絕調動二人,而反遭到李世民的伏殺。現在這二人被賞,已說明很多問題。

溫彥博聽姬川這麼說,不溫不火地道了一句:“看來李唐朝野上下彼此傾軋得十分厲害。陛下,依微臣看,李唐中朝堂下的爭鬥肯定十分激烈。”

姬川聽溫彥博這麼說目光一亮道:“不錯,據中書省情報所知,李唐現在朝堂上確實分作數大派系。”

“派系?門閥間的派系嗎?”虞世南開口問道。

“不僅僅是門閥之間,而是幾個皇子之間,門閥各自依附,目前來看可以分作三黨,分別是秦王一黨,還有太子,齊王一黨,最後乃是李淵自己部下一黨三大派系。之後三個派系之間早已是相互傾軋,這一次潘何仁罷官,李仲文被殺,以及丘氏兄弟得志,可以看出平……嗯,公主一旦失勢,其部下若不自找出路,就只能失去在朝堂上立足的資格,而丘氏兄弟改投秦王得志,正說明秦王眼下雖被李淵收回兵權,但其一黨在李唐朝野上,仍有很大話語權。大家不要忘記了,這一次彈劾李仲文的唐儉,一直以來都是支持秦王的。所以打擊李仲文,也可以視爲秦王的支持。”

姬川這一番長篇大論,聽得衆人都是紛紛點頭。

李重九也是欣然道:“姬愛卿對李唐朝堂上的把握很準確,看來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姬川聽了言道:“多謝陛下誇讚。”

虞世南聽李重九誇獎姬川,心底微微嫉妒,自己新任爲中書侍郎還沒有建功,所以迫切想要展現自己才能。虞世南當下從姬川的話中道:“這麼看,是秦王吞併了公主原先的部下了。”

張玄素道:“不僅僅這麼看,李淵也是在一旁推波助瀾的,打擊李仲文是因爲李仲文,是李密堂叔的緣故。他要剷除後患,而提拔丘氏兄弟,也看作拉攏他們父親,交趾太守丘和之舉。”

虞世南恍然道:“交趾太守丘和現在不是依附於蕭銑麾下嗎?加封他兩個兒子。就是爲了策反丘和啊。蕭銑現在局勢就十分不妙,若是丘和再反他,不是內外交困。李淵果真老謀深算啊!”

李重九道:“朕已派人提醒過蕭銑了,不過蕭銑要插手交趾恐怕能力不足,交趾不僅僅是丘和一人,他的長史高士廉,乃是李世民半個岳父,秦王妃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都是高士廉一手撫養大的,丘和。高士廉加一起,看來交趾現在只差一個時機,就可以改旗易幟了。”

“先是王世充,後是蕭銑,李淵又要用老辦法來對付蕭銑嗎?”薛萬述這麼言道。

衆人心想李唐的勢着實太恐怖了。李淵攻下王世充九個郡。幾乎都是兵不血刃打下的。攻打王世充時,李唐大軍未至,淮安郡守將田瓚降,潁川郡郡守崔樞,長史張公謹一併降伏,南陽郡當地豪強殺了王世充官吏,投降唐軍。

之後淮陽郡大將時德睿舉郡降伏。陽城縣令王雄殺官而降,樑郡守將程嘉會又是舉郡而降,汴州守將王要漢不僅舉郡而降,還襲殺了王世充的人馬,滎陽郡郡守楊慶是王世充侄女婿,最後妻子自盡。仍是阻攔不了他降了李淵,其後又是襄城郡守將魏陸,漢東郡守將徐毅舉舉郡降伏。

唯一可笑的就是,李唐血戰半年,付出最多代價的洛陽。滎陽兩郡,反而給李重九攻下佔了便宜。當然蕭銑也是偷襲襄陽成功,從李淵口中分了一杯羹。

不過想起李淵攻王世充之戰,趙軍衆將皆是搖頭,如果李淵打蕭銑也是這般手段,憑着蕭銑的勢力,只怕是比王世充敗得更快一些。

姬川道:“我軍暫且打通襄陽救援蕭銑也不可能,李淵安排了淮安郡守將田瓚,襄城郡守將魏陸,行軍總管李育德,盛彥師,史萬寶諸將堵住我軍南下救援襄陽之路,另外李淵還命大將任瑰,廬江王李瑗節制河南各郡,以防我軍。”

李重九聽姬川這麼說,從龍椅上站起,看着地圖道:“自古以來從襄陽籍漢水北上,經略中原者不計其數。當年關羽從荊襄出兵北伐中原,曹魏震動,曹操甚至想遷許昌,以暫避鋒芒,李唐萬一攻下蕭銑,借荊襄之勢北上,那麼洛陽必將震動。”

“陛下明鑑!”衆臣一併答道。

“若是李唐真出兵攻打蕭銑,那麼我軍如何應對?”溫彥博問道。

李重九道:“我雖已秘助蕭銑,但希望不能都放在蕭銑身上,李唐要從長江順流直下攻江陵,我軍就從洛陽出兵南下,先拔陽城,再下南陽。這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張玄素眼裡一亮道:“陛下,正是如此,我軍兵至南陽,李淵必慌,南陽一失,則李唐與河南聯繫皆斷,故而必然竭力與我周旋。若是李淵不理會此處,硬行要吃下江陵,只要樑國滅了,我軍若收取河南山東也是不虧。”

李重九點點頭道:“張愛卿說得正是,但也要先破了徐圓朗纔是,否則就算我軍切斷南陽,兗州一旦降了李唐,李唐河南與山東就可連成一片,反而是我軍腹背受敵了。”

從地圖上看去,現在整個唐趙交鋒的態勢是,李唐雖失去了洛陽,失去了關中至山東最主要的幹道,但李淵畢竟是取了河南。接下來如果蕭銑一滅,或者攻下襄陽,李淵就可以實現戰線東西的徹底打通,從關中到河南,從河南再到山東連成一片。

如此李淵就可以徹底將李重九的勢力,壓制在黃河沿線,再南面從容收拾杜伏威之流,獲得大半的天下。

不過李淵的如意算盤,根本打不響,沿着黃河南北劃而分治,在趙軍攻下洛陽之際,所謂的黃河防線已是破掉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重九攻下洛陽的重要性。

而李重九要破局,可選擇切斷李淵從關中到河南,再從河南到山東這條通道。攻下兗州,破了徐圓朗,就可以切斷李唐從河南到山東的生命線,若攻破南陽就切斷了李唐從關中到河南的通道。所以兗州必須要拿下。

就在這時,殿門外走進一名侍官向李重九稟告道:“陛下,屯衛大將軍徐世績派人送六百加急前來,言徐圓朗有意投降。”

衆臣聽了都是大喜,李重九聽了懷疑地哦了一聲道:“徐圓朗此人之前不降,而眼下卻派人求降,事必有蹊蹺。說吧徐圓朗開了什麼條件?”

侍官道:“陛下,徐圓朗要求保留自己的地盤和人馬,而且還要加爵一國之主。”

“一國之主!”衆臣訝然。

郡王上就是國王!而現在趙國還沒有國主,李重九的長子李鷹,也只是一個太原郡王。這徐圓朗竟然要凌駕於李重九之子頭上。

要知道就算是李唐,李淵雖是到處封爵,但也沒有亂賞,替李唐打下巴蜀的李孝恭,乃是李唐宗親,李淵也僅僅是封爲河間郡王。只有雄霸江淮的杜伏威,李淵爲了拉攏他,所以封了吳王,與李淵諸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並列。

但是徐圓朗比得上杜伏威嗎?居然也向李重九要了個國王的稱呼?而且還要保留自己的地盤和人馬。

王薄,孟海公當初投降時,都沒有這些條件,李重九見二人心誠,兼之不想讓二人人馬拆散後,失去戰鬥力,這才暫時讓他們繼續領兵。不過這是李重九的恩典,而不是王,孟二人自己提的。

現在徐圓朗向李重九提出,不僅要保留人馬,還要地盤,這是什麼態度!

衆臣這時皆是不敢言語,徐圓朗雖狂妄,但能不戰而下兗州,在不少臣子眼底還是好的。有人心想,區區一個國王的名義,虛名而已,若是徐圓朗肯歸降,再加個什麼九錫,也沒什麼的。

乾陽殿上一片靜默,衆臣不知李重九心意前,都不敢出聲。

時間靜靜過去,李重九目光掃過衆臣斬釘截鐵地道:“國之封號,不可輕授。劉邦當年殺白馬與衆臣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朕不會作劉邦殺戮功臣之事,而徐圓朗更不配是韓信。”

“傳旨下去,徐世績,王薄,孟海公十日內攻下兗州,不得有誤,告訴徐圓朗,讓他洗好脖子等着吧!”

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