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

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

從苗山走到帝都平陽,竟走了一個多月,等他到了平陽,大家早已做好了準備,衆位臣工都聚集在郊外歡天喜地迎接他。

時值十月初一日,這日適值甲子日。於是,就以這個月爲正月。以這一日爲元日,舜在大家的簇擁下,穿上了帝王的服飾。乘了帝王的車駕。來到了文祖廟,虔誠地進行了祭祀。

甲子日,舜在大家的簇擁下,穿上了帝王的服飾。乘了帝王的車駕,到文祖廟祭祀。文祖廟是帝堯太祖的廟,這個儀式是必須舉行的。虔誠地進行了祭祀。祭祀完畢,即陟大位(《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陟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改變國號,改國號爲虞;第二件事就是安頓丹朱。他選擇了丹水地方(今山東省臨朐縣境)封給了丹朱;第三件事就是任命百官。在衆官之中,禹的品性最好,功勞亦最大。於是,帝舜讓他做了總攬百官的司空 ,棄爲司稷,爲五穀之長(後人在抄寫《舜典》時,將司稷抄爲后稷,日久成規,也就按后稷稱呼吧。);任命契爲管理教化的大徒;垂爲共工;皋陶作獄官;伯益任管理草木鳥獸的朕虞之職;伯夷任掌管天、地、人三種典禮的秩宗之職;夔爲典樂之官;晏龍作納言之官;伯夷兼任史官之職;最後一件事是修建新都。

上古時期有一個慣例,每換一個朝代都要另建一個新都。帝舜經再三選擇,最後,擇定將新都建在蒲阪 (今山西永濟縣西南,黃河東岸。《平陽府志》:“蒲州:古蒲阪,虞舜所都。”《史記•正義》引《地記》注:“河東縣二里故蒲州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二妃壇。”《帝王世紀》:“蒲阪,舜所都,城中有舜廟。”《史記》集解:“舜所都,言蒲阪。”“舜所都也以今考之,當即戰國秦漢時,蒲阪舊城,所改蒲城東都,舜之古都此焉。然後世城廓之事,自禹而始。”《史記•世家第一•吳太伯》: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爲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十二世晉滅中國之虞……《日知錄》:故天子(堯舜禹)常居冀州,後人因此爲中國之號。《集釋》:“帝王所都爲中,故曰中國。”)。

蒲阪距帝舜之故居不到三十里路,距帝的新居歷山也就六十多裡。帝舜曾在這一帶讀書,牧牛、耕田、釣魚、作陶,就連娶二帝女也是在這裡。君子不忘其初之故,帝舜便將帝都位置擇定在蒲阪。

地點選擇好以後,即着伯禹及秩宗伯夷、共工、垂人等率領屬官工匠,前往蒲阪營造,一切建築都與平陽相仿。

舜二十歲以孝聞名天下,三十歲在歷山耕田時,帝堯選用了他。五十歲開始代帝堯行政,六十一歲登上帝位。司政以來,由於人事選擇得當,督察管理嚴格。獎功罰劣,體貼衆官。加之伯禹誠實仁愛,勤勉敬謹,身體力行,把個朝綱管理的井井有條。百官心悅誠服地聽從帝舜的命令。遇到大事,他從不武斷,總要謀商於四方諸侯領袖。他大開四面城門,熱誠地歡迎四方的見聞。他讓十二州頭領都來評論天子言行,以自身的表率,做爲臣工諸侯的典範。他不接近佞 臣奸人,施厚德於民衆。全國人人稱頌,連蠻夷都能服從。在他當政期間,后稷主持的農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由於大禹治水導河,灘出了許多良田,后稷教導百姓,種植五穀百草,“麥花十里飛香遠,直到風陵渡口西。”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飽肚子;契主持的五常之教,教導有方,獎懲分明,五種刑罰,量刑適當。百姓心悅誠服,犯罪率下降,各部落秩序井然。真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盛世;龍爲民喉舌。他不斷地在民間進行品德教化,公佈帝舜的各項政令,普遍的形成了純樸和厚道的民風,讒言和僞善不再騷擾百姓。遠方的人都來中國;益管理的山陵沼澤、草木鳥獸,做得非常出色,山陵沼澤都開闢了,爲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可食之物;伯夷作秩宗,全國人人都講禮義,上上下下都能謙讓;垂主理的共工,每項工務都能完成;夔作的典樂,聲音和諧,節奏優美,神人共樂,連野獸聽了都能翩翩起舞。帝舜盛德,萬民稱頌,四方歸順,疆域遼闊。一直波及到邊陲的荒蠻之地。南方的交趾(今越南境)、北發(今越南境)。北方的山戎(河北北部以北地區)、息慎(東北松花江一帶)。東方的長、鳥夷(中國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一。語本《大戴禮記.五帝德》﹕“南撫交趾大教﹐鮮支﹑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羽民。”王聘珍解詁﹕“長﹑鳥夷﹐謂長夷﹑鳥夷也。”)。西方的折枝,渠廋(su)、氐、羌。四海之內,都感戴帝舜的功績,四面八方奇異的珍品,都送到中國來,鳳凰也來展獻舞姿。當時帝都南邊的鳳凰嶺上又一次聚落了許多鳳凰。天下頌揚帝德,都從虞舜開始。

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