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

苗妃和趙信他們中途下車,前往位於瀋陽城外的行宮,在行宮安頓下來了,在他們下車的同時火車繼續的前行,轟隆隆的火車,在離開了那個臨時停車的地點,繼續向前的時候,城市越來越近了。

如果說,之前停車的地方,還是一片荒地,可是稍稍往前一點,那就是城市的區域了,如果說,之前的那些衛星城市,給韓琦的是震撼的話,密密麻麻的城市,鱗次櫛比的話,這就是一片片龐大的城市。

彷彿從進入開始,就有些無休無止的感覺,高樓大廈,大廈高樓,都不知道身處何方了。

有富弼做一個介紹,韓琦開始明白了瀋陽的規模,可是聽說,跟真正親眼的看到,這是完全兩個概念了的,遠遠的用望遠鏡看到的,跟實際上,肉眼看到的,是有些不同的,看着密密麻麻的,如同蜂窩一樣的建築物的,韓琦嘆息一聲,好一座龐大的城市。

在來之前,從富弼的信裡面,從富弼昨天晚上的談話過程之中,韓琦已經足夠高估了瀋陽的容納程度,可是真正看到這些,還是感覺有些低估,這些房間,或者說,這些房子,每一個容納一個家庭的話的,瀋陽能夠有多少人。

富弼告訴了一個數據,這是定海軍的統計數字,這個數據結合了富弼的觀察,可信度非常的高,瀋陽的總人口達到了1200萬。

這個1200萬,是包括了瀋陽本身,還有衛星城市的,這其中,附近的衛星城市佔據了4成,也就是500萬左右。真正人多的,還是在瀋陽中心,差不多700萬的人口,他們佔據了瀋陽中心的區域。

汴梁的七倍,甚至更多,作爲東府首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相,韓琦很清楚汴梁的人口,是一個怎麼樣的事情,絕大部分都是禁軍,還有禁軍的家屬。

從太祖黃袍加身開始,對於一些軍政制度進行了改變,汴梁就成爲了一個大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用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造就了汴梁的人口,真正的自然增長,並不是特別的可怕,同樣的,如果把禁軍刨除的,汴梁的人口立刻就剩下了一半了。

50萬常住人口汴梁,都那麼的可怕了,就絕對人口來說,瀋陽的城中心,就是汴梁的7倍,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數字。

從抵達了定海軍,抵達了北國的這一片土地之後,韓琦的心理高度,被不斷的刷新,就這麼容易,就超過了汴梁的7倍,北宋要如何追趕。

或者說,北宋就算是想要擴大,擴大整個汴梁的,可是人口集中的起來,產生的問題怎麼辦,開封府的規模,已經比起很多的道都要大了,可是面對着開封府的諸多問題,依然無法解決,人口,帶來的可不是一個龐大的城市,還有許多必須要認識的問題,汴梁已經足夠放下問題,一些陰暗面甚至不去徹底解決,否則的話,地下乞丐怎麼可能生存。

這一點,稍稍高級一點點額官員都知道,龐大城市帶來的陰暗面,雖然在可控的範圍之中,卻足夠的血腥和殘酷,當這個殘酷落到了每一個家庭的頭上,那就是生離死別。

可是在瀋陽,無論是瀋陽本身,還是周圍的衛星城市,沒有這種社會陰暗面,定海軍,到底是怎麼來解決這個龐大城市的問題。

如果趙信聽到了兩位宰撫的對話,一定會笑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給最底層生存的機會,過好日子的機會。

就算是汴梁的那些黑老鼠,如果有光明正大的,可以過的很好,在陽光下生存的機會,誰會願意,躲在下水道之中,瑟瑟發抖的弄錢。

定海軍從最開始,大規模興建工業就開始保障最低的工資標準,這個工資標準,最少也是北宋標準的數倍,只要願意勞動的人,輕而易舉就可以在定海軍找到工作,並且過上不錯的生活,這種情況之下,誰願意去下水道。

城市大了,規模龐大了,人口多了,矛盾會產生,犯罪也會出現,可是沒有地下道的黑老鼠,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一點,也是韓琦讚歎無比,完美的體系,甚至所謂的街道辦,也讓韓琦有些着迷。

一個在北宋意義上,恐怕連一個保長都不如的官員,卻成爲了定海軍政治體制的最底層,他肩負了很多的任務,從管理到宣傳,正是他們的努力,這才造成了的定海軍的和諧。

小到鄰里糾紛,大到養育孤寡,甚至一些基礎的犯罪和違規,都可以由街道辦事處來處理,避免了府衙的大張旗鼓,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至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是行家裡手。

富弼也算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官員,從這個簡單的街道上面,看到了契機,可是認真想了之後,卻發現,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人數的基礎是一個方面,北宋爲什麼政令,最多就是下放到縣一級,縣纔是最基礎的官員,雖然有吏目的幫忙,可是也是侷限於縣的工作上面,剩下的就是放羊了。

如果想要達到定海軍的街道的密度,整個北宋,會增加出幾十萬的街道幹部,這會增加多少的開支。

現在北宋,財政收入連年的增長,甚至到了這兩年,有相當的富裕的程度,增加人員和開支,或許會有所影響,可是如果效果很好的話的,投入一筆鉅款也不在話下。

關鍵問題在於,這個舉措,在定海軍可以實施,在北宋沒辦法實施。

這一點在於北宋跟定海軍的基礎組成結構,北宋的基礎組成結構,是由一個個穩定的鄉村構成,以宗族和三老方法構成的鄉村統治,這並不是政府規定的職務,而是在威望相當的人之中,通過任命的方法委任的。

這些人要麼是鄉土的大戶,要麼就是有背景的人,他們構成了的整個鄉村的基本的結構。

如果用街道辦事處來代替的話,這些人就會反對,同時,街道辦事處的方法,也是協調和管理,以定海軍,三四口人,或者五六口一個家庭的來說,這些基層的管理機構,擁有着強悍的管理能力。

定海軍規定,一般家庭只會存在直系親屬,父子就是最爲直系,兄弟姐妹這些,在未成年可以在家庭之中,可是在成年之後,就必須離開家,單獨的組成家庭。

這就造成了家庭的個體很少,哪怕是不多的街道人員,根據法令也能夠協調和調整。

可是放在北宋,最低也是一個宗族,少則百十人,多則數百上千,鄉村的宗族法令,甚至比國家法令還要高,違反了處死一兩個人,那隻要到官府通知一聲就可以了。

如果換成街道辦事處,要麼這個就是一個擺在面上的衙門,要麼就必須要相當的臃腫,或許不會比縣衙小多少,這樣遍佈在北宋的這種衙門,要養活的人員可就太多了。

幾十萬人,每年幾十貫,加上辦公經費之類的,可能一百貫就夠了,幾千萬貫,北宋還是可以拿出來的。

可是如果這個數量增加到幾百萬人,甚至更多的前提下,打死北宋,北宋也別想拿出來。

這個街道辦事處的結構,富弼是看在眼裡,他沒有形成奏摺,上報北宋,甚至連韓琦都沒有去說。

實際上,到了瀋陽,富弼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看到的很多的東西,給韓琦和朝廷說了很多,可是還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沒有說。

這中間,還有一個數字,也同樣是關於人口上面的,這個也沒有告知韓琦,在他看來,這個數據,也不是那麼靠譜的,有些感覺虛高,這是未來遠景的數字,整個瀋陽中心城區,大概是1600萬人,衛星城市1200萬人,總人口接近3000萬。

無論是中心城區的人口,還是整個瀋陽的人口,都會翻倍,甚至是更多的,最關鍵的是,總量太大了,定海軍一共纔多少人口,3700萬的人口,一個瀋陽就有接近3000萬,豈不是意味着,整個定海軍的人口都集中到這裡了,這不是浪費麼,難不成那麼大的地盤,只有一個城市麼。

富弼看到的,還是聽到,都是真的,他無法理解,並不代表着他不存在,還真的就是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工業非常發達的城市,擁有的人口越多,整個城市的產值也就越多,爲了整個城市搭配起來的生產線,產業體系的,就會支撐整個城市的發展,而且越來越好的。

至於土地,一個耕地,一個荒山,這個維持的人員並不多,耕地可以用各種先進的機器,代替人力,以龐大的農場的規模,來開發,雖然說,這個總的產量,未必比得上小農經濟,精耕細作的多,可是總體的勞動效率大增的。、

同時,未來,定海軍的人口目標,並不是現在這麼點,爭取再從北宋,還有周邊,弄到4000萬到5000萬人口,讓人口的基數,在現有的前提下,再一次的暴漲一點,在人口達到2億,甚至更多的時候,一個瀋陽佔據了幾千萬人口,算多麼。

雖然說,瀋陽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地理位置太過靠近北方了,未來對於定海軍佔據整個東亞大地,並不是很合適,可是在這個時間,趙信不可能跟北宋宣戰,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把北方的領土,再給消化消化,這纔是最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戰爭,當力量強大到了碾壓的程度的時候,一切纔是改變的地方。

在趙信眼裡,沒有什麼比人口更重要,一個工業化的國家,哪怕有再多的先進科技,如果沒有人來完成他,也是不行的。

可惜這個理論,是後來,無數次的失敗,甚至是吃了多少的教訓,最終才總結出來的,對於這個時代的北宋來說,太超前了。

火車繼續的向前走,才郊區,逐步的進入到了市中心,人口越來越多,樓房的規模和密度,也開始越來越大,特別是進入到火車站的位置的時候,就算是富弼不說,就已經知道火車站到了。

列車緩緩的停靠在站臺方面,在列車員的引導下的,衆多人員分別下車,並且在定海軍陪同人員的帶領下,出了站。

之前理論上的瀋陽,人口已經讓韓琦驚呆了,在到了瀋陽火車站的時候,他就更加吃驚了,瀋陽還沒有形成類似汴梁的鐵路網絡,僅僅是修建了4條鐵路線路,貫通了十幾個城市,可是對於鐵路的利用,遠遠的高於北宋。

鐵路是陸地上面的交通大動脈,無論是貨運,還是客運,都非常繁忙。

寬廣的大廳,整齊的環境,並且還有在廣播之中的聲音,高音喇叭而已,這個只是一些電容和一些電子設備的應用,比起無線電來說,要容易許多許多,只要趙信投入,就可以製作出來,實際上,已經成爲火車站的標配。

旅客們可以在候車大廳等待,而不用提前幾個小時,就進入到站臺上面等待。

春秋天還好說,夏冬怎麼辦,一個太熱,一個太冷,哪怕是有特權的韓琦,也最多,讓火車多等幾秒,長時間等是肯定不行的。

火車之所以效率這麼的高,原因就在於的,這個時效性,沒有時效的前提下,每一個車輛都是胡亂的開行的這樣對於特權階級方便了,隨時都有人等着,可是對於整體的效率來說,就太低太低了,的只有嚴格的按照機率,每一輛車之間的額間隔有足夠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最有效率,同時還非常的安全。

越是認真的觀察,就越發的覺得,定海軍的新奇,太多太多未知的東西了,或許,這一次真的能夠收穫很多的東西吧。

連富弼和韓琦,在第一次看到這個瀋陽火車站,都這麼吃驚了,更別說那些小的官員,他們是跟隨着韓琦到來的,除了少部分的人,其他的人,根本就沒有見過很多的世面,看到這個龐大的候車大廳,無數連想都沒有想過的東西,除了震驚還是震驚,一些人甚至忘卻了自己在何方,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這一切。

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