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

在這個時代,技術很重要,因爲沒有了技術,也就沒有了定海軍的發展,沒有熱武器,遠洋帆船在內的諸多的東西,沒有這個,定海軍就不可能有這麼的強大。

可是從基本的國策開始,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是整個定海軍發展的根基,從有了足夠的人口,之後的一切發展纔會順暢,從定海軍開始,人口成爲了第一個問題,一切都必須爲他讓路。

最開始,定海軍的人口,是從北宋而來,北宋超過一億的人口,足夠定海軍吸收,可是伴隨着定海軍的擴大,北宋人口的缺少,3000多萬已經是一個極限了,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

在人口基數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前提下,自然生育成爲了重點,在掌控了整個北宋的種植,還有海外,還有海洋捕撈帶來的紅利,定海軍並不缺乏糧食,

後世無數研究結果,女性迴歸,對於自然繁育是最佳的選擇,在沒有生存壓力的前提下,中國人的生育能力天下第一。

從最開始制定策略的時候,趙信就選擇的減少女性的崗位,幾乎把女性的工作崗位,降低到了整體工作崗位之中10%以下,只有非常出色的女性,或者非女性不可的崗位,纔會上崗女性,其他的女性,都讓他們迴歸家庭。

紡織業,也是少數的女性專精的行業,爲此,定海軍專門做出了調整,增加紡織業的男性崗位,並且儘可能少的減少女性崗位,同時壓縮紡織業的規模,哪怕他能夠掙錢,但是影響到了定海軍的大計,也必須要放開。

紡織業是一個面向所有人的行當,在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時候,紡織業永遠是無法繞開的,無論是毛紡織,還是棉紡織,這些都是英國的重要的支柱。

因爲無論貧富,無論國家的強弱與否,任何人都需要穿衣服,傳統的手工製作,衣服的價格相對較高,而機器製作的坯布,則以物美價廉而著稱,一下子,就取得了龐大的市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機織布的市場。

現在,就市場而言,北宋的市場跟定海軍分庭相抗,雖然說,北宋人口,比起定海軍,幾乎多了一倍,可是在紡織物的消費上面,定海軍比起北宋要多上數倍。

如果定海軍的人口不停的增長下去,整個棉紡織的市場會非常的大,在定海軍制定的基本國策之下,這個總量會控制在一定程度。

衣食住行,這是人的基本需求,甚至衣還排在首位,總不能不讓人穿衣服吧,在大規模的,性能比較出衆的機器,還沒有成爲市場的主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面,向外擴張紡織業的產能,成爲了定海軍的基本國策。

在北宋,還是自發的,最多是從上到下的控制的時候,定海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高層決策,這種高層決策,直接引導了各種機器的價格,紡織業是少數幾個,相對價格比較低的產業之一,也是定海軍大力推廣向外輸出的產業之一。

因爲這種決策,在引導上面,引導富弼去參觀的就多了,同樣的,除了機器本身,在技術層面上面,紡織業的技術層面並不是很高,一看就懂,富弼甚至沒有感受到定海軍的引導,反倒是非常感興趣。

這些綜合考慮下來,最終,紡織業的機器價格,相對於其他少則數十萬,上百萬總量,是低了不少,差不多建設一個,總產量在60萬匹布匹的紡織業工廠,總體的投入,大概在120萬到150萬之間。

聽起來總量很貴,可是30萬匹布,以目前的北宋的布匹價格,一匹在1貫上下,年利潤會在30-40萬之間,也就是說三四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這樣的盈利率,是相當的高的,這也是富弼在信中跟韓琦重點提到了,韓琦攜帶的隨員之中,就有一部分,在江南做織廠的,還有一些機械方面有些能力的人員,爲了的就是要把定海軍的紡織技術學到手。

聽說了這個南三市,就是瀋陽附近,紡織業的中心,韓琦也來了興趣,在列車並不算很慢的開行之中,認真的打量整個城市的一切。

韓琦來到了定海軍,已經有了無數的驚詫,可是認真,近距離的看這一個小城鎮的,這種感覺有些不一樣,綿延不絕的樓房,密密麻麻的,有些密集恐懼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廠房,連綿不絕的廠房,跟北宋的風格截然不同,這是一個屬於工業的城市。

一個有70萬人的城市,總體而言,也就是50平方公里的城區面積,鐵路穿行的這一部分,又是城市最爲狹窄的部分,也就是說,大概7公里左右的時間,就穿過了這個城市,對於火車的速度來說,也就是七分鐘左右。

當七分鐘過去,韓琦也是意猶未盡,當綠色農田,再一次的進入到了視覺之中,他才收回了眼光,嘆息一聲道:“定海軍的建設速度,果然是驚人!”

韓琦的讚歎,並沒有得到富弼的附和,富弼略微有些怪異的看着他,讓他心中一陣陣的發毛。

果然,在富弼開口之後,他才明白,這算什麼,跟汴梁比起來,是很密集,很現代化,可是真正跟瀋陽比起來,差的太遠了。

60公里左右,只是進入到了瀋陽的範圍之中,是瀋陽的外圍,衛星城市,哪怕定海軍的建設能力足夠的可怕,也不可能把方圓幾萬平方公里都鋪上建築,那樣有些太過浪費了。

瀋陽和周邊衛星城市,還是一個農田跟城市結合的形狀的,在整個區塊面積之中,城市的面積,大概只有整個區塊的面積幾十分之一,可是隻要是城市,那估摸是龐大的,越是接近瀋陽,就越發的明顯。

在富弼的提醒之下,韓琦甚至拿出了一個望遠鏡,在經過了一個較高的地方的時候,開始向着瀋陽的位置看過去。

一個現代化的小城鎮,已經足夠的讓韓琦震驚了,之後的瀋陽,卻是讓他開了眼,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城市的,幾十公里的綿延不絕。

之前,韓琦以爲,瀋陽只是一個跟汴梁有些相似,或者說,稍稍大一點點的城市,真正走入到了這個城市之中,才真正明白,這不是一般的大,這是大的多的多的城市。

如果說,汴梁,還是一個,小橋流水一樣的,用民居和一些功能性的坊市,組成的城市的話,那麼眼前的這個城市,就是一個用無數的樓房組成的現代化的城市,哪怕是距離十幾二十公里,也可以看到無數高大的建築物,密佈在城市之中。

如果之前的南三市,已經有些密集恐懼症了,這裡就更加密集,在望遠鏡的視線之中,幾乎找不到任何一丁點的空隙。

哪怕這個城市的規模,跟汴梁差不多,按照樓房比平方多容納的人口,這個城市的人口,都會在400萬以上,而實際上更大的面積,韓琦都不敢算了。

700萬,800萬,還是1000萬,汴梁,已經能夠稱之爲,整個天下最爲龐大的城市,可是有一個城市,比起汴梁,能夠多出十幾倍,單純的想,已將讓韓琦無法思考了。

距離着城市越來越近,按照這個火車的速度,可能不需要半個時辰,就能夠抵達城市,韓琦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入城市之中,去親眼看看,定海軍耗費了巨大的力氣,建立起來的龐大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規模。

不過,在距離城市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列車停下了的,在韓琦和富弼有些懵的時候,韓琦也倒罷了,他以爲,這個火車站,應該在城市的外圍,就跟汴梁一樣,要走一段距離,才能夠抵達城市的中央,可是富弼不一樣,來到定海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定海軍跟汴梁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火車站就在瀋陽的市中心。

這裡不得不說,汴梁是已經形成的城市,在城市建設的初期,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火車站的問題,當時根本就不可能想到火車。

瀋陽不一樣,從最開始,就按照了後世的超級特大城市的規模興建的,火車站,是無可爭辯的市中心,人流最爲稠密的地方,當時在規劃的時候,就留了很大的一塊區域,保證未來,在人流量達到很龐大的程度之下,也可以接受,同時在城區的範圍之中,留出了非常龐大的區域,用於未來,鐵路擴張之後的需求,這一點,在城市建設的初期,規劃下來並不難。

這裡雖然已經接近了瀋陽的外圍,可是距離火車站的位置,最少還有30多公里,也就是說,半小時的車程,最重要的是,這裡並沒有站臺。

定海軍的火車站,興建起來,相對比較規整,整個瀋陽的範圍之中,瀋陽市中心,有3個火車站,分別面對不同的方向,而在瀋陽外圍,諸多的衛星城市,也分別的擁有火車站,反倒是在中間,幾十公里的範圍之中,是沒有火車站。

沒有火車站,不是說不可以停車,麻煩就比較大,上下車也不太方便,這些日子,在衛星城市和瀋陽到處跑,富弼已經習慣了,歪着頭看着外面,以爲列車出現了什麼故障了。

可是趙信卻站起身來,告知兩人,他要下車了,不能陪他們前往瀋陽,回頭,在告一段落之後,再在瀋陽見了。

列車停在了半路,當然是趙信要求的,他並不想去的火車站,爲苗妃興建的宮殿,就在附近,這個宮殿,並沒有在的瀋陽城內,而是距離城內核心區域,只有30公里,那麼從鐵路上面,這裡下去,大概是5公里左右,就能夠抵達,真的到了市中心,在出來,那就麻煩了,時間上面是一方面,現在,正好是高峰時段,堵車是經常的事情,說不定,一兩個小時就堵住了。

在沒有發明出內燃機和蒸汽機車這樣的時代,整個瀋陽的交通,是以馬車爲主,可是在拿下了遼國,定海軍的生產力又足夠的發達的前提下,馬車的抱有數量相當的龐大。

在城市建設的時候,定海軍已經考慮到了的未來,大量擁有機動車輛的問題,瀋陽的城市規劃面積非常的龐大,土地已經不成問題的時候,雙向八車道,在瀋陽比比皆是,可是對於馬車而言,天然就比機動車難以控制的,一到高峰的事端,堵車是分分鐘的時間。

從上午的11點開始,車流增多,到了12點達到高峰,一直到午後,1點多,才逐步的消退,火車站是城市中心,人流量非常的密集,抵達的時候,可能才10點多,可是等到出站,乘車出來,看最少是11點多,是整個瀋陽,最爲擁堵的時間。

哪怕趙信願意陪着苗妃多待一點時間,也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到堵車之中,所以提前下車,是必然的選擇。

趙信領走了苗妃他們,按理說,這是不應該的,整個使節團,應該是住在一起,可是韓琦張張嘴,最終,一句話都沒有說出來,

他們是母子的,再說了,趙信這個定海軍的實際控制人,未來的皇帝,親自來接,還迎出了一二百里,韓琦自問,他沒這個資格,目的當然是苗妃,這是好事情的,這也代表了,他能夠把談判的底線,向上提升。

如果韓琦知道了,就算是他最高的底線,趙信也不在意,完全同意都沒有問題,不讓北宋有讓步有有什麼關係,後世無數的方法,人的心態趨向,這些東西都沒辦法量化,總之,更好的生活,這天然擁有吸引力,這對於後世,比較健全的國家,邊境都有士兵守護的情況下,都擋不住,更別說,北宋這樣,到處都是篩子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遠遠不足,還讓定海軍長驅直入。

真的當北宋意識到不對的時候,一切都會晚了,這種情況之下,北宋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別說是這樣的情況,就算是如同遼國當年在汴梁那樣,使節趾高氣揚,飛揚跋扈的,北宋都必須要忍下去,更別說這樣的小事情,無論是韓琦,還是富弼,都沒有理由來阻止。

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