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

“奉先,住手!”

第二十三個回合結束,一聲從不遠處傳來的大喝,停止了這場,到目前爲止,還是看起來勢均力敵的戰鬥。

一個身材瘦小,卻長着一臉絡腮鬍子的漢軍大將,策馬來到陣型前方。此人眼睛一瞪,便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略微有些眼色的人,一看便知道這位漢將,絕不是什麼等閒之輩。

在此人身後,跟着幾名武將。武將之中的一人,赫然便是不久前,剛與關羽交過手的“武猛從事”張楊。

看到一向狂傲無比的呂布,被此人一聲呼喚,便乖乖的退到此人身後,張狂的心中略有所悟。這幅架勢,在目前的幷州土地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就是……

“俺是幷州刺史丁原,你們快去知會你們的張校尉,就說俺在這等着!”

聽到這裡,張狂自然只好上前一步,表明身份:

“我便是張狂。丁幷州,久聞大名矣!”

古時官員之間的談話,往往會用某人擔任的官位來稱呼對方。比如那位讓梨的孔融先生,就被時人稱爲“孔北海”。著名的劉大耳,也曾經因爲擔任過“豫州牧”的虛職,而被人尊稱一聲“劉豫州”。

“哦?”

丁原須發茂密的臉上,露出一個奇怪的表情,大約是驚訝的意思:

“早就聽說,張太行雖然戰績彪炳,卻是年紀輕輕。可俺真是想不到,張太行居然年輕成這樣?”

古人尊老。所以,說一個人看起來年輕,並不是什麼好話。通常裡面蘊藏的意思,會有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之類的貶低。丁原這句話脫口而出,馬上反應過來,急忙補充了一句:

“張太行看起來,倒是很有當年甘羅的風範呢!”

甘羅是著名的神童政治家,在民間有着“十二歲拜相”的傳說。丁原這句話,大約是想要誇讚一下張狂。不過,這位幷州刺史卻忘記了,甘羅可是死的極早,倒也不是什麼吉祥人物。

但是,張狂會\能\好與丁原計較這些嗎?

“丁幷州過獎了!不知丁幷州遠道而來,失禮了!”

雙方的手下剛纔還在一邊打生打死,可是兩軍的首腦一見面,相互間偏偏極爲客氣。這正是外交的奇妙之處。

丁原一邊與張狂寒暄,心中一邊驚疑不已。

作爲一個兗州泰山人,丁原與家鄉的故舊之間,自然少不了聯繫。早在數年之前的“黃巾之亂”時,他就聽說過張狂的名頭。

本來,幷州刺史一職,並不是丁原,而是名士張懿。但是,在今年的三月初,匈奴叛軍在戰鬥中,擊敗了領軍平叛的張懿。可憐向來口若懸河的張大名士,用兵的本領卻不到口才的十分之一,又無法用語言從匈奴人的刀下救出自己的小命,最終被匈奴和屠各聯軍陣斬。

伴隨着張懿戰沒的,除了西河郡守邢紀,還有幷州州師精銳三千餘人。此戰過後,幷州一時間幾乎沒有可用之兵,倒是讓南匈奴和屠各人大肆擄掠了一番,收穫不小。整個西河與五原郡的漢人大族,幾乎被那些反亂的蠻子們洗劫一空。

如此亂象,自然漢室讓朝廷極爲震怒。而接近糜爛的幷州局勢,也讓各大世家名門子弟們噤若寒蟬,不敢接下這件棘手的差事。甚至還有幾個原本接受了幷州地方職位任命的官吏,託故拒絕上任。

若非新任的匈奴單于威望無法服衆,匈奴人又與屠各人因爲分贓不均而鬧翻,只怕不光西河五原兩郡,就連太原、雁門、定襄等郡,都難免淪陷於匈奴人馬蹄之下。

事急從權之下,又有大將軍何進全力推薦,朝廷這才讓出身不高,卻頗有勇名的丁原,緊急上任幷州刺史一職,以便鎮壓匈奴叛軍。

丁原也不負衆望,一到任就大力招募幷州豪傑,得到了呂布、張楊、張遼、穆順等幷州豪傑的投效,一個月之內便拉扯起一支人數達到三千的新幷州軍。依靠這支新軍,丁原成功的擊退了幾支前來搶掠的匈奴騎兵,初步安定了幷州的局勢。

丁原的出頭,是因爲勇武過人。所以,對於家鄉中的勇武之輩,丁原向來極爲注意。當年臧霸十八歲劫牢救父的故事,丁原也有所耳聞。如果有機會的話,丁原並不介意,幫助同郡的後輩,洗脫那個不算什麼的罪名。

但是,偏偏有一支奇怪的“天平軍”,只在泰山郡呆了兩、三個月,就把郡中最爲勇武的一批年輕“遊俠兒”,統統給招募走了。那其中,甚至還有丁原極爲欣賞的“孝子”臧霸。

有了這麼一出,當丁原聽說幷州與冀州邊境的“太行軍”,首領叫做“張狂”,第一時間,便將那位“天平軍”首領“張狂”,與其聯繫起來。事後的細作【間諜】打聽,也證實了丁原的猜測。

因爲,太行軍中,也有一位超級猛將,叫做臧霸的。

所以,丁原對太行軍上上下下情況的瞭解,其實還超過了與太行軍交手過多次的冀州刺史王芬。雖然那些瞭解,也多隻是表面而已。

誰會老是盯着一支窩在大山裡,很少出來招惹事情的無名賊寇呢?

也就是在太行軍去年出兵河內,展示了一下軍隊的戰鬥力以後,漢室纔對太行軍有了一絲瞭解的興趣。但是,隨着太行軍走了“十常侍”的路子,順利招安以後,人們對他們的興趣又自動的消去了不少。

這次與太行軍的會面,其實是出自前豫州刺史王允在中間牽線搭橋,想要讓太行軍與幷州軍兩軍合力,共破南匈奴的叛軍。

丁原與王允之間,一爲武人,一爲士人,本來是沒什麼交情的。但是,身爲幷州刺史,丁原深知在地方上,名門望族的潛勢力有多強。如果丁原想要在幷州有所作爲,就必須要想辦法拉攏幷州的士人。

偏偏王允此人,便是目前幷州名聲最響亮,威望最高的一位。若是有王允一句話,丁原治理起幷州來,至少要省上三分力氣。有着這麼一層因果在內,王允的話,丁原就必須要給幾分面子。

外加丁原出身不高,對由低層士人組織和參與的黃巾軍起義,暗中也有一份惻隱之心。思慮一番之後,丁原同意了王允帶來的提議。反正,太行軍若是想要耍什麼花樣,丁原麾下的幷州州師,身爲地主,自然不會怕了作爲“客軍”的太行軍。

但是,今天呂布與太行軍諸將的三戰,卻讓丁原心中有些不安。

據丁原所知,太行軍中最爲著名的猛將,一個是泰山華縣人臧霸,另一個是陳留人典韋。若是這兩人出面,與呂布戰了一個勝負難分,丁原固然會有小小的驚訝,卻也會不以爲意。

可是,今天出戰的太行軍武將,偏偏卻是三個不爲人所知的年輕武將!

這樣的結果,讓丁原、丁建陽的心思,開始有些疑慮。

——區區一羣黃巾餘孽裡,居然是臥虎藏龍?

——如果張狂心懷不軌,那就有些……

伴隨着疑慮的產生,丁原對張狂的態度,倒是殷勤了不少。

不管怎麼說,在打過一場之後,太行軍與幷州州師之間的關係,居然拉近了不少。有道是“不打不成交”。雙方將士紛紛認可了對方的實力,相互之間的態度,也就慢慢的和平了起來。

當然,兩軍高層心裡真正的想法,又要另當別論。

雙方初次見面,剛纔又狠狠的摩擦了一番。在這種情形下,許多事情無疑都不適合開口。因此丁原與張狂,都沒有與對方深談的**。

與丁原寒暄兩句,認了一下人之後,雙方各自散去。張狂召集衆將,對今天的事情,進行評議。在比箭中大放異彩,贏得不少欽佩目光的太史慈,居然一反平時沉默的常態,第一個開口,說道:

“丁原對我軍,起了防備。”

樂進對此不以爲意,順口說道:

“他本來就應當有防備的。”

太史慈平日裡,很少發表自己的見解。不過,今天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居然認真的向大家解釋道:

“衆所周知,丁原是以騎射著稱,才當上幷州刺史的。然而,今天一開始,丁原剛出場的時候,他的戰馬上,居然沒有攜帶弓箭!”

這種細節,在場的諸人多半沒有注意到。張狂心想,太史慈不愧是個射手,看人的第一眼,專門注意別人有沒有帶上弓箭。

“這說明,丁原一開始,其實並不太在意我軍。”

見衆人點頭稱是,太史慈接着說道:

“但是,在與主公會面的時候,丁原此人的左手,始終握着馬轡頭。只要他的手向右輕輕一帶,戰馬就會聽話的轉上一個大圈,奔回本陣。”

“這也平常啊?”

樂進用手比劃了一下這個動作,說道:

“俺們騎兵,這樣很正常。不,是有些不對勁……”

“如果總是這樣,手是很容易累的!”

太史慈對衆人細細說明道:

“除非是心中極爲警惕,否則,他握住馬轡頭的姿勢,不必如此緊張!”

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36節 俠士亦官迷(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53節 科舉可立國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65節 假意屈流言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58節 趙氏有佳麗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