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醬鴨與白光鴨

這個夜晚歡樂漫延,加壽和英敏、瑞慶殿下分錢的時候——鋪子裡拐走皇孫的錢,不多,也可以分一分。梁山王妃叫來她的獨子媳婦。

王妃笑容熱烈,帶着討好:“媳婦啊,袁家的孩子多好不是?”世子妃跟上:“是啊是啊。”王妃笑眯眯:“那你想不想有一個?”

梁山王是獨子,世子妃過了門就讓盯着生孩子,沒出門子前就曾想到,並不以爲奇怪。

家裡就婆媳相依相伴,談不上羞澀奪門而出,世子妃點頭:“想。”又笑道:“還和袁家定下親事呢,以前我還有擔心,今天看過加壽,姐姐是這樣的,妹妹也不會差,我回來就想,孩子有在沈家前面,母親,咱們就早早定下袁家的,讓沈家靠後。”

梁山王不在京裡,勞苦功高常年征戰,皇后從不忘記,在皇帝喚臣工們時,讓人接來梁山王妃婆媳同樂,把加壽的可愛處盡情看在眼裡。

小王爺總想壓小沈將軍一頭,世子妃也不比他差,可見是夫妻,早有共性。

聽過媳婦的話,王妃心滿意足,喚一聲:“我的好媳婦,袁家就要離京,你也跟去可好不好?”世子妃愣住。

她是沒想到。

王妃擔心,怕媳婦不肯離開家裡,家裡諸事更舒服不是。勸道:“不然怎麼有孩子?我就一個兒子,你呢,守着我,無子難免冷清。當年我有你丈夫,也是去看王爺纔有的。”這些話張口就出,是早想好。

絮絮叨叨的:“……加壽,這名兒真好,我們的就叫個添壽吧,是我怕你吃苦,不肯早打發你去,看袁將軍夫人,一守丈夫就是好幾年,這就有兒又有女,兩個小小子,我抱着,真捨不得還給她……有人叫你母親,還能進宮和加壽玩,本朝不止一位王爺,我們算是頭一份兒,加壽在宮裡要人玩,自然是我們家頭一個,”

這位把她孫子當成加壽的陪伴,她居然沒想到。只想勸媳婦答應,只想勸她跟寶珠一樣,守着丈夫吧,就有孩子,也落個好名聲不是。

今天凡有頭臉兒的,必須有頭臉兒的,才能抱袁家的雙生子。

今天進宮的全有頭臉兒,但是中宮還是分出個高低,不是所有人都讓抱。中宮只要臉一低,人家也就不敢上來抱。

梁山王妃是可以抱的那個,又沒有孫子,喜歡得抱住就不鬆手,而且不怕熱。

雙生子少見,都想抱抱沾個喜氣,自家也生雙生子。袁將軍夫人寶珠的好名聲,就從這裡出來。和丈夫不離不棄,她是袁家的功臣不是,因生孩子生成功臣。

一對肥頭大耳的孩子,此時還在梁山王妃面前晃動,她回來不到兩個時辰,相思就快成病:“要是我的,我就無憾,”

“我去,”世子妃趕快答應,再不答應,她的婆婆就要淚珠兒彈,想別人家孩子想的。

王妃喜出望外,反而沒了話,瞪直眼睛對着媳婦,眼睛裡一圈一圈的晃動着漣漪,中間全是喜色。

忽地身子一跳,略胖,帶着笨重楠木椅子“咕咚”一聲,把世子妃嚇得心肝兒一顫抖,她的婆婆已到面前,熱淚盈眶握住她雙手:“好媳婦,你若生下兒子,就是我家的大功臣!”

只看王妃這勁頭兒,讓人疑心當年她的婆婆也曾這樣對過她。

世子妃好在憨厚,不是掌珠那樣心思多的人,沒有多想不生兒子怎麼辦這話,讓婆婆慫的也落淚,抽泣道:“母親放心,我也想有孩子啊。”

手上一空,王妃把她拋下,似乎得着媳婦的真心話,她的人就可以此時不管。顛顛兒的出去叫管家:“收拾箱籠,準備路菜,取好布料出來做衣裳,選跟的人,”

一個沒有少說。

世子妃比王妃清醒,啼笑皆非出來:“母親先別嚷,咱們還坐下商議,我去可以,要我等到生孩子也可以,只是我住哪兒,先給我找個住的地方吧。”問道:“公公常年不回來,在那裡總有個下處,母親可先去信讓他們收拾來,我到了也就方便,以後您盼孫子,不怪我隨身侍候,我住上三五年的,不得兒子不回來也可以。”

梁山王妃頓時就蔫。

以世子妃想王爺幾年不見得回來一趟,在那裡自然有服侍的人,姨娘是什麼品性,一個人難免爲大,世子妃是個性憨的人,也能想到這一條,是她出身鎮南王府,是個有妻妾的地方。婆媳說話,都忘記一件事情。世子妃的生母,鎮南王妃病重在牀,當女兒的哪能走開。

王妃蔫蔫的,卻還是第二個纔想到她的親家母病重,她先蔫的,是世子妃的話。

“唉,”喚着世子妃重回去坐下,剛纔的精神沒有一半。王妃強笑,先把親家母想起來:“我把你母親忘記。”

都說鎮南王妃過不了夏天,但因爲公主的親事在她家,凡是親戚又都盼她撐過夏天,宮裡更是奇藥異方不斷,幾個太醫川流不息每天去看。

世子妃就道:“母親想來無事,昨天我看她,還能喝下半碗粥。”催着婆婆:“您都說了,何不對我說個明白,您的話我越想越對,要有孩子就得我去,明天我去告訴父親母親,問問他們的意思,也讓母親把病撐過去,也許有我在外面她掛念,系得她還真的能熬過這關。”

憨憨地一笑:“也許讓我去也不一定。要是讓我去了,今天就把邊城那裡,該交待的告訴我。”

梁山王妃就說起來:“提起來你公公在外面,也是傷心事一件。他年青離京,和我成親沒呆足假期就走,我爲求子,只能攆去看他。你說邊城有房子,何曾有過。”

“那公公和我丈夫他們不打仗時,住在哪裡?”世子妃驚訝。

“幾位王爺裡面,皇上獨對咱們家信任。你公公也知君恩,幾十年裡回家的日子十隻手指數,用不完。不打仗,他們就住軍營裡練兵,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說那裡有縫縫補補的人,何曾有過?全是老兵補,全是家人們縫。”

廳上擺着瑪瑙碗琉璃盞名貴傢什,但來源從沒有這麼清晰的在世子妃面前走過。世子妃不知說什麼好,以她錦衣玉食的日子來推想梁山王父子住在軍營裡,跟住馬棚差不多,乾巴巴地無法子勸,還是想到自己身上:“母親,我去也住那裡嗎?”

那裡可全是男人,世子妃這話沒說出來。

“我是去過的,也曾想過置個宅子。你公公讓我不要置辦,說他只有一個家,就是我在這裡,就是他的家。而且,”梁山王妃往廳外看看,低下嗓音告訴媳婦:“辦下宅子就要有侍候的人,有侍候的人就難免讓皇上生疑,又辦一個家。你也知道除去各地方兵馬,京都護衛以外,兵權幾全在你公公手中,他這也是去疑心不是,我明白了,就不想辦宅子心思,當年借住的輔國公府,你呢,現放着親家袁家,索性的,我把你託給袁將軍夫人,她怎麼樣,你就怎麼樣,她吃什麼,你就吃什麼,”

當祖母的爲求孫子,犯癡病不少見。

梁山王妃凝住一朵笑容在嘴角:“一生兩個大胖小子,那裡水土一定養人。”

“咚咚咚!”

廳外傳來皇城中更鼓聲,把梁山王妃從話中驚醒。見媳婦認真在聽,她苦笑:“這是我想的,還是算了吧,明兒去看你母親的病,你早睡吧,我也早睡。”

世子妃送她回去,總覺得她的背影有佝僂,就更把婆婆的話存在心裡。第二天婆媳去探病,梁山王妃和鎮南王妃說話,世子妃單獨去找她的父親鎮南王,把婆婆的話說出來,鎮南王卻是願意的,但想到妻子重病,不敢輕易讓兒女離開,有怕最後一面見不到的意思,就讓女兒等候,說晚上和妻子商議。

當晚,就急急喚梁山王府世子妃回來。燈燭下,鎮南王妃面色蠟黃,卻告訴女兒:“沒有兒子你可怎麼行?不是我病了,去年就有打發你去看小王爺的心思。既然你婆婆提出來,又考慮周到,還有袁家可以同路去同住照應,我的孩子,你別管我,只管去吧。”

世子妃哭了一回,回去告訴梁山王妃,梁山王妃大喜過望,第二天帶着世子妃宮中呈給中宮,中宮也就答應。

消息傳開,連家尚家包括所有兒子在軍營的人家,都把媳婦叫過來好一番勸說。到了晚上,出京二十餘名的太子黨裡,有一半的人願意隨袁家去,這就收拾起來,和寶珠通聲氣,問她怎麼走,要是車馬,就大家安排起車馬,要是船,就大家安排起船,都家裡有,都急急辦起來,好趕上袁訓夫妻離京的腳步。

在各家見天兒的忙亂中,老侯不慌不忙地,和昨天一樣,在午後走向宮門。

……。

老侯自回京後,欽差的差使算交卸。本來是個閒人,但這幾天,在從加壽生日的第二天起,就每天往宮裡來。

午後日頭暑熱,老侯青色道袍上沾滿汗水。他此時來,並不奉召,也無有宣。手拎一包子鮮果子,走得悠然自得,在外宮內站住腳,往皇帝夏日見臣子的宮殿看過去。

宮殿叢中,不過一個角兒,要走過去,要轉幾道門,聞無數香花才能見到,老侯並不過去,每天只這裡眯眼看看。

鄒明總從他背後走來,低低地笑:“鐵頭御史在裡邊兒,還有陸御史等人。”老侯略作頷首,鄒明又忍俊不禁地低聲:“小袁這個東西,早幾年我就知道他要炙手可熱,這不,讓彈劾了吧,我是半點兒不奇怪。”

在這裡,老侯纔會慢慢說上一句:“物極必反吶,這是個理兒。”說過,就不再看,準備走開。袁訓在加壽生日當天都猜自己免不了讓彈劾,第二天雪片似摺子飛到皇帝案頭,彈劾袁將軍教女無方。

袁加壽才兩歲,家裡但凡有活潑而又六、七歲以下孩子的,都有家中從此無寧日的經驗。有些一直到十幾歲,還是鬧騰的。

孩童童稚,求知和好奇並重,見到什麼都想碰,又沒有自制力,又遇到由着她的家人。這家子由着孩子的家人,還和一般由着孩子有區別。

皇帝都不干涉加壽的活潑,是他也知道袁國舅的病體。一個夏天還要蓋被,不敢穿薄夏衣,在夏天稍有風寒就要病的人,中宮由着加壽也就不奇怪。

由着由着的,就由出彈劾來。老侯暗笑,如果這道摺子由他來寫,應該寫袁將軍生女無方,教女這事情,這不是彈劾中宮娘娘?

皇帝無家事,彈劾娘娘就彈劾娘娘吧,於是太子妃也就不能倖免。太子妃在中宮殿室中的失儀,會記檔的,凡宮中發生之事,都會記檔,當皇帝說不記時又例外。但遇到鐵頭的官員,他照記不誤。

年初才以“告老”名義丟了丞相官職的柳老丞相,也就不能倖免。

袁將軍的兩歲孩子,都教女無方,何況是幾十歲的太子妃,柳老丞相也就中槍,又讓御史扯進來。

這兩撥子,一個彈劾袁訓,一個彈劾太子妃,並不系出一組,但實在熱鬧,你彈劾來,我彈劾去,皇帝偶得半日閒,這兩天就能煩死。

往內宮門去,濃蔭幽靜,繁花如織。斑駁日頭只從樹葉間隙中流出,暑熱讓擋在外面。老侯微微笑着走着,暑熱消失,涼風襲來,他心有所感,回了回頭。

這一回頭,老侯一愣。

兩出子人見駕後剛出來,從背影能看出一幫子是鐵頭御史,一幫子是陸御史等人。鐵頭御史姓林,專一的彈劾袁訓。陸御史和常御史好,加壽生日那天常御史——玉珠的公公——在宮裡,把太子妃舉動全看在眼裡,他不出面,當晚就找到陸御史,第二天專一彈劾太子妃和那倒黴不當官又讓扯下水的柳老丞相。

彈劾袁訓的自然彈劾不動,但他們不管。

彈劾太子妃的也沒有想把太子妃拉下馬,就是皇帝面前也有勸諫的,不見得是拉下皇帝。

御史,就是正風氣的,彈劾有理,上意允不允就是皇帝的事情。、

今天想來皇帝沒有如他們的意,也許可能還有斥責,就兩幫子人都走得帶着沮喪。有一個人的身影,帶出老侯的驚奇。

秀才有方步一說,當官的人有官體一說,走路和挑腳漢子們不同。御史們的沮喪只在他們微略的背上,腳下步子還是絲毫不亂,邁得周正。

就顯出這個人的腳步不同,全無章法。

給老侯的第一感覺,這是個家人。再看他衣裳,也確是個家人。但就是家人,老侯知道自己家裡的家生子兒,打小兒在府里長大的,沒有一個是這樣的步子。新入府的家人,過上半年也就改變。

無事他走得粗野,哪個主人會要他跟出去。

再看這個人能跟進宮,老侯詫異住,這是哪家的?就在此時,電光火石般一閃,老侯吃驚住。這個人他見過!

他一定見過的!

前面的那個人也有感覺,回過頭來。側臉兒轉到一半,讓鐵頭林御史給阻擋,說上一句什麼,老侯就只看到他的側臉兒。

青衣小帽的家人打扮下面,他的面容愈發的熟悉。強烈的逼迫感撲天蓋地而來,卻還是想不起來。

內宮門上,迎接的太監已候着。哈腰笑道:“壽姑娘和老太太等着呢。”老侯暫且丟下來,隨他進去。

加壽在廊下站着,看貼牆根擺放的大缸裡睡蓮亭亭。咧嘴兒一笑:“太爺爺,”小跑過來接老侯手中的果子。

宮裡什麼都有,但全是上好的。老侯去年就給加壽帶東西回來,知道她的喜好。大街上略酸的果子,看着不好看宮裡不會要,卻好吃的,總獲得加壽青睞。

小手伸過來,握住老侯的手,一同進去,見殿中悄悄無人,帷幔垂地後面,隱有笑聲。一旁的偏殿,老太太走出來,加壽帶着二丫去收拾果子,老侯悄聲問:“在裡面呢?”

“在。”老太太悄回。

那簾子後面笑的,奶聲奶氣,那是袁訓的兩個兒子。

老侯不再問,在他昨天坐的地方上坐下,沒一會兒加壽出來,老侯開始講故事:“這個甘羅啊,小小的年紀,就自己當家了,父親也不在身邊,母親也不在身邊,祖父也不在身邊,祖母也不在身邊,不像壽姐兒,父母親不在,還有曾祖母在身邊,壽姐兒就比他聰明,”

加壽聽得入神。

“那個司馬光,嘿,會砸缸,不過加壽你可不能學他砸缸,那是調皮孩子。你呀,要同他比比,父母親走開,你也不哭,加壽不但不哭,還會送是不是?”

帷幔後面,中宮側耳聽着,踱步回來,另一邊涼榻上,袁懷瑜和袁懷璞張手張腳,袁夫人問道:“如何?”

“他倒有心,先來告訴加壽不要哭。”加壽不哭,中宮紅了眼圈。知道勸不好,袁夫人就笑話她:“又不是不回來,再說不是把壽姐兒給了你。我呢,送孫子回去,也就回來。”

一個一個的都離開,雖然還回來,也讓中宮憤然:“他們自己會帶嗎?”

“不是有你找的奶媽?”袁夫人好笑。中宮無話可回,長長的籲出一口氣去,似自語:“這個孽障,就會和我作對。”

“啊,”袁懷瑜出來一聲,袁懷璞也就跟上:“哈,”也是一聲。中宮頓時把孽障侄子拋到九霄雲外,抱起袁懷瑜掂掂,笑道:“你是老大,長子與別人不同,我要多疼小的。”把袁懷瑜放下,抱起袁懷璞掂掂,這就無所求的滿足神色:“這個也胖了。”

帷簾外面,加壽還在聽故事,故事主角已變成加壽。

“加壽能幹,加壽說,父親母親一路順風,”

“一路順風,”加壽軟軟的學着。

老侯語帶鼓勵:“還要說什麼?”

“嗯,要對小弟弟好。”

“就是這樣,”

小嗓音在偏殿中一聲一聲出來時,那讓唸叨的一對父母正在家裡伏案。

案几旁,寶珠研墨,袁訓在執筆。在他手中鋪開的,是一張奏摺紙。最後一行字寫完,袁訓不滿流露:“這是怎麼了?我忙着收拾行李離京,還要爲太子妃和柳家申辯,我呢,誰爲我申辯。”

袁將軍嘟囔:“我也讓彈劾不是嗎?”

“那是你的親家,”寶珠哄着他,見袁訓又是一寫完就橫針也不想拿的樣子,自己吹乾奏摺,收拾好,拿出去叫出紅花:“打發個人,這就送進宮去。”

趁這個空兒,袁訓早跑到榻上去涼快。榻在窗下,他帶着睡下就不想起來,面龐伏對下,讓寶珠取涼茶過來:“寫這種摺子把我累到。”

“寶珠哪裡有空兒,寶珠還要收拾東西。”寶珠這樣說,還是親手倒碗涼茶進來,看着袁訓喝完,把他揪起來:“一起去看收拾出來的東西。”

“又要往城外去?”袁訓望向院子,家裡不熱,但外面必定熾熱滿天。拗不過寶珠,而且東西真的要看,袁訓邊起身邊道:“全怪姑母,”只說這一句,又讓寶珠堵回去,寶珠道:“快不要這樣的說,這是姑母的情意。”

又道:“你還要抱怨,我更不知道怎麼對同行的連夫人尚夫人他們解釋。”

夫妻出來,袁訓上馬,寶珠上車,一同行到城外。碼頭上,停着船。大船,船上足可以裝下一、兩百人。

三隻大船,讓袁訓嘆氣:“這幸虧是我同你一起回去,假如我中間走開,你一個人帶着客人們,可怎麼把這些東西運回山西。”

“袁將軍,袁夫人,”

隔壁是幾隻中號船隻,相鄰可以過來,幾個管家過來,感嘆道:“你們倒運幾大船的東西回去?”管家也是同樣的吃驚:“說下了碼頭還有幾百里路,這得多少車才能運走?”

袁訓氣悶,寶珠掩面輕笑。

姑母沒留成孫子,就弄幾條大船運袁懷瑜和袁懷璞這一年裡用的吃的戴的東西。梁山王府的船也停在這裡,也不過就一隻大船,就裝得下東西。

“這哪裡是回家?這像帶人回去打架,再不然是販東西的。”送走管家們,袁訓蹲在船頭上嘀咕。碼頭的草叢裡,有一個人躡手躡腳的走開。

……

離碼頭五十里的地方,有個鎮子。凡往京裡去的人,到下午怕趕不上城門關閉,就在這裡歇腳。因此不是太大的地方,卻繁華熱鬧,人來人往。

客棧高挑着幌子,酒樓上人滿爲患。在這種熱鬧裡,並沒有影響到後院一帶柳樹下的幽靜。

小小的院落,只有五間房,住着十幾個人。上房只住一個,正在桌旁凝思。

他生得眉目飛揚,顧盼間英氣流轉。帶着幹練,面容上是風吹日曬的微古銅色,有時候也作微紅。

常走路的人氣色好,和關在家宅裡養尊處優不同。

福王殿下,又折回京中。

正在和一個人說話,言詞中帶着怒氣:“不除掉他大事難往下進行。”

“王爺,留着他皇帝纔不起疑心。當前要除掉的人,卻是昭勇將軍袁訓。”在他面前坐的,白麪微須,是個書生打扮的人。

福王沉吟不語,白面書生笑道:“王爺不信我的話,去看的人也就回來,看看他是怎麼來回話。”

院外日頭往西沉落,纔有一個人回來,正是那從碼頭外面走開的人。他一進來,福王和書生都看過來,聽他回道:“一共十五隻船,四隻大船,十一隻中等船隻,都往山西去。而且我看到袁將軍和夫人往船上去,我走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下來。”

擡手讓他離去,白面書生笑道:“如何,管七今天從宮裡出來,已查明這船隻是宮裡出來的,三隻大船單送袁將軍回山西,這賞賜過了吧?”

“他不是生個好女兒嗎?”福王神色含糊的,顯然並沒有聽從書生的話,把袁訓放在當前的頭位。

書生呵呵笑了,試着此開福王視線:“王爺您出自皇家,應該知道能有非常寵,必有非常事。依我來看,還是從袁家下手。”

福王索性把話挑明,他面露陰毒:“但不把他叫出來說個明白,我怎能甘心!”書生還想再勸,福王長長嘆息一聲,嘆得鬱郁的,似不能解開。

他都這樣的煩惱,書生也心中難過。想福王殿下懷有大志,顛覆皇朝,再立新朝,就在他事情有起色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出了一點不對,那一點不對,好似清水盆裡滴下墨汁,這墨汁不但沒有讓清水化解,反而給清水給重創,讓福王殿下至今不能進京,不敢進京。

福王當初離京而去,一心創立自己的大計時,千算萬算沒有想到會有這一點差錯出來。

人太過悶着自己也不好,書生強笑:“真的不能釋懷,那就見見吧,只是他肯不肯出來,卻不知道。”

“他敢!”福王怒容顯現:“他敢不出來,我就挑明身份,和他拼了!”

“王爺!大事爲重!”書生不得不斷喝上一聲。喝過,還要對外面看看,畢竟這裡是客棧,雖然很安全。

福王的怒氣,在他喝聲下漸漸消失,呆呆對着地面,好半天才悶聲的道:“陶先生說得有理,大事爲重!”

悵然深深在他面前浮現,大事爲重啊!

陶先生也嘆氣:“見見吧,料想他爲了他的榮華享受,也不敢不出來。”往外面走去,道:“我讓人去知會他,說幾句狠話,讓他一定要出來。”

“先生止步,”福王叫住他。

陶先生停下來,還是有驚喜的:“如果不見,其實最好,他已經變了心,再說什麼也無用處。”他以爲福王改變主意。

福王扯動一個僵硬的笑容:“已經讓人去告訴他,只怕就要到了!”

陶先生大吃一驚,纔剛他還答應福王去見,現在他卻油然生懼:“王爺三思,這是京裡。而且您在暗處,他卻是在明處,處處受皇帝監視。王爺,要是讓皇帝發現他是假的,”

福王冷笑:“他敢嗎?”

陶先生啞口無言。

院外有人走來回話:“王爺,他到了!”福王長身而起,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透着長久在外的利索,拿起劍,外表也是普通的那種,往外面走去。

陶先生愣上一愣,怕福王有失,還是跟上去。福王直奔院門出去,陶先生卻在院子裡叫出人來:“準備好,有什麼不對,我們就要離開!”

不久前好不容易纔勸走爲兒子死而回來的福王,又因爲皇帝一場宴遊,以爲有可乘之機而回來。

福王這次回來,更按捺不住心頭怒氣,一定要見……陶先生只能跺腳:“最好不見!”但還是追了出去。

……

鎮外有一處密林,水深草高,到了晚上還有野狐子叫聲,白天也很少有人往這裡來。福王帶着人走到這裡,見到前面露出人影,擺擺手,跟來的人退後,只有陶先生不放心還跟上去。

草叢裡走出一個人,白白胖胖,鬍鬚颳得一乾二淨,正是京裡的那位福王殿下。

兩個福王一照面兒,都咬牙切齒互相瞪視,像不共戴天的幾世仇人一樣,隨時可以分出你死我活。

林雖深,也有日光打下。就沒有日光打下,兩張面龐對上,不一樣的地方也就一目瞭然。

福王瞪住福王。

一個好似肥白鴨子,去毛洗淨那種,面頰漲得鼓鼓的,帶着不愁大魚大肉那種,這個想來就是京中王府酒色財氣中的福王,他的眼斂下面,還帶着微浮腫,是昨天色多了。

而另一個,精幹健壯,長年在外,長年在馬上,面上有風塵,面頰上緊繃,肌膚是健康色,這個,就是在外奔波爲自己建立新朝努力的福王,好似曬乾的醬鴨子。

白鴨和醬鴨,五官哪怕一樣,也一看就能分出。

醬鴨福王怒不可遏,手臂有衣衫內有力的鼓起,看這力氣隨時可以撲上去把白鴨福王扼死,陶先生及時握住他手臂:“王爺息怒!您是和他說話的,不是和他生氣來的。”

白鴨福王冷笑:“就他?他也不敢殺我!”把腦袋一昂:“殺了我,你敢進宮去見皇帝!你敢用你這張曬成鄉下人的臉去見皇帝!”

下巴擡着,又把醬鴨弄一肚子滔天氣出來。

真福王惱得眼前金星直冒。他全是讓對面這隻雪白鴨子給害的!

他們是遠親,假福王姓韓,與文章侯府的血緣更近。血緣親裡出一個長得相似的不少見,假福王在十歲以前,就讓太妃選中。

太妃爲兒子選替身,是沒把兒子扶上位,對以後的擔心。皇帝之所以沒發現,是太妃那個時候還能遮點兒天。這個替身早早就長在福王府中,一直只模仿福王,很少出來見人。直到太妃去世,福王爲圖自己新皇朝而離開京中,假福王才真正的出現人前。

假福王也有野心。

珠寶、王爺大轎、美女無數……除去福王留下的幾個忠心老人以外,別的人不明就裡,都對假福王言聽計從。

假福王在花錢之餘,還有幾個人在耳朵下面耳提面命,當着人他是祖宗,關上門老家人們纔是祖宗,於是他用了十年以上的功夫琢磨怎麼長保住榮華,還真讓他琢磨出來。

在蕭儀出生後不久,真福王再次離去,他一走就是經年,有時候兩、三年不回來,假福王借兒子慶滿月,把老家人請坐一桌,他親自倒酒。

滿月那天,宮中也有人來賀,前面廳上是客人,後面廳上請老家人。一壺酒全都藥死,假福王也倒地讓人救起。

當時無人敢查此事,還以爲皇帝暗中下手。皇帝讓人查過,最有可能藥人的是執壺的福王,這個可能讓忽略,假福王從此高臥在府裡。

又有王妃與福王是夫妻,外人看不出來的破綻,夫妻牀第間一定能看出,生蕭儀時,假福王讓她大出血而亡,府中從此任他逍遙。

蕭儀是福王的親生子,小小年紀就生出鱗角。他在外面推動的順利,與他的生身父不無關係。蕭儀不曾出京,他的生父也不敢見他,就一直埋怨父親無能,到死不知道那不是他的親生父親。

蕭儀死於福王刀下,福王的榮華讓他破壞,又怕他吐露什麼,要株九族,不宰他纔是怪事。

華陽郡王滿月,福王死了一堆家人。消息傳開來,真福王知道後,已有兩個月,等他奔回京都,又是數月。

不到半年的功夫,足夠假福王把自己養成白白胖胖。他明知道真福王風霜苦,而且以前真福王爲求逼真,有家人看着假福王練拳腳,看着他在外面曬日頭。

這下子無人管束,除皇帝召見,他天天把自己關房裡不出去,除年節必須王爺出現外,皇帝一年也見不到他幾回,而每一回見,總是養得肥白,只一個肌膚色澤不同,真福王從此流落在外,他倒成假的那個。

又肌膚精幹,這一個卻肥肥腫腫,儼然就成兩個人。

全是這隻肥白鴨子害的。

醬鴨恨聲:“你也只能在王府裡呆着,除了這,哼哼,別的休想!”

雪白福王真恨:“勸你趕快把鋪子金錢全數交出,不然我去皇上面前舉報你!”

真福王長年在外,他也留着一手。他的鋪子錢,由老家人照管。假福王以爲藥死老家人,錢盡數歸他。但等到一查賬目,才知道很多鋪子不上府中賬目,把老家人的房子幾乎拆成碎片,也沒弄到他想要的錢。

但好在還有常例錢在,後來宮中照例的賞賜,別人有的他也有,王爺體面還能維持。

兩個福王都向對方恨之入骨。

“你殺我妻,殺我子,有朝一日,我一定吃你的肉。”真福王怒目。

假福王威脅:“別以爲我找不出鋪子,那在你的名下,我若是能查…。”

真福王不怒反笑:“你怎麼不去查!”

皇帝對福王忌憚,福王沒有實權,戶部根本不買他帳,不幫他查看。

這兩個人見面就掐,一句正話不說,陶先生頭疼。先勸醬鴨:“王爺,您有要說的,就趕緊說吧,不然咱們就回去。”

明知道他沒有說的,不過就是叫出來泄泄憤。

又對白鴨子板起臉,這是個假的,都看不起他。

“勸你自重,好吃好喝,綾羅綢緞裡呆着,不要再生事情纔好。”

這話說的陶先生自己都覺得牽強,就是陶先生自己,也有殺白鴨子的心。

儀殿下是他親手所殺!

他親手斷了福王的子嗣。

福王殿下在兒子出生後就被迫不能回京,不得不別想出路。皇家血脈,自有傲氣。在外面又納妾室,卻不能忘懷王妃,又生兒子,卻總覺比不上在京中教養長大的長子。

蕭儀是七殿下!

卻是實際上的第一個兒子。

陶先生深深嘆氣,他都想上前把白鴨子宰了,何況是身爲親生父親的醬鴨福王呢?陶先生心想我就說不要見是不是,抱住自家的醬鴨求他:“王爺,咱們走吧!”

還真的不敢殺他,留他迷惑皇帝視線。

而假福王早有言在先:“我前腳死,後面就有人進宮去告密,不信你試試!”

一心要見假福王,也不過是威脅幾句,罵上幾聲,暫出心頭氣。

月兒上枝頭,假福王怎麼回京再或者不回,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真福王沒有回客棧,而是在外面等人手到齊,遠望京都月下明亮,又看兒子埋骨處,打馬離開。

他不警惕,早就讓抓起來。

不防皇帝,也得防假的那個,代替自己享受府中一切的那福王。

爲了他的皇帝夢,他放棄的還真不少。

……

月色悠悠,老侯敲開袁家大門,神色謹慎:“袁將軍在不在?”袁訓就要離京,只怕外面三請四請的不好說。

孔青笑道:“才用過酒回來,您來的正是時候。”聽到袁訓在,老侯反而有點兒慌張,跟後面進去,孔青早跑進去回話,袁訓和寶珠一同迎出。

小袁將軍面色潮紅,酒勁兒沒醒:“祖父到了,寶珠備酒去,我們再喝幾碗。”老侯心事重重也一笑:“祖父這兩個字叫的好,以後就這般的稱呼我吧,你還別說,我沒有一個孫子有你出色。”

到了寶珠這裡,就中規中矩:“舅祖父請房裡坐。”夫妻把老侯讓進房中,寶珠親手去泡好茶。

袁訓搖搖腦袋:“這麼晚了您來一定有事情,等我醒醒。”一句話飄過來:“聽過我的話,包你醒來。”

袁訓嘻嘻:“您說,是上山打虎,還是下海擒蛟,我這會兒就想清醒,就是醒不過來,打一架也許能醒。”老侯湊到他耳朵根上:“我在宮裡見到山西的混混!”

嘣!

袁訓一驚,驟然醒來,眼睛微睜:“什麼時候的事情?”

“下午我去給壽姐兒說書,見到一個人好生熟悉,沒看到正臉兒,直到剛纔我纔想起。他跟在林御史後面,是他跟進宮的家人。”

袁訓緊緊鎖起眉頭,喃喃道:“爲了我?爲了福王府?”

“不爲你,你帶着寶珠也要小心!”老侯道:“我沒有證據,要在宮裡查,還得你去。你不要大將軍功績就暈了頭,就把袁二爺給忘記。”

寶珠恰好此時要進來,夏天是竹簾子,在外面聽到,把茶水給紅花捧着,讓她不要進來,二爺一步邁進,脆聲問道:“誰找我?”

袁訓藉着酒勁頭,什麼都不怕,嗤笑連聲。寶珠站到他旁邊,妙目流動:“我的差事不是,是我的就告訴我。是來尋仇的,還是來找我攀談的?”

老侯來前是揣着小心,但見到這夫妻二人年青好時候,膽氣正濃時,渾然不怕,也心頭解凍,呵呵地陪着笑了出來。

第591章 ,好孩子請客第562章 ,祿二爺接雞毛第189章 ,寶珠祠堂拜祭第634章 ,孩子們當家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704章 ,搭橋第591章 ,好孩子請客第696章 ,龍顯貴龍顯兆回家第330章 ,堵住小王爺的嘴第730章 ,看望老兵第175章 ,寶珠不上表兇的當?第525章 ,禮佛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72章 ,遠客第692章 ,銀魚到宮中第296章 ,迷香第455章 ,攆走魯駙馬第266章 ,敲詐袁家親事的小王爺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112章 ,東窗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456章 ,遜你一舅爺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753章 ,進家第349章 ,這個纔是真二爺第544章 ,上邪?這是怎麼了第374章 ,喬遷新府第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640章 ,張大學士認錯第114章 ,承擔第317章 ,奮起的寶珠和女眷第66章 ,獨膽女英雄第453章 ,給加壽換師傅第732章 ,前方金陵第527章 ,信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615章 ,攜帶暗器的加福第747章 ,爲加喜之爭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106章 ,擄走第39章 ,失態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309章 ,醬鴨與白光鴨第454章 ,丟醜第824章 ,皇帝父子對決第38章 ,消息確定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663章 ,又一對父女相見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626章 ,白卜討錢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105章 ,動聽情話第65章 ,雞蛋和石頭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229章 ,親情是要有的第48章 ,老太太的富貴第279章 ,壞壞的袁將軍第408章 ,小王爺代撒請帖第449章 ,奔喪第634章 ,孩子們當家第224章 ,拿着令箭像雞毛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70章 ,人窮不是錯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430章 ,丞相是個程咬金。第705章 ,離開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69章 ,豁達不是病第465章 ,爲軍需蕭二費心機第70章 ,人窮不是錯第484章 ,不納妾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208章 ,掛念寶珠的親人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693章 ,可敬可佩第124章 ,當初,沒看出來?第447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299章 ,蘇赫逃走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566章 ,黃躍的心思第825章 ,柳大哥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405章 ,有主見的寶珠第615章 ,攜帶暗器的加福第412章 ,又有喜第347章 ,舊年仇恨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300章 ,池魚第514章 ,不死心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448章 ,信任不是說斷就斷第667章 ,相見前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