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

南直隸松江州上海縣,就在大江入海口邊上,塘淞河匯入黃埔江之處。以下的黃浦江,江面寬闊,水深浪平,就是南海的遠海船隊的海鷹船來了,也可直接駛入到縣城外的碼頭上。所以上海縣自前週年間以來,商貿不絕,雖然還比不上揚州、潤州、江寧、江陰等地,但也算是南直隸繁華之處。

這一日,上海縣城北薛府,也迎來了中使宣旨。

“三省同奉聖旨,爾戶部承務、內司庫守闕主事薛規,清任以中和,歷而誠。承恩採辦,呈特貢于禁內;轉運行走,盈貨殖於庫藏。嘉此職功,晉秩樞佐。既頒延世之賞,更覃流虹之恩。茲特授爾階正五品朝奉使,加紫薇閣舍人,其妻王氏,贈正五品宜人,錫之誥命,”

一個小黃門尖着嗓子宣講道。這種誥命旨意相比起授實官行實差的旨意,駢四儷六是必須的,堆砌華藻,一團錦簇。

讀完旨意後,小黃門捲起了這蠶絲絹文,滿臉是笑,對着在香案後面起身的薛規薛姨媽說道:“恭喜薛老爺薛太太了。”

“林天使客氣。這都是宰輔閣老們青睞,聖上施恩。”薛規在商場上滾打了多年,客氣話張口就來。

“給薛老爺、薛太太道喜了。”旁邊的上海知縣牟建新拱手道,他今兒是來做見證的。他治下來了誥命恩旨,當然得來露個臉。

“牟縣主客氣了。是宮裡三省憐憫我奔走半生,爲禁內戶部採辦,有些微薄功勞,格外開恩,賜我這份閒官散階,好光耀門庭,告慰祖先。”

“薛老爺過謙了。貴府詩書傳家,累至三公。貴祖又追隨太祖,有從龍之功。薛老爺任職戶部,爲內庫採辦,奔走南北,勞苦功高,今兒聖上朝廷頌誥旨,實在是名之所歸。”

牟建新滿臉的笑容,語氣恭敬誠懇。雖然有薛規榮升五品紫薇閣舍人的關連所在,可更重要的是人家有個好女婿。

前段時間,狀元郎先出手,把皇太后的侄女婿,兩浙丁軍門給彈劾得灰頭灰臉的。煙溪公跟着出手,把兩浙一省文武全給掃進去。師生聯手,氣勢之盛,大有橫掃一切魑魅魍魎,誓要澄清宇內。

雖然人家女婿現還在鄰省做官,但看這架勢,指不定人家哪天就升到南直隸來了。這時不結好一二,到時就是想燒高香,只怕連廟門都擠不進去。

含蓄幾句,牟建新識趣地告辭,相約過幾天再來討杯喜酒喝,就先離開了。

小黃門被引入內堂,薛姨媽和薛寶釵告了聲乏,便離去了,留下薛規和薛蟠作陪,宴請小黃門。

“薛爺爺客氣了。”小黃門不過十四五歲的樣子,卻顯得非常機靈。他看到滿桌的好菜,連忙客氣道。現在沒了外人,他語氣口吻也變了。

“小的蒙幹爺爺恩典,得了這麼一趟給爺爺報喜的差事,還能到這江南之地轉一圈,見識一二,真是受寵若驚,誠惶誠恐。”

薛規當然知道小黃門是好友林受用的門下,認了幹爺爺,還改姓林。於是點點頭,笑着道:“林內官辛苦了,快用些飯菜,填飽肚子。”

等到小黃門吃了一碗飯,用了一盞香茗,薛規才緩緩地說道:“內官出京的時候,可有什麼消息?”

“回爺爺的話,小的離京的時候,聽說皇爺遞了中旨出來,說吏部左侍郎空缺許久,大爲不妥。現今國子監祭酒楊大人有志整飭吏治,更有良策若干,當補缺任事。估計用不了一兩天,三省同奉的明旨應該會下來了。”

薛規點點頭,這在他的意料之中。聖上正苦於如何將煙溪先生推上去,現在天降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會放過?藉着自己女婿遞上去的兩浙細目,好好發作一番,上了一封轟動天下的奏章。

那份奏章薛規自然是看過的,或許這天下只有煙溪公寥寥數人才寫得出如此雄文,大有“正氣如白虹,吐貫衝雲霄。”聽說此奏章明發到兩浙,有幾位心中有愧的官吏,憂患交加,居然生生嚇病死了。

這一套作爲下來,楊慎一補任吏部左侍郎之位就水到渠成了。

聖上下了中旨,盧文韜爲首的萬歲相公們,沒了大明宮的支持依仗,在聖上面前只怕依然是“紙糊內閣”,估計用不了半日三省就會下制文。不過那是明發天下的行文邸報,一站接着一站往下遞,比專人傳送的聖旨要慢些。

小黃門絞盡腦汁,又報了一個消息:“小的出來前兩日,聽說內司苑局和皇城司換人了。”

薛規知道這兩處是聖上的耳目,非常緊要的所在,現在也要換人了,不由眉角微微一挑,問道:“林內官,可知換誰了嗎?”

“回爺爺的話,內司苑局由乾清宮守吳爺爺兼署了,他老人家還榮升了內侍省昭宣使。大傢伙都說,吳爺爺早晚要榮任內侍省都監。”

薛規點點頭,內侍省都監,是內官最高職位了,等同外朝正四品,官階不算頂高,卻極爲尊榮,就是宰輔閣老也要與之平起平坐。吳寶象在聖上身邊伺候了二十多年,是其最信任之人,升任內侍省都監是早晚的事。

“那林世兄呢?按他的功勞,也應該升一升了。”

“回爺爺的話。上月聖上恩旨,幹爺爺榮任內侍省宣慶使。”小黃門滿臉喜色道。

“那就沒錯了。剛纔內官說皇城司也換人了,換誰了?”

“回爺爺的話,殿前司內班公事點檢齊昂齊大人兼理皇城司事。”

“齊昂齊大人?”薛規沉吟道。

小黃門以爲他不熟悉這位,連忙解釋道:“爺爺或許不熟悉這一位,但他的內侄爺爺必定認識。”

“哪一位?”

“內庫司錢富貴錢大老爺。”

“是他啊。”

薛規如何不知道齊昂?他母親是聖上的乳母,自小在聖上身邊當差,從貼身小廝當到了王府典儀正使,然後是現在的殿前司內班公事點檢。他爲人極爲低調,比林受用還要不聲張。可是他正妻的侄兒,錢富貴卻在京城裡大有名氣。

剛纔他只是突然想起,親家進京述職時,幾位內相都登門拜訪了,這一位卻沒有動靜。薛規知道,自己親家公做過聖上的伴讀,打小的交情,按理說齊昂與其也應該關係匪淺,是避嫌還是另有隱情?所以當時薛規恍惚了一下,然後只是順着小黃門的語氣往下說。

又寒噓幾句,薛規叫人搬來一盤銀子,贈給了小黃門,然後叫薛蟠送滿臉喜色的小黃門去歇息。

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引子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