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

大家灼熱的目光紛紛投向中間。

只見站在內侍省內官兩邊,如同左右護法的中書省承旨和樞密院承旨兩人,跟李秀其、楊鳳棲等人拱手寒噓,雖然帶着笑容,但總有些隔閡。但跟劉玄見禮時卻親近不少,尤其是中書省承旨,他是庶吉士前輩,成均館的同僚,不管再如何,在外臣跟前都必須跟劉玄盡顯不一般的關係。

而內侍省的司禮內官見了劉玄,臉都笑開了花。他的頂頭上司,提知上書房太監翁德海跟劉府的關係多親,他怎麼敢擺着臉?剛纔宣旨扯嗓子賣力氣的活,左右承旨兩位清貴肯定不會幹,只能他上了。所以他特意咳嗽了幾聲,潤了潤嗓子,跟劉玄寒噓了幾句,話裡話外透着親熱。

兩浙文武看到這個樣子,心裡暗暗咋舌。這劉玄什麼來路,三省五軍加內侍省一路通吃啊。大傢伙都記得這位狀元郎剛來兩浙地面時,杭州三司大佬們同時給他下馬威看,有些淒涼啊。

後來還是何芝貴老大人來杭州,跟李秀其李老大人通了氣,這才見了他,在布政使司門前發了“有兩浙沿海道巡察御史劉玄大人奉旨巡狩地方”云云的水牌。有了藩臺這張公告,左參議兼轉運使楊鳳棲楊大人,按察使王重信王大人,指揮使丁居勝丁大人才順坡下驢,見了這位劉玄劉大人,使得他能夠順利就任,開始巡察地方。

種種情景,恍如就在眼前。可短短數月,人家在兩浙地界居然刷出了青天大老爺的名聲,這就不容小視了。這一位的職責就是巡察地方,彈劾弊端的,現在人家在地方的聲望比你還高,那各州縣就要小心應對了。民望有時候確實是個屁,可要是配上巡察御史的實權,那就完全不同了。

丁居勝如此灰頭灰臉,消息靈通的人知道是因爲吃了這位劉玄劉大人的彈劾。現在再看這場面,就知道人家爲什麼能把堂堂一省指揮使弄成這樣了。地方上可能一時不如你,但人家背後通着天呢!總有辦法討還回來。

現在不少人心裡都後悔了,當初不該跟着三司大佬們落井下石。你在兩浙再橫,任期滿了總得挪地方。指不定人家拿着小本本給你記了帳,遞到京師裡去了。磨勘時,揣摩上意的吏部給你來句:嘿,你小子這麼能幹,那就去黔中、雲嶺效用,爲朝廷出更大的力。你現哭都來不及了。

看來要找機會跟這位劉御史套套近乎,拉拉關係。在場不少人都在心裡暗暗盤算着,這段時間,兩浙地面上風頭最勁的除了新任的兩浙市舶使謝志清,哦,人家頭銜的全稱應該是“寶文閣侍制、都稅司右副使提舉兩浙市舶司督理關稅兼管船務通商、加右僉都御史。”一聽就知道是握手實權的欽差大臣,加上上任以來頗多新舉措,牽涉到兩浙諸多商戶人家,所以風頭最盛。

劉玄的風頭雖然只能屈居第二,但在民間卻是更盛。到處流傳着這一位青天御史的故事,官場上也悄悄傳遞着這一位的喜好,都是被巡察過的各州縣官吏總結出來的。大家在心裡揣測着,分析這些訊息,看怎麼投其所好。

不過如何,大家都知道這位劉大人在兩浙絕對是站穩了,尤其是在沿海六州地面上,他的話,你各州縣都得聽着,否則讓你吃不了兜着走。加上現在又加了會辦兩浙備倭平賊副使的差事,那就更加不得了,沿海六州文武都得小心應支。

到了晚上,兩浙三司六品以上文武,外加劉玄、徐天德等人宴請三位中使一頓,主賓皆歡。

第二天一早,杭州七品以上文武官吏,又各自排開儀仗,到運河碼頭上恭送三位中使去鄞縣。何芝貴可是正四品殿上朝官,萬不能像劉玄這般召之即來,三位必須走一遭,當面宣旨。

三位中使承旨的船剛消失在衆人視線裡,那邊有驛卒騎着馬汗流浹背地過來了,遞了份文書給到布政使司經歷,氣喘吁吁地說道:“這是三省明發天下的文書,說是國子監祭酒楊慎一楊大人上給聖上的奏章。”

經歷忙不迭地拆開,匆匆一看,身子在那裡不停地搖晃,幾乎站立不穩。臉色慘白的他穩了穩神,連忙將這份文書呈給了李秀其,看完後也是臉色大變。此後,楊鳳棲、王重信、丁居勝等人都一一看過,臉色都不好看。

不到半日,杭州滿城都在討論楊慎一的這份奏章,人聲鼎沸,就跟燒炸了的油鍋。

“臣觀兩浙文武,瀆職弄權,誤國殃民,其不爲天下大賊乎?方今在外之賊惟倭亂爲急,在內之賊惟瀆臣爲最。賊寇者,邊境之盜,瘡疥之疾也;瀆臣者,門庭之寇,心腹之害也…”

“…權者,人君所以統馭天下之具,不可一日下移。臣下亦不可毫髮僭逾。皇上令諸臣牧兩浙,蓋任人圖政之誠心也。豈意羣賊有代牧之任,遂竊威福之權,漸據脂膏之利,欺上瞞下,酷苛肆虐。”

“…釐清磨勘,整飭吏治,外賊何憂其不除,內患何憂其不絕乎!內患既去,外賊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故臣欲舍死圖報而必以討賊臣爲急也…臣感皇上知遇之厚不忍負,荷皇上再生之恩不能忘,感激無地,故不避萬死,願爲前驅,端本清源,立經陳紀,使陰邪退聽。爲此具本親齎謹奏奉聖旨。”

李公亮搖頭晃腦地念着楊慎一的這份奏章。在座的人神情各異。

這份奏章很簡單,說兩浙倭寇海賊作亂,事急鼎沸,但只是“邊境之盜,瘡疥之疾”。但真正“門庭之寇,心腹之害”的是那些瀆職弄權、誤國殃民的貪官污吏。這些纔是天下大賊!

然後歷數了兩浙“某些”官吏的種種弊端,痛斥他們原本深受皇恩,代天子牧三吳,不思盡職,卻“豈意羣賊有代牧之任,遂竊威福之權,漸據脂膏之利,欺上瞞下,酷苛肆虐。”

於是楊慎一振臂高呼,“外賊何憂其不除,內患何憂其不絕乎!內患既去,外賊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他說自己深受聖上再造之恩,願意“不避萬死,願爲前驅”,爲皇上“釐清磨勘,整飭吏治”,尤其是“欲舍死圖報而必以討賊臣爲急也”一句,大有捨生取義,爲皇上和朝廷“端本清源,立經陳紀,使陰邪退聽。”

劉玄的奏章只是彈劾兩浙兵馬司,但楊慎一這份奏章卻是把兩浙文武全給裝了進去,雖然沒有具體點名,但你心裡有數就好。且楊慎一的名望、資歷、官位和能力,不是劉玄能比擬的。難怪兩浙文武官吏看完後,都炸了鍋。

你們師徒這是要把我們兩浙文武一網打盡啊。

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