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

這一段時間,羅嶽一直都在訓練場監督士兵的擲彈筒、迫擊炮射擊訓練,因爲對人民軍來說,這些都是全新的武器,以前從沒用過,但未來的戰爭中,這都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甚致是攻堅武器,因此士兵們必須要儘快掌握這些武器的性能特點、使用方式、精準度和維護保養等技能。另外作爲中層的戰鬥指揮員,羅嶽也有必要了解這些武器的性能、威力,以及自己的部隊對這些武器的掌握情況,這樣纔好在以後的戰鬥中設定相應的戰術安排。

當然擲彈筒、迫擊炮的操作使用都十分簡單,而且羅嶽的團在青州的戰鬥中還使用過,雖然只開了幾炮,但畢竟是參加過實戰,因此到這個時候,士兵們基本都能夠掌握,只是熟練程度還要加強,另外就是射擊俯精準度也要提高。其實無論是擲彈筒還是迫擊炮,如果使用得當,都是可以在戰場上實現精準的打擊,但這就需要平時的刻苦練習,另外就是大量的炮彈消耗以及時間的積累才行。

這時羅嶽正在掐着秒錶,檢測士兵們拆裝迫擊炮的時間,只見一名警衛員跑了過來,道:“羅團長,政委請您去一趟師部。”

羅嶽點了點頭,於是跟着那名警衛員來到師部的帳蓬裡,只見師政委鄧愷正在這裡等着他。羅嶽敬禮道:“政委,找我有什麼事情。”

鄧愷道:“羅團長,找你來是想讓你看看這幾個人?你跟我來。”說着,他帶着羅嶽來到一間帳蓬裡,只見帳蓬裡有4個人,個個都是風塵滿面,衣衫襤褸,而且身上還有不少的血跡。鄧凱道:“羅團長,你看看他們,有你認識的人嗎?”

羅嶽聽了,也依次的認真觀看每一個人,忽然道:“李壯勇?是你?”

李壯勇慘笑了一聲,道:“營長,我們又見面了。”李壯勇從人民軍叛逃的時候,羅嶽還是營長,李壯勇並不知道他己經升任了團長,因此還是用原來的軍職稱呼他。

羅嶽的心裡也頗爲感概,其實他對李壯勇還是比較看好的,甚致準備提升李壯勇做排長了,卻沒有想到李壯勇竟會從人民軍叛逃,而兩人又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見面。

原來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夏思痛等人退守到大名府之後,收隴其他各支起義軍勢力的殘兵,而袁世凱也有意留下這座城,讓殘餘的起義軍有一個地方聚集,方便北洋新軍最後一起殲滅。而且大名府靠近山東,留給起義軍的騰挪空間也十分有限。

於是經過了近一個月的戰鬥,各支起義軍的武裝勢力基本都己被北洋新軍打散,除了大名府以外的其他所有州縣也均被北洋新軍奪取。袁世凱以爲只剩下大名府一座孤城,起義軍肯定是心無鬥志,因此自己的大軍一到,大名府還不是手到擒來。於是親自領軍進攻大名府,而且仍然是釆用圍三缺一的戰術,只留下東面放起義軍逃走。

而聚隴了各支殘軍以後,大名府裡的起義軍人數達到了1萬5千餘人,在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夏思痛等人的帶領下,死守大名府,抵擋淸軍的進攻。當然幾個人心裡也有底,知道大名府是肯定守不住的,也商議決定,到了真的守不下去的時候,就退入到山東境內去,甚致是投降人民軍。

這也是李壯勇提出的建議,雖然李壯勇不願和人民軍接觸,但他也知道人民軍不是淸軍,不會對起義軍斬盡殺絕,如果起義軍投降,人民軍是一定會接納的,當然人民軍會將起義軍打散,分到各支部隊中去,但這樣的結局也要比被清軍圍剿要好得多,而且在人民軍裡,相信大部份人都能有個不差的結果,而李壯勇自己就隨人民軍處置了。

正是有了這個底數,李壯勇等人才不慌亂,而北洋新軍連續向大名府城發動了兩次進攻,但均遭到了起義軍的拼死抵抗,不僅沒能攻下大名府,反而還傷亡了600餘人。袁世凱也吃驚不小,沒想到這夥賊人到了這個時候竟還能有這樣的戰鬥力,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調來炮兵,集中了數十門大小火炮,猛轟大名府。

炮擊了一天之後,大名府城中軍民人等傷亡數千餘人,城牆也被炸了好幾個缺口,於是袁世凱親自督戰,北洋新軍再度向大名府發動進攻,雙方又在城牆上激戰了半日,袁世凱甚致臨陣槍決了三名劫戰後退的新軍士兵,迫使北洋新軍拼力死戰,結果起義軍終於不敵,被北洋新軍攻入大名府城中。

好在是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夏思痛等人早己做好了準備,見大名府失守,立刻帶領着少量精銳的軍隊向*圍撤退。而清軍到也沒有過份的緊逼,只是牢牢的守住南北兩面,任由起義軍退進山東省境內。袁世凱在當天率軍進入大名府,向淸廷報捷。

由於這時戰場己在山東的邊境展開,最近的地點離邊境不足20公里,因此濟南駐軍也不敢大意,特意又增加了一個營的機動兵力,因此李壯勇等人一進入山東境內,就被人民軍的巡邏小隊發現,不過他們這一支軍隊的人數衆多,有近200餘人,巡邏小隊也不敢輕易阻擋,而是一面嚴密追蹤監視,一面向邊境駐軍站報告。時間不長駐軍站派來了一個連的軍隊阻截。不過起義軍都聽從了李壯勇的建議,並沒有抵抗,選擇向人民軍投降。而且李壯勇也主動自報姓名。

由於叛逃事件,李壯勇的名字在人民軍裡到是頗爲知道,因此駐軍站的守軍聽說之後,也不敢大意,立刻派兵將他們送到濟南來,師部接到這一批人後,先將他們安置下來,然後馬上派人找羅嶽來辯認。

見羅嶽認出了李壯勇,鄧愷道:“就是這事,叫你來認一認人,如果可以確認了,就向軍委報告,由軍委決定處置意見。”

這時李壯勇道:“營長,我從人民軍逃走,違反了軍紀,因此要殺要剮隨你們處置,我絕不皺一下眉頭,但跟我來的這些弟兄們卻都是沒有違反人民軍的軍紀,他們都是來投軍的,還望人民軍能夠收容他們。”

鄧愷聽了,也不禁笑道:“你小子還在這裡充好漢嗎?”

李壯勇道:“我不是充好漢,但是一人做事一人當,絕不連累兄弟們,而且我從人民軍逃走以後,也沒有幹過一件傷天害理的事情,乾的都是打朝廷、殺洋人,也沒有冒充過人民軍的名頭,而且我知道人民軍是講道理的軍隊,所以才帶着兄弟們來投奔。”

這時夏思痛道:“敢問兩位長官,不知道李兄弟會受貴軍什麼處置呢?是否會處斬呢?”

羅嶽看了他一眼,見他方面大耳,豹頭環眼,頷下一部長髯,相貌頗爲不俗,道:“俱體怎樣的處罰,我現在的說不準,不過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李壯勇說的都是真說,他離開人民軍之後,確實沒有幹過傷天害理的事情,那麼死刑的可能性並不大,應該是服幾年的苦役。”

夏思痛道:“如果是服苦役,何不令他帶罪從軍,立功恕罪呢?我曾聽李兄弟說過貴軍亦是以推翻清室爲任,那麼正當是用人之際,李兄弟從貴軍中逃走固然不對,但他確實並無壞心,而且尚有幾分勇力,兩軍作戰陣上或有用處,何況他又帶我們來投貴軍,何不通融一二。”

鄧愷這才發現這個人說話的口氣到是不俗,而且還是南方口音,於是問道:“不知這位先生怎麼稱呼?那裡人氏。”

夏思痛道:“在下夏思痛,字卓春,祖藉湖南益陽人氏。”

鄧愷點了點頭,道:“看夏先生的樣子,到不像是義和團啊。”

夏思痛也微微一笑,道:“不錯,在下並非義和團。原本爲任順天府通判,只因痛心朝政腐敗無能,賣國求和、倒行逆施,故此絕意功名,立志改革,光緒26年間(1900年),在下任漢陽兵工廠監工,曾與正氣會首領唐才常謀劃湖北起事自立,只因事不機密,唐才常被殺,在下又遊說同鄉胡祖蔭舉事未果,因此東渡日本避禍,後因庚子國變期間,在下從日本回國,圖謀刺殺慈禧老妖。但清廷防範甚嚴,謀刺無從下手。不意在河北遇到景兄人等聚起事,於是也參於其中,不想也仍然失敗。不過嘗聽李兄弟談及貴衆軍紀嚴明,英勇善戰,故此早想與貴衆一見,卻不想今日落難之際才能得見貴衆。”

聽了夏思痛做的自我簡介之後,鄧愷頓時雙眼放光,道:“夏先生說曾東渡日本,不知道夏先生是否和興中會有接觸?”

夏思痛聽了,也不禁有些驚訝,這個時候在日本的各種中國革命組織很多,如興中會、華興會、復興會等,當然還有保皇會,其中當然是以孫醫生創辦的興中會最有名望,但在中國國內知道這個組織的人卻真並不多,想不到海外華人竟然知道,因此道:“貴衆也知道有興中會嗎?”

鄧愷呵呵笑道:“到是有所耳聞?”

夏思痛點了點頭,道:“在下在日本時,經人引見,到是和興中會的首領孫文先生到是有過數之交,他也曾勸我加入興中會,不過在下當時要回國刺殺慈禧老妖,故此暫時作罷。”

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三五七章 徳國特使(五)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十九章 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