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

不過又有人提出另一個異議,由於開闢新根據地,華東政府只派出少量穿越者和本土人員負責,而且在前期主要是依靠投降的起義軍人員,因此華東政府對新根據地的控制能力是極爲有限的,這樣容易造成穿越者在新根據地的權力被本土人由其是投降的起義軍人員架空,或者是新根據地成立之後,完全脫離華東政府的領導,甚致是獨立。

其實夏博海提出這個計劃,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也早就想好了各種質疑的應對,新根據地可能脫離控制這個問題,己經被夏博海想到了,於是夏博海也坦言承認,這種情況確定是有可能出現,但也並不足懼,因爲只要華東政府的操作得當,是完全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在舊時空裡,穿越者的先輩們當年也是這樣分成多個獨立的根據地,但也並沒有出現過根據地坐大獨立的情況,既然穿越者的先輩們能夠做到,那麼穿越者現在也能夠做到。而且和舊時空裡的先輩們相比,現在穿越者的優勢就要明顯大得多,首先是穿越者本身有一個強大的華東政府,根據地的武器都要靠華東政府提供,這是穿越者的先輩們無法相比的優勢。首先投降過來的起義軍人員也不過只有幾百人,因此對他們的依靠只是在新根據地成立的初期,等到新根據地初步穩定下來之後,就會招募新的士兵,擴大軍隊的規模,這區區幾百人,又能成什麼事呢?

然後夏博海又提出,只要做好以下兩點,基本也就能夠避免根據地脫離華東政府獨立了,首先就是負責領導根據地的穿越者自己要做好,不帶私心,在根據地裡起到一個帶頭示範的效應作用,這樣也能夠影響、甚致是震攝其他人,就算是有少數幾個野心者出現,也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其次就是在根據地成立的過程中,加強對根據地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並且不斷強調華東政府對根據地的領導地位,同時還要完善根據地的制度建設,形成權力制衡,免避出現個人集權,甚至是獨裁的情況,這樣也就不用擔心根據地的獨立了。

當然,如果是穿越者自己在根據地的施政、治理的處置、操作不當而導至根據地的失控,那就只能怪穿越者自己,但不能說這個計劃本身不對,也更不是反對這個計劃實施的理由。

應該說這個意見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確實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擔心,不過聽了夏博海的解釋之後,也都基本釋然,雖然還有個別人依舊擔心,但也不能影響大局。

這時又有人提出另一個疑問,就是派誰去開避新根據地。現在穿越戰士最低的也是副營級軍官,而其他普通穿越者也都可以算是科級以上幹部,手底下再不濟也能管着十幾個人,雖然和別的穿越前輩相比,還不夠風光,但和穿越之前相比,也可以算是事業小成了。

而且華東政府現在也算是初成規模,擁有青島、天津、濟南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條件和剛上岸時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現在青島的行政宿舍區里居住的穿越者住的是磚瓦房、通電、通水,有獨立的衛生間,甚致還有局部網絡。而且培訓的第一批女服務人員己經上崗,如果臉皮厚一點,膽子大一點還能弄到個暖牀的,雖然是不能和穿越前相比,但在這個時代,這已經算是人上人的生活了。

開闢新的根據地,就是一次新的白手起家,能不能成功且不說,弄不好還會把命丟掉,其中的過程肯定是十分艱難的,而且就算是開避根據地成功了,但生活條件也是肯定要比在山東差得多,因此有沒有穿越者願意接受這個任務。如果沒有穿越者願意接個單怎麼辦?是以行政命令強令,還是派本土人去完成這個任務。

老實說這個疑問確實是夏博海沒有想到的,畢竟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可能的疑問都想到。不過夏博海的反應也十分靈敏,略一思索之後,馬上回復執行這個計劃,仍然是維持自覺自願的原則,絕不會用行政命令強令,當然如果最終真的沒有人接單,那就取消這個計劃。

不過夏博海了表示自己堅信會有穿越者願意去執行這個任務的,因爲他並不認爲現在這個時候,整個穿越集團己經失去了進取心,而僅僅只是滿足於目前小富則安的現狀。當然,開闢新根據地確實是一個艱難的任務,而且也十分危險,因此對執行這個任務的穿越者會有較高的獎勵,確保他們的收益和所冒的風險成正比,同時這也可以給以後的穿越者樹立一個標杆,執行的任務的風險越大,那麼收益也就越大。

當然,俱體會有什麼樣的獎勵,還要再進一步的協商,畢竟獎勵也不能夠太離譜了,另外還要進行人員的招募、考查、培訓,以及制定詳細的計劃都需要時間,因此對濟南方面可以先對投降的起義軍進行整編、訓練,而開避根據地的事情,暫時不要告訴他們,自己知道就行了。另外也要着手對起義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就是儘快安排夏思痛來青島。當然這樣一來,李壯勇的叛逃罪也就從輕發落,允許他戴罪立功,將功贖罪。

濟南駐軍接到軍委的命令之後,也馬上行動起來。師部將整編、訓練起義軍的任務交給一團,因爲現在一團還在修整當中。

羅嶽接到了師部的命令之後,首先對起義軍的人員進行了整編,這幾天的時間裡,又陸續有起義軍的成員零零散散的逃進山東省境內,加上先前的200餘人,共計有近700人,其中有66人傷勢較重,暫時不能參加訓練,而剩下的人員中,又有80餘人不想再當兵了,人民軍也尊重他們的決定,交給濟南政府來安排他們的生活、工作。

剩下大約550餘人中,又有60多人因爲年齡、身體的關係,不適合再當兵了,至少是不適合再作戰部隊,因此轉爲後勤人員,餘下的不到500人,編製成三個連,由人民軍派出教官,開始進行正規的訓練。

首先當然是隊列、隊形的基礎訓練。雖然這些新兵都是經歷過戰場的人,但除了原來李壯勇手下的士兵以外,其他人都沒有經歷過隊列、隊形的訓練。以前看見李壯勇這樣訓練他的部隊,還有不少人嘲笑他們練這種走路沒有用,但後來有的起義軍和李壯勇的部隊進行公平較量,結果全部都被打得大敗,這才知道訓練隊列的用處,因此見人民軍也是這樣訓練的,到也沒有人有異議。

羅嶽對新兵們的態度也十分滿意,而且他們畢競都是上過戰場的人,上手要比真正的新兵快得多,因此在進行了三天的隊列訓練之後,又增加了刺殺、格鬥等戰鬥動作的訓練。同時開始對新兵們開政治課、文化課等教育。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20余天,夏思痛早己經和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人告別去了青島,受傷的士兵也陸續傷愈歸隊,而在這期間又有一批起義軍成員逃到山東來,因此又編制了一個連,一共是4個連,總計約600人。

絕大部份新兵對這樣的生活到是十分滿意,訓練雖然辛苦,但吃住不愁,而且教官們訓練時雖然嚴厲,但平時卻是十分和氣,吃住和衆人都是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更爲重要的是人民軍給他們上的政治課讓他們開了不少眼界,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又是爲什麼而戰,而不是像原來那樣渾渾噩噩的活着、就是造反戰鬥也是呈一時之快。

只有李壯勇覺得有些奇怪,因爲他可是在人民軍裡呆了大半年的人,知道至少是有兩個地方是和自己以前認知的不同,一是沒有發給人民軍的正式軍服;二是沒有配槍。

李壯勇記得十分清楚,只要是加入人民軍,既使只是預備士兵,也會先發給一套軍服的,因爲人民軍對軍容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統一的軍服是軍容正肅的基本條件之一;而且經過幾天的訓練之後,就會給士兵配備步槍,進行射擊的訓練。但現在卻都沒有了,不過要說人民軍並不打算留用他們,這到也不準確,首先是除了射擊之外的其他訓練項目都是李壯勇以前經歷過的,由其是對新兵進行政治教育,這也是人民軍的獨有特色,這也說明人民軍確實是把他們當人民軍的預備軍隊在訓練。

不好李壯勇雖然奇怪,但也沒有細問,因爲李壯勇知道自己是有叛逃的前科,人民軍不計前嫌,讓自己戴罪立功己經是很寬容了,但自己也要收斂一些,因此這一次重回人民軍以後,李壯勇連姜海東等原來的舊識都沒有找。

好在是這個疑慮並沒有多久就被解開,羅嶽招集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幾個原來起義軍的首腦人員,告訴他們要單獨成軍,而且正式的軍官馬上就要到位了,而將的任務是殺回河南、山西去,建立新的根據地。

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五章 上岸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