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

這一次進攻,歐陽隆興並沒有佈置很複雜的戰術,就是以裝甲摩機化部隊爲主,將坦克營,摩機營的三個連爲進攻主力,分別從戰場的三個方向,向蒙古軍隊的大營正面強攻,步兵隨後協同,畢競在裝甲摩機化部隊的絕對實力面前,人民軍完全可以採用最簡單粗暴的戰術,直接正面輾壓就行了,根本不用廢什麼精力設計多複雜的戰術。

不過這一次戰鬥的目地可不僅僅是擊敗蒙古軍隊,而是一場圍殲戰,儘可能多的殲滅蒙古軍隊,最好是全殲,這就給歐陽隆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畢竟蒙古軍隊的兵力比人民軍多,而且絕大部份都是騎兵,因此一但分散了逃竄,確實是防不勝防,但好在是蒙古軍隊的大營駐紮在湖邊,只有三面可以進攻,可以讓人民軍能夠集中兵力,另外人民軍的騎兵旅已經全部到位了,這也給了歐陽隆興較大的戰術空間。

於是歐陽隆興下令讓騎軍負責在戰場的外圍,攔截、追擊散逃的敵軍還是在河邊佈置了一支騎兵,以防止蒙古軍隊河邊逃竄。

就在第二天清晨天剛亮,人民軍就傾剿出擊,向蒙古大軍的營地發動了全面進攻。

而這時在蒙古大軍的營地裡,幾名主將根本還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的安危成敗就在對方的一念之間。雖然在襲擊人民軍的後勤車隊的戰鬥中,蒙古軍隊己經領教過了人民軍的裝甲摩機化部隊的厲害,但幾名主將卻從來沒有想到過,如果人民軍以坦克、裝甲車爲主,進攻自己的大營該怎樣應對,自己的大營是否擋得住坦克的衝擊,而卻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其實這也並不算意外,因爲蒙古軍隊的幾名主將都不是正經八角百的軍人,達木丁**、瑪克薩爾扎布雖然算是武將,但他們都是貴族出身,只是掛個武職,平時也不過練一些騎馬射箭之類的技術,頂多也就是在教場裡操演操演,根本沒有帶過兵,而且有限的一點軍事知識也都是舊式軍隊的;而巴布扎布、陶克陶胡都是馬賊,有些實戰經驗,但也只限於流寇式的流竄劫掠;海山到是有些世界視野,但也不是專業的軍人,何況這時海山己返回庫倫去向俄國軍官請教應對之策,實際右對於現代戰爭方面,這幾個人都是門外漢,而坦克裝甲戰術,在這個時代屬於絕對超前的作戰模式,這幾個人自然是更不會懂得。

也正是由於無知者無畏,因此蒙古軍隊的大營這樣坦然的過了十餘天。而誰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是坐在火山口上,危機隨時都會來臨,僅僅只是取決於人民軍什麼時候發動進攻。

而這個時候,人民軍的打擊終於降臨。

雖然每個方向只有1個坦克連12輛坦克,但也絕不是蒙古軍隊營地簡單的防禦工事所能夠抵抗的,坦克在推進的途中,主炮連續射擊,便將營地的木柵牆擊碎了多處。不過在蒙古軍隊營地的外圍,還挖出了一道3米多寬,1.5米多深,裡面插滿了鹿角丫杈的壕溝,到是給人民軍的進攻帶來了一些麻煩。

其實這種純粹是用來阻擋敵方的突進的壕溝,在現代戰爭中幾乎毫無用處,因爲只用架上一把木梯、一塊木板就可以讓士兵輕鬆的越過壕溝,戰馬更是可以一躍而過,根本無法阻擋敵方的進攻,相反還影響了自已軍隊的活動調度能力。

蒙古大軍的營地佈置,是按照俄國軍官的教授,雖然不算佈置有法,進退有序,但也是中規中劇,只有這道壕溝確是達木丁**、瑪克薩爾扎布等人自作聰明給加上的,如果讓俄國軍官知道,定然會大爲光火。但對於坦克到是個十分有效的防禦工事,因爲無論是什麼樣的坦克,都很難跨越過超過3米的溝壕。這也是蒙古大軍現在依然有持無恐的原因之一。

不過坦克在舊時空裡號稱陸戰之王,當然不會被一點區區小障礙給難住,何況壕溝類的障礙,是戰場上十分常見時,因此早己經總結出多種讓坦克跨越壕溝的戰術,而在等待的這些時日裡,人民軍也進行了多次的演練,早己經練得十分純熟了,在每一面進攻的部隊中,都安排了6輛裝滿了砂土的卡車,並且跟在坦克的後面,以倒行的方式前進。

在行進到溝壕邊時,坦克轉向沿着溝壕的邊緣繼續行駛,主炮的炮塔則旋轉90度,繼續向蒙古軍隊的營地開火射擊,壓制營地裡的反擊,而卡車則直接倒到溝壕的邊緣,將一車的砂土全部傾倒進溝壕裡。一車的砂土雖然還不能將溝壕全部填平,但也填了六、七成,足夠讓坦克過去了,畢竟一般的坦克都有一定的爬坡越障能力。

倒完了砂土之後,卡車立刻撤退,而坦克則紛紛從填充了砂土的地段越過了溝壕,然後就沒有沒有任何能夠阻擋坦克的障礙了,因此全部都直奔向蒙古軍隊的營地。

溝壕距離蒙古軍隊的營地只有幾十米,早就己在蒙古軍隊的射程範圍了,其實蒙古軍隊營地裡當然有士兵守衛,在坦克進入射程之後,守衛營地的蒙古士兵紛紛開槍射擊,但打在坦克身上“乒乓”作響,卻絲毫沒有用。反到是讓坦克的主炮、機槍開火射擊,打得守衛營地的蒙古士兵死傷無數。

而這時蒙古營地裡的火力大減,但卻殺一批勇敢的騎軍,揮舞着長矛馬刀,向坦克發動了衝鋒。只是蒙古士兵的勇氣雖然可嘉,但在鋼鐵洪流面前,血肉之軀根本就不堪一擊,長矛拆斷,馬刀捲刃,人馬被坦克直接輾壓而過,碾成了肉泥,而且絲毫也不能阻擋坦克的突進半步。

時間不長,坦克就陸續的撞開殘碎的木柵牆,衝進了蒙古軍隊的營地,然後在營地裡橫衝直撞,所擋者無論是人馬還是帳蓬、車輛等物,不是被撞開就是被輾壓,全然如入無人之境一般。而坦克的主炮、機槍在營地裡猛烈的開火射擊,更是令蒙古士兵死傷無數,伏屍遍野,血流成河。

而人民軍的步兵也隨着坦克殺入到蒙古軍隊的營地中,營裡頓時大亂,士兵們紛紛逃走,但這時人民軍是從三面對蒙古軍隊的營地進行圍攻,己經形成了合圍之勢,想要突破人民軍的包圍逃連,勢比登天還要難,就算是有少數士兵能夠僥倖突圍成功,還有外圍的人民軍騎軍在等待着他們。

營地的東西北三方都有人民軍圍攻,只有南面臨河,算是網開了一面,因此有不少蒙古士兵在走投無路之際,只能紛紛向南逃走,但逃不了多遠,就被大河攔道,無路可逃了,而岸邊仍有人民軍的騎軍守衛,也無法沿着河岸逃竄。而這時在身背後,人民軍已追擊過來,有些會水的蒙古士兵只能棄馬扔槍,跳進河水中向對岸游去,但守衛河岸的人民軍騎軍紛紛舉槍射擊,打得水中的蒙古士兵死傷大半,而這時有幾輛坦克己殺到了河邊,看到了坦克,蒙古士兵頓時都被嚇得心驚膽戰,也不管會水不會水,都向河水中躲逃,還不少人本不會水,也不打算進河躲避,但也被其他士兵裹挾下水,結果被淹死的也不計其數。

到了這時,蒙古軍隊已全無鬥志,又無路可逃,加上坦克的威力己將大部份蒙古士兵的膽嚇破,因此有些蒙古士兵只得放下手裡的武器,向人民軍投降。

對投降了的蒙古士兵,人民軍當然不會再下殺手,只是將投降的人集中起來,又派專人看押,並且還留下幾輛運兵裝甲車看守。

而其他的蒙古士兵見投降的人可以得活命,也就都放棄了抵抗,轉而向人民軍投降,結果投降的蒙古士兵越來越多,戰鬥也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歐陽隆興接到報告之後,也十分高興,這一仗實在是打得太順利了,因此也趕忙帶着自己的衛隊,趕到戰場指揮戰後的清理工作。

其實這場戰鬥進行的時間並不長,還不到2個小時,而清理的工作一直進行到下午4點多鐘才結束,畢竟蒙古大軍有近2萬人,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最後清點的結果是,共計擊斃蒙古士兵6817人,俘虜12532人,逃走的蒙古士兵只有2、300人,基本可以算是全殲了蒙古軍隊,而蒙古軍隊的5名主將,除了己離開營地的海山之外,其他4人在混戰中被打散,只能各自尋路,但在人民軍的包圍中,一個都沒有跑掉。在清點俘虜時,發現了達木丁**和巴布扎布,而在死亡的蒙古士兵中,又找到了瑪克薩爾扎布、陶克陶胡的屍體。

而這一戰光是繳獲的戰馬就多達1萬餘匹,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過除此之外,其他的戰利品就乏善可陳,畢競蒙古軍隊實際還是舊式的軍隊,除了一些糧食草料之外,沒有多少有價值的物資。

人民軍自身的傷亡是,陣亡45人,受傷312人,可以說是傷損甚微。而在這一戰中,再次顯示了裝甲部隊的強大戰鬥力,也證明人民軍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

第二一三章 青島攻略(二)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二九零章 漁人行動(二)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