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

一直追擊到天光放亮時,人民軍已經分散成10多路追擊的部隊,僅僅只回來了3路,共計是5個排,而3輛猛士車都沒有回來。

不過通過猛士車上的電臺,歐陽隆興得知其中有一路追擊的軍隊這時己快追到赤峰了。畢競現在人民軍的大隊距離赤峰也不過70多公里,騎軍快速行進的話,只用2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即然是戰鬥進到了這一步,歐陽隆興也決定不再按步就班的進行,立刻下令張作霖,帶領兩個營的部隊出擊,趕奔赤峰,配合騎軍一舉拿下赤峰。

張作霖領命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整軍出發,由於軍隊是輕裝上陣,因此行動的速度行快,雖然只是步行軍,但仍在在中午12點左右的時候趕到了赤峰,並和人民軍的騎軍匯合。並在吃過午餐,又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後,人民軍在下午2點的時候,向赤峰發動進攻。

和白音大賚分開後,陶克陶胡帶領着數百騎軍,向赤峰的方向撤退,而人民軍在後面緊追不捨,陶克陶胡在途中又將隊伍分成數股,分開逃竄,但人民軍也同樣分開追擊,因此陶克陶胡始終無法擺脫人民軍的追擊。

雖然也有人向陶克陶胡建議,回身去和人民軍交戰,殲滅了追擊的人民軍之後再撤也不爲遲晚,因爲追擊的人民軍騎軍的數量並不比陶克陶胡身邊的蒙古騎兵多,因此不少蒙古騎兵都認爲自己可以戰勝追擊的軍隊。

但陶克陶胡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爲他對人民軍的猛士車有極深的恐懼,儘管就在他身後追擊的軍隊中並沒有猛士車,但陶克陶胡卻不敢放心,他十分清楚,這種戰車隨時都可能出現。

於是陶克陶胡帶領着隊伍,一口氣逃回到了赤峰的營地,這時他的身邊僅僅只剩了40餘人,雖然這時人馬都己跑得人困馬乏,疲憊不堪,不過好在由於在營地裡還有留守的土匪,得到了他們的接應,因此人民軍的騎軍到也不敢向營地發動進攻,只是在營地的外圍徘徊。

陶克陶胡也因此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才讓士兵下馬在營地中休息,自己也解下武裝,在自己的帳蓬中休息。而隨後又陸續有幾支騎兵逃到回來,加起來共計約逃回來近200餘騎,但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人民軍趕到了營地的附近,並且還來了一輛猛士車。

於是陶克陶胡的心頓時又懸了起來,因爲看來今天赤峰營地是守不住了,不過陶克陶胡從來沒有死守赤峰營地的打算,他原來就準備在人民軍殺到之後,就放棄營地逃跑的,因此按陶克陶胡的想法,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馬上撤離營地,繼續向蒙古深處逃走,但由於這時白音大賚還沒有回到赤峰,雖然陶克陶胡對白音大賚兇殘好殺的作風非常不滿,但兩人畢竟是一同起事的同伴,又一起數次的出生入死,當然不能放棄白音大賚自己逃走,於是陶克陶胡才依就守在營地裡,等着白音大賚回來,只是吩咐士兵將戰馬都備好馬鞍,掛好武器和其他的物品,以便隨時都可以出逃。

結果一直等到了下午,白音大賚都沒有回來,但人民軍的大隊人馬卻趕到了赤峰,同時又到了一輛猛士車,並向陶克陶胡的營地發動了進攻。

雖然陶克陶胡不想放棄白音大賚,但到了這個時候,也不能留在營地裡等死,因爲他心裡十分清楚,只靠這麼一點兵力,是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營地,因此陶克陶胡下令撤出營地。由於蒙古騎軍早就做好了逃走的準備,動作到也十分迅速,上馬就可以離開,而且戰馬得到了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並啃食了一些青草,馬力也恢復了不少,於是陶克陶胡率領蒙古騎軍逃出了營地。

而這一次,陶克陶胡的目地是自己的家鄉,哲裡木盟郭爾羅斯前旗。這一次出兵,陶克陶胡可以說是損失慘重,現在手下僅僅只有200餘騎了,肯定是無法再戰下去了,因此現在陶克陶胡能夠去的地方只有家鄉,因爲他在家鄉還頗有威信力,陶克陶胡自信,回到家鄉之後,以自己在家鄉的號招力還可以再拉扯起一支隊伍,並且獲得當地蒙古貴族的財力支持,這樣還可以捲土重來。

不過陶克陶胡帶走的只是蒙古士兵,而原來留守營地的土匪卻沒有帶,一來是沒有那麼多的馬匹,蒙古騎軍多餘的馬匹只有80餘,而留守營地的土匪卻有近300人,根本不可能讓所有留守營地的土匪都騎馬逃走,二來陶克陶胡也從來沒有把這些土匪當作自己的部下,只是在當初收容殘兵時順便收納的,留下來也只是湊人數,因此現在陶克陶胡要返回家鄉,他當初在家鄉聚衆起事,就是爲了抗擊清廷的“墾荒”計劃,維護蒙古人的利益,當然不能帶着這些漢族人,扔下也就扔下了,就讓他們自生自滅。

本來土匪們就沒有什麼戰鬥意志,蒙古騎兵一撤,就更是無心戀戰了,如果是在東北地區,土匪們也許還會一鬨而散了,逃進深山老林裡,但這時是在蒙古境內,人生地不熟,又沒有馬匹,在蒙古草原上沒有馬匹就等於是沒有了半條命一樣,而人民軍可是有騎軍的,因此就算是逃出去也是死路一條。於是土匪們只能一邊咒罵把自己扔下的蒙古人,一邊放棄抵,向人民軍投降。

最終人民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土匪的營地,攻佔了赤峰。到這一天晚上,戰鬥基本結束,各路追擊的人民軍騎軍也陸續歸來,並且給歐陽隆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蒙古軍的首領之一,白音大賚在戰鬥中被擊斃,屍體也經過了其他俘虜的確認。

白音大賚在蒙古騎軍中是僅次於陶克陶胡的首領,他在戰上被人民軍擊斃,具有很大的像徵意義,表示人民軍雖然沒有全殲蒙古騎軍,但也給予了他們重創。

雖然己經拿下了赤峰,但沿途的堡壘還是要繼續修建,畢竟陶克陶胡己經逃走,從他在蒙古地區的號招力,是絕對有能力再拉起一支隊伍,捲土重來,因此由朝陽縣到赤峰的這條補濟線必須保證安全,該建的堡壘自然還是要建的。不過歐陽隆興也就沒有必要在修建堡壘的地方等待,於是就在第二天一早,歐陽隆興只留下一個營的兵力,繼續監督完成堡壘的建設,而歐陽隆興帶領着其他的人馬,趕到赤峰,與張作霖匯合。

赤峰雖然屬於蒙古地區,但歷史頗爲悠久,早在戰國後期,燕國就在赤峰南部構築的燕北長城,以防東胡的侵略,並設立右北平郡;在宋遼時期,赤峰地區曾是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兩大都城遼上京和遼中京均設立在赤峰附近,因此現在赤峰地區雖然沒有城牆設施,但卻有大量的人員在這一帶地區定居,並且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建築,同時也有大量的牧民在這一帶地區過着遊牧生活,可以說赤峰地區是一個人員定居、遊動混居的地帶。

陶克陶胡、白音大賚、杜立三等人在赤峰駐紮時,是自己扎帳蓬建營地,現在這個營地己被人民軍佔據,而且人民軍也計劃在這裡長期駐守,因此歐陽隆興決定以這個營地爲基礎,修建一座較大規模的堡壘,供人民軍駐紮。

而在三天之後,歐陽隆興收到了秦錚的命令,向赤峰附近的蒙古各盟: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哲裡木盟、錫林郭勒盟遞交了華東**的公告,向他們宣告人民軍擊敗陶克陶胡、擊斃白音大賚,並已佔領赤峰地區的消息,同時也表示,華東**並不希望和蒙古各盟進行戰爭,而是和平相處,互惠互利,並且又聲明蒙古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任何試圖將蒙古分裂出中國或是推動****的行爲,都將不被華東**認可,並視爲與華東**爲敵。同時希望各盟派人到赤峰來和華東**會談協商雙方和平相處的事宜。

這份公告的遞交,就意味着華東**正式將勢力伸入蒙古地區,並且旗幟鮮明反對****,即有威脅也有警告,給蒙古各盟帶來了極大的震攝力,畢競蒙古地區雖然落後,但並非是一個完全封閉,人民軍擊敗俄軍的消息,多少也傳到了蒙古各盟,當然有的盟知道得多一些,有的盟知道得少一些而己,另外人民軍擊敗陶克陶胡、擊斃白音大賚的消息也基本在各盟中傳開。

蒙古各盟對公告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對華東**的公告十分憤怒,認爲這就是在以武力相威脅,根本就不用和華東**進行會談,而是各盟聯合起來,組建聯軍,和華東**決一死戰;也有的認爲現在華東**的兵鋒太強,連俄國都不是華東**的對手,蒙古各盟就算聯合起來,和華東**對決的勝算也不大,不如先和華東**進行會談,看他們到底是作何打算,再做決定。

而公告發出之後,華東**暫時沒有再管各盟的反應,而是全心全意的進行建設,等將所有的堡壘都建好之後再說,只要人民軍能夠在蒙古地區內保持存在,就不用擔心各盟的態度。

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六一一章 滿洲里戰役(四)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三章 制度(二)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二一三章 青島攻略(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