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

軍委對這個計劃並沒有異議,並且還把錦州指揮部的兵力增加到了2個團和一個騎兵營,再加上原有的兩個守備團,現在錦州指揮部的總計兵力己經達到了1.2萬左右,己經相當可觀了。

進攻赤峰的兵力是張作霖的團,以及另一個步兵營,另外從騎兵營裡抽調2個騎兵連,因爲張作霖的團裡本來就有2個騎兵連,因此這樣實際參戰的有4個騎兵連,大約600餘名騎軍,再加上3輛猛士車,兵力完全足夠了。不過另外人民軍還帶上了1000餘俘虜,以及大量的車輛。

果然,人民軍從朝陽縣出擊之後,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但人民軍也沒有一鼓作氣的直搗赤峰,只行進了大約30公里,就停了來,挖土裝袋,釘木成樁,就地展開了建設。

人民軍的建設工程相當迅速,而且加上人手充、材料也十分齊備,當然建設工程的施工也並不複雜,主要的牆體是用砂袋堆砌而成,當然在砂袋牆中打入兩排木樁,因此僅僅只用了3天時間,一座邊長大約50米的方型小型的堡壘就己經初據雛形。而就在第10天的時候,一座大約可以容納5-600人的堡壘建成。

人民軍留下了一個連在堡壘中駐守,才重新出發,而這一次仍然是在行進了大約30公里之後,再次停了下來,開始了建設。而且由於有了建造第一座堡壘的經驗,因此這次的建設,速度還要加快一些,於是在第9天的時候,堡壘建成了。而人民軍在重新開拔進行了差不多的距離,又一次停了下來,開始建造第3座堡壘。

這一下蒙古軍的首領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也坐不住了,在錦州之戰失敗以後,兩人率領着殘兵逃回到赤峰,由於這時人民軍停止了進攻,因此也給了兩人以喘息之機,於是兩人趁機收隴了部份敗散的土匪,同時又派人回家鄉去新招募了一些人手,現在兩人己經收隴了大約300餘名土匪,同時又招募到共計大約1200餘名蒙古騎兵,並且依舊在赤峰駐紮,打算重振旗鼓,捲土再來。

不過兩人也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可能與人民軍正面抗衡,只能夠採取偷襲的戰術,不過人民軍在朝陽縣的守備十分嚴密,根本無懈可擊,因此兩人只能無功而返,但就在這時,人民軍發動了對赤峰的進攻。

而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商議認爲,想守住人民軍的進攻是不可能的,畢競雙方的實力、火力差距太大了,因此只能採取避其鋒芒的戰術,放棄赤峰,任由人民軍佔據赤峰,然後充份發揮騎軍機動力強、速度快的優勢,襲擊人民軍的後勤補濟運需隊,只有這樣纔能有效的對抗人民軍。

但人民軍並沒有照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商定的劇本演下去,他們並沒有直接進攻赤峰,而是在沿途修建起堡壘來。一開始兩人只是覺得有些奇怪,但兩人親自帶領軍隊,趕到堡壘附近觀看之後,也都不禁大吃一驚,而且如果堡壘按照這種間距,一直修到赤峰去,那麼兩人制定的襲擊後勤戰術將基本破產,因爲有了這些堡壘,卻麼自己的行蹤就再也很難以隱藏了,這就讓襲擊運需隊的戰術大打了折扣,畢竟襲擊戰術成功的前提是突然性和隱蔽;而由於堡壘之間的距離太近,運輸隊也可以隨時躲進堡壘裡,這就更增加了襲擊的困難。

雖然這種堡壘的結構並不複雜,而且堅固性也很一般,但對付騎軍的進攻卻是十分有效的,因爲再好的戰馬也不可能越過3米高的牆壁,而蒙古騎軍也缺少重武器,何況人民軍還有強大的火力,因此現在兩人所統領的騎軍隊伍,恐怕連一座堡壘都攻不下來。

而儘管由於爲了修建堡壘,使人民軍的推進速度變得十分緩慢,但也不會需要太長的時間,畢竟修建這樣一座堡壘,也僅僅只要10天左右的時間,而從朝陽到赤峰,最多隻用修建5、6座堡壘就夠了,何況這時人民軍己經完成了3座堡壘的建造,也就是說,只需要再用大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人民軍就可以將堡壘一直修到赤峰,從而徹底確保這條運需線路的安全。

於是在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商議之後,決定只能夠冒險出擊,因爲再這樣等下去,只能夠坐以待斃,如果冒險出擊,說不定能夠抓住人民軍的漏洞,如人民軍在建造堡壘時,放鬆了警嚴,也許可以給蒙古軍以可趁之機的,並且爲蒙古軍贏得一絲轉機。

但人民軍並沒有給蒙古軍留下一絲機會,雖然修建堡壘的工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但人民軍的警戒卻絲毫也沒有放鬆,或者說在採用這個計劃之前,人民軍早就預料到了蒙古軍會採用這樣的戰術。因此在修建堡壘的工地外圍佈置了嚴密的警戒,甚致每隔兩個小時都會放飛一架無人機,在周邊20公里的範圍內巡視一番,在這種情況下,蒙古騎軍幾乎根本不可能偷襲得手。

結果也是如此,儘管是在黑夜中,但在蒙古騎軍靠近到距離堡壘大約20公里的位置時,就被人民軍發現。其實歐陽隆興一直都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在出擊之前,他就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蒙古騎軍無所作爲,那麼人民軍就這樣穩紮穩打,步步推進到赤峰去,然後在赤峰和蒙古騎軍決戰;而如果蒙古騎軍在中途對人民軍發動襲擊,那麼自己正好可以將計就計,好不容易抓住了蒙古騎軍出擊的機會,集中兵力圍殲蒙古騎軍,就算是不能圍殲,也要咬住蒙古騎軍不放,儘可能的多殲滅蒙古騎軍。

於是在發現蒙古騎軍之後,歐陽隆興立刻着手開始佈置,首先下令步軍佈置防禦陣地,而騎軍部隊和猛士車則暫時按兵不動。

蒙古騎軍向人民軍工地發動進攻之後,很快就遭到了人民軍的猛烈阻擊,儘管蒙古騎軍分從多路發動襲擊,但人民軍的防禦幾乎無懈可擊,在每一處可能的漏洞都佈置了防守的兵力,讓蒙古騎軍找不到一點空隙,反而在人民軍猛烈的火力阻擊下,傷亡了百餘人。當然這樣一來,人民軍也無法完成對蒙古騎軍的圍殲。

激戰了大約1個小時之後,陶古陶胡從各路進攻的軍隊報回來的消息得知,人民軍早有防範,蒙古騎軍的進攻不利,也知道不可能突破人民軍的防線了,於是只好下令收隴軍隊,準備撤軍。但就在各路蒙古騎軍聚隴之後,歐陽隆興也終於等到了一直在等待的好機會,於是果然的下令騎軍和猛士車出擊,向蒙古騎軍發動進攻。

聽到了在黑夜之中“隆隆”的馬蹄聲傳來,並藉着月色看到了影影綽綽的騎軍身影向自己衝殺過來,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也大吃了一驚,意識到情況危機,而且在黑夜之中,兩人也不知道人民軍到底派出了多少騎軍,因此也不敢和人民軍交戰,立刻下令撤退。

但蒙古騎軍撤退還不到1公里,只見迎面傳來一陣悶雷般的轟鳴,前方突然亮起了6團刺眼的亮光,衝在前排的10餘名騎士因爲眼睛被亮光刺得睜不開,失去了在馬背上的平衡,跌落下馬來。

而還沒等蒙古騎軍反應過來時,“嗒嗒嗒嗒”三道閃亮的火舌迎面如狂風暴雨般橫掃過來,頓時人喊馬嘶,人仰馬翻,身體倒地的聲音不絕於耳,整個隊伍也都大亂了起來。

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明白,又遇到了人民軍的那種怪車,由於這種怪車無馬拉動,但卻可以奔馳如飛,而且刀槍不入,火力強大,在上一次戰鬥中,給兩人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像,而今晚人民軍又出動了這種怪車,並且還是攔在蒙古騎軍撤退的路線前方,顯然這是給蒙古騎軍設下的一個圈套。

到了這個時候,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都意識到了嚴重的危機,那還敢再猶豫,兩人立刻決定,分散逃走,回赤峰去匯合。

但這次人民軍顯然是不打算放過他們,騎軍也分成兩批,在猛士車的帶領下,死死的咬住蒙古騎軍、緊追不放。雖然在追擊的途中,蒙古騎軍不斷的分散,但人民軍也隨着分散,連分散成排、排分散成班,但始終緊緊追擊着蒙古騎軍,一刻也不放。

而在這追擊之中,蒙古騎軍卻漸漸有些體力不支了,畢竟蒙古騎軍是趁夜襲擊,在戰鬥開始之前,就己經趕了不少路,而且在進攻人民軍的陣地,又消耗了不少的人力馬力,而人民軍騎軍卻一直都在養精蓄銳,以逸待勞,何況還有猛士車,時而跟在後面開槍射擊,時而加速衝到前面去攔截,因此有不少蒙古騎軍被人民軍騎軍追上,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其實這個時候蒙古騎軍的總人數還在人民軍騎軍之上,但這時雙方的體力、士氣、精神均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蒙古騎軍在近身交戰中也不是人民軍騎軍的對手,被殺得紛紛落馬身亡。

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作者發言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二章 制度(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