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

就在人民軍攻佔瀋陽,並且開始重新佈置東北地區的兵力分配時候,另一場博弈也在北京展開。

瀋陽戰役的結束,對整個遠東的局勢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甴其是對於正在聚集艦隊,組織兵力赴遠東參戰的英法兩國,因此他們制定的戰爭計劃中,駐守瀋陽的俄軍是有十分重要的牽制作用。但英法兩國都沒有想到,30萬俄軍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在擁有堅固工事的情況下,僅僅只堅守了5天時間,就被人民軍全部殲滅,從此以後,人民軍也再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從容的迎戰聯軍的進攻。這也等於是英法兩國還沒有出兵,就先輸了一局,因此英法兩國必須要想辦法挽回一城。

於是就在瀋陽戰役結束的第3天,英法日俄四國駐淸廷公使聯名向淸廷發出一份外交公文,正式邀請清廷加入四國組成的反華東政府聯盟。並且給清廷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承諾在戰爭結束以後,將東北、山東的領土均交還給清廷,恢復到1900年前的狀態,俄國還單獨承諾,可以就中東鐵路的利益分配和清廷進行談判,同時英法兩國還確認向清廷提供價值5千萬英鎊的低息貸款,保證清廷參戰之後的軍費,並且將一部份關稅權力交還給清廷等等。

其實將清廷拉入到四國的反華東政府聯盟,是英法兩國早就設定好的計劃,因爲淸廷畢竟是現在中國的合法政府,並且在中國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如果清廷也加入到四國的反華東政府聯盟,那麼這場戰鬥中,四國組成的反華東政府聯盟在法理上就具有正當性,這在政治上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按照英法兩國的計劃,戰爭開始之後,將從日本抽調6-8個師的兵力,在長江口登陸,沿大運河向山東進攻,對華東政府形成南北兩線的夾擊之勢,但這個計劃也需要清廷的參與才能夠實施。

不過原來英法兩國是計劃在兩國組成的聯合艦隊到達遠東之後,再勸說清廷加入。因爲清廷過早的加入反華東政府聯盟,很有可能會遭到華東政府的率先攻擊,以目前淸廷的實力,當然肯定是抵抗不了華東政府的。而且當英法兩國組成的聯合艦隊到達遠東之後,也有足夠的威攝力。

但在瀋陽失守,駐守瀋陽的俄軍全軍覆沒之後,清廷的地位也就更顯得重要,而且爲了抵消失去瀋陽的不利影響,並提振日、俄兩國對戰爭的信心,邀請清廷加入四國組成的反華東政府聯盟,也就必須要提前了。

而對於淸廷提前加入反華東政府聯盟的風險,英法兩國也進行了評估,認爲其中的風險並不大,因爲清廷的體量實在太大,華東政府或許可以輕易的攻佔北京,但要徹底滅掉清廷,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而且清廷畢竟還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根基儘管有所動搖,向還是有很深的基礎,一但華東政府發動以滅亡清廷爲目地的戰鬥,必然會給自己樹立起一批新的敵人。在東北戰場尚未完全結束,又面臨着英法兩國聯軍的大軍壓境情況下,因此華東政府的領導者只要不是頭腦發熱,是不可能再對清廷發動戰爭的。

原來在英法兩國宣佈參戰以後,就在清廷內部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對華東政府河湖根據地的圍剿戰鬥失利之後,以滿族新貴爲代表的主戰派本以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這時似乎看到了希望,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有一些中下級官員向清廷上書,建議清廷加入四國組成的反華東政府聯盟,共同對抗華東政府,以試探朝廷的態度。

清廷對此並不爲所動,因爲慈禧、光緒都清楚,洋人是靠不住的,現在海外華人就在臥榻之側,而英法日俄卻都是遠在千里之外,清廷一但有親舉妄動,恐怕會立刻遭到滅頂之災,而還有幾名老成持重的軍機大臣,如慶親王、張之洞、袁世凱等也認爲在戰事結果未明瞭之前,清廷決不能輕易的表態站隊。因此都沒有把這當一回事。

但四國駐淸廷公使聯名向淸廷發出了邀請的外交公文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主張參戰的滿族新貴們頓時活躍了起來,一面頻頻上書淸廷,要求清廷參戰;一面是紛紛約見四國駐淸廷的外交人員,大談清廷應對四國進行支持,這不僅是爲參戰造勢,同時也是挾洋以自重。而這時清廷也不能再輕視,因此責令袁世凱和四國公使協商,又命張之洞協助袁世凱。

清廷對河湖根據地的征剿失敗以後,袁世凱卻成爲最大的贏家,不僅官復原職,並且仍然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練兵會辦大臣,還又擔任了總理府衙門大臣,並且在軍機處的排位也僅次於慶親王和張之洞,列在第三位,如果只以官職來看,己經超過了當年的李鴻章,畢竟當年李鴻章可不是軍機大臣,因此這樣的差事自然是落到袁世凱的頭上。

而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之後,袁世凱也不禁頭大如鬥,因爲這可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其實在此之前,英、法兩國的公使都在私下和袁世凱見過面,積極勸說袁世凱出頭影響清廷,加入四國組成的反華東政府聯盟,並且也許給袁世凱不少的好處。

袁世凱十分清楚,這灘子渾水可不是好過趟,如果自己答應英法兩國的要求,必然就會得罪華東政府,但這一頭卻是洋人,還是四國一體的洋人,這兩邊可都不是袁世凱能夠得罪的主,因此對英法兩國的要求,袁世凱也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希望混過去。但現在清廷下旨了,袁世凱也混不過去了,也只能硬着頭皮,和張之洞一起,接見了英法日俄四國的公使。

不過在接見四國公使之前,袁世凱先和張之洞進行協商,確定了和四國公使會談的基調。兩人都認爲在局勢沒有明朗之前,清廷最好還是保持中立,不要輕易站隊,畢竟風險太大,兩邊即是清廷惹不起的,因此萬一站錯了隊可就是滅頂之災。 當然,如果清廷這次一定要選邊站隊,那麼兩人也不能做決定,決不能替清廷揹着這個鍋。

於是雙方會面之後,英國公使朱爾典首先道:“張中堂、袁中堂,五天前我們英法日俄四國聯合向清國政府提議,希望清國政府能夠加入我們四國組成的反擊華東政府同盟,我們認爲這是符合清國利益的,不知道清國政府考慮得怎麼樣了?”

袁世凱和張之洞互相看了一眼,張之洞搖了搖頭,道:“公使先生,這個朝廷還沒有決定啊。”

法國公使顧瑞道:“怎麼還沒有決定,都己經5天時間了,而且現在華東政府是清國最大的威脅,因此和我們一起對抗華東政府,還有那麼多的優厚條件,這是絕對對清國有利的事情,我不明白爲什麼清國政府還沒有做出決定來。”

張之洞不緊不慢道:“公使先生,此舉關係重大,朝廷也不能不謹慎從事啊,豈能輕率決定,區區5天時間,那裡就能夠決定呢!”

日本公使阿部守太郎道:“那麼不知清國政府還需要考慮多少天呢?”

張之洞道:“那可不好說啊,也許10天8天,也許10天半個月,都是有的。”

俄國公使璞科第怒道:“我看你們分明是在有意拖沿,不行,今天必須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

袁世凱“哼”了一聲,道:“各位公使今天是來和我們協商,還是來強迫我們答應呢?”

朱爾典趕忙道:“當然是協商的,那有強迫的道理,剛纔璞科第公使只是有些着急了,並沒有惡意,還請兩位中堂見諒。”

張之洞呵呵笑道:“好說,好說,慰亭,此言就休要再提了。”

袁世凱道:“張中堂見教得是。”

朱爾典又道:“不過剛纔顧瑞公使所說的確實沒有錯,打擊華東政府是絕對符合清國的利益,因此我們認爲清國沒有拒絕的理由,不理解爲什麼現在還沒有決定呢?用你們的話說,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村了。” 頓了一頓,又道:“如果清國政府還有什麼疑惑或者是擔心的,今天不妨可以儘管提出來,我們也好解釋清楚。”

袁世凱沉呤了一會兒,才道:“好吧,公使先生剛纔所說的確實有道理,華東政府也確實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實在是恨不能除之而後快,而且各國給我大清提出的條件也確實優厚,不過幾位公使,我就實話實說,海外華人現在割據山東,離京師不足500裡,而日、俄兩國的軍隊己被海外華人擊敗,日軍退守到朝鮮半島,俄軍退到滿洲里,而英法兩國的艦隊尚在千里之外,如果朝廷答應加入四國聯盟,海外華人必會立刻起軍,直搗京師,那時誰人來救援京師?是日軍、俄軍還是英法兩國的艦隊。”

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九十三章 天津戰役(六)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