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

不過張作霖也知道,這批步槍並不好拿,不僅是拿了就要真給人民軍買力做事,而且還要接受人民軍的監管,派來的那一個連,在名議上是協助自己剿匪,並訓練軍隊,但實際就是人民軍派到自己這裡來的監軍。而且自己還不能拒絕,畢竟自己己經投靠了人民軍。

雖然張作霖以前接受清廷的招安之後,仍然保持着相當大的獨立性,但那時由於當時東北的局勢大亂,而清廷自身的勢弱,地方官員還需要倚仗張作霖的部隊保持地方的安定,因此張作霖還有一些底氣和清廷討價還價,而在人民軍面前,張作霖卻己沒有多少底牌,只能夠接受,畢競人民軍不是清廷,可要比清廷強勢得多。

於是張作霖也只能道:“多謝邱司令。”

邱亞輝也點了點頭,雖然他還十分年輕,才30出頭的年紀,但經過了這幾年大陣仗的歷練,現在己是手握數萬軍隊,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早己不是剛穿越時的毛頭小孑,剛纔張作霖臉上變化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己被邱亞輝發現。因此張作霖的心態,邱亞輝大體也能體會一二。

其實邱亞輝的考慮要比張作霖的格局大得多,雖然現在張作霖的實力在東北地區的土匪、保險隊中己屬首屈一指,但畢竟只是其中的一支,並沒有質的飛躍,另外如杜立三、馮麟閣、金壽山這樣的大股勢力,其實力也不在張作霖之下。邱亞輝要利用張作霖的隊伍剿匪,但並不是玩借刀殺人的把戲,讓張作霖和其他土匪、保險隊拼個兩敗俱傷,而是要把張作霖打造成一把利刃,因爲現在東北他區的土匪多如牛毛,要將土匪全部消滅至少需要1、2年時間,而且在未來至少半年時間裡,人民軍的主要精力是對付英法日俄聯軍,因此剿匪的任務還需要倚重張作霖的隊伍。那麼適當的增強張作霖的實力,讓張作霖對其他的土匪、保險隊勢力有絕對的優勢,也是應該的。

而且邱亞輝也並不擔心張作霖會藉機坐大,因爲還是那句,華東政府不是清廷,張作霖可以借剿匪之機擴大自己的實力,但要取代華東政府,成爲這個時空的東北王是不可能的。因此別說是送給張作霖500支步槍,就是送給他5000支步槍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人民軍的數量是以10萬計,而且還裝配了大炮、裝甲列車、飛機等武器,這是張作霖所望塵莫及的。

實際上還不用這麼複雜,只要控制住對張作霖的子彈供應就行了。對於土匪、保險隊勢力來說,槍支的數量多少隻是一方面,有沒有足夠的子彈供應,也是實力的一部份,因爲各土匪、保險隊勢力都不可能自己生產子彈,只能靠購買獲得,但這又受自身的資金、供應渠道的限制。

現在張作霖的隊伍裝配的新式步槍主要是漢陽造88式步槍和日本30式雨村步槍,但前者的口徑是7.92毫米,後者是6毫米,而人民軍打算送給張作霖的是俄製m1891莫辛納甘步槍,取得了瀋陽戰役的勝利之後,人民軍繳獲的俄製m1891莫辛納甘步槍就有20萬餘支,子彈多達數百萬發,因此拔調一批給張作霖,不過是九牛一毛。

不過m1891莫辛納甘步槍的口徑是7.62毫米,和漢陽造88式步槍、日本30式雨村步槍的子彈是不能通用的,因此只要人民軍切斷了對張作霖的子彈供應,再多的步槍就成了燒火棍。其實漢陽造88式步槍和日本30式雨村步槍的子彈,華東政府也有相當量的庫存,都可以供應給張作霖,但這就要看張作霖的剿匪表現如何了。

而派一個連到張作霖的隊伍裡,當然有監視張作霖的用意,但這同樣也是的增加張作霖實力的一種方式。雖然一個連的人數不多,但卻配備了6門60迫擊炮和9挺通用機槍,另外還有18具擲彈筒,這樣的火力對土匪來說絕對是足夠強大的,因此有了這一個連的加入,再加上張作霖對其他土匪,地理環境的熟悉,那麼對其他的土匪或保險隊勢力將具有絕對的優勢。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向張作霖展示人民軍的實力,別看只是一個連的兵力,但火力己經足以強大到了讓土匪們絕望的程度,那麼張作霖想和人民軍翻臉,就要好好掂量一下。

總之,如果張作霖是真心歸附人民軍,那麼這些條件要求當然是對張作霖有利,但如果張作霖歸附人民軍只是權宜之計,或是打算借人民軍來發展自己的力量,爲將來再脫離人民軍作準備,當然就不利了。

雙方很快就談好了歸附的條件,從此以後張作霖的部隊將正式改名爲人民軍新民府大隊,由張作霖任大隊長,孫烈臣任副大隊長,下設分隊長和小隊長等職務,由張作霖自行任命,人民軍並不干涉。而人民軍首先給張作霖的部隊提供500支m1891莫辛納甘步槍,每支步槍配100發子彈。張作霖也十分高興,其實對人民軍來說,100發子彈並不算多,還不到2個基數,一場戰鬥也許就全打光了,但對張作霖的隊伍,100發子彈可不算少數,足可以打2、3場戰鬥。

於是張作霖一行人在瀋陽住了一夜,第二天人民軍將選好的500支m1891莫辛納甘步槍交給張作霖,每支槍的成色都不錯,至少在七成新以上,並且還配了專用的刺刀,而派駐的一個連也選好,加上迫擊炮和機槍部隊,共計有200餘人。以後張作霖的部隊與人民軍的聯繫,就由這個連付責。

而在一夜的時間,張作霖也給人民軍提供了一份東北土匪、保險隊的名單,列出30餘名土匪或帶有一定土匪性質的保險隊,並列出了6名應該首先征剿的土匪勢力,而排名第一的是中安堡的金壽山。

其實張作霖這樣安排,多少是有些公報私仇,最初張作霖是在岳父趙恆昌的資助下成立保險隊,保險區從趙家廟至中安堡一帶。而當時在中安堡一帶己有一個保衛地面的聯莊會大團,其首領更是金壽山。因此張作霖將中安堡也納入自己的保險區,自然觸動了金壽山的利益,於是引發了金壽山對張作霖的恨意。爲奪回地盤,金壽山勾結俄國人,在1901年春節時突襲張作霖。而張作霖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好丟盔卸甲地冒着風雪,帶着家眷,在湯玉麟、張四飛等人的協助下,連夜逃出了中安堡。張學良就是在這次逃亡的途中出生的。後來張作霖輾轉來到八角臺,並和張景惠合併,才恢復元氣。

雖然後來張作霖的實力大漲,並接受了清廷的招安,但金壽山的實力也不弱,並且依附於俄國,張作霖一時到也不敢輕易動他,而日俄戰爭開始之後,金壽山又投靠到日本一方,張作霖對他還是投鼠忌器。而現在日本、俄國均被人民軍擊敗,張作霖又搶先一步,投靠了人民軍,又奉人民軍之命繳匪,自然是將金壽山列在第一位。

另外這是張作霖投靠人民軍之後分第一戰,張作霖也想打一個漂亮仗,在人民軍面前顯示一下自已的本事,但對手選弱了,也顯不出自己的能力,金壽山是東北土匪中實力較強的,雖然還不及張作霖,但也相差得不多,不過現在張作霖得到了人民軍支助的500支步槍,實力大增,再加上有一個連的人民軍助戰,張作霖也認爲有足夠的把握可以擊敗金壽山,因此首先就拿金壽山來開刀。

而邱亞輝對此到也沒有什麼異議,金壽山和張作霖之間的恩怨,他也瞭解一些,不過只要是土匪就是要繳滅的,誰先誰後都無所謂。

見邱亞輝不反對自己的安排,張作霖也十分高興,又向邱亞輝說明,人民軍派駐的那一個連暫時先不回新民府,而是到八角臺去。八角臺也就是舊時空裡的鞍山市檯安縣,現在也是張作霖的駐紮地,張作霖的大部份軍隊以及家屬都在八角臺。另外金壽山的駐地中安堡是舊時空的鎮北市中安鎮,距離八角臺約45公里,因此要打金壽山自然是從八角臺出兵要好得多。

邱亞輝則表示剿匪事宜都由張作霖決定,人民軍並不干涉,而且人民軍派駐張作霖部的一個連也聽從張作霖的指揮。於是張作霖立刻對自己帶來的人員做了相應的安排,由自己和孫烈臣帶着人民軍直接去八角臺駐紮,而讓湯玉麟、張四飛兩人帶10名士兵返回新民府,因爲張作霖在新民府也還駐紮着一部份軍隊,金壽山的實力不弱,儘管現在張作霖的實力大增,但要對付金壽山,也是要全力以赴才行,因此必需要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至於調走軍隊之後,新民府的守備就空虛下來,不過張作霖並不擔心,一來是張作霖己將大部份的物資都撤走了,新民府丟了也不會有大的損失,二來可以請人民軍幫着守衛一段時間,這也是向人民軍表示自己並沒有二心,連老家都可以交給人民軍。

當天下午,張作霖帶着軍隊,離開了瀋陽。

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七章 移交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八七 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