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馬

黃權與許靖、張鬆等人不同,黃權既曾是蜀中之望,又曾掌兵權,因此他必然是漢王最擔心的益州舊部之一。

黃權若帶着家丁,學張鬆去救援漢王府,或者去尚書檯援助荀彧,或許能夠自證清白。但自證清白之後呢?以他的身份,終究還是不能令漢王放心的。劉徵當初殺楊懷等人,而釋黃權不過是借重黃權的聲望罷了!入主益州之後,黃權雖然位爲光祿勳,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利,也並沒有得到真正的任用,雖然黃權對川蜀兵馬賦稅,民情風俗十分了解,

但這些卻都沒有施展之處。

從劉徵的角度來說,他也不得不防益州舊部,因此必須架空黃權。但從黃權的角度來說,他還正當盛年,不想就這樣渡過一生,因此他需要一個更加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需要建立更大的功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黃權留在成都所發揮的作用,肯定不會比他離開成都更大!他相信成都城中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有他無他,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一旦荀彧平定成都內亂,他的生活無非又

回到往日一樣,只是在漢王心裡多了一點信任而已。因此黃權才趁亂不辭而別,將家人都留在成都作爲人質,以表明心志。而他自己則孤身出了成都,欲去建立更大的功績。黃權在益州各地還是有影響力的!現在益州各郡動盪不安,南中四郡已經完全不爲漢王所有,正是黃權展現才能的時候,他當然不願繼續留在成都,可若不乘亂出走,一旦四處亂起,成都四門緊閉,他就

更加沒有機會了。即便荀彧會因爲他幫助平定成都之亂而信任他,可漢王遠在八百里外的江州,黃權如何得到漢王真正的信任和重用呢?

荀彧讀罷黃權書信,嘆息了一聲,於是上前拱手道:“黃公衡既有此意,夫人請放心安居府中,荀彧不敢攘擾!”

於是荀彧只是留下了幾個衛士,以示監視之意,並沒有將黃權家小收押。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荀彧立即令各尚書安撫城中百姓,又令程畿暗查城中是否還有不軌之徒,自己則與陳羣一同前去漢王府稟報。

馬雲祿聽到荀彧已經完全掌控了成都,這才道:“有令君在,漢王可以無憂!雲祿代漢王謝過諸位了!”

一衆公卿大夫不敢受,紛紛拜道:“我等但盡綿薄之力,請夫人放心!”

由此成都城中諸事算是告一段落,然而成都之外,眼下卻已經漸有鼎沸之勢!

太中大夫王累、南城司馬孫肇帶着數十騎“僥倖”逃出成都之後,見荀彧並未遣人窮追,這才稍稍喘息了一口氣。

二人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敗的如此倉皇,原本以爲機會很大的事情,現在卻吃了敗仗,不過王累遠還沒到死心的地步!

當日在王謀府王累提出了上中下三策,現在上策已經落空,但他還有中、下二策。

穩定了心神的王累,並沒有感到絲毫恐懼,孫肇卻是已經有些懼怕了。原本好歹也是南城司馬,職位雖然不算高,但畢竟手中有兵,現在身邊已經只剩下幾十人而已。王累見孫肇有些神情失落,於是說道:“孫將軍不必氣餒,我已傳令新都張休、李盛,二人所部兵馬不下八千,眼下正往成都趕來,速速送我前去與二人會合,復攻成都不遲!眼下成都慌亂,人心不穩,

守備必然空虛,若一鼓作氣,未必不可轉敗爲勝!”

孫肇不知道王累還有後手,聽了這話,頓時又有了信心,於是便又帶着手下護送王累往新都方向迎去。

行至半道,已見前方火光磷磷!王累遣人前去探查,果然正是張休、李盛二人兵馬!王累急忙帶着孫肇前去與二人會合。

張休、李盛二人將兵向前,見王累到來,一副落魄之相,左臂還有箭傷,不禁大驚道:“累公緣何如此之狀?”

王累故意大聲道:“荀彧、陳羣叛上作亂,已據成都!若非某拼死殺出,幾不得生!二位將軍來的正好!速速與我一道,前去絞平逆賊!”張休、李盛二部兵馬雖然足有八千之衆,但這八千人中二人的親信,並且知曉今夜行動的不過千餘人,其他人都一無所知,只是聽從主將命令而已。王累的話正是要說給那些一無所知的士兵聽的,不然如

何能調動這些人馬?

王累本來想先定下成都之後,再脅迫這些人順從,但現在只能以謊言誆騙衆人。一衆士兵哪知真假,荀彧、陳羣“叛上作亂”的消息往後傳去,很快便將將士們鼓動起來。

現在漢王劉徵還在江州,新都主帥徐晃也不在,黑白都不過是憑王累一張嘴,再加上張休、李盛在軍中的親信,一傳十十傳百,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從現在大衆心理學的角度來將,羣體是無意識的,這也是爲何經常能夠看到一個不起眼謠言便可以蠱惑無數人。

三人成虎,真假已經不重要,士兵們只管聽上級命令便是。

張休、李盛自然知道王累說這話的意思,於是故作大驚道:“竟有此事?衆將聽令!加速行軍,隨本將速去成都平叛!”於是王累又糾集了一衆人馬,與張休、李盛、孫肇一同徑往成都而去!王累心裡知道,現在雖然又有了八千兵馬,但這八千人只有一擊的機會!如果不能在新都大營其他兵馬趕來之前拿下成都,這些人必

然會發覺事情有假,如此這八千人大部分便不能爲自己所用了!

成都四門守備原有四千八百人,加上成都尉緹騎二百,整數五千,這是成都常備的守備力量。現在南城營已經能完全失去,荀彧能夠用的便只剩下了四千人。

成都不是一座小城,原本守城是可以以少數兵力抵抗多數兵力,但也有另外的一衆情況——一旦城池過大,少數兵力的劣勢便會凸顯出來,那就是兵力會極度分散,現在對荀彧來說便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何憑藉四千人,守住偌大的成都城?

第二百二十二章 呂丘劫道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鐵鎖溝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關張之怒第八百零五章 糊塗雍闓第一百零七章 高順斬將第八百三十七章 隗渠猖狂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六百八十章 荊州刺史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萬金購首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五百章 厚愛之由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轘轅告急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降服叛衆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七百五十八章 窮兇極惡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一百零六章 李儒薦道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殿上交鋒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幹南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片言收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賀齊敗退第三百零七章 西城之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份美味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司馬論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攻守異勢第一千零六章 文聘陳書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出鞘見血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西南塵起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昔日君臣第七十四章 程立投曹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四十三章 壽春獻寶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頒佈新詔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陳兵南郡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鄭興兵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二百零六章 糜竺來訪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五十九章 韓暹進獻通天徑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七百零七章 南中四郡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帶刺玫瑰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杖責蔡揚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軍再敗第七百一十六章 成都情勢第二十八章 董越軍敗回溪第五百九十九章 漢王訪賢第四百零一章 將破未破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兵臨柴桑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馬超搶先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急撤張飛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來使周羣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莊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八百二十章 夫人快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魯肅阻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奔走無路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二將分歧第九百二十八章 無非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