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軍民一心

荀彧不但掛出了王謀、王甫的首級,更以王氏家小性命激怒王累,黃忠不知荀彧用意,不禁問道:“兩軍對壘,令君何故更激怒之?”“黃將軍有所不知!蜀中之人,宗豪甚衆!王氏爲其魁首。當初漢王行綏撫之策,並未傷及蜀中豪族,然今雍愷之徒割據南中,馬秦、高勝起於郪縣,而王氏又叛,與其繼續安撫,不如一朝盡掃!如其不然

,將來漢王出軍中原,必有蕭牆之憂!今激王累,是令其怒而聚蜀中僞附之衆,此拔瘡之先也!”要麼不動,動必清除乾淨,荀彧就是要不斷的激怒王累這樣的人,然後令那些表面上臣服漢王,而實際上懷有異心的人都跟着王累跳出來!反正現在已經有了馬秦、雍愷等人叛亂,到不如趁機全部都收拾

了!這便是“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從劉徵的角度來說,現在也到了清掃後院的時候了!當初剛入蜀中,很多事情多有妥協,而且當時劉徵的力量還不夠強大。

而現在,劉徵已經不僅僅有蜀中,還有漢中、隴右、河西、關中,手中兵馬全部加起來,不下二十萬,即便是蜀中完全亂了,劉徵照樣有實力掃平益州!

無破不立,與其修修補補,不如打碎了重建!現在對劉徵來說就是最好的時機,畢竟短時間了不會有外患。

劉徵在漢中施行了很多新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些新政用到蜀中,雖然也顯示出了一點成績,但總是不如預期,原因就是在推行的過程中有諸多阻礙。比如試才院廣納賢才這一條,便收效甚微,難道蜀中真的沒有人才嗎?肯定不是如此,但各地的人才始終無法冒出尖來,其實就是因爲地方主政者的掣肘。而這些地方主政者,大多都是保留了原來劉焉、

劉璋父子在時的狀貌,使得新政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而這些益州舊吏之中,便多有與王氏一族一樣的地方宗豪。

漢末以來,吏治不振,這就是鮮明的寫照!不單單是劉徵遇到這種情況,劉表在荊州也是如此,孫氏在江東也與地方豪族妥協。南方地區沒有遭遇如北方那樣的大亂,因此地方豪強遠比北方更甚!這也是爲何荊、揚、益三州無論誰主政都會遭遇這

種阻礙的原因。荀彧就是要讓王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報必抗漢王之決心。當然這樣的舉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暫一段時間內,成都必然會遭遇到更大的壓力。好在現在漢王劉徵人在江州,絕大部分兵馬

也都在掌控之中,荀彧相信,以漢王的能力,想要平定這些叛亂,必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現在的局面就是,荀彧在成都盡力將蜀中之瘡挑開,然後就等着漢王動手“醫治”。

劉徵坐守江州,其實也是這番用意,很多人不清楚,但荀彧心如明鏡!君臣相知,莫過於此!黃忠聽明白了荀彧的話,才知原來雄踞西境虎窺荊襄的漢王也一樣是面對着如此複雜的局面。大凡雄者,無不如此,居高處,必有傾覆之患!能站在頂端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如履薄冰的,因爲越往高處走

,腳下的路便會越窄!天道如此。

王累聽了荀彧的話,已經是火冒三丈,自己已經賠上了兩個兄弟的命,現在再無退路,當即也不再與荀彧廢話,成都城只能強攻了!

王累回到陣中,張休、李盛二人見王累的臉已經變成了紫色,不禁問道:“城上那廝說了何話?竟令累公如此惱怒?”

王累詐言道:“荀彧那廝欺人太甚,狂言誅我等九族!二位將軍,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張休、李盛聽了王累的話,果然大怒,不禁怒罵道:“若破成都,必將荀彧碎屍萬段!累公放心,且看我等破城!”隨即各排兵馬,猛攻成都而去!冬日的早晨,城外忽然響起轟隆隆的戰鼓聲。城中百姓們經歷了昨夜的動亂,已經是騷動不已,鼓聲傳來,一時間皆不知所錯。陳羣等一衆尚書,奔走成都街市之上,宣諭王氏叛亂實情,一面安撫城中百

姓,一面號召健壯者聚集起來,協助城防,搬運檑石滾木、器械輜重。劉徵的新政雖然在益州地方受阻,但在成都卻是沒人敢從中作梗,因此施行的最徹底,無論販夫走卒,富豪黎庶,都受益於漢王的勵精圖治,大刀闊斧。成都城在劉徵的治下,欣欣向榮,絕大部分的百姓

,都對劉徵稱讚不已,當然,也不乏有偏見之徒,就是如王累、孫肇那種。從來沒有一種政策是能夠讓所有人的滿意的,有益於大部分的人就是善政。

百姓們聽到叛賊來犯,加上成都公卿們的宣傳,很快便有許多人踊躍的站了出來,協防四門。

北門之下,張休、李盛兩部兵馬如潮水般洶涌而來,不斷的衝擊着成都的城防!黃忠、向寵厲率士卒謹守,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攻城的兵馬。

剛開始的時候,張休、李盛二人還信心滿滿,北城守軍不過千餘人,而兩人所部加起來足有八千之衆,無論如何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但是連番強攻下來,城下的兵馬是越來越少,而城上的人竟然是越來越多!不斷的有城中百姓將物資運送上城!木石、箭矢之類的軍用物資,在平時一般都是囤積在城內營中,只有在戰時纔會屯上城牆。成都事發突然,自然是準備不足,因此陳羣等人才會號召百姓援手,以便守城軍士可以全部上城禦敵!如此一來

,四千兵馬戰力倍增。王累遠遠的瞧見城上情勢,見張休、李盛二人久攻城門不下,心中越發焦急憤怒,但現在卻不能停手。對於王累來說,現在是攻打成都最好的時機了!若現在不攻,等荀彧加固了城防,以後便更加難攻了

交戰延至近午,就在城下、城上攻守正酣之時,忽然遠處傳來人馬嘈雜之聲!王累、孫肇二人居於陣後,率先察覺。

放眼望去,北面塵土飛揚!隱隱約約如羣蟻洶涌而來!“不好!必是新都援軍!何來如此之速?快令張休、李盛撤軍!”

第九百六十九章 小妹獻舞第一百八十七章 荀陳脫困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仲達攔路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八百四十二章 往說狼岑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茅塞頓開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魯肅復起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漢王賀禮第九百零六章 幷州侯氏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拔六寨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死我亡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八百一十九章 女將祝融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莊中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繼子黃襲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茅塞頓開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增兵第一千章 江東之魂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九章 這就有老婆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漢王用意第四百六十四章 棋逢敵手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二將分歧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回馬斷魂第四百六十四章 棋逢敵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二姜戰死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一千零七章 奪權發配第六百二十八章 隆中再會第二百零二章 二曹追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魯陽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斥退趙諮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請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四百九十三章 祁山攻掠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一千零八十章 天時將失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兩眼放光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寒意徹骨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第九百八十三章 程普按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迴天無力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君子坦蕩第二十五章 王司徒情危媚董卓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薊城反水第八百九十三章 馬超心思第七百零三章 荊州息兵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高蕃說韓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曹操稱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魯肅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五十六章 違令受罰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八百八十六章 追與不追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閻韓相鬥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孔明之憂第七百七十章 叛軍俱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