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京師紫禁城。

乾清宮中,崇禎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絕望當中。

被他寄予厚望的劉錫命奏摺到了,只不過奏摺中的事情卻讓崇禎沮喪萬分。

“臣泣血上奏,十月中,張獻忠領賊兵三十萬圍攻武昌,臣以曹變蛟、邵榮二總兵兵馬在外,鄭才兵馬於內,令着左良玉麾下敗兵堅守內城,幸得陛下庇佑,保得武昌不失。”

“然則賊兵攻勢甚急,即發水軍於江面,猛攻武昌西門,又發猛卒於城南,強攻鄭才所部,是時情況危急,臣不得已,只得令曹、邵二人驅兵奔襲賊兵後營,另發鄭才部拼死衝鋒。”

“此三總兵者誠然世之猛將,然賊兵甚衆,幾乎盡傷其兵,當此之時,有襄陽兵馬應臣所招順漢江而下,出其不意大破賊兵水軍,武昌城外受此鼓舞,方能拼盡餘勇驅退賊兵。”

“此戰共計殺傷賊兵八萬,實乃大捷,可惜天不遂願,臣麾下戰兵亦死傷甚重,戰死者達五萬之數,此戰過後,臣只得七萬兵馬,武昌雖保,然大江以南亦難收復。”

崇禎哪裡能想到劉錫命一直在虛報傷亡,照他這個說法,河南一戰後他麾下便只剩四萬人馬,收得左良玉潰軍八萬,如今便只剩七萬殘兵。

真要按這個樣子來看,別說攻打流賊了,能夠將湖廣等地堅守住都是燒了高香了。

然而崇禎還無法斥責劉錫命,一來朝廷本來在中原就沒了什麼底子,人家過去本就是接了個爛攤子。

二來劉錫命回回可都是打贏了,至於這傷亡過大一說誰能說得清楚,要是沒有傷亡那還能叫打仗嗎?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看着崇禎面若死灰的表情心中不忍。

就在御案上,另一份寫着加急的摺子上面,赫然寫着孫傳庭陝西大敗的事情。

王承恩心中一酸,只能一邊悄悄抹了抹眼角,一邊柔聲道:

“皇爺,劉閣老還上奏了個摺子,說是眼下各地官員已經無力控制地方,爲了收集上錢糧來養軍以圖再戰,他已然在湖廣等地開展胥吏改革了,這您要看嗎?”

崇禎毫無儀態地癱坐在龍椅上,有氣無力地擺了擺手,“不看了,不看了,隨他做去吧,等有了結果再說。”

“急報,四川巡撫陳士奇來報,逆賊張獻忠領兵二十萬直奔重慶,似有入川之意。山西巡撫蔡懋德來報,逆賊李自成領兵三十萬寇榆林,大有入山西之勢。”

乾清宮外,一個小太監急吼吼地跑到宮外門口大聲吼道,語氣中滿是驚恐之意。

“噗”

王承恩驚得回頭一看,卻見龍椅上的崇禎直接吐出一口鮮血出來,暈倒在了龍椅上。

“陛下!”

“快傳太醫!”

~~~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在從武昌退兵返回長沙之後,張獻忠率兵修整了兩個月,一方面繼續搜刮地方錢財,另一方面則不斷擴充自己兵力。

兩個月時間裡,張獻忠不僅將損失的十萬人馬補了回來,更是再次將兵力擴充到了五十萬的規模。

眼下大西軍已經佔據湖廣南部,江西西部和廣東北部部分府縣,可謂是雄踞一方。

不過張獻忠可沒有忘記對劉錫命的大仇,在再次派遣部隊試探武昌兵力並且又吃了一次大虧之後,張獻忠終於下定了決心。

提師西征,攻佔四川。

這裡面也少不得汪兆麟等人的勸說,四川天府之國,佔據之後 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是稱王割據還是進取天下都是霸業之資。

一番說辭下來,張獻忠怎能不心動。

正好此時江南官紳畏懼張獻忠兵鋒,上到南京各留守京官,下到江西、南直隸等各省府州縣官吏,全都發動百姓拼死抵抗。

大西軍在東線一直無法取得進展,至於南下攻取兩廣,大西軍的精銳骨幹全都是北方人,在南湖廣就已經很不習慣了,更何況是更南面的兩廣。

不少人倒是頗爲贊同攻打四川,到時候順着漢中北上,大家豈不是還能夠返回家鄉耀武揚威。

正是在這多方的原因下,十二月初十,張獻忠帶領二十萬大軍於長沙誓師,沿長江朔江而上直奔重慶。

從荊州府到重慶府,長江北岸的府縣還好說,因爲有劉錫命麾下騎兵防禦的緣故,大西軍也不願意再去惹黴頭,但是長江南岸的州縣就慘了。

面對大西軍如同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的隊伍,巫山、萬縣、豐都等州縣幾乎全是不戰而降。

崇禎十六年二月初七,張獻忠帶領的大軍便已經抵達重慶城外。

重慶府城內,四川巡撫陳士奇早已移鎮到此親自指揮抗敵。

陳士奇原本是四川學政,和劉錫命還打過交道,不過此人終究是文人喜性,雖然他早已派遣參將曾英、趙 榮貴等人分守忠州、梁平等地,但是日常卻更喜歡與重慶知府李平等人舞文弄墨,軍備反而廢弛了。

這就是眼下大明文人的通病,眼高手低不說,還總喜歡外行指揮內行。

一聽說張獻忠連破數縣,兵鋒已至重慶城外,陳士奇文會也不開了,詩也不寫了,屁滾尿流地帶着一幫文官趕忙去城頭觀望。

大江之上,張獻忠帶領的數十萬大軍遮天蔽日,再看看長江兩岸紮下的營頭,陳士奇等人更是面色慘白。

“未曾想賊寇迅猛若斯,對了,秦良玉秦總兵的兵馬到了沒有?”

陳士奇這會兒總算想起來調兵遣將來了,只是他這話一落,一旁的參將曾英一臉苦色道:

“軍門,秦總兵鎮壓松潘兵變未歸,怕是趕不上此次大戰了。”

陳士奇面色大變怒罵道:“我川中難道就再沒有兵馬可以調來增援了嗎?”

曾英看了看一旁的知府李平等人,支支吾吾提醒道:“也並非沒有兵馬,總兵官於永凱手下還有數萬人馬駐紮在順慶府,但是此人跋扈囂張……”

陳士奇哪裡會管這些,當下直接一把抓住曾英衣領對着他臉上噴道:“速去派人,去將這於永凱調過來,若是不來,本官讓他人頭落地!”

曾英心中悽苦,這於永凱早就已經聽調不聽宣了,你老人家的威脅能有什麼用。

聽說於永凱目下已然聚兵五、六萬人,雄踞川東北幾個州府。

好在此人從不騷擾地方,加上這幾年流寇時常入侵川中,人家也是屢立大功的,因此四川官員便一起悶不吭聲按下了這個葫蘆。

但是現在想要將於永凱調到重慶來,曾英自己都不抱希望,明眼人都知道張獻忠現在勢不可擋,誰還會專門過來送死。

不過說是這麼說,曾英還是專門派出了幾匹快馬,再次前去順慶求援。

~~~

距離重慶府150裡外的合州定遠縣,知縣瞿永貞戰戰兢兢地從城牆上往外探出了腦袋。

就在定遠縣往北四里左右的地方,遮天蔽日地駐紮下了一大片軍營,看得瞿永貞和一衆縣丞、主簿等官吏眼皮直跳。

“打聽清楚了嗎,確實是順慶的官兵?”

“縣尊,確實是順慶的官兵。”

“他順慶的官兵跑到我定遠縣來做什麼,眼下重慶告急,就算要待也該在重慶待着啊,沒由來地在這裡嚇人。”

聽到瞿永貞抱怨的話,一幫定遠縣的官吏無不心中苦笑。

我的爺,人家順慶兵馬這是明擺着不想去趟重慶的渾水啊,至於駐兵定遠,想來就是爲了阻止張獻忠的賊兵進攻順慶的。

定遠縣以北的大軍中,連接十幾裡的大營中高高地飄蕩着於字大旗,卻不是於永凱帶領的大軍還能是誰。

第六百九十一章 驅逐韃虜(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浙江宗羲(二)第三百零四章 獻忠兵至(十)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問題(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京城盤桓(三)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二百五十章 長腿美女(三)第二十一章 正月拜年第七十三章 定計未來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二百三十章 夜間突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七十二章 返回順慶(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下大亂(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凱當官(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六百八十二章 攻取江南(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六百一十二章 督師中原(十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攻取江南(二)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二百九十二章 清理行動(三)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疫河南(十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凱當官(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亂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大亂(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覆滅(八)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意呆利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討要屯田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五百一十章 爭奪海權(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振府縣(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六百七十九章 稱王建國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頭名(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九十一章 編練曲兵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三百七十四章 拯救皇陵(四)第五百七十章 圍攻武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