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

雖說熊伯龍曾祖曾經擔任過楚王府典寶,但是熊伯龍也沒有機會進入過楚王府。

不過與民間傳說楚王府中金碧輝煌不同,熊伯龍等人進去才發現,眼下的楚王府別說什麼金碧輝煌了,大殿柱子上的鎏金銅箔都被颳了下來,露出一處處或泛白或泛黑的痕跡。

整個楚王府裡不少殿宇都已經被燒燬,現在矗立在上面的一看便是官府新修的房屋。

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夠說明朝廷的衰落了,在楚王府裡七拐八拐的繞了幾圈下來,就連最活躍的士子都不說話了,大家心裡一片複雜。

羅永壽等書吏將整個隊伍的表現看在眼裡笑在心頭,等到走的差不多,這才帶着衆人來到楚王府西南角的一處三層新樓。

“這裡就是咱們吏員一班的宿舍,每四人一間,大家自行挑選舍友,官府已經爲大家準備好了被褥,你們直接入住便可,行了,動起來吧。”

直到羅永壽使勁拍了幾下手掌,熊伯龍等人這才醒悟過來,一個二個地衝着樓房而去。

熊伯龍趕緊叫上譚鳳禎、張三異以及另一個好友易道沛易晴湄,四人挑選了二樓東頭的第一間屋子搶先走了進去。

整個房屋應該全都是用磚塊建成,不過屋內屋外都刷了一層白色石膏,看上去頗爲整潔。

整個宿舍裡擺放着四張怪異的牀鋪,牀鋪設在上方,有小樓梯可以上牀,而牀下則是幾個書架一類的東西。

還沒等熊伯龍等人搞明白這屋子裡一些東西的用法,羅永壽掂着步子走了進來。

“怎麼,大家都選好牀位了?”

羅永壽一進來便朝屋內四人笑眯眯道。

經歷了幾天前鼓樓的一幕,熊伯龍等人再也不敢小看羅永壽了,尋常的書吏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能量,能讓帶兵數百的那個什麼警察這般尊敬。

熊伯龍微笑着點頭示意一下將羅永壽迎了進來,“羅,羅記室,這屋裡的擺設都頗爲別緻,我等正在鑽研呢,既然羅記室來了,不知道能否爲我等解惑?”

記得當初在總督衙門的時候劉錫命似乎是稱呼羅永壽爲羅記室,熊伯龍當下便現學現用起來。

羅永壽嘿嘿一笑,當下將高低牀、廁所、洗手檯等都介紹了一遍。

劉錫命自然還是採用自己熟知的那一套東西,整個房屋的佈置與現代大學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這些都是劉閣老的設計,四人一屋便於大家商討學業,牀下帶桌便於你們研習功課,這待遇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因爲工期緊張,眼下只有靠前的幾百名纔有資格,其他人只能先去擠大通鋪了。”

“啊?”

一聽到還要擠大通鋪,熊伯龍等人頓時傻了眼,隨即又全都慶幸起來。

羅永壽微微一笑沒有多做解釋,說是大通鋪,實際上也就是十幾人擠在楚王府舊宅中的一間屋子而已。

他沒有過多糾結這個,反而對幾人說道:“培訓期間每個班都需要任命齋長、學長等職務,到時會採用民主選舉的方式進行,我希望你們能夠積極參加。”

齋長就是班長,熊伯龍等人都頗爲熟悉,但是聽到這個民主選舉時還是犯了糊塗。

“羅記室,這民主選舉又是什麼東西?”

“選舉者,衆人推選舉薦是也,劉閣老說了,方今天下不濟,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於百姓對於官員的任命沒有話語權,如果主要官員要由百姓來選舉產生,那你們認爲他們還敢這麼肆無忌憚的貪腐嗎?”

“嘶”

自從和劉錫命麾下接觸之後,熊伯龍等人已經被震撼多次,但是這會兒,他還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這,可是任命官員不是朝廷和皇帝的權力嗎,如果讓百姓來做,那這天下該姓什麼?”

羅永壽眉眼中都是笑意,“你們認爲這天下應該姓什麼?我等以爲,這天下就該姓天下,否則那麼多先賢爲何拼了命的想要限制君權,提升相權。”

“行了不多說了,這百姓選官也不可能選舉所有的官吏,眼下也不過是劉閣老的一個想法而已,大家權當聽聽罷了,剛纔我說的事你們仔細考慮考慮,擔任齋長等職務對大家有利無害。”

“言盡於此,羅某告辭了,我還要去其他屋子裡看看。”

說完,羅永壽拔腿就走,空留下熊伯龍等人在屋中發呆。

沒過多久,屋子裡面便傳來一陣陣激烈的討論聲。

讓熊伯龍等人驚訝的不止這些,在安頓下來之後,羅永壽等人又將大家拉到楚王府承運殿中,和其他幾個班一起數百人在殿中開起了什麼學前動員會。

之後,更是幾百人分開各自搞起什麼競選演講之類的把戲,那羅永壽等人也頗善言辭,經常是一通講話下來,便將一衆士子和讀書人搞得心潮澎湃、熱血上涌。

幾天的組合拳打下來,熊伯龍等人已經被官府這些新鮮事物和新鮮舉動搞得頭暈腦脹了,這個時候這幫人腦袋裡面想的不再是什麼賺錢養家,考取功名之類的事情,反而全都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培訓上來。

讓熊伯龍和一幫士子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天的課程竟然就是由劉錫命親自來講。

承運殿闊達九間,正是聚會講學的最好場所,當着一衆士子的面,劉錫命淡定地走上已經被拆去龍椅的御座,直接講起了吏治改革的意義和具體做法來。

武昌府的士子還好,一般的讀書人何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個就差磕頭拜師了。

饒是如此,自那以後,熊伯龍突然發現,各個吏員班中對劉錫命口稱恩師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且這個趨勢還在持續增長中。

也正是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熊伯龍才逐漸打聽到,羅永壽這個記室職務到底是做什麼的。

這人並非是他們所想的一般衙門中的書辦,而是劉錫命幕府內一個叫學部委員會的負責人,專門就管他們這幫吏員的招錄、培訓、任職等事。

想想羅永壽和自己等人差不多大的年紀,這個消息一在培訓班上傳開,全體生員們都瘋狂了。

同樣的年紀,羅永壽還沒有功名,如今卻手握權柄,我也可以。

在楚王府中的吏員培訓內容包羅萬象,既有警示教育,又有經濟常識、格物知識、醫學常識等各個方面。

當然,更少不了的是大同論潛移默化的洗腦教育。

拋開前期的牴觸心理,熊伯龍等人很快便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無法自拔。

原來這大地是圓的,原來我們呼吸的叫氧氣,原來貨幣本身沒有價值……

巨大的信息衝擊,全方位的知識碾壓,直接讓熊伯龍等人迷失在了劉錫命的話術體系當中。

當六個月的時間一晃結束,熊伯龍等人早已成爲了大同論的堅定支持者。

崇禎十六年五月初一,熊伯龍以培訓班第一名的身份結束了爲期六個月的培訓。

在他的推薦評語上,羅永壽親自寫下了幾句話。

“機智聰慧,忠誠堅毅,有恆心有毅力,堅定認同大同主義,建議作爲大同社社員發展,同時將其樹立爲湖廣生員中的榜樣。”

這份文件很快便上交到了劉錫命手中。

在羅永壽的簽字下方,劉錫命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在上面寫下:

准予發展爲社員,任命其爲武昌府三級吏員,調往吏房主持工作。

劉錫命在湖廣等地推行的吏員制度現在只有五級,一級爲最低,五級最高。

熊伯龍才一任職便擔任三級吏員,在武昌府知府等官員空缺的情況下,實際上已經相當於武昌府的組織部部長了。

隨着這一批新任吏員的紛紛上任,劉錫命終於完成了對湖廣等地實際控制的最後一環。

由於吏員的選拔調任全部被劉錫命以試行階段爲藉口掌握在督師衙門手中,整個湖廣、南陽等地的官員實際上已經成爲了傀儡。

不過這個時候的劉錫命心思已經不在這件事上,因爲天下的局勢已經有了更加風雲涌動的變化。

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一百三十章 恢復生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販布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路遇盜匪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虜第十五章 李彪其人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九十七章 學子聚會 三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學政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二百三十章 夜間突襲第五百五十三章 救疫河南(十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貴人相助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轉道向東第五百三十二章 日本開關(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鮮安南(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換衣冠(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救疫河南(二十九)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販布第七十五章 再臨府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七十四章 母族長輩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覆滅(八)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五十二章 家丁亂戰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四百七十九章 縣令雷洪(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三百四十二章 賄賂中官(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日本開關(八)第六百六十九章 呂宋漢王(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訂親謝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榮從軍(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爭奪海權(十)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宋漢王(十八)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德榮從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爭奪海權(十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