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

長安城東北闕的平民區,如今顯得人滿爲患了。

整個長安城的人口已接近二十五萬,是大漢帝國最大的城市。但宮殿,官署和邸第的面積約佔這座都城的三分之二。再扣除宮府的手工業用地,以所剩有限的空間容納一百六十閭里與其衆多的人口,故平民的住處歷來室居櫛比,非常緊迫。

隨着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的大肆擴張,長安城的各類作坊急劇增加,甚至已擴散到了長安城的近畿三輔。

三輔之地歷來地狹人衆,四方並臻,不僅長安城中人口衆多,而且四郊近縣,杜霸五陵之間也是名都對郭,邑居相承的繁華之地。如今面臨着上萬名新募工匠的涌入,負責京城周邊治安的長安中尉府頗爲頭疼。

自從上任中尉郅杜遠赴雁門就任太守,新任中尉宣化爲人敦厚,執法寬鬆,根本鎮不住場面。

不到半年時間,整個長安城烏煙瘴氣,特別是北闕甲第的二世祖們,又開始四處惹事生非,鬧得長安城雞飛狗跳。而半月前在小肥羊火鍋城的集體鬥毆事件,竟然涉及到百餘名世家子弟,甚至囊括了十餘位頂級權貴和劉氏宗室家中的嫡子,而起因不過僅僅爲爭奪一個包廂。

消息一出,漢帝劉啓震怒異常,見勢不妙的諸位權貴,趕忙將涉案子弟全部打折雙腿,命人擡到中尉府自首。中尉宣化卻沒有依法嚴辦,反而派人將涉案衆人送回各自府中養傷。

如此一來,宣化不但引得劉啓愈發不滿,甚至諸多權貴也不領情,哪還討得了好去?當即被貶回家中閉門思過,不得邁出家門半步。

在太子劉徹的強烈建議下,劉啓破格提拔了長安吏張湯升任中尉,奉旨“嚴打”。

張湯是杜陵人,他的父親曾任長安丞。其父死後,張湯繼承父職,爲長安吏,任職很久。

在權貴雲集的北闕甲第,張湯的家世絕對算不上顯赫,甚至有些低微。因此,二世祖們原本是有些不屑的,不認爲張湯有膽子得罪他們。

劉徹卻對張湯抱有絕對的信心,雖說他如今還名不見經傳,但在歷史上,張湯可是有名的酷吏,兇名絲毫不下於“蒼鷹”郅都。

史書記載,張湯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爲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當時世人盡皆唾棄張湯,認爲他是一個佞臣。衆口鑠金,衆毀銷骨,張湯最終被污衊致死。然而在他死後,社會的評價突然來了個驚天大逆轉。

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沒有其他產業。

侄兒要厚葬張湯,他的母親卻說:“我兒作爲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污衊致死,有甚麼可厚葬的!”

遂用牛車裝載他的屍體下葬,只有棺木而沒有外槨。漢代的棺材是雙層的,裡面一個小棺材是盛殮屍體的,外面套的那個棺材叫槨就是外棺。若是有棺無槨,就相當於在荒郊野外簡單地下葬了。

武帝聞知此事,萬分惋惜和悔恨,哀嘆道:“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

因此將污衊張湯的三位長史處以死罪,連主謀丞相莊青翟都被迫自殺,武帝還晉升了他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

如今劉徹憑着穿越衆的優勢,自然不會再讓歷史留下遺憾,既然已保下了郅都,那張湯這個人才,定然也要人盡其用纔是。

張湯果然沒讓劉徹失望,上任第一日,就在中尉府的正堂外擺放了一副棺槨,示意自己早就準備好後事。

他親自帶着中尉府的兵士,將參與羣毆事件的諸位二世祖硬生生從權貴們的府邸重新抓捕回來,過堂重審。也不顧他們雙腿被打折後,傷勢未愈,盡皆大刑伺候。直到二世祖們涕淚橫流的寫下供狀,還保證今後遵紀守法,不會再犯,這才科以鉅額罰金,放歸家中。

一時間,北闕甲第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郅都的陰影還沒完全散去,如今又來了個更狠的張湯,實在是要了親命!

短短半月,張湯的“蝰蛇”之名傳遍京畿數郡,誰都怕被咬上一口。

漢帝劉啓自是大爲讚賞,不但賞賜百金,還御筆親書“國之蝰蛇”四個字,命人制成金匾,賜予張湯,顯然是在爲他撐腰。

經過此事,劉啓也愈發體認到太子劉徹的神奇之處,識人之明,實在讓他歎爲觀止。

鎮壓住北闕甲第的權貴們,張湯就尋思着對東北闕的平民區和西北闕的東西兩市下手了。隨着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治安明顯混亂了不少。小偷小摸固然常見,甚至當街搶奪錢財的惡劣行徑也愈發嚴重起來。

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東西市緩緩的打開了坊門。

早早等候在門外的各地客商和趕早市的百姓們紛紛涌入,卻赫然看到坊市口沿街立着百餘個高大的木架,木架上盡數懸掛着一個赤裸上身的男子。

只見他們身上滿是縱橫交錯的鞭痕,皮肉翻卷,如同爬滿了暗紅色的噁心的蜈蚣。他們雙手被強行攤開,手掌和肩胛骨都被巨大的木椎穿透,死死釘在木架的橫欄上。

由於天氣寒冷,赤身男子們大多都已凍僵,木椎下的可怖傷口,流出的血液也結成了一道道暗紅色的冰凌,緊貼在他們赤裸的身軀上。從少數男子微微起伏的腹部,可以看出活着的跡象,顯然他們是被活生生的釘上去。

長安東市口歷來是梟首示衆的所在,但這麼血腥刺激的場面並不多見,以往砍頭可是乾脆多了。

不少客商和百姓都不由得蹲在地上,乾嘔起來。倒是有幾個膽大的,微微靠近了木架,意圖看清上面懸掛着的罪狀。

有識字的客商更是提高了些聲音,唸了出來:“張全寶,西河人,三日前於東市掠人財物,價值百錢,罪證確鑿。依漢律,鞭十數,示衆一日!中尉府宣。”

乖乖!

衆人聞言,皆是倒吸一口涼氣,區區百錢,按照漢律,確實是鞭刑後示衆一日。可以往的示衆,不是把人釘在木架上啊。這種天氣,這種搞法,誰還能活着回去?

我擦,原來漢律是可以這樣解釋的,今後哪怕是鞭刑,也得考慮中尉府會用什麼樣的鞭子了。真用上帶倒刺的銅鞭,挨個幾下,也就沒命了。

見衆人呆立當場,半晌不語,一旁的中尉府兵士,上前幾步,冷冷的問道:“怎麼?爾等對中尉府的判罪不服?!”

站在最前方的客商渾身一哆嗦,急忙跪地磕頭:“小人沒有不服!張湯中尉明察秋毫,依律辦案,實爲百姓之福,我等感銘五內,當日日叩謝啊!”

兵士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冷哼一聲道:“既然如此,你今日就候在此處,向每個路人講解罪狀,一個都不能落下!”

客商滿臉懊惱,卻不敢有絲毫悖逆,連聲應諾。當然,倒黴的不止他一個,只要是遇上舉止隨意,特別是一些浪蕩模樣的二流子,都會被中尉府的兵士拉到木架下,用刀劍威逼着大聲朗誦罪狀。整整一日,東西兩市的上空都回蕩着聲嘶力竭的叫嚷聲,將輕微的罪狀和木架上發青的屍體盡數聯繫起來,給衆人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從今往後,長安城東北和西北兩闕的犯罪率,不可思議的保持了數月的零記錄,當然這是後話了,略去不提。

劉徹聞訊,不由哀嘆不已。

酷吏果然是酷吏,實在有些糾枉過正了。如今形勢所逼,也只得如此。今後大漢帝國還是要組建一整套完善的公檢法制度才行,這種濫殺無辜的暴虐行爲,偶爾爲之還行,長久以往,必定民怨沸騰,危害甚大。

這也是爲何自古酷吏,多不得好死的緣故。

當然,婦人之仁也不是劉徹的主要風格,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主要矛盾。民生是關鍵,想要降低犯罪率,首先就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才能帶動精神文明的建設。

劉徹是絕對不會在此時提出狗屁的民/主和民/權的概念的,在現今的大漢,哪怕是劉徹大方給了人民投票自主權,他們反而會認爲劉徹是個超級二貨,是一個昏君,恨不得馬上推翻他。

人民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帝皇,一個帶領他們走向富強,保護他們不受外族侵略的帝皇!

在此,劉徹深深鄙視某些憤青般的穿越衆,在未完成初級工業化,普及教育的時刻就要推行議會制,三權分立,限縮皇權,最後竟然還成功了。

見你的大頭鬼!

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