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渭水邊的百餘架水車,靜靜的矗立在寒風中,不復見數月前的繁忙景象。自從入冬後,渭河進入了枯水期,田氏商團的水力大紡車就逐漸緩慢下來。

隨着渭河開始結冰,便只得停止了運作。渭水冬季有結冰和流凌現象,冰層最厚處可達數尺。所幸冰凌塊很少超過一丈方圓,流速也低,沒有對水車造成太大的損害。

田勝頗爲無奈,冬季正是羊毛服飾最爲暢銷的時間,如今存貨早已售罄,僅靠手工紡織根本無法滿足龐大的需求。當初將水力大紡車建在渭水中游,也只是無奈之舉。

按理說,涇水和渭水交匯後,水量會大增,將水車建在渭水中游,將可以大大減緩枯水期的到來。然而涇水的含沙量實在太大,對水車有很大的損傷,因此只能捨棄,挑選渭水中游水質較好的河段。

可這意味着長達數月的枯水期和結冰期根本就不能運作,不說作坊停工少賺了大量銀錢,單單那些突然無所事事的西羌女奴們,就讓田勝心疼不已。

作爲一個銖錙必較的大商人,田勝實在無法忍受西羌女奴們天天白吃白喝,即便她們在過去數月爲自己掙到了以千萬計的龐大收益,卻還是讓他頗爲懊惱。

有解決不了的麻煩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那個神奇的侄子,偉大的太子劉徹。

果然,劉徹沒有讓他失望,在接到他呈上條陳三天後,太子詹事陳煌就送來了劉徹的回覆,厚厚的一本線裝書《集約型養殖場計劃書》。

田勝如獲至寶,還未翻閱,就拉着陳煌的手連聲感謝,希望他以後多多支持。

按照老規矩,田氏商團旗下的買賣,太子劉徹分文不出,卻能佔有四成的份子,算是那甚麼“技術入股”。

除了所謂的計劃書,還會由太子詹事陳煌分派出太子詹事府的各種工匠,協助田勝處理各項事宜。這些工匠可都是寶貝疙瘩,跟太子學了不少本事,平日傲氣得緊,也就陳煌能鎮得住,田勝也只得加倍討好陳煌了。

陳煌作爲少府陳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深得太子劉徹信任。這兩年跟着太子殿下,沒少得賞賜,據說今年更是得了數百萬錢的紅利,是他秩俸的近十倍。

連陳氏當代家主,少府卿陳俞都啞然無語,暗自腹誹自己的主子,當朝皇帝陛下實在過於小氣,遠沒太子殿下給力。

因此,田勝壓根就沒打算用銀錢討好陳煌,平日逢年過節倒是常送些新奇玩意,艾格皮草一次就送了好幾套。陳煌也瞭解太子的性子,來者不拒,盡數收下。太子從不怕下屬貪財,就怕下屬沒本事,嘴裡成天掛着“唯纔是舉”。只要不妨礙正事,不違法亂紀,私下收些禮物,那是壓根不管的。

當然,如果你敢壞了規矩,絕對會比死還難受。

陳煌就曾親眼見到太子陰沉着臉,將一個膽敢做假賬的詹事府賬房活生生丟進硫酸池子裡,連哀嚎都來不及,面色淒厲的掙扎幾下,便化成一團黑乎乎焦炭。那種場面,足以讓任何人一輩子記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萬萬不可壞了太子的規矩。

“聽殿下的意思,集約型養殖場就是用很少的人手,田地和畜欄,養很多的家禽和豬。牛羊這些吃草的是不養的,太費地方。”

陳煌撓了撓頭,按照他的理解給田勝做着分析,“殿下說現今我大漢還是粗放型養殖,家禽和豬都是隨意放養,不但長得慢,還養得少。如今長安市面上的肉食太貴,百姓們大多吃不起,實在可憐得緊。”

田勝大概聽明白了,太子此番是要向平民百姓大量供應肉食,就是太子常掛在嘴邊的“菜籃子工程”。權貴之家多吃牛羊肉,府上也有專門飼養家禽的僕役,是極少到市面上購買的。

他思考了片刻,有些疑慮道:“即使降了些價錢,百姓們怕也不會常買肉食吧?大多都是自家養着,逢年過節才宰來吃的啊。”

“殿下早已考慮到此節,讓國舅且放心養着。大漢立國至今,與民生息數十載,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家中都有了些餘錢。單說你們集團的工匠們,不就經常有肉吃?殿下來年還要營建更多的作坊,所需工匠不少,到時候就怕肉食供不上,哪有不足的道理?”

陳煌搖搖頭,解釋道:“即使今後的肉食賣不完,殿下還打算弄些甚麼‘垃圾食品’,高價賣給長安城的公子小姐們。”

“啥?垃圾……食品?”

田勝聞言一愣,垃圾還能吃,還能賣高價?

不過鑑於太子在商場上連戰連捷,點石成金的輝煌紀錄,他倒也不敢悖逆,老老實實的翻閱起計劃書,腦海中不斷分析着如何去執行。

楋跋子今年十二歲,是個極爲聰慧的羌族女娃。

羌族人相信萬物有靈,他們取名喜歡與大自然相聯繫,通過名字將自然的靈性帶給人。“楋跋”是羌語的“花”,“子”爲“女兒”之意,楋跋子的意思就是花的女兒。

人如其名,楋跋子就像一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外表柔弱,內心卻孕育着繽紛的花卉。

自從被捕奴人擄來,離開了草原,她沒有絲毫哭鬧,而是默默用泥土塗黑了俏臉,裝出癡傻的模樣,這才逃過了慘遭蹂躪和糟蹋的命運,保住了貞潔。直到被轉賣給現今的主家,押送到長安城,進了紡織作坊,她才稍稍鬆懈了幾分。

在作坊內,除了幾個掌事的婦女是漢人,其餘都是羌人女奴。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掌事並沒有虐待女奴,而是耐心的教導她們如何用各種工具紡線。河流上的水車,一刻不停的轉動着,推動了一個個紡錘,雜亂無序的羊毛經過數道工藝,變成了一根根結實的細線。管事們身上就穿着這些羊毛線編織成的衣服,輕便保暖,上面還有一些美麗的花紋。

草原上的羌人部落裡也有羊毛做成的氈子和衣物,但卻只是簡單的皮毛製品,跟這種精緻的工藝完全比不了。

楋跋子進入夢鄉時,常常夢到阿媽穿起這些羊毛衫,會是多麼的美麗,清晨醒來時,枕邊總會溼上老大一塊。

其實,自打到了這紡織作坊,雖然日日紡線有些勞累,但也過得不算壞。每日都有噴香的米飯,偶爾還能吃到一些肉食,雖然再也喝不得草原特有的馬奶酒,但至少比落在捕奴人手裡要強上千萬倍。

而做事勤快,心靈手巧的女奴,還能得到額外的獎賞。楋跋子就是其中一員,她到作坊不足半月,便能紡出很好的羊毛線,又均勻又結實。作坊的掌事特意將她提拔成監工,負責指導其他女奴如何紡線,還要督促她們手腳麻利些。

自打成了監工,楋跋子就從數十人一間的大通鋪搬了出來,住進了四人一間的大瓦房。房裡還盤了炕,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炕上都是暖乎乎的。

楋跋子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下了工,舒舒服服的趴在炕上,偶爾開窗看看外面紛飛的雪花,找到一絲久違的幸福感。至少比在草原的帳篷裡受凍強,她只得如此安慰自己,尋求離家千里,親人永別的一絲慰藉。

渭水結冰後,水車不能轉了。管事們拿來一些小型的紡車,只能單人使用,而且很難學會。即便是楋跋子,也花了好幾天,才能紡出像樣的毛線。

小紡車的數量根本不夠,很多女奴整天無所事事,終於能休息下來,不由歡呼雀躍。但楋跋子卻壓根不這樣想,她感到很不安,在草原上,擠不出奶的老羊,生不出崽子的老牛,駝不動東西的老馬,總是會被殺掉吃肉。

她知道,平日之所以能吃上米飯和肉食,是因爲女奴們爲主家掙了更多的銀錢,如今作坊停工了,還需要白養那麼多閒人嗎?

楋跋子愈發覺得不踏實,努力的學着使用小紡車,用盡全力紡出更多更好的毛線。

幾個管事看在眼裡,都很喜歡這個懂事的羌人女娃,畢竟母性的偉大,完全可以跨越種族的限制。她們眼裡,漸漸也就不把楋跋子當一般女奴看待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