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

(特別註釋:本章行文有些鬆散,但老讀者都知道,作者君是厚道人,從不灌水騙訂閱,引入的新角色,將來肯定有用,不喜可跳過,但爲免後續突兀,還是建議看看。)

大漢七支戍邊騎營的軍士雖是以歸化各族的混編重整爲主,然重要將領多已逐步換血,由根正苗“玄”的漢將掌軍,尤是曾在黃埔軍學就讀者,更成爲戍邊騎營諸多將官中的骨幹。

漢廷數度重整軍制,爲各支軍伍明定了位階,同樣是騎軍校尉,戍邊騎營校尉秩比千石,精銳騎營校尉秩千石,三大禁衛的執掌僕射更是位秩極高。

(註釋:比千石,即不滿千石,類比後世,可視爲副軍級待遇。)

京尉秩二千石,同各郡太守;衛尉與郎中令則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

可以說,各支戍邊騎營已成爲年輕將官們的磨礪成長之處,想要加官進爵,想要遷調五大精銳騎營或三大禁衛,多半是要先在戍邊騎營好好歷練,努力斬獲軍功。

現如今,大漢霸絕天下,海內承平,四夷皆伏,漢軍將士想攫取戰功是愈發不易了。

昴騎,七支戍邊騎營之一,現任校尉彭策亦曾就讀於黃埔軍學,然與騎營中的諸多後輩不同,他的軍學輩分高得嚇人,實打實的“黃埔一期”,意即在漢六十二年,黃埔軍學剛創設時,他就入學了,與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乃是同期。

秩比千石,雖較秩千石,看似只低了半階位秩,實則就如同關內候相較列候,地位天差地別,且要晉升實屬不易。

彭策結束學業後,正式入伍,從小小屯長做起,耗費近二十載,才得以敕任昴騎校尉,非是沒本事,更非不懂上進,實乃“漢之得才,本朝爲盛”,滿朝智帥猛將,運氣差些的將官,在漢軍中真真不好出頭。

彭策的運氣實在算不得好,漢廷數度對外用兵,他皆是陰差陽錯的沒趕上趟,最爲悲催的是,前些年中途冒出個衛青,領軍在身毒血屠百萬,滅了百乘,便是後來居上了。

上哪說理去?

軍職如同官位,高位者,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若非尤爲出衆的猛人,想晉升就得老老實實排隊,熬資歷,積攢軍功或政績。

彭策就是這類人,得以統御戍邊騎營,治軍能力自是獲得朝廷乃至皇帝認可的,但離真正的帥才終歸是有差距,非是努力不足,實是天賦不夠。

成功乃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

這話沒錯,但若加上後半句,或許會更準確些。

那百分之一的天賦,往往纔是決定是否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因素。

彭策有自知之明,曉得自身才能終究差了一線,況且就他現今的軍職,在昔日的諸多同窗中,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黃埔軍學每歲培養出那麼些將官,現今能秩比千石的,又有幾人?

他雖尚不知足,心中卻也沒甚麼怨忿,正如皇帝陛下在校閱軍伍時曾言,不想得覓封候的將官,就不是好將官。

軍職或許難晉,軍功爵卻仍可指望的,無論任何人,軍功積攢夠了,就算未必能加官,但必能晉爵。

秦漢兩朝皆是軍力強盛,將士用命,軍功爵制功不可沒。

國無大戰,軍功只能慢慢的攢,細細的扣,捨不得錯失分毫。

近二十載的軍旅生涯,彭策的爵位已晉升到大庶長,再往上就是關內候。

他已年近不惑,若不再晉升軍職,頂多再過十年八載,就該卸甲歸田,在那之前若仍無法得爵關內候,下半輩子怕是要懊悔不已的。

依太尉府軍令,凡輪駐西寧的戍邊騎營,皆要不斷巡狩巴顏喀拉山脈以南的廣袤高原,也就是後世的藏區,凡遇外族蠻夷,殺無赦!

輪駐雲中和遼東等北方邊郡的戍邊騎營亦如此,須不斷巡狩塞北,既可清剿蠻夷,亦可順帶練兵。

今歲,恰逢昴騎校營輪駐西寧郡,對昴騎將士而言,多少能借此斬獲些軍功,畢竟西南高原上殘存的蠻夷再少,也比被清洗到渺無人煙的塞北要多。

四月間,太尉府頒下軍令,命昴騎儘速拔營,馳往大夏。

彭策剛接到軍令時,聞得今歲輪駐敦煌的奎騎也已提早往大夏西巡,不免有些興奮期待,只道大戰將起,真正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

萬萬沒料到,安息君臣皆是“慫包”,老老實實“贈予”漢廷大批奴隸,以“鞏固兩國邦誼”。

昴騎將士舍了西南高原的蠻夷首級,疾馳萬里到的大夏,每日秣兵歷馬,卻只攤上押運奴隸的差事,險些活活嘔死。

彭策恨不能放縱麾下將士,闖入安息境內打打草谷,搞搞事,挑起戰事。

當然,這只是說笑罷了。

大漢軍律森嚴,漢軍將士若真如此行事,且被徹查屬實,涉事將官連帶執掌僕射,皆是要被梟首夷族的。

事實上,安息君臣也沒他想的如此“慫包”,昴騎此番押運返國的精壯奴隸,僅十萬頭,且皆是巴勒弗及其諸多附屬家族臨時湊出來的。

巴勒弗家族先行作出“表率”,至於安息王族和旁的大貴族如何審視決斷,如何惱怒鬧騰,巴勒弗家主皆是不予理會。

漢廷要五十萬頭,巴勒弗家族獨自出十萬頭,如剜肉剔骨,難道還不算慷慨解囊,爲國分憂麼?

米特里達梯王不傻,深知巴勒弗家族絕非真正“大公無私”,恰恰相反,巴勒弗家族此舉,給他及王族都帶來極大壓力。

接受漢廷的訛詐,則可用奴隸換取大月氏出兵襄助;不接受漢廷的訛詐,那勢必面臨兩國交惡的局面,安息別說興兵西擴,先得傾舉國之力,抵禦大漢和大月氏的夾殺,避免亡國滅種再說。

若安息帝國是君權獨大,米特里達梯王或許會奮力一搏,奈何諸多半獨立的王國和城邦難以齊心協力,打打順風仗,捏捏軟柿子可以,但要說搞甚麼“全民皆兵抵禦外辱”,不惜爲此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那真是想多了。

尤是巴勒弗家族已率先付諸行動,雖未明言,實則形同表態了,若兩國爲此興戰,巴勒弗及其附屬家族是絕不會背鍋,更不會出兵參戰的。

那還打個屁!

米特里達梯王再強勢,也不敢承擔與巴勒弗家族徹底決裂的風險,不是不想,是萬萬不能,若非如此,他早就滅了巴勒弗家族,哪怕他身體裡也流淌着巴勒弗家族的血脈。

君不見,在巴勒弗家族作出表率後,最初那些叫囂得最熱鬧的王公貴族們,多半都已老老實實的在調撥奴隸了。

饒是王室執意不出奴隸,大貴族們多半也能湊夠餘下的四十萬頭,安息現今屬民雖僅八百餘萬,但終歸是實打實的奴隸社會,加上雄霸西亞多年,屬國和附屬種族爲數衆多,近年又接連征服了周邊諸多小國,故各大王國和城邦的奴隸保有量皆是頗爲龐大的。

王室可以不出奴隸,但勢必會召來各地貴族的強烈不滿,巴勒弗的威望和影響力也勢必會愈發的高漲。

正因如此,米特里達梯王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向大漢特使承諾會在年內調撥出足夠的奴隸,然也要求漢廷承諾,至遲在明年入夏前,大月氏要遣五萬騎兵,攻入比提尼亞王國,拿下拜占庭城。

米特里達梯的意圖很明顯,不想耗費兵力攻打比提尼亞王國,只想撿現成的,蓋因安息大軍現今正進逼地中海東岸和阿拉伯半島北部,打算將塞琉古在內的諸多小國盡皆覆滅,肅清臥榻之側,日後纔好專心西擴,全力對付羅馬。

漢使薛嵇派駐安息國都泰西封多年,且已升任大行少卿,乃是漢廷的執節特使,在此事上,更得皇帝陛下頒下密旨,授予臨機決斷之權,故是欣然應諾,並隨即互換國書,定了邦約。

五十萬頭奴隸,短時間內想要湊齊,非是易事,要不遠萬里的押送漢境,更不輕省,故還得分批押送。

首批的十萬頭,也就是巴勒弗家族湊出的奴隸,在七月中旬方纔抵達大夏境內,轉交昴騎校營押往漢境。

隨行者,尚有巴勒弗家族的大批私兵,近千駕滿載財貨的大車。

皆是嫁妝!

五位出身巴勒弗家族嫡系的貴女,將隨之前往漢都長安,與五位大漢宗室子聯姻。

聘禮早已下了,下聘的場面不大,聘禮卻是不菲的。

近年來,諸多劉氏王侯在安息境內置辦了大量產業,除卻販售漢貨,更涉足錢莊等暴利行當,光是吸儲和放貸就賺得鉢滿盆滿。

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