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

(特意申明:本章講述的仍是太子劉沐,作者君覺得就算再囉嗦,也絕不多餘,不喜可跳過,與大情節無礙。)

爲人父母者,總有操不完的閒心。

兒女怠惰課業時,惱其不知上進;兒女努力用功時,卻又憂其累壞身子。

近日來,太子劉沐如同換了個人般,終日手不釋卷,且看得不是兵書戰例,卻是厚厚的《國富論》,著書之人名曰“亞子”,出身來歷皆無處考究。

皇帝劉徹頗是欣慰,且因素來信奉“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故是樂見自家傻兒子多用功學些政經理論。

皇后阿嬌卻是犯愁,覺着他定然是腦子壞掉了,若非一日日看着他長起來的,甚至會懷疑自家兒子被旁人調了包,就如夫君去歲順手寫的那本戲文,狸貓換太子。

今日到得午時,又見着自家兒子屁顛屁顛的跑來椒房殿“蹭飯”,大漢皇后愈發的驚詫了。

“兒啊,今日乃是下元佳節,坊間熱鬧得緊,也沒打算出宮走走?”

要曉得,漢室奉黃老,崇道家,每歲三元皆是頗爲重要的節慶,近年臣民愈發富足,朝廷又逐步放寬管制,民間的節慶氣氛更是濃厚。

漢商們早已習慣了逢年過節的購物潮,打折等促銷手段更已溜得飛起,莫說長安的東西兩市,就是橫貫北闕甲第的章臺大街,逢年過節時亦是熙熙攘攘的。

女人嘛,不管有錢沒錢,無論是世家宗婦還是坊間民婦,對打折總有種“不買就吃虧”的購物衝動,如同後世的網購剁手族,就算已是囊中羞澀,也要先將商品盡數放入購物車,雖不能真正付款購買,然我思故我得,我爽我樂意。

便連皇后阿嬌,都曾數度央了自家夫君,悄悄到右扶風治下的渭城微服出遊。

京畿三輔之地,皆是名城對郭,渭城亦稱爲“新城”,是爲大秦故都咸陽,雖不比長安繁華,然若放在整個大漢來看,卻也是排得上號的。

最爲關鍵的是,王侯京居令已推行多年,偌大的渭城,面對面能認出帝后的人,絕對不出一掌之數。

長安的章臺大街就不同了,太子殿下微服出遊多了,王侯權貴們多少是知道的,就算遠遠認出來,也沒人會蠢到上前拜見,壞了殿下的興致。

然若帝后突然出現在章臺大街,街上的權貴們若認出來,怕是要伏身參拜,不出半晌功夫,整個長安城就都曉得了。

所謂高處不勝寒,或許就有這麼層意味。

帝后倒是想親民,想接接地氣,可就怕親民不成變擾民,就算微服出宮,也得跟做賊似的,悄無聲息的躲遠點,以便避開熟人,爲之奈何?

“母后,兒臣已然束髮,且已定下婚約,自當就大學,蹍大節,業大道,豈可怠惰?”

劉沐擡眸瞧她,如是應道。

阿嬌不禁撫額,非是聞之汗顏,而是覺得自家兒子果是徹底魔怔了。

劉徹正自舉箸夾菜,卻教自家婆娘拽了拽袍袖,又見她衝自家兒子呶了呶嘴,分明是讓他也出言勸勸。

“……”

劉徹雖非舔狗,但見得她那副二哈討食般的可憐模樣,也實在不忍拒絕。

“努力用功固然是好,卻也要懂得勞逸結合,精神若是不濟,學甚麼都是事倍功半,況且這政治經濟學說,除卻要知曉理論,更須結合實際,還得多出去走走,然也別隻顧玩樂,多看多想,若易地而處,由你執掌大農府各部,又當如何繁榮工商經貿,如何發展農耕畜牧?”

劉徹此言固然是順着自家婆娘的心思,卻也絕非隨口胡謅,主政者若不接地氣,制定出的政策多半也似空中蜃景,看着美好無比,實則鳥用沒有,非但徒耗行政資源,更可能會鬧得治下百姓無所適從。

每歲正月,皆會有不少封疆大吏滯留京中,將去歲上交的治政策論盡皆改好了,才得獲准返歸治地,正因皇帝劉徹不喜清談務虛,見着高談闊論唱高調的封疆大吏,非得將之掰正不可。

倒也會輕易罷職去官,畢竟能牧守一郡的大臣,必是有些真本事的,只是官場混久了,說話做事多少有些務虛罷了,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雖甚麼沒機會離京遠巡,卻也當躬以踐行,就如同你昔年負責規劃興建鋼軌馳道,不也從中印證了平日所學麼?”

劉徹見得自家兒子欲言又止,復又道。

劉沐頜首道:“謝父皇指點,兒臣醒得了。”

阿嬌見狀,不由向劉徹豎起兩隻大拇指,頻頻前後晃動指頭。

據皇帝陛下所撰戲文所述,此乃上古的“春哥之禮”,名爲點贊,得人點足三十二個贊,或可得永生。

“嬌姊,朕不信春哥,難得永生!”

劉徹見她又是作怪,無奈的搖搖頭。

“……”

阿嬌訕訕而笑,太上皇去歲纔剛弄死十餘個想讓他長生不老的方士,現今大漢朝野再是沒人敢提甚麼尋仙煉丹了,倒是長秋醫學搗鼓出的保健藥丸銷量火爆,蓋因太上皇和太后都有服用,且給諸多老臣和老宗親都賜了些。

時常服用,多多注重保健,腰不酸,腿不疼,登樓弄月也不費勁了。

(PS:咳咳,沒有贊助商,作者君可以軟植入的,剛剁完手,悲催啊!)

劉沐確是個雷厲風行的脾性,覺着自家父皇所言在理,用過午膳,便是微服出宮了。

近日難得出遊,想着與趙婉已許久未見,便是直接去了北闕甲第南坊接人。

到得趙府門外,未及下馬,便見得趙婉牽着個虎頭虎腦的小娃子,從正門走了出來。

劉沐翻身下馬,衝難掩驚喜卻偏生撅着小嘴的趙婉笑了笑,打量着那小屁孩,訝異道:“這莫不是殿內中郎將家的小子?”

“倉碣拜見太子殿下!”

倉碣正是殿內中郎將倉素膝下獨子,虛年七歲,因怕他年幼不懂禮數,故倉素和荀蘭今歲才讓他入宮邸學舍就學,而非六歲就入學。

“咦,你認得孤王?”

劉沐更是詫異,捏了捏他的小胖臉,笑道:“恁小的年歲,就曉得認人了?”

倉碣卻是老實,憨憨道:“適才剛看過阿姊的相片,裡頭就有殿下啊。”

“……”

趙婉的俏臉霎時渲滿紅暈,想要擡手掩住他的嘴,卻是來不及了。

劉沐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大笑。

他之所以能猜出倉碣的身份,實乃與倉素和荀蘭都是頗爲熟識,小傢伙的眉眼雖未完全長開,卻也瞧得出其父母雙親的不少影子,尤是那對水汪汪的滾圓杏眼,長得離譜的睫毛,十足就是荀蘭的模子。

有道是,男生女相,一世富貴。

倉碣的長相好,那是出了名的,皇后阿嬌都時常提及,故劉沐適才一見得他,就幾乎能斷定了,況且,趙婉願意牽着的小屁孩,放眼北闕甲第,能有幾個?

“殿內中郎將和荀姨皆在裡頭?”

太子殿下毫無儀態的衝門內探了探腦袋,出言問道。

“嗯,尚有阿父昔年的數位羽林袍澤,已酒過三巡,頗是微醺了,這小子閒不住,非鬧着要出府玩耍。”

趙婉點點頭,也無甚忌諱。

雖說公卿將相爲免天家猜忌,尋常不會過從甚密,然除了倉素爲虎賁轉入羽林的良家子,旁的老羽林皆出身軍中遺孤,多是沒甚麼親眷。

世人皆知,老羽林皆視太上皇和皇帝爲他們的再生父母,亦視昔日的袍澤是他們的手足兄弟,想避嫌也避不了的。

此等情形,也無疑是柄兩面刃。

皇帝劉徹能得羽林和虎賁誓死效忠,後繼之君就未必了。

劉徹之所以覺着趙婉適合爲太子妃,除卻自家兒子真的瞧上眼了,更重要的亦是趙立在老羽林中的聲望和地位。

正因如此,趙立與昔日羽林袍澤相聚飲宴,鞏固彼此情誼,但凡沒密謀陰私,皇帝劉徹反是頗爲樂見的。

日後趙氏外戚會否擅權亂政?

趙立亂政有甚麼用,除卻妻女,再無旁的親眷,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皆無,且他年歲與劉徹相仿,就算比劉徹活得久,又能多活幾年?

難不成臨老發狂,非將自家女婿拉下皇位,自家坐上去過把癮就死?

沒了女兒女婿,死後誰給你供奉香火去,收個八竿子打不着的義子麼?

說句難聽的,連個正經繼承人都沒有,如何說服旁人冒着株連九族的風險,跟着您老人家造老劉家的反啊?

皇帝陛下的心思,滿朝文武皆是心知肚明,太上皇更非抱着隨意玩鬧的態度下旨賜婚。

既能匡扶新帝,又無法威脅帝位的外戚,大漢君臣皆是樂見的。

太子劉沐莽雖莽,終歸是天家子,多少也能想到些,只是不願再去深思罷了。

正如父皇曾言,唯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真正護住在意之人,不讓其被徹底捲入漩渦之中。

父皇更是坦言,昔年若非與母后定下婚約,或許也能謀奪儲君之位,卻必會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甚至要面臨殺身之禍。

如今父皇和母后能這般恩愛,卻是因父皇即位後,迅速坐穩帝位,震懾朝綱,無須藉助竇氏、田氏、陳氏三大外戚扶助,才能更爲坦然的面對母后。

男人,若是自尊心過強,雖會促其奮發向上,卻也容易教其急躁易怒,歸咎於人。

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