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

二月間,皇帝劉徹接到胥浦郡的呈報,得知民間的捕奴隊在哀勞做得頗爲過火,便遣內衛給太守徐隅傳了道口諭,讓他務必多多敲打治下的奴隸販子們,時常告誡他們,捕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莫要爲圖利索,打殺太多哀勞精壯。

絕非劉徹心懷仁念,實是他深知漢民乃至漢軍在境外捕奴的尿性,爲押送便利,但凡在抵抗時受傷的俘虜,不管是否精壯,只要暫時行動不便,都就地斬殺了。

優待俘虜,爲他們治傷?

未免想太多了,這類精壯俘虜是要押回漢境做奴隸的,古外今來,奴隸販子甚麼時候捨得花錢花時間給奴隸治傷的?

後世歐美白皮販運黑奴時,別說是外創潰爛的,但凡察覺出奴隸有點頭疼腦熱,爲避免是傳染病,直接就活生生從販奴船拋海里餵魚了,尤是被販運到美洲大陸的黑奴,最終能活着登岸,等待發賣者,多是不足六成。

饒是如此,奴隸販子還是賺的,且是大賺特賺,賺得鉢滿盆滿。

沒人性?

但凡幹這等行當的人,皆是把奴隸當牲口,還扯甚麼人性,不特麼是做了女表子還要立牌坊麼?

尤是民間的諸多捕奴隊此番乃深入哀勞腹地,在燒殺擄掠時尚要提防哀勞出兵圍剿,實打實的“游擊戰”,講的就是個速戰速決,安全第一,自然不會留下俘虜中的傷患,以免拖慢了逃竄的速度。

劉徹之所以急着對哀勞出手,除卻要“清臥榻之側”的考量,更想順帶撈批奴隸。

不管是漢軍擄到,還是民間捕奴隊擄到,在劉徹這皇帝看來,實是差別不大,終歸都會成爲大漢的廉價勞動力。

少府擁有龐大的產業,皇帝陛下不缺錢,亦不想讓少府豢養過多奴隸,漢軍擄掠到的戰俘,多半也都交由大農府向民間發賣,少府近年已鮮少大批購奴了。

大漢的百工百業愈發興盛,大農府收到的稅賦連年暴增,加之諸多外邦的歲贈和貢奉,去年的國庫歲入竟已突破八百萬金大關,比原本的預估要早了好幾年。

貨幣,本身是不具備甚麼價值的,當然,若非要擡槓,金銀等貴金屬或許有自身價值,譬如打造飾品甚麼的,或在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用作生產原材料。

至少在現今的大漢,金銀和鑄錢都要以市面流通來體現其價值,饒是中央錢莊用來作爲發行金銀票據的實體儲備,所增發的紙質票據也是要盡數投放到市面的,否則和廁紙又甚麼分別?

八百萬金,是甚麼概念呢?

以大漢穩定在百錢每石的主要糧價衡算平準物價,可依市價購置八億石粟米,約合五千萬噸。

國庫充盈固然是好事,然若太過充盈,卻也會有“國富民窮”的隱憂,所謂的“民窮”,倒不是說老百姓衣食無着,而是因市面流通貨幣短缺,造成幣值變相上漲,物價變相貶抑等現象。

若換了個昏君,能薅老百姓羊毛自然是樂意至極,然劉徹不差錢,況且坐擁廣廈萬間,也不過臥眠七尺……不,是八尺,皇帝陛下身長八尺。

劉徹已登基多年,思想境界終歸是有所提高的,現今再看金銀珠玉,真真皆是身外之物了。

現今世間能尋到的寶物,大漢天子就算不花錢,絕大多數也都能輕易弄到手,若是世間難尋之物,縱然有金山銀山,也沒半點奈何,不是麼?

唯有繼續打造更爲強盛的漢室社稷,尚能讓他有幾分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

沒辦法,咱就是這般的聖德賢明,劉徹都時常會被自身的高尚情操所感動。

言歸正傳,話說從頭。

國庫太過充盈,就得想辦法將明顯過剩的公帑花銷出去。

花錢固然容易,卻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漢初數朝堪稱“高薪養廉”的典範,漢官的秩俸實是華夏曆朝歷代最高的,三公級別的,秩俸約合後世華夏的年薪三百餘萬,區區縣尉都近愈年薪四十萬了,況且身具爵位者,還會獲賜相應數量的田宅,劉徹可不打算再給他們漲薪水。

公務支出不增加,也不可能憑白按人頭給老百姓亂撒錢,免得臣民對此習以爲常,將來若國庫吃緊,不能在再發錢了,老百姓還不得鬧翻天啊?

老辦法,搞基建!

京南鐵路已在鋪設,暫時已沒太多的鋼鐵餘量,倒是近來陸續建成的諸多水泥工坊產量過剩,畢竟大漢臣民還是不習慣也不想花錢改住鋼筋水泥的房舍,民間需求不足,供過於求自然會滯銷。

水泥工業,朝廷自然是要大力扶持的,前期就算虧本,也要不斷砸錢,甚至要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唯有如此,才更有效的提高工藝水準和降低成本。

若等民間需求量猛然暴增,才急吼吼的興建擴產,劉徹也就枉爲穿越衆了,昔年大舉開採石油,大搞石化工業,不也是如此麼?

創業初期多艱難,風物長宜放眼量,主政者既是站得高,就應看得更遠些纔是。

開鑿運河!

就照隋朝大運河的線路,開鑿南北向水道,南起吳地廣陵郡,北抵燕北涿郡,貫通大河、淮水、大江和浙水(錢塘江),全長約三千五百里。

(特別註釋,隋煬帝加修永濟渠和通濟渠,連接大江大河水道和古運河,全長超過五千裡,但真正需要開鑿的沒那麼長,部分水道是現成的,古人不傻。)

現今的大漢想要修這條運河,無疑比後世的隋朝要輕省不少,單說四百里的邗溝水道,隨着大漢船運業愈發興盛,早已重新疏通乃至整葺拓寬,作爲連通大江與淮水的重要水道,商船絡繹不絕。

隋朝開鑿大運河,除卻軍事和政治需求,亦因當時南方遠比北方富庶,便連長安和洛陽兩都都急需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運送南方的大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

現今的大漢卻是相反,關中乃至大漢中游流域各郡皆是“先富起來”的,江南郡縣的開發規劃卻正值方興未艾之際,旁的大宗物資不提,單是江南各郡每歲需求的化肥,大多都尚要從北方輸送去。

燕北之地固然也發展滯後,然經過鐵業整合後,涿郡及周邊地域已成爲大漢四大鋼鐵產地之一,加之少府又將拆分名下部分產業,創立四大新商團,發展四大地域的重工業,其中燕北重工的總部就將設在涿郡。

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使得燕北與江南物流更爲暢通,無須再費時費力的渡江渡河,省下了數度水陸轉運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對這兩大“不發達”地域的開發無疑是巨大的助力。

實話實說,開鑿這條運河,比在這兩大地域修築鐵路更有效用,也更省錢省事,況且現今的大漢也沒能力修築橫跨大江大河的鐵路橋,甚至在短時間內難以備下足夠的鋼鐵來支持如此龐大的鐵路工程。

漢疆廣袤,若不懂因地制宜,讓燕北和江南完全照搬關中之前的發展模式,必是事倍功半的。

況且,關中郡縣尤其是京畿三輔,之所以能發展成現今般模樣,那是皇帝和朝廷不惜下了血本,過往二十載,不知砸進去多少資源。

不止是貲財,更包括龐大的行政資源乃至教育資源,這也是諸多中原世家最爲腹誹的,覺着皇帝陛下實在太過偏心了,關中世家吃得腦滿腸肥,他們卻連肉湯都不夠分的。

也無怪中原世家不滿,要曉得,在先秦之時,關中之地可是被視爲華夏邊陲的,老秦人的祖先是去關中養馬的,現今關中貴族反過來覺着中原貴族都是些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這叫他們情何以堪?

雖說開地圖炮羣嘲的關中貴族也沒多少,但便連尋常的關中百姓,尤是是京畿之地的百姓,面對外鄉人大多有種莫名優越感,這也是實情。

這是很正常的事,談不上甚麼劣根性,更無須上綱上線到民族內部矛盾的高度,就譬如漢武揮鞭的作者,雖覺得自家的道德水準和智商碾壓絕大多數公知精英和聖母表,卻也沒當面冷嘲熱諷的給他們難看不是?

劉徹雖曉得現今大漢出現了極大的地域發展失衡,但想要依照關中模式去發展中原乃至燕北和江南,莫說國庫歲入八百萬金,就是八千萬金都未必夠。

後世華夏用了近百年,纔敢喊出“全民奔小康”,劉徹估摸自己這輩子是活不到大漢徹底邁入小康社會那一天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搞好基建,別說奔小康,發展工業化都是癡人說夢。

華夏地大物博,對發展自身工業固然是極爲有利的,然也因爲疆域遼闊,屬民衆多,真要想整體提升工業和民生水準,無疑比小小的英倫三島要費勁得多,也要消耗更多的資源和財富。

後世英國在一次工業革命後的數十年間,修築了數千公里鐵路,就已徹底貫通全國各大工業區了,放在大漢,別說搞“八縱八橫”鐵路網,就是“一縱一橫”,照英國十八世紀的工業實力和勞動力規模,夠他們修一百年的。

隋朝開鑿大運河,前後徵了數百萬民工,花了近愈六年光景。

劉徹自不會學隋煬帝濫用民力,大農府調撥十萬奴隸,皇室實業應能籌措十萬,再將部分河段招標外包給諸多世家和商賈,估摸他們怎麼也能湊出三十萬。

五十萬精壯奴隸,不分晝夜的玩命幹活,就是全數累死,也不過就是百萬金的貲財損失,加上要給皇室實業等商團的賺頭,朝廷出個兩百餘萬金就差不多了,饒是要對購置水泥進行部分貼補,所有開銷加重也應不會超過三百萬金。

相較之下,真真比修築千餘里的京南鐵路要省錢得多。

五年!

皇帝劉徹當殿召諭羣臣,命各府署全力協助大農府行事,五年爲限,三千五百里運河必須全線貫通。

奴隸不足?

“除卻塞北烏桓、西域諸國和大夏等藩屬的屬民,餘下的化外之地和化外蠻夷,譬如哀勞……皆不受我漢廷庇護!”

有些話,皇帝陛下雖沒明着說出口,羣臣卻早已瞭然於心。

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