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

安平縣徙民衆多,尋常徙民大多安置於縣郊和各處鄉里,軍眷則可居住在城內,在官府劃出的特定巷弄安居落戶,將士的優渥軍餉足供一家老小吃穿無虞。

自去歲開始,陸續又有不少烏桓徙民遷入安平城,皆乃隨漢軍征討百乘那些烏桓騎射的家中親眷。

縣府官吏儘可能的好生安置這批新徙民,縣尉及其轄下軍曹更是依照太尉府頒佈的擁軍優眷條陳,安排適齡的烏桓孩童進入官學就讀,且爲有意務工的軍眷尋找合宜的差事。

依照朝廷頒佈的雙擁政令,商家僱傭的軍眷若是達到一定數量,可減免相應數額的商稅,故但凡勤勞肯幹的軍眷,商家多是會優先僱傭。

大漢鐵血尚武,本就崇尚軍人,對於軍眷受到種種優待,舉國臣民都覺理所應當,這是浴血沙場的將士們用命拚來的,沒人會覺得不公平。

況且大漢男子皆須服兩年兵役或出貲代役,若真是羨慕軍人和軍眷待遇,每個男子皆有機會在服兵役時展現自身武勇,得了將官看重,轉調募兵體系,徵募爲常備精兵,自身與家人也就符合雙擁優待的條件了。

沒有付出,自然無法奢求回報。

大漢百姓很淳樸,三觀頗正,好逸惡勞的刁民雖是有,卻也着實不多。

饒是如此,出身外族的歸化徙民想要徹底融入新的環境仍非易事,尤是烏桓徙民,比數年前遷徙來的東甌和閩越徙民更費勁得多,遊牧民族的語言、服飾、風俗乃至飲食習慣與漢人實在差別太大了。

移風易俗是必須的,尤是漢廷嚴禁臣民信奉外來宗教,包括北地遊牧民族多年來信奉的各種薩滿教派,實際上,連帶所謂的本土宗教亦如此,譬如遍佈各郡縣的慈濟觀,只准行善濟世,不準以傳教的方式發展信衆。

太常府文教司更在審定官學課目時,編列了大量忠君愛國及破除迷信的教案。

皇帝劉徹並不打算直接拋出甚麼“無神論”,避免在社會高速發展期,大漢臣民會出現所謂的“信仰缺失”,他授意太學諸博士,基於諸多古籍,重整華夏上古的神話體系,將三皇五帝及各路神仙儘可能的人格化,明確“人間至聖是爲神”的觀念。

上古諸神,皆爲華夏先人,因福澤萬世,方得成聖成神。

漢人祭神,即爲祭祖,非是迷信甚麼宗教。

崇敬祖先、奮發圖強,是漢人最爲堅定的信仰!

鐵與血,劍與盾,是漢人維護自身信仰最爲可靠的手段!

十年教養,影響的不止一代漢人,入廟燒香求神,求財求子,官府不會干涉絲毫,然若搞甚麼登壇作法,聚衆傳教,那就免不得擒拿下獄了。

宗教自由?

不存在的!

唯有以華夏尊奉之信仰爲信仰,以漢室定義之自由爲自由,纔是真正的漢人!

不遵漢室教化者,饒是生爲漢人,亦屬化外蠻夷,是心有異志的孽障,非我族類。

在此等大環境下,信奉外族神明之人無疑會遭到漢人的排斥,這對篤信薩滿的烏桓人而言,自然不太容易適應。

漢廷對此頗爲重視,早在烏桓軍眷徙入漢境,改冊漢籍前,就已再三申令,若欲歸化入漢者,不得再頌念長生天和“蠻神”,家中倒可以供奉長生牌位,卻是如漢人般用來祈告大漢聖君福壽永康的。

思想改造,始於改變宗教信仰,卻又不僅止於此。

學漢話,着漢服,行漢禮……

如此種種,皆須要相當的時間,教化之事實在難以一蹴而就。

年長者的抗壓力強,也懂得如何向現實妥協,年幼者則往往會面臨更大的困境。

譬如虛年十一的郝任,便是如此。

郝任之父出身烏桓薄奚部,正隨漢軍征討百乘,在烏桓騎軍任千人長,若待得日後兩支烏桓騎營混編入大漢騎軍,他多半就會就任部曲軍候,軍職不低的,若他是血統純正的漢人,退出軍伍或許還能調任內郡大縣的縣尉。

作爲將官親眷,郝父的家人無疑得到了極高的遷徙優待,田宅不缺,住用無虞,其父母妻子皆是極爲滿意知足,真真樂不思鄉。

相較於諸多中原大縣,安平縣或許算不得繁華,卻也遠勝烏桓山脈和漠南草原,加之家中不差錢,郝家人過上了以往連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富足生活,接受漢室教化自然甘之若飴,沒有半分排斥。

然郝任這半大小子卻是頗爲迷茫,用後世的說法,就是存在着身份認同的混亂感。

我是誰?

這是個無數賢哲苦思而不得其解的玄奧問題,郝任自是難以解開。

旁的且不說,光是自身的姓名,就讓他花了許多時日才漸漸習慣。

烏桓與鮮卑皆爲東胡別種,兩族系出同源,無有本族文字,且皆使用東胡語,後因匈奴勢大,東胡離散諸部,分土苟存,族人衆多的烏桓與鮮卑所使用的語言才漸漸趨異,勉強可稱爲烏桓語和鮮卑語,實則皆爲東胡語的變種。

在先秦之時,東胡各族的族人皆無自身姓氏,常常以部族中的大人或英雄之名作爲姓氏,及至漢代,烏桓人與漢人往來頗多,愈來愈多的烏桓族人以所屬部族作爲自身姓氏,譬如薄奚部的大人忽都,其全名爲“薄奚忽都”。

歸化後,烏桓徙民才改了漢姓,如郝、張、王、魯等。

郝任隨長輩遷居平安縣後,用了大半年學習漢話,待得能與漢人交流基本無礙後,才得以入官學就讀。

然他過往從未讀書認字,年歲相仿的漢家少年卻早已受教數年,都快要從蒙學館升入預學館了,他卻要與年歲更小的漢家孩童從頭學起。

饒是他穿着上好布料裁製的漢家學子服,解辮蓄髮,束起總角,看着與漢家少年無異,然其言語舉止卻仍難以盡似漢人,反因太過在意和急於改變,屢屢鬧出笑話,雖算不得東施效顰,卻也給人以邯鄲學步的感覺。

正因如此,他在學館常常遭到同窗嘲笑,非但是本地漢人,便連東甌和閩越的徙民後裔都覺着他“不識教化”。

東甌和閩越內附大漢已將將十載光陰,恰恰與漢廷大興官學的年頭相同,一代教化,使得兩族徙民早已徹底融入本地漢人中,他們早以漢人自居,與外人提及自家出身時,都說來自某郡某縣某鄉某亭,壓根就不會再主動提到甚麼東甌和閩越,更不樂意聽到旁人說他們是歸化的外族。

隨漢軍出征的烏桓騎射將將四萬騎,因着烏桓將士多有父子兄弟同在軍中,故真正獲准遷入漢境的烏桓軍眷不足兩萬戶,相較與八千餘萬的漢人,實在是少得可憐,加之被打散各郡縣安置,與漢人混居,就更似水滴落入浩瀚滄海。

安平縣雖是徙民重鎮,然遷徙而來烏桓徙民也不足兩百戶,可入官學就讀的適齡孩童少之又少,且光是城內就有五大學館,烏桓孩童分而就讀,在各館學童中無疑屬於少數中的少數。

說難聽點,似郝任這般在學館遭到同窗歧視和嘲笑的烏桓少年,就算想奮起反抗,也找不着甚麼幫手,頂多與三兩同族抱團取暖。

郝任是個懂事的孩子,覺着自家阿爸出征在外,不想爲自身的事兒讓阿媽憂心,故無論在學館過得多艱難,都從未向阿媽哭訴,只是時常找藉口不去學館。

郝母只道他不知上進,沒少爲此斥責他,他卻皆是強忍委屈,生生受下。

直到在學館裡掌授禮教督導的費轍察覺不對勁,仔細探詢緣由,才曉得自身失職,使學子在他眼皮子底下遭受到同窗欺辱。

愧爲人師!

無論是對遭受欺辱的郝任,還是對欺辱他的屈不易等人,費轍都覺自身愧爲他們的授業之師,立德立言立行,數年教訓皆不得成,如何有臉再爲人師,尸位素餐?

好在屈不易等人能知錯認錯,且願去向郝任及其長輩誠心悔過,這才讓費轍稍覺寬慰,覺着過往數年心血不至盡數白費。

翌日,學館再開,屈不易等人雙頰紅腫,指印仍是隱隱可見,一夜未消,可見昨日打得多狠。

無人譏笑他們此時的狼狽模樣,蓋因昨日非是郝氏長輩責罰,反因他們登門認錯時狠狠自扇耳光的舉動,把郝母都嚇懵了。

在這年月,少年郎生出些口角,彼此吵鬧乃至廝打,實屬尋常,但凡沒怎的傷着,長輩們大多不會在意,漢人如此,烏桓人亦如此。

郝母雖是心疼自家兒子過往受了欺負,卻仍覺不至讓這些娃娃們似這般認錯的,推己及人,若自個是他們的阿媽,見得這高高腫起的臉蛋,不得心疼死麼?

昨夜,郝任捂在被窩裡默默流淚,今日未再曠課,坐於堂下聽講,饒是哭腫的眼瞼尚未消去,仍是專心致志的聽着,比同堂那些小他數歲的孩童要認真得多。

費轍聞知昨日情形,心下更是寬慰。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

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