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

大漢真正邁入化工領域,始於十九年前,今上劉徹尚爲太子,在少府的協助下建成了首間硫酸工坊,初步驗證並實現了硫酸製取的整套工業化流程。

在此基礎上,復又順理成章的發展出硝酸和鹽酸等強酸的製取工藝,興建了大量作坊,加之火鹼和純鹼的土法制取成功,終是夯實了大漢化工的首塊基石。

後世整套的化學理論,大體就是建構於不斷的酸鹼調和中,特性相反的酸和鹼及其調和生出的諸多中性物,基本就涵蓋了後世所有化工產品。

氧化性強酸和苛性強鹼,又是酸鹼體系的主枝幹,幾乎所有的弱性酸鹼都能依此製取而成。

大漢隨後發展出的化肥,高爆炸藥,化學制藥,雷管等等跨時代產物,實則都僅是在酸鹼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應用分支。

在很大程度上,大漢昔年大力發展出的這些化工應用,是存在着巨大科技理論斷層的,但並不是甚麼穿越衆的“科技暴走”,只是匠師們依樣畫葫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罷了。

正是在此等情形下,帝國科學院的創立纔是必不可少的,現今的帝國科學院,與其說是研究新科學,倒不如說是對劉徹傳授的諸多跨時代科技不斷進行驗證和試製,儘量吸收轉化爲諸博士和匠師自身的知識,並盡力在大漢現有的科技基礎和工藝條件下,完善其理論體系,填補諸多科技斷層,以便能更爲廣泛的付諸實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今的帝國科學院更偏向後世的工科院,而非理科院。

帝國科學院成立後,確是不負皇帝劉徹冀望,在諸多科技領域都進展神速,或許大漢博士和匠師們的成就,在後世看來無非是“土法煉鋼”,“土法煉油”,“土法造船”,外帶“土手雷”,“土試劑”,比後世民間的三流地下工廠都頗是不如,然在大漢現有工藝條件下,已實屬不易了。

帝國科學院內依不同學科設置研究所,研究所又下轄諸多實驗室,大農府每歲調撥國庫歲入的一成,加之少府也不斷貼補大量貲財,可各處實驗室裡的設備仍是極爲簡陋,實驗所需的各種試劑更是要靠博士和匠師們絞盡腦汁啃書籍,從無到有的製取出來。

帝國科學院不差錢,然在這年月,有些東西是百萬金,千萬金都買不來的,就不說離心機這類“高端”設備,就是後世初中實驗室都不虞缺乏的PH試紙,就讓化學研究所的博士們耗費了年餘,才搗鼓出最初級的紅藍石蕊試紙,還是無法精確的測量出試驗溶液的PH值,只能憑着石蕊試紙變色的深淺,來粗估試液的酸鹼度。

饒是如此,皇帝劉徹已極爲滿意了,給數位參與試製石蕊試紙的博士和匠師都封了爵位,雖不是甚麼高爵,卻好歹也算小勳貴了。

昔年的公孫慧只是區區奴匠,正因其突發奇想,另闢蹊徑的試製出對板材粘連及工業設備密封皆極爲重要抗腐蝕膠漆,皇帝劉徹便親手批允爲她脫去奴籍,且直接拔擢爲博士,因功賜女爵鄉君,雖沒劃湯沐邑,卻是在長安周邊賜下不少田宅,以爲湯沐之用。

正因公孫慧得賜鄉君之爵,清河王劉乘要將她納爲少妃時,纔沒面臨到太大的阻礙和非議。

公孫慧對此心知肚明,亦曉得出身匈奴貴族的她想要獲得大漢天家的真正認同,絕不只是如常山王妃裴澹般,誕下王嗣便能“母憑子貴”的。

事實上確是如此,裴澹誕下劉孝和劉悌後,便即扶爲正妃,以使那兄妹倆成爲嫡子嫡女,劉孝得封列候,劉悌得封翁主;公孫慧誕下兒子後,天家卻是僅賜下金銀珠玉,也沒大肆慶賀。

公孫慧的兒子是清河王劉乘的長子沒錯,然未必是嫡長子,天家無疑是爲劉乘日後另納正妃留着餘地的,正妃未納,嫡子未有,庶子就先封侯,不成體統啊。

公孫慧是何等聰慧之人,如何不知夫君時常爲此暗自犯愁,夫婦倆倒不是爲自身考慮,畢竟兩人感情甚篤,相處時又何曾在意彼此身份,只是覺着太過委屈兒子了。

因着此子非是清河王嫡子,非但皇帝劉徹沒爲其賜爵,身爲祖父的太上皇劉啓也遲遲沒有爲其賜名,劉乘只能給自家兒子先取個小名,名曰“祄”。

祄者,爲祈求福佑之意,祈的是誰,求的是甚,端是不言自明。

皇帝劉徹雖是看重與劉乘的手足之情,然身爲大漢帝皇,有些原則是不能輕易違反的,若無足夠的理由說服宗室長輩和朝堂元老,大漢就絕不允許有出身外族的親王正妃,更不允許出現身具匈奴血脈的親王嗣子。

要曉得,昔年項氏餘孽佈下的百年毒計,至今讓知曉內情的劉氏宗親心悸不已,項氏好歹還算炎黃子孫,匈奴那可是實打實的化外蠻夷。

皇帝劉徹或許不太注重血統論,然宗室長輩重視,便連太上皇劉啓都用沉默表達了對此事的態度。

爲個小侄兒,冒然衝撞整個統治階層的固有血統觀,劉徹沒那麼傻!

在此等情形下,公孫慧無比清楚,想讓自家兒子獲得天家認同,首先要讓天家認同她,認同她是天家媳婦,而非僅僅是個出身匈奴的妾室。

這無疑是極難做到的,然母愛的偉大之處,正是母親甘願爲孩子付出難以想象的努力,往往能將不可能化爲可能。

公孫慧深知如何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不是枯守王府相夫教子,而是在帝國科學院,在化學研究所剛創設不久的高聚物實驗室。

所謂高聚物,是由由一種或幾種簡單低分子化合物經聚合而組成的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又稱高分子或大分子等,大多化工膠漆亦屬高聚物。

公孫慧因製取防腐蝕膠漆有功,被破格晉爲博士,後因被納爲親王少妃,又孕育子嗣,故便除了帝國科學院的差事。

高聚物實驗室是在她離開後才創設的,她製取出的防腐蝕膠漆亦由他人接受,繼續研究改進。

當然,偌大的實驗室不會僅研究防腐蝕膠漆,而是根據相關科學典籍,不斷驗證和試製新的高聚化合物。

在後世的化工領域,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皆是高聚化合物的分支,依不同特性都有極爲廣泛的用途。

大漢現今不缺棉麻,羊毛和蠶絲也供應充足,足以紡織工業不斷增長的原料需求量,故除卻某些軍用或半軍用性質的特殊纖維材料,帝國科學院暫時不打算將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合成纖維的試製中。

合成樹脂與合成橡膠,卻已初步具備了試製的可行性,蓋因大漢的石油工業經過近二十載的大力發展,終是有了長足的進步。

十八年前,上郡高奴縣黑水山中,如泉水般噴涌而出的脂水被少府匠師採集,並運送入京,由太子劉徹親自確認並命名爲石油。

漢帝劉啓依太子諫言,着公府研擬並公佈了數道與石油相關的律令,明定了漢境內的任何油田其所有權與開採權皆歸國有。

少府,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三家共同出資營建諸多石油工坊,以此換取高奴縣原油長達五十年的獨家購買權,也正式創立起“帝國石油”。

帝國石油從未對外募貲,一直維持着少府佔六成,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各佔兩成的份例,饒是如此,隨着火油,瀝青,化肥等附屬產業的迅猛發展,這兩大商團每歲皆能從中獲取驚天暴利。

七年前,東郡郡治濮陽縣郊亦發現淺層石油,已即位爲帝的劉徹爲免帝國石油壟斷大漢石油工業,雖準允帝國石油在東郡油田廣設石油工坊,卻也要求其在原有的上郡油田引入民間商家,對有意從事油業的商家提供有償的技術轉讓乃至工藝指導。

大漢的石油附屬產業藉此機遇進行了部分整合梳理,隱隱現出系統性的產業架構,“石化”和“石化業”這兩個新詞,也逐漸被大漢臣民所熟知。

饒是如此,大漢離真正發展出石化業,始終仍差着臨門一腳。

無法以石油爲原料,批量生產高聚化合物,談甚麼石化呢?

要發展石化產業,首先要掌握石油分餾技術,原油是無法直接用作石化原料的。

特種鋼材的冶煉,冷凝管道的鑄造和密封,大型鼓風設備,高效能的燃燒室,耐高溫的水銀溫度計……

皇帝劉徹足足等了十餘載,纔等到石油分餾的前置科技徹底完備。

三年前,帝國科學院已主導製造出一套小型的石油分餾設備,雖不可能如後世般,細分出航空汽油,汽油,煤油等諸多精細油品,卻已能分餾出粗石油,輕油和重油。

重油,可視爲燃料油,加工處理後的油渣便是現今大漢廣泛使用的瀝青主料。

粗石油爲分餾溫度較低、分子較小的成分,最大的用途是氣體燃料,如甲烷等,也可作爲溶劑,如己烷等。

輕油又稱爲石腦油,是沸點高於汽油而低於煤油的分餾混合物,可分爲輕石腦油及重石腦油。

輕石腦油可經媒組反應產生高辛烷質的燃油或石油化學原料,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也可經裂解反應產生乙烯、丙烯、丁烯、戊烷、芳香烴及碳煙,或經由加氫裂解反應,生產後世常見的汽油及液化石油氣。

初步分餾出輕石腦油,意味着製取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的底層原料已具備,接下來最關鍵的是如何從中分離和提取所需的化學物質。

合成纖維乃是具有成纖性能的線性聚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樹脂可大致分爲兩類,一種主鏈僅由脂肪族碳原子構成,通用樹脂基本屬於此類;另一種合成樹脂在主鏈中除碳原子外還含有氧、氮和硫等,後世大多工程塑料是由雜鏈聚合物構成的;合成橡膠則是高彈性聚合物,故分子鏈中多含苯基。

三大合成材料所需的原料皆不盡相同,卻又皆須從輕石腦油中分離提取,且必須可進行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難度自然不小。

大漢已經邁到了石化業的大門前,真真就差那臨門一腳。

這扇緊閉着的大門,在去年春夏之際,終是被執意重回帝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進入高聚物實驗室任爲博士僅僅年餘的公孫慧,狠狠的,狠狠的,踹開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