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

百無聊賴的太子殿下啃了小半個寒瓜,從躺椅上起身,毫無儀態的伸了伸懶腰,便是擺擺手,將省下的寒瓜賞給隨侍的小宮婢,隨即自顧自的去沐浴更衣了。

宮婢們自是笑逐顏開的謝賞,倒也沒太過受寵若驚,蓋因皇后和太子皆是豪爽脾性,雖說有些急躁霸道,但平日對宮人還是頗爲體恤的,偶爾會賞賜些難得的吃食,也免得浪費了。

在漢代,真正的尊貴之人,都不太會對下人疾言厲色,免得失了儀態,降了格調,不值當。

依着皇后和太子的身份,想要收拾宮人,隨意給個凌厲眼色,就能讓那人吃不了兜着走了,真正能讓他們怒斥乃至出手收拾的,怕不得是王侯權貴或他們的親眷。

沒有足夠的權勢地位,壓根不會被貴人們看在眼裡,罵你都覺着廢唾沫,這就是赤果果的現實,亦是權勢之所以誘人的主要原因。

倒不是說皇后和太子目中無人,但對於尋常宮人,這對極盡尊貴的母子確是不可能平等視之的,真正能得他們正眼相看的,也就大長秋卓文君和符節令李福等少數大內宰和大宦官。

與隨手賞賜尋常宮人不同,皇后和太子給大內宰和大宦官賞賜時,可都不是些玩剩下,吃剩下的零碎,譬如最得皇后信重的卓文君,每到新鮮瓜果逢季,賜給她的都是成籮成筐的,不比賜給皇親苑內那些劉氏宗婦的少。

甚麼是近臣?

大內宰和大宦官就是近臣,歷朝歷代多有閹宦亂政的例子,這也沒甚麼難以理解的,作爲隨侍天家之人,他們往往能獲得天家更大的信任,說實話,不信任他們,難道要信任那些有資格爭奪帝位的叔伯兄弟麼?

這是人性,絕大多數人是不能免俗的,只看天家是否懂得“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的道理,是否能不輕易被人矇蔽罷了。

當然,絕大多數內宰和宦官也無法到得如此高的地位,往往就是和今日隨侍劉沐的小宮婢們般,偶爾得賜些瓜果,就能吃的眉開眼笑的了,放在後世,真真就是所謂的吃瓜羣衆。

言歸正傳,太子殿下之所以沐浴更衣,倒不是愛乾淨,而是想着出宮去看看,故而換了身尋常世家貴胄日常所着的燕居常服。

宮人和郎衛對此也習以爲常,小宦官們屁顛屁顛的去備車,內衛也去換了常服,並傳訊輪值的暗衛將領,好遣麾下暗衛提早出宮,在各處要道潛藏佈防了。

皇帝陛下唯一的子嗣每每微服出宮,雖是鮮少擾民,卻總會讓郎署繃緊神經的,後世影劇那些皇子公主隨意翻牆出宮的情形,放在現實中,怕是沒翻過宮牆,就被郎衛擒拿在地,押往郎署了。

宮城豈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饒是劉沐貴爲儲君,若非皇帝劉徹早已下了聖諭,允他閒暇休歇時可隨意出宮,他也絕不會如現今般出入自由。

太子殿下出宮路線一如往昔,先是去未央宮北門附近的皇親苑走一遭,倒不是想拜謁宗室長輩,若是無甚必要,劉沐向來不喜這些繁文縟節的。

皇親苑乃劉氏王侯的聚居之地,自是守備森嚴,京尉中營除卻鎮守未央宮北門,亦擔負着巡守皇親苑和北闕甲第的職守。

衆位親王和公主府邸所在的天家內苑,更是由戍衛宮門的羽林衛守備,對出入者的嚴密盤查一如宮廷。

太子劉沐雖是乘坐尋常權貴的青銅軺車,卻因有暗衛先行開道,一路直入天家內苑,皇親苑內但凡有劉氏王侯遠遠瞧見這情形,約莫都能猜到這是太子殿下又在玩微服出宮的戲碼了。

有些事是很容易瞧出端倪的,只是聰明人往往會故作不知,恍若未聞罷了。

若非如此,太子每每微服出宮,郎署也不會如此着緊,遣出大批內衛和暗衛隨扈。

劉沐自身多少也曉得這情形,卻是一如故我,畢竟自幼就已習慣被層層護衛着生活,該吃吃,該喝喝,若是太過在意這些,那真真不用活了。

享盡榮華富貴,又想毫無拘束的活着,那只是後世某些明星大腕的故作矯情。

劉沐剛到的天家內苑,諸位親王和公主多已得了下人稟報,卻也沒出府迎候,好歹身爲長輩,再說太子殿下也未必有心來拜謁他們,若是冒然前去,指不定還敗人興致討人嫌。

非但親王和公主們如此,便連各府下人亦如此,遇着那直入天家內苑的青銅軺車,皆是緩緩趨步退避。若殿下駕臨時隨着太子儀仗,那他們此等作爲無疑是大不敬,此時不上前迎拜,反倒合宜了。

當然,也非人人來得及退避,亦非人人都想着退避。

今日劉沐乘坐的軺車剛是入得天家內苑,便在寬闊的青石大道上遇着正在玩耍的一羣小屁孩,後頭跟着不少侍婢。

天家內苑有羽林衛戍守,自是安全無虞,故天家親眷只要不出苑門,出府玩耍或過府串門時多是不會帶侍衛隨行的,有侍婢跟隨即可。

正因如此,諸位親王和公主的子嗣們多是混得熟,年歲稍大的會不時相聚飲宴,年歲稍幼的孩童更是時常聚衆嬉戲。

此時在青石道上玩耍的,乃是天家內苑年歲頗小的數個孩童,劉沐見狀,忙是吩咐馭車的內衛勒馬,未待軺車徹底停穩,便是徑自躍身下車,身手矯健得緊。

隨扈的內衛們雖已慣見,卻仍是無奈嘆氣,太子殿下骨子裡仍是個沒心沒肺的熊孩子啊。

早在軺車駛近時,那羣天家貴胄和隨身侍婢就已瞧出是太子駕臨,早已躬身迎候,便連最喜歡太子族兄的劉孝和劉悌,都乖乖的見拜行禮,待得太子族兄擺手免禮後,才歡天喜地的衝上來拽着他的袍袖撒歡。

“哇哇哇~~”

一個小男童見狀,忙吭哧吭哧的蹬着三輪小車,也是急着衝過來爭寵。

“急個甚?”

劉沐不禁哈哈大笑,邁着大步迎上去,抵停了那小車,將男童抱了起來,“你這急脾性可不似十三皇叔。”

劉沐的十三皇叔,自然是清河王劉乘。

王皃姁膝下的四個兒子,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迎娶的正妃皆爲世家貴女,卻至今爲能誕下男丁。

清河王劉乘和常山王劉舜,皆先納了民女爲少妃,常山王少妃裴澹倒還算是良家女,清河王少妃公孫慧那可是出身匈奴啊,然偏偏是這兩個出身卑微的少妃,接連爲自家夫君誕下王嗣。

王皃姁每每談及此事,皆是唏噓不已,天家尤重子嗣,天家媳婦甚麼出身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生下和養好兒子纔是關鍵,太皇太后竇氏和太后王娡皆是最好的例子。

皇帝劉徹之所以能獨寵皇后阿嬌,皇兒劉沐的存在亦是關鍵,否則即便夫妻倆感情再深,該納妃還得納,否則日後誰來傳承帝位,誰可託以社稷?

裴澹剛誕下龍鳳胎,便是母憑子貴,得正妃位,成爲堂堂正正的常山王妃,而公孫慧雖只比她晚了半年產子,卻直到去歲才得晉清河王正妃。

劉究,清河王劉乘的獨子,直到去歲,已虛年三歲的他,才真正成爲嫡子,而非庶子,也才真正具有與族兄劉孝和族姊劉悌相提並論的資格。

雖說衛尉公孫賀亦身具匈奴血脈,但長安公孫氏從其祖輩就刻意的迎娶漢室貴女爲正妻,到得公孫賀這代,本家嫡系的匈奴血脈已洗得甚爲淡薄了。

況且公孫氏用赫赫戰功證明了對漢室的忠誠,尤是公孫昆邪和公孫歂這代人,手裡沾滿了匈奴人的鮮血,說他們會私通匈奴,大漢臣民皆是不信的。

公孫慧可就不同了,昔年皇帝劉徹御駕親征,大破匈奴於漠南,公孫慧及其家人被押爲戰俘,後又被髮賣爲奴。

若非得蒙清河王劉乘垂憐,容貌秀美的公孫慧指不定要被髮賣到章臺窯館;若非公孫慧聰慧異常,且運氣不差,在帝國科學院內以奴匠身份製成防腐膠漆,皇帝劉徹也不可能允許劉乘將她納爲少妃,其家人也不可能如現今般脫了奴籍,得以改名換姓,以公孫氏分支的身份,在長安城內購宅置地,安享榮華。

實話實說,親王要納匈奴女子爲少妃已屬不易,要爲其扶正妃位,沒有足夠的理由,別說太上皇和皇帝不會準允,便連宗室長輩和朝堂元老都無法接受。

匈奴,着實是令漢人恨之入骨的字眼,絲毫不遜於後世國人對倭奴的痛恨,甚至猶有過之,後世華夏還有不少哈日精日之人,大漢卻絕對無人敢跳出來爲匈奴說半句好話。

便連“劉究”之名,亦是去歲清河王劉乘懇請自家皇帝兄長賜下的,否則因公孫慧出身匈奴貴族,日後此子少不得擔負諸多非議。

可憐天下父母心,劉乘即便貴爲親王,亦須爲自家兒子苦心思量。

皇帝劉徹之所以願力排衆議,準允劉乘爲公孫慧扶正妃位,讓此子得爲親王嫡子,併爲其賜名“劉究”,非是隻因與劉乘的手足情分。

究者,取深入探求,靡屆靡究之意。

劉究得賜此名,皆因其母公孫慧去歲在帝國科學院再度有所建樹,大大推動了大漢化工業的發展。

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