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避暑山莊整體佈局巧用地形,按照地形地貌特徵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藉助於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甚得道家的精髓。

山莊內建築規模不大,樓閣和圍牆多采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苑景自然野趣,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爲一體,達到了迴歸自然的境界。

面對如此美景,王軒卻覺得很苦惱,因爲他身邊坐着一個諸神辟易的煞神——中尉郅都。

作爲掌管京師行政的內史和掌管京師治安的中尉,兩人平時沒少打交道。

對於郅都,王軒是很敬佩的。雖然他有些不近人情,但一向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從不因人廢事,自從接管中尉府,長安城的甚至都快做到了傳說中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當然,敬佩是一回事,但親近就是另一回事了。

郅都就像他的綽號“蒼鷹”一樣,彷彿時刻翱翔在萬丈高空,高傲而孤獨,用鷹隼一樣銳利的眼睛打量着每個人,令人不寒而慄。而此時,這個狠人正坐在王軒身邊釣魚,不由讓他心中哀嘆連連。

自從數日前被陳氏解開了心結,王軒也心安理得的在避暑山莊住了下來。果然如陳氏所料,陛下和太后兩派的朝中重臣都紛紛到山莊來避暑。

幾天下來,王軒已經碰到了不少熟識的重臣,心中更是大定,開始學陳氏和嫣兒享受生活起來。他玩不慣那些麻將什麼的鬧騰玩意,倒是在山莊安排的伴遊建議下,接觸到並漸漸喜歡上了釣魚。

山莊內挖掘了一個大大的湖泊,引來滈水注滿,八座別緻的吊橋連接到湖心島上,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盪漾。湖心小島上有股清泉,碧草茵茵,林木茂盛,有別致的亭子供人歇腳,湖畔還專門預備了處處垂柳的小水灣供人垂釣。

久居長安城的朝臣們,很快就愛上了釣魚這項運動,紛紛到湖心島上,享受生機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微微清風吹走了朝堂上的喧囂,釣竿的顫動帶給老人以童子般的歡樂,只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人也會“靜如處子”。

王軒原本和相熟的大臣約好,今日午膳後共同到此處垂釣,故此早早在此等候。誰知郅都突然出現,拿着山莊內特製的釣具和桶子自顧自坐到王軒旁邊的釣臺上,連聲招呼都沒打。

王軒見狀就暗道不好,怕是相約的同僚遠遠看到郅都在此,就不肯過來了。

事實證明,王軒的猜測沒有絲毫錯誤,而且不但是大臣們不來,連魚兒都不敢來了。

兩人相對沉默的垂釣了半個多時辰,浮漂愣是就沒有絲毫抖動過。王軒無奈的看了看郅都,只見他連垂釣時都把身軀坐得筆直,在烈日當空的午後,王軒卻彷彿看到他身邊籠罩着濃郁的寒氣,恐怕水裡的魚兒也感受到了吧。

郅都早就發現了王軒在打量他,卻根本懶得理會。

他現在也是滿心鬱悶,不知道太子殿下爲何非要命他到這山莊休閒,還嚴令他必須日日垂釣,消除些身上的煞氣。中尉做的本就是殺人的活,別人雖稱他爲酷吏,在他眼裡卻是一種讚賞。

身上沒點煞氣,咋能壓住長安城裡的牛鬼蛇神和各路神仙?

他不知道,劉徹對他的期許絕對不是管治安的中尉。

這種有才能又足夠忠心的臣子,劉徹是不會允許浪費的,自然不能讓他過於投入在殺戮中。

要知道,從去年接任中尉一職,郅都的血手裡已經攢下了上萬條人命。慄姬一族,上林苑罪官九族,劉榮哥三王府下人,每次乾的都是夷其族的活,這身上煞氣真是滔天了。用後世的話說,若非他神經足夠堅韌,早就心理變態到極致了。

因此,劉徹下了嚴令,命令郅都到避暑山莊避暑,還專門派了宮中侍衛,強迫他一定要日日垂釣,好好調節一下心理。

從前劉徹身處的國際傭兵組織,不少過度殺戮導致心理問題的成員就是靠着釣魚配合心理治療,恢復了健康。

當然,劉徹不會向郅都解釋啥是心理治療,而是告訴他要消消煞氣,漢朝的人都能聽得懂。

“郅都大人怎的也到此處避暑?”

老實人王軒實在受不了這種尷尬的沉默,卻又不好獨自離去,只好硬着頭皮問道。

郅都聞言,原本面無表情的臉色急速的幾度變換。他實在沒想到王軒會主動找他說話,這分明是在爲難他嘛,太子的嚴令中有個詭異的要求:一旦別人和郅都說話,他的回答必須三倍於對話者。

不得不說,郅都是一個言出法隨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雖然他極度不喜言辭,但還是遵照太子的命令,在心中默數了王軒問話的字數,想了良久,道:“本官奉太子之命到此處避暑,王大人怎的也到此處避暑……”

字數不夠啊,他急忙又想了一句,繼續問:“可帶了家眷?”

還是不夠啊,又繼續:“可用過午膳?”

還差三個字,咋辦?郅都急出了滿頭大汗,卻顧不得理會滿臉訝異的王軒。急切間,他突然看到水面上王軒的浮漂動了,忙叫道:“快收杆!”

……

呼,見到王軒提起魚竿,一隻銀灰色的鰱魚躍出水面,郅都長舒了一口氣,三十六字,齊活了!

眼看王軒就要轉身說話,郅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提起釣具和釣桶,一溜煙的跑得沒影,只留下無語問蒼天的王軒。

王軒把蒼鷹郅都嚇得落花而逃,絕對是件轟動全長安的偉業,足以載入史冊。

不明就裡的王軒悠閒的收起釣具和釣桶,晃悠悠的回到自己的獨棟小樓,將鰱魚交給山莊專門爲小樓配置的廚師打理,便到書房尋些有趣的野史,躺在露臺的搖椅上,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避暑山莊確實有些門道,各種物件齊備而新奇。

比如這小樓裡的書房,滿當當的幾個書櫃,擺滿了長安城萬金難求的線裝書,天文地理,經書典籍無所不包。甚至有一些先秦典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秦始皇焚書後,大漢朝堂的典籍有很多的殘本,遺本,竟然在此處也能得見。

據說朝堂上的幾個老學究呆在自己小樓的書房裡,數日不眠不休,熬紅了眼,就爲多讀些典籍。王軒不是書呆子,但也喜歡不時泡在書房,尋些新奇有趣的書籍讀讀。

良久後,他合上書籍,看了看遠處的夕陽,估摸着陳氏和嫣兒也該回來了。

陳氏自打到了山莊,就和貴婦們湊在一起,終日呆在山莊內的會館玩樂,那種叫麻將的玩意更是一打就是整日。而嫣兒也跟着官宦家的公子和千金們四處遊玩,泛舟湖上,縱馬田園,不亦樂乎。

王軒站起身,伸了伸懶腰,深吸一口氣,貪婪的體味着山野中的閒逸,偶爾能逃開爾虞我詐,享受這平淡卻奢侈的生活,實在是一件美事。

只是不知道此時的長安城,還有多少朝臣夜不能寐,竇嬰,周亞夫,一代賢臣名相,難道真的執迷不悟,逼陛下和太后動手嗎?中尉郅都此時正在山莊裡,身處長安的他們會有其他動作嗎?

王軒長嘆一口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遠離長安城的山莊中,王軒已經能用一種跳脫的姿態審視着城中的竇嬰等人,自然知道他們的堅持是多麼的無力。

驅散腦海中的思緒,王軒站在露臺上,對着遠處緩緩歸來的陳氏娘倆揮了揮手,臉上滿是柔情笑意……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