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

工業化,最近劉徹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大漢帝國實現工業化?

工業化的表現不單單只是技術的進步,更應該體現在生產模式的進步。正如劉徹至今已經弄出了玻璃,焦炭,造紙,印刷,冶鐵等相當超前的技術,卻根本不能稱之爲工業化,因爲還只是原始的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

劉徹覺得自己必須找一個突破口,用最基本的工業生產模式來製造產品。

苦惱之餘,劉徹很慶幸自己前世是機械與化工的雙料碩士,這使他擁有了最基礎的但卻相對全面的工業知識。

工業發展最重要的兩樣標誌,正是機械和化工。由於各種技術沒辦法跟上,蒸汽機暫時還考慮不了,但化工業現在就可以開始發展了。劉徹相當清楚現代化工的發展歷程,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製取硫酸。

硫酸由於其強酸性質的充足性和多樣性(足夠很強的強酸性還有強烈吸水脫水性和氧化性以及高沸點的難揮發性和熱穩定性等等),涉及到各種工農製造業產品和科學實驗,因爲其用途的廣泛性和重要性,硫酸被譽“化工之母”和“酸中之王”!

經過多次教訓的劉徹,沒有再次妄想一步到位。

後世那些石油分餾,加熱含硫礦石之類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實現。石油分餾塔哪是想造就能造出來的?造一整套石油分餾設備,所需要的技術比造蒸汽機難上百倍。至於加熱含硫礦石,哪怕是找到了足夠的催化劑,還得往密封設備裡不斷注入過量氧氣,這不是簡陋的鼓風設備能夠完成的。

強制充氣只能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反應釜漏氣,所有的人被毒死;一種是反應釜爆炸,所有人被炸死,就結果而言,沒有什麼差別。

在腦海的書庫中,劉徹找到了唐朝初年《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九》中記載的“煉石膽取精華法”:

“以土罄(即磚坯)壘作兩個方頭爐,相去二尺,各表裡精泥其間,旁開一孔,亦泥表裡,使精薰,使幹。一爐中著銅盤,使定,即密泥之;一爐以碳燒石膽使作煙,以物扇之,其精華盡入銅盤。爐中卻火待冷,開取任用。入萬藥,藥皆神。”

這裡所說的便是利用膽礬加熱分解,生成氧化銅、三氧化硫和水蒸氣,三氧化硫和水蒸氣的白煙被扇入另一爐裡,冷凝就成硫酸。這裡用精泥塗抹是爲了防腐蝕和避免“膽精”損耗,用銅盤是因爲銅能耐稀硫酸的腐蝕。這段文字準確記載了古人乾餾膽礬的裝置、方法、現象、防硫酸腐蝕措施等內容。

當然,劉徹作爲被新中國的園丁們填鴨教育了二十多年的化工碩士,若還是完全照這個古法,不做絲毫改良,就太對不起穿越衆的名頭了。

不但如此,硫酸的製取過程還應該儘量遵循工業生產的一般模式,用盡量少的人力,形成一種可循環的連續生產模式。

劉徹花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思考,甚至命人找來各種材料,親手做了多次試驗,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思路,終於整理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設計方案。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銅質冷凝片,前世的各種穿越小說中,男主角紛紛都在做冷凝管,有些還很快做成了,劉徹感到很無語。

使用這些冷凝管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小批量製作,超過五成的三氧化硫氣體來不及溶解,逸散到空氣中,形成巨大浪費;二是大批量製作,逸散到空氣中的大量三氧化硫氣體將所有操作者統統毒死。

高溫高速三氧化硫氣流的冷凝和溶解速度哪有那麼快?而銅管要做成細長彎曲狀的冷凝管更是難上加難,新中國到二十世紀末才達成了電冰箱後面冷凝管的製作工藝。

若真能做出銅質冷凝管,劉徹早就先做出一大堆火槍,征服全球去了。

青銅和黃銅這些合金是不能用做冷凝片的,免得製成的硫酸純度太低,冷凝片也容易被腐蝕,所以必須找來含銅量接近百分之百的純銅。

在漢朝,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可用以鑄錢及製作器物,所以稱爲“赤金”。後世南朝梁江淹的《銅劍贊》中就有:“黑金是鐵,赤金是銅,黃金是金。”當然了,純銅容易氧化,不容易保存,所以俗話所說的“金無足赤”就是這個意思。

當劉徹跑到少府鑄錢監要提走估摸一立方米的赤金時,聞訊趕來的少府卿陳俞抓住他的袖子死活不放,威脅要撞死在內庫的大門上。

這些赤金足夠鑄造千萬錢,雖然漢朝還沒有關於貨幣流通的系統理論,但即使只憑借經驗,陳俞也知道自己今年如果少鑄造千萬錢,長安城的錢幣流通絕對會出大問題的。

直到劉徹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會確保今年的長安城貨幣供應充足,陳俞才哭喪着臉任由太子詹事府的下人搬運裝車。

一立方米的赤金,可足足有十噸左右。劉徹硬生生找來數十輛大車,才一次性拉完,免得夜長夢多,陳俞一旦反悔就麻煩了。

少府是皇帝的私府內庫,和國庫的性質完全不同,陳俞就相當於整個皇室的大管家,歷經三朝的老臣,漢帝劉啓平時都禮讓他三分。他要是不同意,劉徹休想從內庫搬走任何東西。

陳俞的噩夢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數日,劉徹不但自己忙了個底朝天,也將整個少府弄得雞飛狗跳。

他先將差人將赤銅運到了諸冶監,根據CPU散熱片的模樣弄了張放大版的圖紙,讓太子詹事府的工匠指導他們儘量把澆築出來的純銅片掰成類似的形狀。銅片還不能太薄,否則氧化後很快就被完全腐蝕掉了。

接下來,劉徹又跑到陶窯,剛要開口說話,少監陳央就嚇得要跪地求饒。上次劉徹在陶窯燒製焦炭的時候,弄得長安城虛驚一場,差點沒把負責少府陶瓷製造的陳央活活嚇死。如今又碰到這位小祖宗來搗亂,他連死的心都有了。

所幸的是,劉徹這次也沒打算自己動手,而是丟給他一份圖紙,限他半月內上交一千根符合尺寸的“L”字形的陶管。

這種陶管的兩頭分別設計了外螺紋和內螺紋,陳央聽得滿頭霧水。幸好太子帶來了幾個懂行的工匠,還拿了根雕刻過的木頭做實物參照,這才讓陳央完全搞明白。

陳央送瘟神一樣送走了劉徹,立刻找來陶窯的所有工匠,在太子帶來的工匠指導下,整整將圖紙研究了一日。這纔將少府所有空閒的陶窯全部開動,按照三千根的標準趕製陶管。

哪怕暫時減少宮城內貴人們的陶器供給,也要先把小祖宗伺候好了。

劉徹又交給張騫一副廠房設計圖,吩咐他找來田氏建築公司的人,在少府中圈出一大塊地,嚴格按照圖紙建立一個新的作坊。作坊裡要用瓷磚鋪就了一個巨大的水池,池子連通到作坊外的一圈寬闊的水渠,形成一個小小的水循環。

所有的水渠都是在厚厚的青磚石上又鋪設了瓷磚,作坊和外界的水源也離得很遠,靠的是竹筒連接成引水道從太液池引水補充消耗,只進不出。畢竟劉徹可不希望出現化學品泄漏污染水源的事故,現在可沒有自來水廠,污染附近的水源就是在謀殺自己。

最後,劉徹又蠻橫的佔用了一箇舊式的冶煉作坊,命令他們按照相應的規格製作可密封式反應釜。因爲是加熱反應,所以不用太過擔心反應釜會被生成的硫酸腐蝕,所以採用了黃銅的材質,既比純銅堅固又比青銅耐腐蝕。

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