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

正朔大朝後,大漢皇帝頒下聖旨,於宮禁內設臺閣,名尚書檯,主掌僕射爲尚書令。

秦時曾在少府設尚書之職,主殿中文書發佈,僅爲秩俸六百石的低級官員,與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稱“六尚”。

皇帝劉徹新制尚書令則秩中二千石,位同九卿,僅次三公,既掌傳宣詔命及密奏封事,亦將諸大夫從蘭臺遷入尚書檯,歸尚書令轄制,主帝皇策問謀議。

劉徹因着歷史教訓,未授予尚書檯甚麼權柄,卻又大幅提升其地位,組建內朝僚閣,使之與公府並舉,以此監察及制衡三公九卿。

皇帝久居宮廷,對文武百官的瞭解僅止朝堂上的表現及奏章上的呈報,更不可能鉅細靡遺的審視公府政務,羣臣雖不太敢欺君,但若想將某些事隱瞞不報,壓下部分奏章,卻是不難的。

後世朝代之所以設中書令或尚書令,正是要讓皇帝有批親信幕僚作爲耳目,使得皇帝能多些消息來源,不至被權臣矇蔽雙眼。

然也正因如此,歷任中書令和尚書令的權柄又過重,每每凌駕公卿之上,反倒是其自身成了擅權亂政之人。

劉徹不會授予尚書檯真正的實權,而會將之作爲“內朝御史”,便如同朝堂上的諸御史沒有行政權,卻有監察權。

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劉徹就要用尚書令來監察御史府,唯有建立起層層監督機制,才能不讓皇帝耳目昏聵,被臣子矇蔽。

否則日後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此三公私下勾連,便可暗中把持朝局,進而逐步架空毫不知情的皇帝。

劉徹自身雖是不怕,然將來的繼任者卻未必能對付得了朝堂上的老狐狸們,譬如他那傻兒子小劉沐,若得繼帝位,指不定要被朝臣們怎麼忽悠。

史上的明朝皇帝爲此最是傷神,朝臣靠不住,內閣也想攬權,那皇帝就只能弄出錦衣衛,又弄出東廠和西廠,大搞特務工作。

劉徹不想在大漢搞甚麼特務黑機關,頂多讓郎中令麾下的暗衛逐步轉變成【國安】局的性質,維持政局穩定和保密防諜。

因而內朝臺閣的建制尤爲重要,既要用來監察和制衡公府,又不能讓其凌駕於公府之上,故尚書檯諸官不爲朝官,詢政不治政,奉書不制令。

除卻替皇帝傳宣的詔書,尚書檯無權頒佈任何政令,然卻對公府文書擁有調閱權,以此對中央官署各府司進行監察,直接向皇帝彙報。

大漢羣臣對皇帝陛下增設尚書檯之事也沒反對,因內朝諸官向來是皇帝僚屬性質,且這尚書檯沒甚麼實權,其屬官也沒進入朝堂參政,完全可憑皇帝自行決斷。

況且尚書檯屬官的拔擢是不走朝官體系的,秩俸也由少府支應,丞相府和大農府也就沒甚麼理由過問。

正如少府乃皇帝私府,其屬官的任用拔擢自成體系,尤是歷任少府卿皆由少府陳氏世襲,這在其餘府署皆是不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

又如作爲帝皇幕僚的諸大夫,沒甚麼員額限制,皇帝若是養得起,願意養,那弄上千八百個也無不可,近年告老致仕的諸多公卿可不就都掛了大夫的名頭,不時跑太壽宮陪太上皇種花養鳥麼?

羣臣當然曉得尚書令乃天子近臣,地位高秩俸高,然那也不是人人能做的,故也沒甚麼覬覦之心,你想坐這位置,那也得皇帝陛下看得上不是?

尚書令,皇帝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沒甚麼可廢話的。

首任尚書令的人選,自是由張騫出任。

按說南越國尚有不少事務要處理,張騫這南越國相是不宜調回長安的,然劉徹卻存了私心,甚至不惜提早設立尚書檯,爲張騫量身定做了尚書令的官位。

畢竟張騫歷任丞相長史,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又外放南越國相,其官秩已然僅次九大卿,調任回京後若無法出任三公九卿,也就不好安置了,總不能拿着公卿的秩俸去公府再做輔官。

劉徹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除卻設立尚書檯確有必要,也是爲自家那傻兒子考慮。

小劉沐已虛年四歲,待得話能說流利,就要拜師開蒙。

皇子習蒙學,自要有年歲相仿的伴讀,漢代貴胄子弟的蒙學可不單是讀書識字,還有騎馬彎弓等武課,習武時也要有武伴的。

劉徹通過自身審視和暗衛呈報,就爲傻兒子挑了四大伴讀。

張篤,張騫和陽信公主之子,虛年七歲;劉典,太常卿劉買之子,樑王劉武之孫,虛年六歲;李陵,建章校尉李當戶之子,太尉李廣之孫,虛年十一;蘇武,玄菟郡都尉蘇建之子,虛年六歲。

四人中以李陵年歲最長,且爲軍武世家出身,承襲家風早早習武,故讓其作爲小劉沐的武伴最爲合宜。

刀劍不長眼,若選個年歲太小的武伴,怕是會沒甚麼分寸,況且小劉沐體魄強健,又日日揮那大寶劍,且脾性兇狠剽悍,真發起狠來怕是沒甚麼同齡人能打得過他。

李陵那小傢伙自幼跟着阿父李當戶習武,走的是虎賁衛那種堂堂正正的路數,且是個身板壯實的憨貨,與小劉沐練手應能從容應付。

劉典估摸是四人中最爲早慧的,唯是有些孤傲,也正好用來磨磨小劉沐的性子,有張篤這小腹黑從旁緩頰,應是鬧不出甚麼亂子。

況且劉典和張篤皆是正經百八的皇親,小劉沐遺傳了阿嬌的重情重義,又被劉徹嚴加管教,對親友就算會惱怒吼叫,卻鮮少當真動手廝打。

頂多就是某些時候,着實被阿嬌這不靠譜的母后徹底整崩潰了,纔會張牙舞爪的要咬她的手。

劉徹對自家婆娘實也頗爲無奈,她大多時候對兒子不管不顧,唯是悶得慌了,就把他往死裡逗弄,也無怪小劉沐覺得她討嫌,壓根就不待見她。

總之兩個憨貨間的母子關係很是奇葩,劉徹早早爲兒子安排玩伴,也是憂心他留下甚麼童年陰影。

之所以在伴讀中加了個蘇武,乃因李陵是個憨直的,年歲又較大,劉典和張篤的身份頗高,自要爲小劉沐這皇子殿下找個忠誠可靠的小跟班。

依着史籍記載,蘇武是堅韌沉穩的性子,現下雖才虛年六歲,然據暗衛稟報,小傢伙已是頗爲懂事,蘇建夫婦對孩子的教養還是極爲不錯的。

劉徹本可尋來霍去病的,但稍作考慮後,終是暫且作罷,蓋因霍去病現下虛年才五歲,且是小吏與女奴的私生子,召爲皇子伴讀着實不宜。

況且人的成長,除卻天賦決定,還要靠後天環境鑄造,霍去病現下可沒展現出甚麼過人之處,劉徹還得遣暗衛多多觀察。

若真是有潛力的好苗子,過得數年再培養也不遲,畢竟歷史上的霍去病是武將,而非蘇武般的文臣,甚麼蒙學不蒙學的,都不算大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不存在的!

若將史上功冠全軍的“冠軍候”培養成文縐縐的雅痞,那才真是天大的浪費。

劉徹爲了培養自家那傻兒子,真是費心勞神,乃至不惜因私廢公,將張騫早早調任回京,實是有悖原則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

張騫既要調任,南越國相出缺,劉徹也就索性沒再派任,着南越中尉公孫昆邪暫代。

因着公孫昆邪歷任隴西太守和典屬國,位列諸卿,故其地位太高,本讓他做張騫副手就有些委屈,若現下再派任旁人,就未免太不給他面子了。

張騫尚要回趟南越國,向公孫昆邪交接政務,皇帝劉徹便囑咐他,返京時將南越王趙駢帶回來,向朝廷呈萬民書和內附國書。

張騫欣然應諾之餘,也沒覺着有甚麼意外。

實則全天下皆曉得南越已爲大漢所有,除卻嶺南四城,其餘南越百姓都已北遷漢境,南越早是名存實亡了。

那南越王趙駢本就是傀儡,昔年被大將軍郅都推上王位時未滿十歲,到得今歲方爲束髮之年。

大漢何時將南越國併入版圖,還不是全看皇帝陛下何時發話麼?

如此看來,陛下是覺着時機已到,要除國設郡了,首任的郡守應爲公孫昆邪無疑。

大漢邊郡太守本就多爲武將出身,且嶺南之地也就四座大城,屬民不足二十萬,實則是沒太多政務要太守親自打理的。若依其它漢郡的郡府官制,在嶺南新郡也設足諸曹掾史,那還真是格外清閒了。

況且公孫昆邪這武將執掌嶺南也有其好處,至少滇國君臣就少了虛應敷衍的空間。張騫畢竟是文臣,不掌兵權,多也不想靠武力解決問題,公孫昆邪就不同了,乃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的狠人。

有些人往往就是吃硬不吃軟的,劉徹雖不打算跟滇國翻臉,但不代表會任由他們繼續做那風吹兩面擺的牆頭草。

小張篤自是不懂軍國大事,只曉得日後能隨父母留在長安城,再無需回返番禺了,不禁樂得直打滾,半點沒有平日的莊重儀態。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