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

漢七十一年,正月廿二。

這是個值得大漢後世子孫永遠銘記的日子,蓋因經過長達半月的不熄火試運轉,帝國科學院製造的首臺蒸汽輪機依舊運行良好,鍋爐沒炸,高壓安全閥和冷凝分離裝置皆通過了極限測試。

皇帝劉徹大爲欣慰,畢竟這並非粗製的蒸汽機,而是跨越了數個蒸汽機的發展階段,直接跳到了高壓輪機。

紐卡門機乃至大幅改進後的瓦特蒸汽機,皆是屬於低壓蒸汽機,蒸汽壓力尚不足0.3兆帕,故效率極低,按燃料熱值計算,其總效率不足百分之三。

直到瓦特蒸汽機問世的三十多年後,效率更高的高壓蒸汽機才得以出現。

難道是高壓蒸汽機的製作工藝比低壓蒸汽機複雜太多麼?

不是的!

只因瓦特改進蒸汽機是發生在十七世紀中後期,當時的歐洲已有專利保護的法規,故到得十八世紀前葉,瓦特的數項專利才解禁。這些專利才解禁不足兩年,歐美就都陸續有高壓蒸汽機的問世。

從低壓蒸汽機到高壓蒸汽機的演化,乃是想法和設計方案的進步,對製作工藝和冶金工藝的要求並無太大差異。

劉徹身爲穿越者,肆無忌憚的竊取着前人的科技成果,成爲了大漢朝的“科學巨人”。

帝國科學院的博士和匠師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稍稍試製過低壓蒸汽機,有初步概念後,就直接躍進到了高壓蒸汽機,且其傳動機構是氣缸平置,以活塞往復運動推轉飛輪的高壓輪機。

蒸汽機的有效功率有兩大決定因素,蒸汽壓力及飛輪轉速。

低壓蒸汽機的傳動機構多是採數連桿機構的平行運動,飛輪轉速每分鐘不會超過五十轉,發展到高壓蒸汽機後,單汽缸內的活塞高速往復運動成爲可能,傳動連桿的數量得以減少,大幅提升傳動效率,故飛輪的轉速能輕鬆超過百轉每分。

爲免有讀者擡槓,需解釋下,高壓蒸汽輪機和汽輪機是兩碼事。

汽輪機乃是用旋轉式蒸汽推動槳葉轉動的驅動設備,其科技水準遠超早期高壓蒸汽輪機,也非現下大漢的冶金和鑄造工藝說能達成的,就先略過不提。

二十世紀初,蒸汽機的蒸汽壓力近愈十兆帕,效率往往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特製輪機的飛輪轉速更可高達每分鐘兩千多轉。

對現今大漢而言,這還是遙不可及的追求。

劉徹根據金屬安全閥的公稱壓力估算,大漢這首臺高壓輪機的蒸汽壓力近愈一兆帕,勉強算得上高壓蒸汽機,飛輪轉速應是過了百轉每分,以此推算,燃料熱力值的效率約莫落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間,且不太穩定。

雖說效率僅爲瓦特蒸汽機的兩倍多,然因飛輪轉速提升,其功率和實用性卻是遠遠超出了瓦特蒸汽機的。

至少用來驅動火車和輪船是沒甚麼問題的,然劉徹並未急着去做,雖是重賞了相關的博士和匠師,又命他們繼續改進鍋爐的燃料裝置。

之前爲了圖方便,這首臺高壓輪機是採用煤和木材作爲燃料的,雖適宜在陸地使用,但放在輪船上就不太方便。

現今大漢的石油分餾工藝已大爲提升,雖搞不出甚麼汽油煤油,然最基本的火油燃料還是足以保證的,故輪船的蒸汽機最好可用火油作爲主要燃料,再輔以煤炭和木材。

這自然是爲建造遠洋船艦做準備,煤炭和木材的燃燒效率低,然火油在大漢境外不好補給,故遠洋船艦裝備的蒸汽機鍋爐必須製作成雙燃料通用的。

直接往燃煤鍋爐倒火油?

那就太外行了,燃油加壓霧噴可使得火油的燃燒更完全,鍋爐的燃值轉換率更大,是需要專門的燃料室的。

這算不得甚麼高科技,然而卻是歷史上數百年工業發展方纔累積出的智慧結晶。

當然,尋常的陸用輪機就無需耗費重金去搞甚麼燃油鍋爐了,畢竟在現今大漢,火油還是較爲昂貴的,即便在後世華夏,燃煤仍是比燃油划算得多。

固然燃煤會有較大污染,然劉徹也不至蠢到因噎廢食,限制燃煤輪機的推廣普及,大漢現下嚴重缺乏勞動力,這燃煤輪機的製作成功將成爲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一劑強心針。

頂多就是規劃各處工業區時,對燃煤輪機數量進行些許限制,儘量分散污染源,至於甚麼二氧化碳排放,甚麼溫室效應,那特麼誰還去考慮?

初級工業化都沒搞好,讓大漢爲了環保不燒煤,先前寫這些評論的讀者,你們確定自個不是在擡槓,不是在耍流氓麼?

那麼愛護大自然,索性退耕還林,全部回去住山洞,當原始人好了。

大漢現下最重要的產煤區爲代國和樑國,大致爲後世的山西與河南。

提到代國,就不得不提代王劉登,他乃太上皇劉啓和樑王劉武的親侄子,是現今與天家血緣最近的諸侯王。

漢文帝膝下八子,頭前的四個,本書在前文提過,盡皆染病“暴斃”,接着是劉啓和劉武兄弟倆,再來是與他們異母的劉參和劉揖。

劉揖尚未及冠便墜馬而死,膝下無子,劉參也就活到三十來歲,留下年幼的獨子劉登。

意即是說,漢文帝尚存世的子孫除卻劉登,餘者皆爲其皇后竇氏所出。

竇氏做了太后,現下又爲太皇太后,也不知是出於何種情緒,對劉登頗爲疼愛,可能是覺着自家將先帝的那麼些兒子都弄死了,就想着做些彌補。

故劉登小小年紀就承襲王爵,坐擁富裕繁榮的代國,劉啓和劉武也向來對這親侄兒關愛有加,故劉徹等小輩與劉登還是頗爲熟識的,關係也很是不錯。

劉徹見得高壓輪機制作成功,就想着先在代國和樑國劃些工業區,既是要廣泛使用燃煤蒸汽機,自是靠近煤炭產地最好。

況且能迅速用高壓輪機獲取效益的,無非就是田氏商團旗下的紡織業,近年田氏商團的各類毛紡和棉紡織品在大漢供不應求,然因其水力紡車多建於關中河川側畔,故向中原郡縣供貨需經函谷關,極大限制了貨運量,也造成商道擁塞不堪。

代國和樑國皆毗鄰大河,樑國附近還有淮水,加上四通八達的瀝青大道,兩大封國的貨流向來極爲通暢。

在樑國和代國設立工業區,其影響力可輻射大部分中原郡縣,這對大漢各地的均衡發展大有好處,近年中原世家早已抱怨連連,覺着朝廷乃至皇帝對關中世家着實太過偏心了。

然在此之前,尚需處理好代國的“經營權”乃至“所有權”。

劉徹雖已頒佈了王侯京居令,但各地王侯的封國卻未除去,王侯們仍能收取相應的稅賦。

樑王昔年入朝請罪,倒是已將樑國交由朝廷“代管”,以此換取了大批皇室實業的份子,不再徵納樑國稅賦,意即他這樑王只是掛名的性質了。

與之相同,齊王亦如是。

故朝廷可在齊國和樑國沒有爲他人作嫁的顧忌,得以放開手腳,大肆煮鹽冶鐵,開採礦山,發展民生工業。

代國就不同,劉徹可不想弄好工業區,讓代王劉登每歲分潤高額商稅。

劉徹特意選了個休沐日,駕臨皇親苑的樑王府,又提前請皇叔劉武邀了剛遷入皇親苑的代王劉登過府飲宴。

太常卿劉買乃是樑王嗣子,自也列席作陪,順帶也就請了代王嗣子劉義。

劉登因是幼年襲王,故早早納妃,孩子也生的早,他才三十來歲,嗣子劉義恰恰和常山王劉舜這位族叔同齡,虛年十七。

酒席間,劉武輩分最高,因是家宴,劉徹索性讓劉武同是席居上首,以示對長輩的敬重。

劉武向來好臉面,嘴上雖連連推拒,卻是樂得眉開眼笑。

酒過三巡,劉徹向劉登舉樽,笑問道:“族兄攜家眷遷回長安已兩月有餘,可還過得習慣?”

劉登是老劉家難得的實在人,坦言道:“勞陛下掛懷,代地向來不比京師繁華,皇親苑的新王府更是華美舒適,臣歸京後着實愜意得緊,沒甚麼不便之處。”

“如此便好。”

劉徹與劉登頗是熟識,曉得他脾性耿直,復又直言問道:“族兄日後可有甚麼打算?”

劉登不解其意,撓頭道:“無非就是吃喝玩樂,閒暇時過府來陪叔父賞玩書畫,若是得蒙太皇太后宣召,便進宮去陪她老人家說說話啊。”

他倒是說的實話,昔年父王劉參病逝時,他尚年幼,若非老人家的教養和扶持,他莫說承襲王爵,便連要安心長大都困難。

對太皇太后竇氏,他是真當親祖母孝敬的。

劉徹微是頜首,笑道:“族兄一脈與天家血脈最親,朕也不虛言委蛇,我劉氏宗親沒甚麼成器的子弟,天家卻需血親扶持,族兄可不能逃避纔是。”

“……”

劉登聽得滿頭霧水,忙是道:“陛下,恕臣愚鈍,着實不解陛下何意。”

劉徹意有所指道:“譬如劉買族兄,官居太常卿,位列九大卿,爲我劉氏社稷出力,纔是宗室子的典範。”

嘎~~

聞得皇帝此語,非但是劉登,便是席間的劉武等人皆是愣怔。

劉登苦着臉道:“陛下……臣才疏學淺,着實無心入朝爲官啊。”

“族兄想岔了,你有王爵在身,自是不宜出任朝官。”

劉徹不以爲意的擺擺手,復又道:“然劉義侄兒已虛年十七,且頗具才學,不妨入太常府,輔佐劉買族兄。宗正卿和太常卿多由宗親出任,現今卻沒甚麼出衆的宗親子弟,將來若宗正卿劉歂卸任,怕是後繼無人了。”

衆人聞言,皆是頜首認同。

皇帝的意思頗是明顯,劉買這太常卿乃是“備位”宗正卿,那太常卿之位也要早早安排宗室子弟“備位”才行,否則倉促間可接不下這付繁瑣的重擔。

太常卿和大農令,乃三公九卿中最講究傳承的,後繼者沒個三五年的相關歷練,絕對接續不上。

劉義更是雙眸熠熠,熱血少年誰願混吃等死,有着族兄劉買出任太常卿的前例,他自然也想有所成就。

劉徹瞧着衆人性情,就曉得這事穩了,預先取之,必先予之,況且劉義確是可造之才,比其餘飛鷹鬥狗的劉氏宗親強多了。

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