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

年節前,張騫頗是忙碌,其妻兒則常宿宮闈,多日不曾回皇親苑的長公主府。

陽信公主乃是在太壽宮陪着兩位胞妹,敘敘姊妹情誼。

二妹南宮公主因服用湯藥催產,雖已出了月子,隨長輩們從渭北甘泉宮返京,仍需婦醫們幫着調理身子,要待惡露排盡方算完事。

公孫賀身爲衛尉,每歲年節前後最是費心勞神,此時返京述職上計的各地官員不斷進出中央官署,且不少在長安沒有官邸的封疆大吏入住國邸,羽林衛既要戍衛宮城,還需保障重臣們的人身安全。

他無暇陪伴南宮公主和剛足月的兒子公孫愚,故南宮公主便留在太壽宮,也方便寧老醫官看顧她母子二人。

幺妹泰安公主則因將滿虛年十二,已習完蒙學,明歲便要入女學。

此乃宮裡逐漸形成的新慣例,昔年的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也約莫在此年歲入的黃埔軍學,女學創設時,阿嬌和南宮公主雖已年歲稍大,卻也是入學了的。

入女學除卻是爲典正女範,主要還是多結交世家貴女,拓展“人脈”,即便貴爲公主,也不可能只食清風玉露,不履世俗凡塵。

待十五及笄則出宮開府,泰安公主還有三年光景,自是該入女學,好學學如何與貴女們打交道,將來這些同窗好友皆做了世家宗婦,彼此也可相互扶持照應。

現今的女學遠比創立之初熱鬧得多,尚在治學的貴女足有千餘人,囊括大漢各地的諸多世家嫡女,甚至有從遼東郡不遠萬里赴京求學的。

陽信公主聰慧穩重,行事周全,儀態端莊,向來被劉氏宗親乃至羣臣視爲大漢公主的典範,故太后王娡就讓她多多教導天真無邪的泰安公主,免得入女學後傻乎乎的被貴女們忽悠,或是鬧出甚麼有失儀態的事情。

公主肩上擔着天家顏面,似南宮公主般囂張跋扈倒不算甚麼,好歹沒闖大禍,也不容易吃虧,倒是泰安公主這等純良迷糊的性子,讓太后王娡有些憂心。

陽信公主作爲長姊,自是責無旁貸,就留在太壽宮陪二妹說說笑笑,教幺妹些處事之道,日子倒也過得充實。

她的兒子張篤更是玩得歡實,留宿在未央宮椒房殿終日和皇子劉沐嬉戲,頗有些樂不思母的味道。

實在是皇子殿下的諸多玩具太過新奇,沙盤上嚓嚓跑的火車,暖玉池裡嘩嘩溜的輪船,天空中呼呼飛的風箏,讓小張篤大開眼界。

去歲返京時,皇帝舅父送他那架玩具小車時囑咐過,說這小車不怎的耐玩,若擰多了,裡頭的發條會漸漸鬆脫,再不復用。

他平日雖多有愛惜,然那小車仍是愈跑愈慢,故今歲他可日日盼着隨父母返京。

抵京後,小張篤便急着央阿母陽信公主帶他入宮,拜見過長輩們,便是尋皇子殿下了。

皇帝劉徹見得自家侄兒那急切的小模樣,自能瞧出他的心思,便是笑着讓他去陪劉沐玩耍,且還遠遠瞧着,且看兩個小屁孩相處得如何。

劉沐隨着年歲漸長,脾性愈發的霸道彪悍,甚麼好東西都要收入囊中。

譬如那玩具火車和沙盤,南宮公主在入夏時搬到甘泉宮去,太常卿劉買和楋跋子的兒子劉典見得後,雖頗爲喜愛,卻沒想着向長輩索要,而是每日老老實實的玩着。

待到劉沐跟着皇后阿嬌到得甘泉宮,見得那火車沙盤,可就硬要霸着,揚着雙臂,含含糊糊的嚎着:“寶貝,我的,要!”

瞧他那架勢,若是本事夠大,怕是要將所有人都趕走才罷休。

好在劉典年歲已大,且頗是早慧懂事,沒與這霸道皇子多計較,也沒向長輩們哭訴,這才讓阿嬌免去幾分尷尬。

正因如此,劉徹覺得自家兒子再不嚴加管教,怕是不行了。

然小屁孩尚未滿三週歲,雖已會用不少詞語拼湊成斷斷續續的短句,但想要完全流暢的說話只怕需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到得那時纔好爲他開蒙。

故在未延請蒙師前,這段時日的教育和引導就頗爲關鍵了。

正如後世孩童在進入幼兒園前,若父母長輩疏於教導,幼師想要糾正小朋友養成的壞習慣和壞脾氣,其實已頗是困難了的。

所謂三歲看大,說的就是這道理。

依着漢人虛歲算,劉沐三歲,劉典五歲,張篤六歲,過得年首又皆長一歲。

劉典對劉沐是採取退避的態度,那年歲稍長的張篤又會如何?

劉徹對此頗是好奇,故而偷偷觀察着。

小劉沐此時正在呼呼揮着大寶劍,因着已揮了年餘,早是養成習慣,每日總得舞上些時候。

然因毀過父皇劉徹養了多年的數本珍品海棠,小屁屁被狠狠甩了巴掌,他現下揮劍時已不再敢砍劈各式器物和花草了。

察覺張篤走近,小劉沐卻也沒停手,他揮劍時向來不怎的在意旁人,非要揮到力竭爲止,劉徹也早已從此事瞧出自家兒子存在着某種出人意料的執拗和堅持,也不知是脾性如此,還是有甚麼強迫症。

張篤倒是沒有打擾他,只是在旁默默看着。

呼呼~~

半刻過後,小劉沐終是罷手,雙手握着劍柄,劍尖抵地,撐着與他身子幾乎等高的大寶劍呼呼喘氣。

雖是寒冬臘月,然因殿內燒着地龍,故他額角已有些冒汗。

“殿下,擦汗!”

內宰忙是遞上帛巾,卻沒動手幫皇子殿下擦,別瞧殿下年歲小,可因着皇帝陛下早早吩咐宮人儘量不要事事伺候他,故他現下已學會用勺子吃飯,且顯得頗爲獨立,除卻脾氣霸道了些,不時大吼大叫,倒還真有些早慧的模樣。

劉沐顯也習慣成自然,接過帛巾往額角和脖項胡亂抹了抹,便又將之遞迴給那內宰。

“嘎~~”

劉沐的目光掃到張篤,突是愣了愣,倚着大寶劍,歪着腦袋打量着他,雙眸頗有些疑惑。

劉沐認不出張篤很正常,或許都記不得去歲曾有過這麼個玩伴,他之所以疑惑,乃是因張篤的相貌也遺傳了老劉家男人的粗獷基因,非但是狹長鳳眸,且虎頭虎腦的,讓他覺着頗是熟悉。

嗯……如果現下有面銀鏡,讓他照照,他就不會覺得疑惑了。

說實話,劉沐和張篤的眉眼雖皆未完全長開,但也正因如此,這對嫡親表兄弟長得頗爲相像,倒是劉典的相貌繼承了其父母的清雋,是個細眉杏目的高冷小帥哥。

或是血緣更近,或是長相瞧着親切,總之劉沐和張篤的闊別重逢情景頗是出乎劉徹的意料,劉沐竟是將自身視爲寶貝的大寶劍遞給張篤。

張篤展顏淡笑,接過寶劍,便是雙手持着劍柄呼呼揮舞起來。

張篤的年歲大,且已開蒙,依照大漢世家子的教育方式,應已開始學騎馬和舞刀弄劍了,若真認真舞劍,應是能有些模樣的,然他此時偏是學着劉沐先前的胡亂揮舞,甚至將小劉沐的架勢學得有八九成相像。

小劉沐見狀,樂得不住拍手,邊是嘎嘎大笑,邊是嘰裡呱啦的說胡話,貌似在指點着甚麼。

張篤更是揮得起勁,也是嘎嘎大笑起來。

劉徹遠遠瞧着,不禁詫異不已,心道莫非兩個小屁孩在探討劍術不成?

難不成自家傻兒子自創甚麼“亂舞披風”的絕世劍法,唯有赤子之心的孩童方能悟透,只是朕這皇帝不識貨?

劉徹甚是無語,孩童的世界果然難懂,然瞧着兩個小屁孩相處融洽,他也略微放心,看來自家兒子倒不是太過排斥年歲相仿的孩童,也願意與同齡人玩耍,這就行了。

最怕是又霸道又孤僻,那可就真是大事不妙了。

劉徹見兒子難得有個玩伴,索性就讓張篤留宿在椒房殿,陪着劉沐多玩些時日。

陽信公主自是樂意讓自家兒子與皇長子多多接觸,欣然應允,張騫每日參與完政令講席,便在長公主府“獨守空房”,好在公孫賀也是如此,兩座公主府有緊挨着,故兩位相識多年的駙馬每日多是過府小酌幾樽,倒也還算樂呵。

接下來的日子,張篤和劉沐是徹底玩嗨了,向來獨佔欲極強的劉沐竟似獻寶般拿出諸多玩具,與張篤一起擺弄玩耍。

尤是在玩輪船時,兩個小屁孩光着屁股在暖玉池裡撲騰了大半個時辰,內宰們勸都勸不住,又不敢生拉硬拽,直到皇帝劉徹親身駕臨,方纔將兩個意猶未盡的小屁孩提溜出池子。

凜冬泡溫泉是好事,但瞧着兒子和侄兒皆泡得渾身發白起皺,劉徹就哭笑不得了。

這小張篤瞧着憨憨的,儀態規矩皆是有模有樣,實則鬼主意也不少,尤是玩得歡脫時,就徹底露了本性。

張騫和陽信公主實則也是這般秉性的,外在看着和顏悅色,溫潤謙恭,內裡切開也是墨汁般的黑。

小張篤跟父母比起來雖還差遠,但已讓劉徹這舅父愈看愈喜歡。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劉沐脾性太過暴躁,或許替他找些似張篤這般的機靈玩伴,能潛移默化的讓他改改脾氣。

畢竟孩童的思維不同成人,即便被父母長輩千叮嚀萬囑咐,說皇子殿下身份尊貴,但彼此熟識後,還是比較放得開的。

譬如阿嬌昔年雖只是個堂邑翁主,卻也沒少揍皇子公主,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幼時更常常出宮,找世家子弟“約架”,真打紅了眼,誰特麼管你身份,反正只要不打死打殘,家中長輩多是不會計較的,便連天家也是如此。

長輩和宮人們皆寵着哄着劉沐,長此下去不是甚麼好事,確實得找些年歲相仿的玩伴,使得開蒙時也好有相熟的伴讀。

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